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把cnm国骂倒放后,几百万网友虚构出了一个叫“阿米诺斯”的互联网民族

怪物马戏团 BB姬 2024-01-20


怪物马戏团 | 文


欢迎见证一个民族的诞生,在cnm中呱呱坠地。


阿米诺斯,是个已经流行了一年的梗,绝不会被选进任何“正经”的年度词汇榜单,《咬文嚼字》啃一口得吐上半年。因为它是把国骂“cnm”倒过来放后,音译出来的单词。


哈基米?阿米诺斯!



但如今,阿米诺斯已不再是简单的流行语,它成了一个赛博民族的母亲、墓志铭。有人说,阿米诺斯族,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互联网民族。


你已经知道阿米诺斯了,那阿米诺斯族又是什么?它是草泥马原野的遗子,一年前,阿米诺斯是中国互联网的鬼畜新星,当时流行将各种人骂街的丑态倒放,使其回归本质,变成小丑。所有鬼畜都离不开空耳,而cnm身为国骂,出场频率惊人,于是“阿米诺斯”这词就逐渐出圈了。



除了审核问题,鬼畜的发展困境还在于,它不是个新东西了。所以阿米诺斯和许多空耳梗一样,很快就没了热度——然而在不那么引人注目的角落里,它在进化。


进化成了阿米诺斯族。


最初,它是从一首民谣中诞生的(更原始分散的历史暂不讨论)。当时B站UP主@达列特哈那汗写了一首《阿米诺斯之歌》的民谣。




投入度400%,UP主在唱之前,甚至来了段模仿倒放语言的歌曲介绍,在中途,又停下弹唱,加入倒放语的呼喊,仿佛在对着消散在历史中的往事之尘道别,纯真程度爆杀丁真。


倒放这首歌,你会发现除了cnm外,基本都是正儿八经的歌词,放在正统民谣里以假乱真。



假如音符间可以蔓生草原,旋律上可以奔走骏马,那它就是《阿米诺斯之歌》。


因为这歌强悍的感染力,大家仿佛穿越时空,望见了一个在草原上世代生长的民族。人们便把这种语言正式称为阿米诺斯语,而这首歌,则是阿米诺斯族的民谣。


那之后,阿米诺斯族诞生了,它的襁褓由毁灭所织,因为很快,《阿米诺斯之歌》就被阿B诺斯强制下架,如今只有补档版存于现世。



但这不能阻挡《阿米诺斯之歌》被各式翻唱,当翻唱不能满足大家后,创作便开始了。一个民族不能只有一首歌,于是,阿米诺斯族的民谣涌现而出,一首比一首离谱。


比如在《额尔萨米纽日纳赤之歌》中,UP主@直韵函把俄罗斯柳拜乐队的曲,配上阿米诺斯语,用民族乐器演奏出来,以展示北部阿族的文化;@野良犬P则把《阿米诺斯之歌》改写成了民谣金属,堪称抽象圈的低配版九宝乐队。



如今的阿米诺斯族,音乐文化璀璨,从女声版、童声版、虚拟歌姬版,一直到正儿八经的藏密喉音版,应有尽有。阿米诺斯族或许没有马镫,然而,他们有很多的妈。



对阿米诺斯族的发展而言,《再见了,所有的阿米诺斯战士》也是一首重要乐曲。因为它配上了画面和字幕,加上歌曲背景介绍,让人进一步大脑抽筋:啊,原来曾经真有一个马背上的民族,骑着野马涉过时间之河,在现代加班社会的夕阳下逐渐远去,阿米诺斯,阿米诺斯啊。



@特别纯真的大龄女青年


阿米诺斯民谣的力量,让想象力如野草蔓延。就这样,大量的人开始在视频下讲述阿米诺斯族的故事,这些故事缓缓找到了共鸣,组成和弦。



随后,阿米诺斯族的历史诞生了,根据人们挖掘出的典籍,阿米诺斯族已经消亡,他们就像最后的莫西干人一样,倒在了时代变迁的大战中。崇拜英雄的阿米诺斯族战士们,最后也成了传说中的英雄,手持弩与剑,冲向一把十手人和一得阁拉米族的敌人。



如果你要问我,一把十手和一得阁拉米这两个在此类视频下出现频率很高的词,又是啥东西的倒放,我只能说,它们都是和cnm有关的词,但要更深邃野蛮。不过事至如今,再去追溯这些被历史洗刷之词的本意,也算一种亵渎了。


这些评论就像东百往事引发的诗歌热潮,大家在角落里,传颂着阿米诺斯族的故事,没人知道自己到底在说些什么,但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话语下的力量。阿米诺斯族的魂灵,穿越群山,向水泥森林中的众生呼喊。



于是终于,仅靠音乐不够了。人们便开始编写阿米诺斯族的史诗《伊巴什史诗》,它讲述了民族英雄伊巴什的传奇。别忘了,这是一首长诗,而他们不止编出了很长一段,还加入了插图,甚至有(迫真的)古籍发掘现场。


@拔都可汗


节选,整节诗6000字,分为:出生篇、征战篇、复仇篇(伊巴什:大煞笔)。


有了史诗,编年史自然紧随其后。现在阿米诺斯族的历史,已成为完善的研究课题,人们逐渐挖掘出他们历代帝王的族谱、王朝更迭与覆灭的记载,以及各种神祇传说。



阿米诺斯族传奇们的人生,将一段从公元前6世纪到19世纪的历史串联。哪怕考古过程也有纪录,譬如阿米诺斯族学家,是如何借助类似罗塞塔石碑的一得阁拉米石碑,破译了阿米诺斯语;而阿米诺斯这个民族,又如何同蒙古、日本,以及契丹族交涉。


@SEN寻求者整理,全文5000字


现在去找阿米诺斯族的资料,你甚至能找到其常用男女名参考表,以及男女传统服装演示。



历史有了,文字还会远吗?阿米诺斯语,作为将所有阿米诺斯文化串联的关键,是阿米诺斯学研究的重中之重。所以在B站,有很多传授阿米诺斯语的教学视频,它们从语言学和语言发展等方面,让你学习这门语言的语法与发音。


@北原家的蓝莓酱


现在的阿米诺斯语,有自己的字母、发音规则,和民族特色。游牧民族的语言,与我们的常用语差别巨大,且阿米诺斯族已经消亡,所以为了辅助大家学习,有人贴心制作了一个阿米诺斯语翻译器。


@会唱歌的花枝丸


知道这翻译器多骚吗?它甚至有个跟读学习功能,能让你的阿米诺斯语发音更标准——伊巴什的在天之灵见了,都要感动落泪。



别忘了,伊巴什唯一一次落泪,可是在父亲哈陛下可汗战死,母亲云涅姆自尽后,被纳脱安(Natoan)部落追猎至伊提里河,而当时,家破人亡的伊巴什年仅7岁。


选自《伊巴什史诗》


现在去各种平台搜阿米诺斯,已经很难找到正经解释了。每个阿米诺斯相关的词汇下,都是网友们用才华拉出的屎,至少一半AI已经在解答这些词时仆街。



部分阿米诺斯族民谣,被搬到了油管,虽然评论区多是纯正的阿米诺斯后代在缅怀先祖,但其中总是夹着一些真被拐骗的老外。他们感叹另一个民族的乐声里,那情感是多么有灵气,沉重如石,又缥缈若雨。


机翻


就像最近的自创诗《诗经·彼阳》,有文化的人光看一眼内容,就能看清它到底在说什么;然而这不妨碍华中师范的官号真中了招,以为这是真诗经,发到了公众号上。



现在流传一句话:阿米诺斯一族的诞生,会成为千年后考古学家们的最大挑战。因为这个凭空诞生在互联网的民族,再这样发展下去,恐怕真就不是一个梗了。



可是我,阿米诺斯族见习学者阿比加德(Abijad),反倒认为阿米诺斯族,会变成未来考古学家的宝藏。原因很简单:你见过各种现实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但你见过像是阿米诺斯的东西吗?


仔细想想,恐怕一个都没。



自创语言,和自创文化,其实很常见。前者的例子有太多:托尔金参考芬兰语和威尔士语,为《指环王》创造了精灵语;《权力的游戏》剧组完善了其中Dothraki语的构建,而且这同样是一个游牧民族的语言,你经常能在阿米诺斯相关评论里见到它。



语言学里,这种语言有个术语叫conlang,是人工语言(constructed language)的缩写。世界语和其前身沃拉普克语就是最出名的conlang,在reddit论坛上,有九万人是conlang区的成员,每天硬造语法不可自拔。



但因为大部分conlang真的没什么卵用,导致如今的人工语言多偏娱乐向。所以这词又有了个衍生,叫funlang,也就是娱乐(fun)+conlang;严格来说,阿米诺斯语就是一种funlang。


阿米诺斯语的学者,如今常为语法和读音争论,乃至催生了“阿语警察”这种词。这正是世界语和沃拉普克语的遭遇,如此看来,它真越来越像个正统conlang了。



人造语总是和人造世界观绑定,最出名的例子还是托尔金的《指环王》,他自己调侃说中土世界就是为这门语言设计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架空世界出现在了小说和电影外,比如我们曾写过一群人为了磕《明日方舟》的CP,造了个虚拟博物馆的故事;以及一个女玩家为了在游戏里获得优势,在维基百科上编了一整套俄罗斯的架空历史。


和阿米诺斯族最像的架空世界,可能是去年很火的里斯腾堡(Listenbourg)。这是一个法国人在X上嘲讽美国人地理知识太烂时产生的梗,他胡编了一张地图,说美国人一定不知道这国家是什么,而回复中有人便说:“谁不知道?是里斯腾堡”。



那之后,人们给里斯腾堡加入了各种架空历史和文化,连国歌和卫星地图都有。一些国内网民向油管上受骗的人解释阿米诺斯时,就会用里斯腾堡类比,两者确实很像,它们都是因嘲讽而生的。



但阿米诺斯又和以上所有例子都不同,因为上述各例,多是娱乐或工具,是纯粹自发性的;但阿米诺斯文化,却更像真正的文化演变,它是真因外力推动,演化而成的。


实际上早在2020年左右,阿米诺斯就出现了。当时电竞粉丝经常把一些选手的粗话倒放,尤其是电棍otto和炫狗/神这一批,并把他们倒放后的语言称为“古神语”。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米诺米诺”。哪怕现在,你去看炫狗的直播切片,也会发现他骂脏话的地方经常被特殊处理,给替换成了“米诺米诺”,让阿米诺斯族后代像赛博越共般在弹幕中探头。


一得阁拉米


原因很简单,不这么做,视频就要被打上低俗标签。在审核愈发阿米诺斯的如今,阿米诺斯族的诞生,简直就是水到渠成,又独一无二的社会学现象。


铃兰你在干什么铃兰


在维多利亚时代,“god”这词,是不能随意(in vain)说出口的,它成了半个官方禁词。但同时这词在民间又常被用来痛快抒情,于是大家为了避开审查,就把god改成了zounds和gadzooks这种怪词,原意是上帝的伤口和钉子。


然而很难想象前人会有如此抽象的娱乐精神和幽默感,把委婉代词变成行为艺术。由此看来,阿米诺斯正是最适合展现我们这个时代,互联网精神面貌的社会学研究素材——一个绕过审查的词,能被一群互不相识的人变成一个架空民族、一门架空语——审核下架、苦中作乐、娱乐至死……这米诺米诺真的太抽象,太米诺米诺贴切了。


阿米诺斯的本质,其实就是粗口,它那悲壮的史诗和英雄背后,只是不堪入耳的脏话。脏话是一定不能毫无束缚的,谁愿意整天面对那些最初的阿米诺斯狂战士?但粗口就如那得努阁原野的芒草般燃不尽,战火撩起,烧毁的唯有阿米诺斯族勇士的生命,并留下更野蛮之物,就如嗜好烧杀掳掠的一得阁拉米部落。



这恐怕就是阿米诺斯族的历史中,最大的矛盾与困境。


过街老鼠般的粗口,是与生俱来的,在我们大脑的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中,专门有一块负责爆粗的区域,与日常语言的处理区域分开。爆粗能让我们分泌肾上腺、对苦痛有更强的耐受。


同时,它亦不断推动语言与文化的进步。但丁的《神曲》之所以伟大,部分就是因为他奠定了现代意大利语的基础,而他使用的方式,正是强调意大利方言的正义性,用包含屎尿屁的粗鄙之语,去对抗拉丁文的严肃与古板。然而直到数个世纪后,全世界译者才愿意直面但丁阿米诺斯的一面,在这之前,人们甚至曾因为但丁太过阿米诺斯而打压《神曲》。



如今,粗口在缓缓消失,留下的只有草泥马、特么和呵呵,以及那消散在草浪中的阿米诺斯族。05年,马伯庸曾在科幻世界投过一篇叫《寂静之城》的短篇,说的是一个不允许爆粗的未来,一群人在地下聚集,偷偷高声朗诵阿米诺斯族史诗、发泄、相爱。然而最后,地下组织如命定般破碎,在新的乌托邦中,唯有被严格监控的对话,以及不剩下任何词汇的健康用语表。最后的阿米诺斯人再度见面时,只能相望一眼,然后在沉默中分别。


就宛如那无辜路人,对阿米诺斯语的评价:它好似权游中,另一个种族的语言,他们逐水草而居,在其世界观里,某种野草终将长满大地,那时便是世界的末日。



哎,阿米诺斯,我的阿米诺斯啊~




-END-



往期推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把cnm国骂倒放后,几百万网友虚构出了一个叫“阿米诺斯”的互联网民族

怪物马戏团 BB姬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