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仅一个月就洗脑全球上亿人,这小丑女快一统二创的里界和表界了

怪物马戏团 BB姬 2023-12-12


怪物马戏团 | 文


一个只在油管更新的动画,毫无明星与IP效应支撑,才播出一集,就在一个月内突破1.2亿播放量,是什么概念?《神奇数字马戏团》会告诉你答案。


以下简称神奇马戏团


可能没人料到,今年全球最大的剧集爆款,会是年底的一部网络动画,但互联网是神奇的。而且就凭这名字,我今天就得给大家安利一下。



在油管上,搜索《Amazing Digital Circus》,你就会找到它,不需要任何会员就能观看,只需接受油管每10秒就播放10万年的广告。



此外,你还会找到它庞大的二创文化。在本体之下,是一堆破百万、破千万播放的二创视频,它们有些是同人手书,有些是对剧情的剖析,或是对它的赞扬/辱骂。而这tag在TikTok上的播放量,已经超过10亿次了。



动画催生的meme则更多。如果有一天富坚说要公开《猎人》被淘汰的D结局,其内容是五条悟被腰斩后,在走马灯里看到自己和琦玉在小木屋谈话,而琦玉正对他坦白自己想当摄影师的梦想,那第二天微博热搜的状态,应该就像《神奇马戏团》触发的盛况。


“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所以她很紧张”


而且这动画的热潮是世界性的,这可能也得益于制作方Glitch出了各国配音版,包括官中。被搬运到B站后,双语版的动画加起来已快突破600万播放,并且也催生了许多二创视频。



女主小丑女,就是本月之星。她在结尾发疯的片段,因为表情过于魔性,配上欢快宏伟且基调完全冲突的交响配乐,成了许多人心中最好的发疯文学视觉化呈现。



当你看到下面这个构图时,不要怀疑,这就是数字马戏团的二创,目前已感染90%的二游。由于这梗的传播,这段插曲也成了《发疯の小曲》。



所以这个动画的魔力到底在哪儿?


神奇之处就在于,没人说得清它为何火成了这样。《数字马戏团》绝对是个质量上佳的动画,并且有一个可爱度爆表的女主,但它也的确不是贴吧尾田级的创作。以它目前匪夷所思的热度来看,说它过誉也不算过分。


以防你不知道这梗,附上著名的贴吧漫画家节奏榜


所以,你首先得把它当成一部其实没那么突出的作品来看,这样,可能反而更容易欣赏它。


注:以下分隔符内涉及剧透,不想看的可以跳过。






动画剧情看似简单,说的是女主帕姆尼突然穿越到了一个由奇怪建模构成的世界,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小丑女,身边都是形似怪诞玩具的角色。



这里被称为“神奇数字马戏团”,似乎是某种虚拟世界,且被一个造型前卫的AI管理,名为“凯恩”。时不时,凯恩就会给所有人派遣任务,如果完成,就能得到某种奖励。


凯恩


帕姆尼试图从这世界逃跑,却被其他人告知他们早已尝试很久,却从未成功,为了不被逃跑的念头逼疯,这里的人们已经放弃抵抗,接受命运了。



这些角色带着帕姆尼去完成凯恩的任务,然而情况急转直下。


原来被困在这里的角色,假如因为长时间无法逃出而发疯,就会进入一种叫“抽象化”的状态。抽象化的角色,会变成无定型的黑色怪物,全身长满眼睛,攻击身边一切活物。



更糟的是,被攻击到的人会进入一种类似程序卡bug的受伤状态,假如这时去触碰受伤者,其他角色也会被这状态感染。



被意外和同伴打散的帕姆尼,独自在数字马戏团里逃亡。她一面寻找凯恩,让他化解角色抽象化带来的灾难,一面寻找出口;同时其他角色则试图完成凯恩的任务。


结尾前,两条剧情线汇合,抽象化的角色被凯恩丢入黑洞,洞里全是虎视眈眈的抽象化怪物。而帕姆尼则找到了一扇标着“出口”的门,进去后,却发现其中是一个仿佛不断循环的废弃办公室,临近尽头处,有一台旧电脑,再往前,就是被称为“虚空”的未完成区域了。




最终,帕姆尼回到了数字马戏团,大家也得到了任务奖励:一顿丰富的宴席。于是那个名场面出现:帕姆尼仿佛《最后的晚餐》中的耶稣,站在宴席正中央,低头看了一眼低质建模的食物,再抬首直视屏幕,所有五官扭曲成一个似笑非笑的表情。



就在光明宏伟的大调音乐要把这一幕拖上高潮,让表情走到尽头时,动画结束了。我们看到了彩蛋,没错,这个世界,就在一台陈旧的电脑中,旁边还有一个VR眼镜。







以上就是该集内容,它其实只是一个试播集,在美剧中,这词本是指展示概念的内部demo;但对网络动画来说,这就是正式的第一集。不过根据官方,它的后续要在六个月后才播出。



现在,你得抛开我之前说的话,我说它的质量不突出,但实际上,放在网络动画里,它的质量突出到耀眼。


首先不要被看似简陋的建模骗了,它的技术力可不低,只是不像皮克斯那样在毛发和流体等方面强到夸张。



《数字马戏团》的主创是Gooseworx,这是一位个性十足,多才多艺的UP主,喜欢各种诡异视频。前段时间很多的“伪人”视频里,热度前三的《蓝色频道》就是其作品,Gooseworx还是个作曲家,为同样爆火的网络动画《地狱客栈》(以及其衍生剧《极恶老大》)的试播集配过乐——所以最后的配乐很出色。


《蓝色频道》


笑话插播:火到冒烟的《地狱客栈》在4年后依旧只有一个试播集,其正式版被推迟到2024年播出了。


而动画的另一侧,是制作方Glitch,这是一个独立动画频道,作品只在油管播出。他们的另一款代表作是《无机杀手》——这动画我还要在结局再推荐一次。换成《无机杀手》的画面风格,你就可以看出其真正的技术水准。



实际上《数字马戏团》更像是《无机杀手》,两者的角色身材比例类似,风格也是时而有种青年漫的黑色调,时而有种日常番的搞笑可爱。



所以动画里,角色动作流畅,表情丰富传神且魔性。当多个角色同框时,所有人的表情和肢体语言都在细微变化,呼吸姿态和瞳孔位置都随情绪变动。



此外,动画挤满了镜头语言,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没有一分钟是平白叙事。比如有时一个怼脸大特写,会立刻接上广角远景镜头;当抽象怪物跑过画面的瞬间,镜头也会模仿摄像机被震动,还发出器械震动声;而一些特写,其实在偷偷运用细微的希区柯克变焦……




这些镜头语言,让整个动画的质感提升,表现力十足,显得活力四射。而动画的配音更是一流,女主的魅力一半来自其专业CV,只能说不愧是同时配过《JOJO》《原神》和《莉可丽丝》的人(英配),力速双A,配合动画把角色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动画里这个坏兔子贾克斯的配音也是大佬,他在《地狱客栈》里配了个既骚又骚的骚角色。


不过让动画传播力暴涨的最大功臣,还是其暗藏秘密的剧情。有人批评《数字马戏团》在刻意迎合当下最火的文化,像是做了市场调研后拼凑出来的作品,不论这批评是否中肯,都不是无中生有。因为动画确实在紧抓流行新元素,只不过这事到底是好是坏,就见仁见智了。


《神奇马戏团》有两个重要标签:怪核与ARG解密。首先是怪核,动画发生在一个怪诞的虚拟世界,其场景诡异又鲜艳,配上低多边形的建模,很有怪核的气质。



游戏里许多场景更是怪核味浓郁,比如一个片段中,女主打开一扇扇门,看到各种超现实景象,有的房间里是旋转木马搭建的摇晃高塔,有的是蓝天白云的窗户下,一个洗澡的木偶,突然弹射出一张鬼脸……



怪核作为曾经小众的文化,近年在海内外都愈发大众化了,把它作为动画风格,确实有点抢到新赛道的意思。


想了解更多怪核相关无用知识,请戳这篇文章


然后就是ARG了。传统意义上的ARG,是指玩家需要同时在线下和线上参与的解密游戏。而这几年这个概念被冲淡“线下探索”的部分后,给用到了许多游戏中,尤其是受众偏青少年的恐怖/怪诞类作品。


比如最近上映的游改电影《玩具熊的五夜后宫》,质量差得简直像有人逼百度AI“贴吧包打听”去写剧本,最危险的不是剧中角色,而是观众的智商水平,但仗不住其开画成绩狂破纪录。



这游戏之所以能有如此强大的号召力,就是因为有海量的剧情剖析粉,在把它当成ARG解密来看。人们认为游戏里藏着晦涩阴暗的复杂故事,所以油管上许多过度猜测剧情的视频,都能破破千万播放。而作者也在刻意迎合,往游戏里藏更多秘密,有时还故意和主流猜想反着来。


光游戏理论家一个UP,累计播放量就2亿+了


我们之前介绍的《Poppy Playtime》,也是类似例子。其实《后室》,乃至《锈湖》,热度很多也源自粉丝对其晦涩剧情的讨论。


而《数字马戏团》走的正是同种路线,它满是细节,处处都在宣布:“我没那么简单,快来解析我!”


好!


从表层上看,它说的是一群人类穿越成了游戏角色,被一个AI囚禁在虚拟空间里。


这表层的故事就挺有意思了,作者已经承认这是在参考《无声狂啸》:一本黑暗的科幻小说,曾被改编成dos时代的神级游戏,在十多年前给了我很大震撼。


《无声狂啸》的直译是:我没有嘴,但我必须尖叫;注意凯恩的造型。


《无声狂啸》里,仅存的五名人类被一个发疯的AI困在虚拟世界里,变成AI报复的对象,每天都被内心的恐怖回忆折磨,无法超生。游戏有个相对光明的结局,然而在原著中,剧情却无比绝望,人类几乎灭绝,仅存的勇士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动画同时还参考了游戏《史坦利的寓言》:同样是一个疯狂AI把人困住,指示其做事的后现代故事。



所以,动画的底色就蒙着层黑暗神秘的基调,这和其鲜艳的色调形成对比,自然能勾起解析欲望——因为大家最爱的就是在看似光鲜的表面下,挖出隐晦的黑暗故事了。


比如《兽娘动物园》


而在里层,是足够满足你解析欲望的海量细节。


比如为什么动画的建模如此简陋,还不断出现穿模情况?因为这是一个90年代的游戏世界,根据动画里短暂出现的网址,你能找到一个90年代游戏机的广告,还有各种与角色们类似的玩偶。此外,每个角色其实都能在90年代的现实节目和游戏里找到原型。


没错,90年代也有VR设备



场景里也藏着隐秘叙事,例如在女主去自己房间的镜头里,可以看到许多身后的房间门上的头像都打了叉,住户可能已经全抽象化了,变成黑洞中的怪物。而前方的新房间则全是木偶图案,这些木偶只出现在了凯恩与另一个AI独处的空间里,有人推测也许它们是没被人类思想附身的原型建模,所以来到这个虚拟世界的其实不是人类,而是人类思维的拷贝。



此外,角色姓名也充满隐喻。女主帕姆尼的名字,在俄语里是“记住”的意思,这和她的失忆是对应的。



而在她跑过的办公室里,可以看到公司名叫C&A。C正是凯恩的首字母,而凯恩是圣经中该隐的同音词,该隐是基督教里人类的第一个恶人,他杀死了自己的兄弟亚伯,而亚伯的首字母,便是A。



另外动画两次出现的神秘电脑,其实不在同一世界。其中一个是游戏建模,而另一个应该在现实,光影要真实很多。



这些巧妙埋藏的线索,确实解答了部分疑问,却又很鸡贼地留下了更多疑问。它们似乎在隐晦地透露故事框架,却依旧有大量解读空间,我们还是拿不准凯恩到底是好是坏,这个虚拟世界的目的又是什么。猜到最后,就只有越来越多的猜测。


这是真正能引观众上钩的叙事方式:一边解开不久前埋下的伏笔,一边埋更多伏笔。从ARG元素的方面来看,《数字马戏团》确实做得很高明。


所以它值得去看吗?



其实现在《数字马戏团》在海外已经是风口浪尖之物了,一批人为此吵得不可开交,然后第二批人又因为有人吵得不可开交而吵得不可开交。和所有爆火的流行作一样,它有大量讽刺贬低的反对派,在这个全世界人类戾气愈发严重的时代,这情况已是家常便饭。


所以你会看到无数人痛骂《数字马戏团》严重过誉,其二创要么太幼稚,要么充满R18内容(等等,这是坏事?)。而且一些指责是有道理的,半独立动画不可能完美,也没有任何作品能承受住现代造神风潮的重量;确实有大量粉丝会KY路人,他们的二创被算法用来骚扰所有不感兴趣的眼睛。



对此我的建议是:不要在意舆论,Never Mind the Scandal and Libel。这只是一部动画而已,它有好有坏,适合一些人,不适合另一些。所有这些热度,其实只是为了把一部动画送到我们面前而已。不论有几亿人看过这东西,你对它的评价都是被你独自决定的。


所以假如你被这种风格吸引,就去试试吧,顺便还能看看《无机杀手》。


喜欢疯癫的机械萌妹,喂机器受害者吃自己的机械内脏,还逼它的家人旁观吗?喜欢被双马尾机械萌妹一边唾弃,一边用高跟鞋踩脖子吗?如果yes,请去尝试《无机杀手》——一部青春版的《尼尔:机械纪元》,不是那么完美,但有魅力让你去找它的本子,以及纯爱同人。


《无机杀手》:人类似乎灭绝后,两种机器人相爱相杀的故事;你看它真的很《机械纪元》(包含眼罩+白发)。


因为油管强大的分红政策,从《RWBY》这一代开始,独立动画公司就能仅靠油管播放盈利了,这让他们能做出气质独特,又较为精致的作品。



别看美国似乎什么动画都有,连《腌黄瓜先生》般硬核的东西都能上电视,但其实它依旧有空缺,那就是介于轻松和黑深残之间,既没那么青少年,又不是太成人化的作品。


埃及猫


而像Glitch这样的独立公司,算是填补了这空缺——它们的作品常有一种美漫日漫交融的气质。大公司化的制作组,其实也被困在自己的受众里,哪怕这些受众看似接受度高,譬如Adult Swim,走的大多还是走了二十多年的成人重口路线。所以日漫近年在欧美主流化后,把其特性和美式动画融合的作品,往往只出现在独立制作组中。


有日漫神韵的美式独立作品,其实游戏《Helltaker》也是个例子。


在皮克斯退步,迪士尼拉胯的现在,《神奇数字马戏团》确实是部值得一试的3D动画,至少对很多人来说,它都比高投资的《星愿》和《疯狂元素城》要好,至于《光年正传》,那更是轻松吊打了。


迪士尼百年纪念作,口碑快要拉穿地心了



-END-



往期推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