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段牛逼到突破地心引力的行为艺术,一夜间打动了无数中国网友

怪物马戏团 BB姬 2022-12-17


怪物马戏团 | 文


今天我们不聊游戏,聊聊艺术。


最近,一场海外的行为艺术表演在中国意外出了圈:忽然间,很多人都在转发一个视频,被其深深打动。在微博、B站和短视频平台上,这视频接连登上热榜。



你可能看过这视频,它展示了一个人伴随音乐,缓缓走在一道阶梯上。时不时,他会从阶梯上坠落,掉向一旁的蹦床,再利用弹力回到阶梯。整个过程举重若轻,仿佛有精密的钢索吊在表演者身上,给人一种丝滑程度简直不现实的感受。


注:所有动图皆为1.25倍速,且缺失配乐效果打折。



起初,表演者每次落下后重回台阶,都会离顶端更近一点。可突然,就在他将要登顶时,一次摔倒让他几乎回到原点,之前的努力全部作废。



表演者再次向台阶顶端前进,可现在,他的行动没了最初的优雅,而是充满迷茫,隐约透出一种颓废。坠落和弹起的过程,染上了自暴自弃的戏谑,在这种混乱的舞步下,他轻浮地登上了顶端,然后低头一望,坠楼般跳下。



蹦床试图将表演者一次次送回原点,但他仿佛失去了斗志,任由自己被弹得越来越低,有一瞬间,所有的动能都要从他的身体中消失。然而就在运动快停止时,表演者向天空伸出了手,重新迈动双腿,开始挣扎着去抓取某物,努力让自己被弹得更高。



他一次次抓取,不断向上,找回了最初的目的性,但多了种更成熟的激情。


终于,表演者通过台阶并非用来行走的一侧,奇迹般地回到了顶峰。这一次,他稳稳地站在了顶端,谦逊地弯腰,停在一个谢幕的瞬间。然后,仿佛自发一样,围观的人群意识到表演结束了,雷鸣般的掌声随之响起。



这段视频在被传到中国前,已经在海外大火了一把,在Ins和TikTok上被播放数千万次。实际上,视频配乐是上传者加入的,却与表演极为搭调,使这段已经被表演过多次的舞蹈突然出圈。


在音乐的烘托下,人们很容易看出这场表演的内涵,虽然这个内涵是不定的。但它仿佛一场人生,一个人为了一个目标不断攀爬,一直摔倒并站起,险些被挫折毁灭。后来,当他到达顶峰时,却失意地跳下,直到再次寻回信仰,以一条偏僻的蹊径,重回顶峰,以谦逊的姿态真正站在那里。


配乐是冰岛乐队Sigur Rós的《Olsen Olsen》,听后摇的人基本都知道他们


你可以有别的答案和思考,这就是现代艺术的意义之一:打破死板的作品诠释。但不论答案如何,这段表演都让无数人仿佛获得某种启示,在表演者最终踏上顶端时,被隐隐感动。






这段行为艺术的表演者叫尤安尼·布尔热瓦(Yoann Bourgeois),他来自法国,最主要的身份是编舞师,但同时又是个现代舞舞者和行为艺术家。实际上,对中国人来说,他的作品影响力可能比我们想得要大。


因为你应该听过2019年,那个在西安不夜城表演的“不倒翁小姐姐”。她的舞蹈被拍下来后,在互联网掀起热浪,获得十余亿次播放,引发无数模仿。



这段舞,很可能就是被布尔热瓦2017年的表演启发的。当时,他在堪称法国文化之心的先贤祠大殿,编排了一场多点同时进行,长达一小时的大型表演《La mécanique de l’Histoire(历史的装置)》。在这场表演中心,便是一个在不倒翁身上,缓缓起舞的女舞者;而在她身后,则是那个楼梯和蹦床表演的变体版本。



但在我们进一步介绍布尔热瓦之前,必须直面他的争议性。他是个被数次指责“抄袭”同行点子的人,他的很多表演,都能在更早时候找到类似的作品,不过这些指责没有法律判决支持。


在现代艺术界,抄袭指责很常见,且很难鉴定。有时它们是碰瓷,有时是事实,有时原本就有争议性。比如不倒翁小姐姐抄袭了布尔热瓦的舞蹈吗?真人站在不倒翁上表演,本就是法国街头默剧文化的一个传统节目,而不倒翁也不是法国独属的,它出现在各种国家和时代,包括我们的唐朝。



在被法律实锤,或是创作内幕真正曝光前,我们就不花精力在这里撕逼了,以免被小作文带着两边来回丢人。


为什么布尔热瓦的表演值得一看?因为他的风格确实独一无二,某种程度上,像看人设计一个精妙的艺术游戏,比如《画中世界》《纪念碑谷》;或者,看高手玩这种游戏。



有人称布尔热瓦是把物理学融进舞蹈的艺术家,他的大多数表演都和力学有关,可能因为他曾受过马戏训练。你可以看到他安排一群人在旋转的木板上依靠离心力的“支撑”,做出平时难以完成的动作,或是利用水来颠倒方向。



所以同时,他的表演还像魔术。他的舞台布置看似简单,实际上,有很多不可见的物理学定律,如隐形齿轮般精密运转。这就是为何他能靠一张蹦床,从容地一次次跳上阶梯边缘,每次力度都刚刚好。


但真正让其表演深入人心的,是他为这种视觉上的小奇观赋予了易于理解,却不肤浅的内涵。


邂逅的心动


在《Celui qui tombe(倒下的人)》中,布尔热瓦让六个人在旋转的平台上不断行走、互动。离心力让所有人做出各种奇妙动作,他们的行为都建立在这份旋转之上,仿佛一个独立的世界。



在旋转中,他们向对方伸手、拥抱、然后远离……你很容易看出这场群戏的主题:六个人在平台上对抗、和解,邂逅并陷入爱河,在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性别对立、从众心理、刺猬效应的隐喻,它们描绘着人在社会中的生存状态。


刺猬效应:叔本华描述人要聚在一起保暖,但靠太近,又会被对方刺伤的比喻


这场表演有个引人深思的结尾:当平台上有人摔倒后,所有人只是不断向前跑,仿佛跑轮中以为可以逃离原地的仓鼠。无人关心倒下的人,直到他们在命运般的转轮中,陆续被倒下的同伴绊倒,之前的生活被打碎了。仅存的人则一直努力躲避躯体,直到最后力竭倒下。



布尔热瓦的工具不止有物理定律,还有精妙的机关。这让他的表演很有趣味性,会在不少地方给人惊喜。


比如在《Passants(路人)》中,表演者不断在一个带楼梯的旋转平台上走动,不时有新人通过楼梯间的门出现,二十多位演员就藏在平台和楼梯内部,不断换衣演出新角色。


在一个片段中,一位孤单的少女先是坐在楼梯上,然后她邂逅了一名带小孩的男人,三人开始并行。走着走着,小孩踏上了楼梯,变得越来越高,直到超出一旁的男女,并独自踏上一条分岔的楼梯,离开男女,站到了少女曾单独坐着的地方。




这是一段描述成长和生活轮回的表演,布尔热瓦巧妙地用一个楼梯就完成了它。而且在长达十分钟的表演中,同样的楼梯还会用其他有创意的方式,支撑起更多内容。


布尔热瓦的很多作品,主题都是一目了然的,但不缺震撼的表现力。所以,他虽然从事看似小众的艺术,却获得了海量普通人的认可。



通过布尔热瓦,我们会发现一件常被“普通人”误解的事,那就是诸如行为艺术和现代舞这种娱乐,是阳春白雪且晦涩的,要么就很神经病,比如那些把私处钉在莫斯科红场上,或是将自己关在储物箱里五天的“行为艺术家”。


但实际上,这两种艺术都有温和且平易近人的一面。宣传它们的极端性,有点像一些媒体介绍游戏时,绝口不提其优点,而是无限夸大其暴力的一面。


而人类需要艺术。只是因为一些糟糕的教育方式、用艺术装逼的蠢事,可能还有一些糟糕的艺术,让它们越来越远离普通人了。



布尔热瓦的行为艺术和现代舞,则展现出了这两种艺术好的一面。假如你被他的表演打动,那你就可能被更多的这种“高端冷门艺术”打动。


实际上,现代舞常被流行文化使用,像Sia、Pink、Aurora,以及更早的Kate Bush等歌手,都在MV中大量使用现代舞。


虽然它们应该细分成现代舞、抒情舞和近代舞(Modern、Lyrical、Contemporary)。上图为满岛光在自己的《迷宫》MV中的抒情现代舞。


你完全可以用在B站抖音上,刷到布尔热瓦视频,并为之三连的方式去欣赏这些艺术。你可以抛开所有的学院派和高端教育,艺术从来不是给精英独享的;你可以抛开高雅和深奥,大胆评价一个表演性感、俏皮、牛逼、温柔、卧槽,或是任何你脑袋里想到的东西,或肮脏或洁净——然后拥抱它。



这次“高端艺术”在社交媒体的奇妙出圈,反而触到了行为艺术的根源。虽然很多艺术家把行为艺术当成一种刻意让观众在公共场合感到尴尬不安,并为此反思的工具,但这只是它最狭隘的一面。


就像先锋音乐家约翰·凯奇对行为艺术的评价:艺术本不该和生活分离,它应该根植于日常举止中,源自其不断发生的意外和混乱,以及偶尔闪现的美。



这样的东西,有何不可变成社交媒体疯传的热点呢?







最后,通过布尔热瓦的艺术,我们也能看到超越其表演的内容。


布尔热瓦经常用类似的点子,去表达不同的主题。例如之前提到的不倒翁舞,在先贤祠中出现时,它代表世界与人生的运动,永无停歇;而在《Notre Musique(我们的音乐)》中,它变成一对男女,互相伸手触碰,又交错而过,当两人有了孩子后,女舞者失去动力瘫倒在地,却又被孩子拽起,重新摇摆——它变成了婚姻的演绎。



而蹦床与楼梯的表演,原本最出名的版本为18年的《赋格》,配乐为德彪西的《月光(Clair de Lune)》,这是动漫和游戏配乐的常客。然而在那个版本中,表演者登上顶端后,却最终落下,回到原点躺倒,仿佛死亡。



实际上,布尔热瓦的作品常有一种消极、悲伤的氛围。在采访中,他表示自己想用舞蹈表达危险和不安,他不想展示力量,更想展示弱点。他试图在作品中加入存在主义的哲学:人总是想站到高处,哪怕深知它无法持久,在我们内心深处,有东西会一直坠落。


在他曾经的作品中,你能看到一种共同的主题:世界正在动荡的边缘,许多人类认为理所当然的事物,其实是摇摇欲坠的。



然而那时,世界尚未经历随后的磨难,所以人们为死亡、绝望和颓废起舞。但在4年后的今天,布尔热瓦把表演凝固在了角色第二次登顶的一刻,他停在那里,挑战般地不再做出其他动作,直到人们意识到这就是结局。


这段舞很可能正是被德彪西的《月光》启发的,《Clair de Lune》是它的曾用名。


在《月光》的开头,旋律不断在明亮的大调和忧郁的小调间转换,和弦时而和谐,时而不和谐。然后,乐曲缓缓流向大调,但它依旧不属于任何一种固定氛围。中途,高低音声部开始碰撞,和弦再度变得不和谐。接近尾声时,德彪西让旋律不断悬空,违反主流谱曲习惯,不把音符停在任何一个和弦的根音上,阻止预期中的结尾降临,直到最后一个轻羽般的音诞生。所以有人认为它是一首浮在天空和地面间的乐曲,就像月亮;《Clair de Lune》是一首在黑暗和光明间的曲子。



布尔热瓦的表演也是如此,你会发现,其过程和《月光》的走向是吻合的,它是希望和绝望间的舞蹈。


这段表演的名字《赋格》,指由巴赫发扬光大的赋格作曲法,它将一段音乐主题不断重复,每一次模仿都会将其改变,有时和最初的主题对抗,有时交融,最终达到一个强力的结尾。


掉落和爬升,就是这支赋格舞中的主题。这个主题会一直变化,就像所有人生命中的一次次起落,它不断重复,有时振奋人心,有时让人悲伤焦躁。同样,它也像是螺旋上升下坠中的世界,时而美好,时而让人失望。



而整个过程,舞者总是带着一份从容,仿佛海明威的名言:勇气就是在压力之下保持优雅。这种优雅,以及赋格曲式对苦难与挣扎的描绘、强力的结尾,都以极为艺术的方式,打动了很多自认为不懂艺术的人。


艺术家似乎总喜欢写与处境相反的作品,就像王尔德在狱中写喜剧,在幸福时写悲剧。有些人嘲笑这是因为艺术家喜欢无病呻吟,刻意唱反调。


但其实,艺术就是光和黑暗间的一个平衡点,就像德彪西的《月光》,它试图阻止人类万劫不复地滑向任何一个摧毁性的极端。可能布尔热瓦也认为,在众人迷茫失意的今天,心存信念的人应当得到回报。于是4年后,他改变了自己的表演,不再吟唱失意与宿命,把一个立于顶端的结尾献给了观众。



互联网上,千千万万为这段表演点赞的人,可能都想起了自己经历的某事。很多时候,人与人的苦难都是不共通的,纷争、咒骂和对立都会继续,哪怕人人为此受苦。


但好在有时,当一支舞结束,在远离交流的沉默后,依然会响起一片共同的掌声。



-END-



往期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