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东平|反对的应是愈加“内卷”的英语评价至上

杨东平 教育思想网 2021-09-15


据新京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许进表示,根据2019年数据,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约有4000万学生学英语,但工作后用得到英语的可能还不到400万。他建议改革英语必修课的地位,不要全民学英语。他说,让孩子学一门未来可能用不上的课程,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我不是说不要学英语,我是说不要让全民都去学而只有少数人能用到英语,这个就不合理了”。


英语有多重要?英语到底多早学合适?如果降低英语在考试中的权重,会不会加剧应试教育的竞争?农村地区的孩子要怎么办?让我们来看看杨东平教授的观点。

英语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它的地位被夸大了

英语重不重要?当然重要。


重要到什么程度?说不清。英语是否与语文、数学同样重要,甚至比母语更重要?试问全世界有几个国家是这么认识的?


另外,重要就应当纳入高考吗?重要就应当从小学一年级、从幼儿园开始学习吗?试问全世界有几个国家是这么做的?


所以,必须非常明确地认识,英语与赖以安身立命的母语完全不同,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是为了国际交流而用的。那么,我们必须承认,就这一实用性的功能而言,它的地位实在是被过于夸大了。

许进委员的说法是英语只对不到10%的大学毕业生有用,成果应用率低,课程设置不普惠。问题其实更为严重。


在小学和学前阶段,英语占用了大量儿童生长、生活的时间,远不止10%。在义务教育阶段,尤其对农村学生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过早开设、过高要求的英语成为一个“拦路虎”,使多少学生成为失败者而被淘汰。即便城市学生,也有多少人因为英语成绩落后而失去上大学和读研的机会,哪怕他是专业英才,例如当年陈丹青在清华美院招生的经历。有多少优秀教师、优秀专业人才因为英语成绩而失去职称评定、专业发展的机会。有一位三本院校的校长告诉我,在他们学校,学生几乎是花80%的时间学习英语,为了一张四级证书。


多年来,从学前到研究生毕业,英语教育耗时巨大,耗费居多,但成效甚微。从珍视青春、珍惜生命的角度,特别值得反省。关键就在于学用脱离,英语交流在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是永远用不着的。


如果说,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过上健康、幸福和有意义的生活,是要发展人的个性、培养人的创造力,我们就必须回答学科教育的目标究竟如何制定。面向未来,一个学生究竟应当学什么、学多少,以及应当学多早? 


今天的课改必须适应时代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从源头开始做减法,才有可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反对英语至上的评价,使它成为如同化学、地理、生物那样一门正常的学科

早在2010年《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制定时,就讨论过高考英语的合理性。最有力的证据是新加坡的全民英语。但是,不要忘记新加坡是个高度发达、高度开放的小规模的城市国家,将英语立为官方语言。十几亿人、56个民族的中国,国情并不相同。


有人担心英语不再作为高考主科,会导致英语的“边缘化”。我认为,将会导致英语的正常化。反对在基础教育、教育评价中英语至尊至上,并不是要取消英语,而是使它成为如同化学、地理、生物那样一门正常的学科。它可以选择性地成为必考或选考科目,作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应当达到合格。


在师资非常缺乏、完全没有语言环境和交流需求的民族地区,应当重视和恢复本民族语言的传承教育,尤其是在学前和小学低年级,应当以母语为主,小学中高年级实行母语和汉语的双语教育,将民族地区小学的教学从“三语”(母语、汉语、英语)的困境中解放出来。


在广大农村地区,可视当地的教育资源、开放程度,确定英语教学的位置和考试的权重,将英语设为必修或选修,设置等级化的评价标准,不以学术研究为目的的学生,达到“合格”即可。


完全可以不用高考来评价英语学习。因为英语采用各种类型的等级化测试和机考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拿来即可。学校和用人单位可以指定所需的考试类型和等级(如同托福、雅思那样),高考和中学的英语考试也可采取在校外、多次机考的方式。

重要的是通过评价和选择的多样化去接近理想

还有一个问题:英语学习多早为好?对于有语言环境的地方(譬如有父母中有外籍或在国外生活),多早都不是问题;但是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中国学校,过早学习英语的确喧宾夺主、影响母语学习,而且是涉及国家语言文化方针的大问题。


对于越早越好的说法,提供一个反证:外交部那些阿拉伯语、波斯语、葡萄牙语、西瓦斯里语等小语种的人才,是从几岁开始学的?难道不都是中学、大学才开始的吗?影响他们成才了吗?


从实用的角度,新一代翻译机,已经可以满足通讯、出国、会议翻译等实际需要。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也许学会使用这些电子设备,是学校教育的新内容。


从高考的角度,已有研究证明,语数外三门主科中两门为语言类,有利于女生而不利于男生,也是一种性别不公平。


有人质疑降低英语在考试中的权重,并不会导致对母语的重视,科目减少了,反而会加剧应试竞争。这是完全有可能的。这只是告诉我们:没有一个措施能够解决所有问题,问题只能一个个解决。重要的是启动实质性、整体性的教育改革,扩大学校的办学、招生自主权,通过评价和选择的多样化去接近理想。

本文作者:杨东平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长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