查看原文
其他

我“搞黄色、还滥杀无辜”,但我是个好游戏

加盐 BB姬 2019-08-18


加盐 | 文


万众瞩目的《使命召唤:现代战争》新作的预告片发布已经过去一周,但关于它的讨论还未结束。



或者说,讨论渐渐上升成了争议,因为预告画面中出现了不少影射现实的敏感点。


比如遭受毒气弹攻击,戴着防毒面具的孩童。



直接表现出来的恐怖袭击。



还有正在进行救援行动的“白头盔”。



其中以白头盔最为大家所争论,部分人觉得这是在美化现实中“假援救,真演戏”的叙利亚民防组织。



现实中的白头盔被认为是把人道救援变成作秀,实则为牟取不法利益,背后有美帝撑腰的流氓组织,人们调侃奥斯卡欠他们一座小金人。



因为预告片中也只是出现了相关镜头,游戏真正的剧情内容目前还无从得知,现阶段的争议,挺像是不切实际的猜想。


01

黑历史

 

不过这些争议也不是空穴来风,因为《使命召唤:现代战争》系列有着与此相似的“黑历史”,而且传闻称新作的基调灵感便是基于这个黑历史。


人们担心这一代的《现代战争》也会步其后尘,卷入舆论的漩涡。



所谓的“黑历史”,如果你是系列粉丝应该会很熟悉,说的就是同样由IW制作的《使命召唤:现代战争2》中的著名关卡:“No Russian”。


No Russian通常被翻译成「不准说俄语」,但按字面理解的另外一种意思也很合适:“俄罗斯人一个不剩”。


这是让人印象极其深刻的一关:玩家扮演的美国中情局卧底为获得恐怖组织头目信任,参与了一场位于莫斯科机场的血腥大屠杀。


你端着致命的机枪,面对的是手无寸铁的无辜平民。



当然,在此关开始前游戏便会询问玩家是否跳过,因为“会有一些令人不适的内容”。


你也可以一枪不开,让NPC代劳。不过说实话,一口气从开头打到这里的我,为了更好的扮演角色,还是被驱使着扣下了扳机。


于是,很多人在打完这关后获得了满满的罪恶感,也对反派残酷冷血的形象有了更直接的认知。即便如此反人类,但这一关对于现代战争2来说,依旧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代战争2是一款商业口碑双丰收的成功之作,更有“使命6之后无COD”的说法。



其出彩的单人战役让许多玩家在玩过之后赞不绝口,相信其中大部分人都经历了机场关卡的洗礼。这一关的存在,解释了为何游戏中的俄罗斯要对美国开战,让玩家更有代入感,也从心底震撼到了他们。


但No russian这一关造成的争议,也跟着COD的名气辐射到了全球。



为了能过审,日文版和德文版被魔改成了在本关中开枪射击平民游戏就会失败。俄文版则更直接,这一关没了,删掉了。


即便如此,不少人还是批判这一关逼迫玩家变成“虚拟的恐怖分子”,是“令人作呕”的游戏体验。


2

争议从未缺席


大家如今习惯把游戏称为“第九艺术”,那艺术会带来什么?


不仅要有审美,更重要的是引发思考。



“你这说的不对,这个关卡想表达是这个...”


“扯淡,换一种表现形式才会更和谐一些,直接拿枪射击平民就是居心不良”


人们在你一句我一句互相争论的过程中,思维会产生碰撞,大家都会思考自己的看法到底是不是对的,这本身是件好事。


而这些引发思考的游戏争议并非只来源于像COD里这种残酷直接的暴力,情色元素也是不可避免的话题。


这东西一方面成人玩家喜闻乐见,另一方面也会产生不太好的影响,但搞黄色的游戏就不是好游戏吗?



对于《凯瑟琳》这样一款游戏来说,搞黄色只是宣传噱头罢了。


什么“一夜情”、“性爱”,这些暧昧的单词,被发行商极力渲染。游戏当时的宣传视频,也是散发着满满的桃色气息,讲道理,谁不想点进去看看呢?



这样的宣发手段带来了不错的销量,游戏的欧洲发行商为了庆祝,在一家脱衣舞俱乐部搞了场庆祝会,也算是为游戏二次宣传了。



不出所料,大家在掌握了他们搞黄色的证据后,伴随而来的便是争议。


人们纷纷指责本作物化女性,充满了对女性的歧视,一时间很多像沃尔玛这样的大型连锁商店都不敢把《凯瑟琳》上架到显眼的位置。



但外面的争议没有影响到那些已经入手游戏的玩家,他们在玩了之后发现:所谓的色情元素在本作中只占很小一部分,游戏有趣且难度不低的“推箱子”玩法,结合剧情对爱情观以及婚姻观的探讨,让很多玩家对本作有了全新的认知。



说白了,本作其实是一款披着风骚外皮的正经作品。


发行商也很无奈,比起把游戏内在深刻的大道理扒出来给大家看,搞黄色确实是个简单粗暴,也最有效的方法。



游戏和影视剧一样,如果大方向不出问题,合理范围内塞入一些看起来不太“和谐”的东西,不失为一种加深观众印象的好方式。



只是如何把握这个度,游戏领域还在不断的探索中。


3

长路漫漫


游戏也和影视剧不同,可互动是其最大的特征。作为第三者去看故事与作为亲历者加入其中,给人的冲击力以及后续潜移默化的影响都完全不同。


这使得人们对游戏中的非正常内容,有着格外高的敏感度。


R星的老作品《侠盗猎魔》便遭遇了广泛的争议,这款可以说是“换着花样杀人,为了杀人而杀人”的游戏,在当年获得了IGN、Gamespot这些知名游戏媒体的好评,他们称赞游戏将对暴力的阐释提升了一个层次。



但在社会层面,《侠盗猎魔》遭遇了大量恶评,甚至于一次谋杀事件的罪人家里发现了《侠盗猎魔》,于是游戏便成了罪魁祸首,这种新闻相信我们在网络上也看到过不少。


比如国外一名枪击犯沉迷FPS,所以在躁郁症发病的那几天,他游走在大街上,向三名无辜路人开了枪。



嫌犯在承认作案时提到了自己沉迷FPS游戏,因此在犯罪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你能说游戏直接导致了他的犯罪吗?


在现在的环境下,我们依旧无法苟同《侠盗猎魔》的主题,但单纯从玩法系统上,《侠盗猎魔》依旧有着可取之处,对其他游戏来说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我们不能说它是一款垃圾,不过一直玩下去确实会让有些人感到不舒服。



R星的金字招牌GTA,我们现在对它的认知可能就是集犯罪搞事于一身的大作。但在很多年前,《给他爱:圣安地列斯》中的“热咖啡”事件,也让R星遭了一次难忘的重。


一段原本就存在游戏中的可游玩性爱场景被挖了出来。而R星在审查严格的当时,只简单改动了一小段代码,将这个场景隐藏了起来。



这种的行径让R星备受争议,游戏也因此被从“M”级(17岁以上)重新评级为“AO”级(成人限定)。


再瞧瞧现在,R星不再藏着掖着,而是明目张胆的把色情元素放在游戏众多的任务和场景中,相对的,争议反而没有之前那么强烈。



游戏某种程度上都是现实的映照,再加上夸张元素。只是那种互动性在很多人看来,有点像是我们在操控他人持刀的手,挥向无辜的人群。


所以争议的存在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对一部游戏作品都有着自己的看法。游戏越是做的真实,大家对其中的争议内容也就越敏感,说到底,还是把游戏中的事代入到现实了。



游戏创作者也是人,开发过程中多少会不自觉地加入自己的主观看法。如果他的出发点就是坏,大家大可不玩,但像在游戏里塞政治倾向的作死厂商毕竟还是少数,想做出一个被众人认可的好游戏的,才是主流。


所以有时候放下争议,站在整个游戏的层面去想想,游戏想传达给我们的是什么?这样看的话那段有争议的内容是否还能合理的存在



这里可以引用R星创始人之一丹豪瑟在面对《GTA》引发争议时向媒体说的一句话:


游戏中的事情你在电视电影里看过不下百次,所以我不知道要谈什么。我们做游戏是为了能让其在文化上比肩当前的电影和书籍,我们希望越来越接近这些目标


这没说错,只是游戏在成为主流艺术的道路上,还要走挺长时间。



-END-



推荐阅读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