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新镇小茂 | 文
朋友,你最近有见到哥布林吗?
害,别急着回忆某游戏或者里番。这里说的哥布林,指的并非奇幻故事中的小怪物,而是每天清晨,那个半死不活、睡眼蒙松,映射在镜子中的我们自己。
事先声明,BB姬可不敢骂各位看官老爷。如果你没见到,或者第一时间有想要揍我的冲动,那么必须要恭喜你,我的朋友;但如果你第一反应就联想到自己,想必也会明白我接下来要聊什么。听哥们一句劝,现在逃还来得及。但如果你真的不介意,那我们就要放飞话题了。最近,一种“哥布林文学”正在狂野生长。你能在各大网络平台上,找到无数自称“哥布林”的年轻男性网友。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对自身外貌感到自卑,甚至可能因此受到过伤害。于是,他们创造了名为哥布林的心理保护机制,躲在里面“放心大胆”地自我嘲讽,荒诞得引人发笑,觉得有这么多同类,做个哥布林其实也没那么坏。在沸羊羊都能沦为舔狗,屌丝进化成鼠鼠的当下,有着悠久历史的奇幻生物哥布林,理所当然衍生出了N多二创版本。什么炽热哥布林、冰霜哥布林、强壮哥布林、胆小哥布林...多元化程度直追如今欧美网站上的性别选项。取名规则不难理解。比如什么是炽热哥布林呢?带有少年般的正义感,温暖地照耀着身边的人,唯独外表有点遗憾。邻居大妈总夸你是暖男,可某些人看来,只觉得你这哥布林的温度还怪高咧。
同理可得,性格内向的是冰霜哥布林,LSP是淫邪哥布林,个子高的则划分为巨魔,反正都是那套颜值决定一切的标准。
然而你知道的,生意总是一环套一环。当网上出现大批哥布林,上游的“哥布林奶妈”也顺理成章诞生了。当然奶妈这名字是我瞎起的,你要是高兴,也可以叫这些小姐姐哥布林杀手。“哥布林们”一边嘴硬说不吃这一套,另一边给小姐姐们点赞到飞起。可总有人喜欢问些不合时宜的话,让冬天被窝里的温度一瞬间回到冰冷。绿色皮肤、细长耳朵、容貌丑陋、体格矮小、个性贪婪又卑鄙、群居生活、个体战力平平...随着奇幻题材的游戏、影视作品的传播,哥布林的形象早已家喻户晓,不需要过多科普了。更别提近年来,哥布林在二次元文化里的存在感越来越强。2018年大火的日漫《哥布林杀手》,虽然去年底的第二季口碑翻车了,但相关解说视频在抖音上却火得一塌糊涂。心智纯洁如BB姬,也经常在涩图群里撇见些让人看不懂的图片。只见哥布林们时常客串神秘角色,与精灵或者女性人类激烈搏斗...喊它一声“劳模”也不过分,如今进一步出圈,成为一种网络流行文化,倒也不是多么奇怪的事情。不过在分析哥布林是怎么从LSP,变成屌丝青年的形象代言人之前,我还是想花点时间,先从最原教旨的小怪物哥布林(goblin)开始聊起。英语goblin这个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拉丁语gobelinus,这是大概12世纪时,在法国诺曼制造麻烦的恶魔的名字。当然起源有很多种解释,有人说哥布林的原型是英格兰传说中用人血浸润帽子的红帽子小鬼;德国的民间故事中,也有喜欢将小孩引诱至沼泽地进行杀害的狗头人(kobold)。总之有一点可以确定,这货在诞生之初的形象就是反派,用不着给它洗白。至少屏幕前的“哥布林老哥们”,相信你们的灵魂绝对比它要纯洁高贵。哥布林第一次出现在游戏界,应该是《龙与地下城》中,在1974年的初版规则书中就有登场。《DND》里哥布林的官方评估CR(挑战等级,越高越猛)是1/4,跟野猪一个级别,也就是新手练级的小怪。按照DND第五版的规则书,1-4级属于村镇级英雄,5-10级可以在一个国家内赫赫有名,11-16级称得上国家的顶梁柱,17-20级叫大陆级英雄,可以拯救世界了。《博德之门3》采用的就是5e版本规则,玩家角色等级上限为12级。当然在后续版本中,哥布林也衍生出了许多亚种,形象逐渐接近现在的认知。但若止步于此,这玩意只能算个长得恶心战力低下的杂兵,显然不具备成为流行元素的潜力。直到1995年,哥布林被正在制作《魔兽争霸2》的暴雪看中,后来进入《魔兽世界》里,才算真正加入到光荣的进化中。为什么呢?不同于其他地方愚蠢野蛮的形象,哥布林在《魔兽世界》中被视为精明和科技的象征,贯穿着整个游戏的历史。它们遍布在游戏各处,靠着先进的科技和狡猾的经商手段,成为了游戏中最强的中立种族。“时间就是金钱,我的朋友”,这句游戏玩家耳熟能详的口号就出自哥布林之口。一个长相丑陋猥琐的生物,被套上狡猾精明的buff,到这一步,你可能已经意识到不对劲了。当这一形象漂洋过海来到本子国,哥布林很快就和二次元妹子们打成一片,哥布林VS女勇者/修女/公主/精灵的故事,堂堂连载。其实在很长时间里,关于哥布林的性别和繁殖方式并没有明确的讨论。《指环王》的作者托尔金曾在一封信件中提到过,女性的兽人和哥布林当然是存在的,但是主线故事中只能够见到效力于邪恶君王的兽人军队,因此我们对她们的生活所知不多。然而进入新千年,许多日式奇幻R18作品开始为哥布林降下一道“诅咒”——哥布林这种生物是没有雌性的,只能借用其他物种的雌性繁衍后代,但其性欲和繁殖能力又极其强悍。看起来,是进一步细化了哥布林这一物种的生态设定。但实际嘛懂得都懂,这套路主要的应用场景,就是极大便利了一些猎奇凌辱系剧情的撰写。有了随手就能用的设定,作者便可以安排哥布林大军随意进攻人类村庄,豢养人类女性作为生育机器。美丽的女性被迫和多个丑陋哥布林同时战斗的场景,更是一代代作者和观众都喜闻乐见的保留节目。说到底,只是成人漫画无数重口题材中的一种。人们在消费工口动漫的时候,尤其是男性向作品里,时常会产生“挑战禁忌”的欲望。画面中心的美丽女性,和身材瘦小、长相丑陋的哥布林做对比,既强调了“小孩开大车”的背德感,又因为对纯洁女性的支配和玷污,让读者产生了罪恶感和刺激感相辅相成的矛盾情绪。随着哥布林本子的逐渐普及,观众愈发需要更进一步的刺激,于是乎,女骑士、圣女、精灵、女王这些在奇幻作品中往往代表高贵地位的女性角色,成为了哥布林在工口片场中的亲密合作伙伴。按BB姬的理解是,哥布林作为最低等卑劣的生物,却能够肆意凌辱、将原本社会地位高不可攀的女性“家畜化”,对于可能缺乏自信、甚至遭遇过异性伤害的漫画读者而言,这种身份反转带来的征服感和复仇感,也是喜闻乐见的。到这里你发现没,尽管诞生之初就作为反派,哥布林的形象和地位仍然是逐渐走低的。从民间传说中的邪恶小精灵,到奇幻作品中的弱鸡怪物,再到代表了丑恶欲望的化身,经过无数作品的演绎后,哥布林的身份也顺应人们的XP系统而不断改变着。从这个角度想想,哥布林的人生倒也相当讽刺。它不过是人类自身恶念的投影,为了满足人们的黑暗幻想,在无数奇幻故事里996当劳模,让无爱参与的欲望肆意暴走,直至迎来反噬——于是,一种哥布林很无辜,精灵才是LSP的反转漫画又开始大量流行。但无论哪一种,背后折射出的东西都是相似的。人们不过是想要在发泄和道德,这两种相互对立,又必不可缺的情绪中,保持脆弱的平衡罢了。最后继续聊聊我们的“当代哥布林”吧。不过在此之前,我注意到一件挺有乐子的事情——其实自比哥布林这事儿,早在前年,就已经被欧美年轻人玩成了热梗,版本走在国内沙雕网友的前面。2022年底,有史以来第一次,牛津词典年度代表词由公众投票选出,官方给出的候选词一共有三。一是当时资本狂炒的“元宇宙(Metaverse)”;二是用来表达身份立场的“我支持(IStandWith)”;最后一个,则叫做“哥布林模式(goblin mode)”。什么是哥布林模式呢?牛津大学将其定义为“一种毫无歉意的自我放纵、懒惰、邋遢或贪婪的行为,通常以一种拒绝社会规范或期望的方式表现出来”。翻译成咱们这边的流行语就是,我躺平了,你们随意。超过30万人参与了投票活动,结果是,代表摆烂的哥布林模式,以93%的支持率碾压夺冠。全世界年轻人殊途同归了属于是。和我们的躺平稍显不同的是,TikTok上的标签#goblinmode,经常被用来反击另一个#that girl的标签。后者是指那些早起锻炼、精心保养,并在社群媒体分享这一切的女性。说白了,哥布林模式更像是跟高度策划的精致卓越对着干——老子受够了,我就是只哥布林,用不着再讨好其他人。这种心态,是人们开始接受世界和我都是一坨屎,不如抛开文明的外衣,成为一只丑陋的哥布林,躲进温暖的地洞中抱起可乐炸鸡。它的内核是,丑陋的我,爱着这个丑陋的世界。作为对比便不难发现,近期国内流行的哥布林文化,比起欧美老哥们的版本,还要更丧一点。除了对外貌不自信,国内的哥布林老哥们还有另一个共同特征,那便是渴望被爱。因此在无数搞笑段子里,你其实能看到一种深深的迷茫,年轻男孩子在自卑和自爱之间来回挣扎。他们否定,又不愿意否定自己的价值。他们的愤怒无处发泄,他们的爱意无处传达,最终化成了一场酗酒后的空虚宿醉。从烦躁不安的梦中醒来后,他们发现自己在镜子里,变成了一只绿色的哥布林。成为哥布林,是一个悲观时期的情绪开关,你可以主动选择开启和关闭。只不过,如今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以哥布林自居,进入哥布林模式。这种增长趋势可能还会持续很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