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二次元实体书店之死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或由受访人Ukato提供
怪物马戏团 | 文
2018年,一家叫本来书店的书屋在深圳开张了。
在开张后一年半,它会在场馆里开设一个二次元区,成为深圳极少数专贩卖二次元书籍的地方;然后再过上一年半,这个二次元区就将停止经营,迎来自己的消亡。
整件事没掀起什么波澜,只是对那些知道这家店的人们来说,这意味着深圳一家书店的二次元区倒了,至少在短时间内,很难出现替代品。
Ukato是本来书店二次元区的店员,他在这个区域被撤掉前找到了这份工作,正好见证了它生命周期最后的三个月。
书店内部
二次元区的消失几乎没有预兆,Ukato说。书店在10月撤馆,但就在7月,它还在办店庆。对于那时刚入职的Ukato来说,店里就算称不上火热,也绝不是行将就木的氛围;它在暑假的营业额就不错,后来的中秋和国庆也“都还可以”。
“我们员工算是突然接到的消息。”他告诉我。
哈利波特展台
所以一直到二次元区关闭前的最后一周,对于店员和顾客来说,它的生命力都是鲜活的。Ukato原本还考虑把这当成一份养老工作,做上一两年,因为虽然它待遇很低,但至少没压力,又能契合自己的兴趣。
对Ukato来说,这份工作最大的乐趣,就是和自己的二次元朋友们吐槽店里的种种见闻。
他们把吐槽的记录发到了微博上,引起一些圈内人的注意,有些微博获得了数百点赞。不少人都评论说想去看看,并询问书店的名字和地址;还有一些人觉得很羡慕,想知道自己的城市有没有类似的店,不论他们身处广州、重庆,还是北京。
在Ukato和他的朋友眼中,本来书店就是整个深圳“最二次元的书店”了,显然很多人都赞同他们的看法。
在短短三个月里,Ukato和他朋友的微博,无意间引发了一场网友对这家书店的自发性宣传。当我在网上搜索这家书店时,除了一些两三年前无人讨论的官方宣传、少量的个人游记,找到的就是这些带着自来水性质的微博。
阅读量平均100多的官方公众号
在当时,自然没人料到这家店会这么快就倒闭。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大家的讨论,甚至会产生一种这书店的运营在“蒸蒸日上”,总算迎来春天的错觉。
Ukato告诉我,书店原本分为三个馆:人文、艺术和亲子,二次元区就是人文馆的一个部分。
可能因为这家店主打外文图书,所以它的二次元区也显得“丰富且正宗”,你可以在这里找到很多台版和日版的漫画,在普通书店的动漫区很难看见。
曾经的本来书店,卖着画集、杂志、写真和周边。除了像鬼灭和咒术这种大热IP外,还有古见同学、龙女仆等宅味更浓的书。当然,更小众的东西,或是今敏、宫崎骏这类大师也能看到。
但书店的宣传策略过于佛性,以至于很多深圳的ACG爱好者根本不知道其存在。在Ukato来这家店工作前,他也没想到深圳有这样做动漫进口书的实体店,哪怕他还常在书店背后集团的电商平台买书。
除去节假日,书店的客流量不多,在Ukato看来,这可能就是其在撤馆前最大的预兆。有时在工作日,甚至可以用门可罗雀来形容。
书店所在的商场本身也没什么人流量,这家叫深业上城的购物中心原本算高上大,可在疫情的冲击下,只剩得一副萧条的骨架。去搜搜它的点评,会发现和书店同层的很多店铺也都倒闭了。
虽然平日的客人不多,但Ukato还是在书店里接触到了足够多的二次元爱好者。在他看来,在书店的这三个月,几乎算是开拓了一次视野。
Ukato接触的顾客,大部分穿着时尚,且结伴而行。而Ukato对自己的评价是一个“打扮和生活都如此符合二次元刻板印象”的人,他觉得自己每天都有新发现,逐渐让他感叹自己对所在的这个文化圈了解实在太少。
他遇见过很多有趣的顾客,书店的主体客户是学生,但不时会有中年人光顾,比如想买《天是红河岸》的妈妈级顾客,还有把自家孩子带入鬼灭坑的父母。
今年七夕,Ukato就看到了来逛书店的一家三口,那个母亲意外在店里看到了自己童年回忆的《美少女战士》,便让老公给她买一套作为七夕礼物。
他还认识一位女顾客,常常来店里买日版漫画,而且一买就是一整套,按Ukato的话来说就是“很阔”。在他当店员的那段时间里,她就买过《噬魂师》《守护甜心》和《影宅》。
所以这家店并不是独属年轻人的地方。
Ukato虽然职务只是店员,但实际上还要负责二次元区和日文书的进货。书店给他的自由很大,他对此的形容是“自己想进什么就进什么”。深圳的线下门店里,很多东西都得Ukato一个人负责。
他说在自己之前,负责这个岗位的人进货都很“大手大脚”,有一位还进了个8000块的手办,硬是没地方摆,卖也卖不掉。在他接手岗位时,小说和漫画就混在一起,很多商品没上架,还有不少库龄很高的高价书。
而书店高层对此似乎也不在意,不会对店员进行业务考核,Ukato认为可能毕竟销售集团也不指望线下书店能卖掉多少书籍。
但Ukato确实曾希望把书店的二次元区做得更好,他去做过一些简单的调研,会进一些新番的原著,或是知名度较高的作品。
有时,他也会进一些较小众的书,而且它们的受众面没预期那么窄。例如他曾进过一套光之美少女的画集,本来都觉得大概是卖不出去了,谁知有网友自发性地宣传了一波,某天就被某位发烧友买光。
当Ukato发现进的书有同好时,也会感到很欣慰,因为能看到顾客说:“这里居然连这个都卖”、“很硬核”什么的。虽然他半自嘲道其实也没那么硬核,而且这种成就感也有点虚幻,因为他不认为这算自己的功劳,主要还是得益于没有竞争对手,以及进口漫画的稀缺性。
二次元区刚开业时的广告
总而言之,虽然店里顾客不多,但还是可以看出对Ukato和书店的顾客们来说,这里成了深圳二次元爱好者们的一块小天地。
Ukato对我说,不光是他自己,包括(深圳的二次元)圈里都认为,深圳是一片二次元文化的荒漠。
它虽然算一线城市,ACG受众也不少,但不论是漫展影展,还是实体店和动画制作公司都很少,基本上没什么氛围。他认为原本,这家书店是能变成荒漠中一块绿洲的。
可惜这样的日子,还是很快就结束了。直到最后,Ukato也没把二次元区运营成自己心目中的模样。那些看到Ukato和他的朋友发的微博,打算去探店的网友,也还没来得及动身就没了机会。
就像开头说的那样,书店的倒闭对店员来说突如其来。宣布撤馆时,大家都很惊讶,那些记录Ukato看店日子的欢快微博,也突然一天就变了氛围。
Ukato最后一天拍的照全用了黑白滤镜
随后,书店的三个馆将只留下一个艺术馆,人文和亲子馆被撤掉,二次元区自然也就跟着没了。
撤馆当天
于是Ukato本该转正的日子里,工作内容却成了撤馆,那之前正值国庆,客人还蛮多。
书店的领导想要留下一部分漫画,但能看出他对ACG文化完全不了解,甚至都不会用“漫画”这个说法,而是称呼其为小人书。
撤馆前,领导来二次元区挑要保留的商品,但他们想留下的东西,和其是否受欢迎无关。挑选的准则只是书籍能否和“艺术”沾上边,例如他们认为哆啦A梦的电影画集算艺术,然而其原著漫画就和艺术不沾边,自然得被淘汰。
同样的事也不止发生在二次元区,Ukato说像是人文馆的社科类进口书,其实有很多很受欢迎,但这次撤馆之后也就消失了。在Ukato看来,书店背后的集团本身,可能也放弃了在一片文化荒原里种树的行为。
至于闭馆的原因,Ukato只能猜测,但大体就是每家实体书店在这个时代都会遇到的困境。实体书店早已勉力维生多年,卖书赚不了多少钱,书成了一种装饰品,所以书店先前不在意哪些书受欢迎;那种随性仿佛成了个不怎么好笑的伏笔。
闭馆前最后一天
实体书店熬掉一次次浪潮的拍击,2010年的倒闭潮后,剩下的店靠转型和国家减税政策维持。
书店仿佛经历了一次后现代解构,在电商和出版社博弈的战场上,披上一系列书店2.0、3.0等新潮概念词,变成给商场引流和贩卖文创用品的工具,勉力拨动自己的生命线。
在B站,假如你去搜,会发现不少开书店个体户的VLOG。他们用无人问津的视频,记录自己无人问津的“N.0模式”书店是如何一步步垮掉的,吞掉多年打工攒下的积蓄。
@Sirius书店
所以就算成了资本的游戏,这游戏里也没多少油水。书虫们对网红书店嗤之以鼻,但网红化的书店们依旧一批批倒闭,只在赛博空间的旧市角落里留下废弃的影像。Ukato说很多书店都是这样,刚入驻商场时有巨大的租金优惠,过了3、5年,优惠政策没了,就得搬走。
这也不止是这家二次元书店面对的困境。深圳被评为“图书馆之城”,但这两年,像诚品、库布里克书店这些曾被人津津乐道的店,还是一家家离开了这座城市。
同样在今年倒闭的库布里克书店
在Ukato眼中,最后的黄昏产业似乎也需要有人去做,因为需求没有消失。而这事一定得有情怀才能承受,因为外文书店的困境比普通书店更严峻,得面对书籍审核的风险,版号难拿,ACG行业未来的风向也难料。
讽刺的是,在书店撤馆前,他拍下了这样的一张照片:凌乱的书店里,高举情怀的标语就印在鬼灭的logo间,一旁就是被丢在地上的鬼灭周边。这家店确实曾有情怀,可它依旧被踩在脚下,无法延缓几乎注定的死亡。
于是一家书店的二次元区就这样消失了。除了少数知道这家店存在的人外,没掀起多少波澜。因为就像是入职前的Ukato,还有看到他微博前的我一样,这片二次元的小区域对我们来说,原本就是不存在的。
但确实,从此以后,深圳就少了一家贩卖二次元书籍的线下店,为后来想从事同样行业的人添了一份顾虑。
在书店撤馆的最后一天,因为刮台风,没多少人光顾。但在大家快下班时,来了个中学生,看到店门还开着就走进去,见到撤馆的通告,才找人询问:“以后周边什么的,都不卖了吗?”
然后呢,我问Ukato。
“也没然后了,告诉人家不卖了,就悻悻然走了。”他回答。
Ukato的回答很简单,但他还是把这个场景照了下来
在我上初中时,各个城市都有很多卖打口碟的店,这种不怎么合法的东西,撑起了多年前摇滚和古典乐迷的一小片天地。大家聚在店里谈论正版唱片没被引进的乐队,结朋交友。
打口碟:本应被销毁,却流入中国市场的海外正版唱片
然而有一天我去到熟悉的店前,突然发现它关门了。慢慢的,这类店面一家接一家消失,随后离开的是那些贩卖正版唱片的连锁店。当时觉得很悲伤,中二地感觉像是亲眼看着一个时代消逝。
谁知后来,越来越多人开始听那些音乐,因为环境的改变和互联网的进化,人们反而结识了越来越多的同好,几乎忘掉那些曾经的打口碟店。以至于多年后去日本,在高地价的银座附近都能看到贩卖实体唱片的山野乐器,望着那些依旧在店里听音乐的人们,突然觉得仿佛穿越到平行宇宙。
虽然回顾看来,这种失去仿佛又没真正失去多少东西。但那些贩卖打口碟的实体店,确实早已消失不再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