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部研究中国网络语的日语辞典,刚上架就“打败”了《三体》?

mumu BB姬 2019-09-06


mumu丨文


你们知道的,《三体》最近在日本很火,火的没边了。


这两天新海诚为了新片在日本各地四处奔走时,就被人发现他在新干线上看《三体》。


(照片的左下角,出现了日文版《三体》)


很难想象第一部就这么火了,日本人看到第二、三部又会是怎样的盛景。


然而前阵子我在网上看到这么一则消息:


日本内山书店的7月销售量排行上,《三体》竟然被一本名不见经传的书籍打败了!



01

用日语如何表达“中国的网络流行语”?



这本书叫《中华阿宅网络用语辞典》,它也曾一度登顶日本亚马逊中文书类的销售排行。


内容主要是向日本人科普bilibili、AcFun、微博上的一些常用流行语,比如“射爆”,“AWSL”,“DD”等。


并且书中详尽给出了读音、词性、意义、同义词、派生词等。



考虑到日亚买中文书的人本身就少。那间与鲁迅颇有渊源的内山书店,原本就以经营中文和亚洲书籍为主,顾客多是中国旅客,《中华阿宅网络用语辞典》被买爆也就不奇怪了。


毕竟中国人《三体》看得多,新鲜劲早过了,但研究中国网络流行语的书籍却很稀有,颇有种10年前《QQ聊天宝典》的味道。


这本书还是用日语写的,那更让人想要一探究竟了。



出于好奇,我托了一个“哥们”从日本带回了这本工具书。实际到手翻看两三页后,却感觉有些失望。


虽然辞典内容很好很全面,但并不是我原来想象中由日本人执笔,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是个中国学者。


空耳、鬼畜


发车


事实也正是如此。BB姬后来从日语网站的介绍中了解到,作者“八子”是现代中华阿宅研究会长。


来自中国江苏,名古屋大学硕士毕业,如今在日本工作。



原本《中华阿宅网络用语辞典》只是业余时间的同人作品,最近才编集成册,作为出版物发布,没成想读者的反响竟然意外的好。


作者感叹,可能毕生就这么一次机会能够赢过大刘了

(虽然只限内山书店,也值得骄傲了)


这让我想起去年年底的时候,日本推特上就曾有一个话题标签引起热议,叫做“看起来有用、但实际没卵用的中文网络用语讲座”。(华而不实的中文网络语讲座)


推特的标签类似于微博上的话题,活跃在这条标签下的大多是海外打工的同胞,或是在日留学的学生,偶尔也会吸引一些正在学习中文的日本人。



这些日推中国网友们搞事不嫌大,他们秉承着“谆谆教导,诲人不倦”的精神,将中文网络流行语统统翻译成了日文。


配上丰富的表情包,并辅以背景说明,一句句安排得明明白白的,颇有种文化输出的味道。


菜狗


绿帽子


看得多了,总让人有种叙利亚都不缺人了,最近对面全是中国兄弟在打我们的感觉。(开个玩笑)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日本人发明的「偽中国語」,也算是文化交流的一种形式。


两年前国产舰娘手游《碧蓝航线》在日本成为现象级游戏,BB姬也曾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其中提到了“伪中国语”,以及出国门的“射爆了”



虽然《碧蓝航线》在日本热度已经退去,趋于平稳,但「偽中国語」一直没有过气。


伪日语相关的日本电视节目


日本外相 河野太郎 也是个中高手。


几天前中日韩三方会面,河野太郎就在推特上大秀了一把伪中文,报告了自己这次中国之旅,把日本网友惊得不要不要的。



02

中国人发明的「偽日本語」



日本人有「偽中国語」,那么中国人自然也有「偽日本語」



俗话说的好,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


总有那么一位德艺双馨的老师,用她那高亢的嗓音教你人生启蒙的第一句「伪日本语」。那是男孩子们心底最热烈的火焰,是青春懵懂时期最深刻的记忆。


就算没有系统学过日语,看了这么多动漫、小电影,哼哼两句总是会的。



特别是在中国,有那么一种商业现象,越是本土的商品名字越是洋气,很多时候只要在包装上添点不认识的洋文字,逼格立马就高大了起来。


反倒是外国品牌进入中国,起名字都特别接地气,比如说原来的麦当劳改名叫“金拱门”。又比如说,中华牙膏是外国货,黑人牙膏反倒是国产货。



大概是出于对日本工匠精神的敬佩(其实没有),中国有不少假日货。特别是“の”的使用频率巨高无比。(の在日语里和中文里“的”意思差不多)


明明看着像日语,却让日本人摸不着头脑,中国人读起来反倒没有障碍。感觉就像是MUJI碰上了名创优品,说不出来的奇怪。


(类似的伪日本语在香港街头巷尾也挺多的)


这种似懂非懂,因为中日语义环境不一样而发生误会的情况,往往会闹出笑话。


「草(中日双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几星期前,任天堂刚注册了“草”的商标)


在日文环境中,「草」代表开心、微笑的意思。


因为日语里“笑”字的罗马音以w开头,故在日本视频弹幕网站里,w经常被用来表示高兴喜悦的心情。


又因为w连起来的形状酷似草坪,所以wwwww=「草」,在日文互联网中就有了“笑”的意思,类似我们用hhhhh表示“哈哈哈”笑声。



然而在中文网络环境下,「草」字却是一种粗鄙之语,通常和F*ck联系在一起。


不过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同一个字单拿出来换个语调,也可以用作感叹。



「草」在不同语意环境下,衍生出截然不同的含义,更令人惊奇的是,两种含义相互融合,又诞生了“新词”。


草(中文)+草(日语)=草(中日双语),既能表达惊叹之意,又有被逗笑的情绪。



03

中日新闻套娃



“伪中国语”“伪日本语”的流行,其实与中日间互相好奇有很大关系。


就像前段时间小岛秀夫推荐《三体》的新闻,本来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经过中日间相互翻译转载,最后却变成了“套娃”:


→小岛秀夫力荐《三体》。

→国内媒体报道小岛秀夫力荐《三体》。

→日本媒体报导国内媒体报导小岛秀夫力荐《三体》。

→小岛秀夫得知此事,非常高兴的发推“小岛秀夫推荐《三体》在中国引起热议”



抛开立场来看,其实中日网民在很多时候都是差不多的。我们有时会在意外界的看法,美其名曰“面子”。


日本阿宅也是一种“面子”生物,经常会偷偷观察外界的观点,看“国外”是怎么评价他们自己的。


类似互相揣摩的情况,这些年因为社交网络的便利愈发常见起来。



特别是《荒野行动》、《碧蓝航线》等一系列中国手游出海后,在日本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经常接触中国游戏的日本阿宅们,他们对于中国的认识没有想象中那么一无所知,但又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


很多时候,这种中外交流确实挺有意思的。


文章参考:

http://www.japohan.net/archives/20737

https://book.asahi.com/article/12491549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