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诺兰一贯不会好好讲故事,非线性切换讲述奥本海默天才、激情和悲剧的生命 | 二湘空间

空间作者 二湘的七维空间 2023-10-07
思想的碰撞   民声的回鸣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温度

《奥本海默》剧照  图源网络
《奥本海默》,人类推开了核之门,从此就不再关上
文/风吹沙

1、

《奥本海默》8.30首映,我去看了首场,连我共3个观影人。奥本海默虽然与爱因斯坦同时代,两人也有过交集,但对这里的观众而言,是个不太熟悉的名字。

因“曼哈顿计划”而闻名于世的奥本海默被世人称为“原子弹之父”,他是其主要负责人之一。曼哈顿计划是美国于1942年开始实施研制的原子弹计划,该计划集中了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科学家,动员了10多万人,历时3年,耗资20亿美元,于1945年7月16日试爆成功。8月6-9日,两颗原子弹被投于日本的广岛和长崎,造成20万人的死亡,8.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二战结束。

广岛、长崎蘑菇云的升起,预示着人类常规战争的结束,核战争时代来临。

《奥本海默》剧照  图源网络

在这条研制新型核武器的隐形赛道上,当时的德国、日本、苏联都在抢跑,谁领先,谁就能决定战争的走向。在原子弹爆炸的瞬间,奥本海默默念着印度古老诗歌《薄伽梵歌》:

“我变成了死神,世界的摧毁者。”

不管是正义之手,还是非正义之手,潘多拉的魔盒毕竟被打开了。这是科学的决定性时刻,人类从此进入了威慑纪元。

2、
打开潘多拉魔盒的奥本海默是个什么样的人?

奧本海默1904年出生于美国的德裔犹太家庭,18岁就读哈佛化学专业,21岁毕业。毕业后到剑桥大学从事实验物理研究,后转至哥廷根大学师从玻恩教授从事理论物理研究,23岁取得博士学位。年轻时的奧本海默,性格内向敏感,也许每一个天才都有怪异的性格。在剑桥期间,由于他擅长理论物理而对实验物理力不从心,受心理困扰,以至于做出把苹果注射氰化物放在导师办公桌上的极端举动。影片里有表现他年轻时求学的这一段迷茫、痛苦,心智异常的经历。他的弟弟、弟媳都是美共,在弟弟家,他认识了同是美共的女友琼,他对美共的亲近行为,被列入了FBI黑名单,成为他日后被长久调查的佐证。

学成后的奧本海默成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并创建了国际一流水准的理论物理研究中心,研究范围从量子动力学到天体物理、核物理等众多的领域。因此被军方选中,成为曼哈顿计划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奥本海默》剧照  图源网络

原子弹爆炸成功后,他的声名如日中天,但此时他却转向了反对核战争的一面。在接受杜鲁门总统接见时他就说:“我的双手沾满了鲜血。”美国政府邀请他继续加盟氢弹研发,他拒绝了,说:“我是科学家,不是军火制造商。”

从制造核武器到反对核战争,奥本海默经历了什么?从影片中梳理他的心路历程,对今天科技飞速发展,可能带来某些警示。

3、

做为人物传记片,《奥本海默》以一场针对他本人是否亲共、间谍等指证的听证会为切入点,以曼哈顿计划和听证会做为影片的两条主线,不断切换来讲述他的一生,他的天才、激情、人格魅力和悲剧的生命。

曼哈顿计划的冲击波。在洛斯阿拉莫斯小镇,做为原子弹制造的领军人物,他是激情满满的,但也经历了一系列的科学的立场和态度的冲击。他曾力邀拉比担任实验室的副主任,拉比说:“不愿意看到三百年的物理学研究结晶成为大规模杀伤武器”。这话对他触动很大。原子弹的研制,是被用来对付纳粹德国的,随着德国的战败,原子弹研制的必要性受到了挑战。基地的科学家们进行了大讨论,有人开始质疑继续研制的必要性,探讨如果研制出原子弹会对未来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作为科学家应秉持什么样的立场?这一切也让奥本海默一直处于“科学与伦理道理博弈”的矛盾之中。核弹的巨大威力让他深感不安,希望研制出来后向全世界公开,以防一家独大。另一方面,作为科学家他又认为,不能因为担心人类会利用新发现作恶而拒绝科学进步。在原子弹试验成功的庆祝会上,奥本海斯清醒地告诫同行,现在洛斯阿拉莫斯出名了,但如果继续研制下去,洛斯阿拉莫斯将会成为耻辱的代名词。

《奥本海默》剧照  图源网络

听证会风波。二战结束后美苏很快就变成对立,随后进入全面冷战,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美国本土由共产党议员约瑟夫·麦卡锡煽动起了一场全国性的反共排外运动,涉及美国政治、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各个领域。著名演员查理·卓别林、科学家爱因斯坦、奥本海默,包括当时在美的钱学森,左翼作家斯诺、史沫特莱等人均遭到调查。指控他们有亲共倾向,或向苏联透露机密情报等。麦卡锡浪潮波及到美国的方方面面,麦卡锡主义成为政治迫害的代名词。

对奥本海默的听证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那是一种我们所熟悉的气息。听证者试图以他早期的亲共行为,为西班牙抵抗者捐款,他的兄弟、前妻是美共为由,设法要找到他支持美共、成为苏联间谍的证据, 这在当时的氛围下足以摧毁一个人。听证会的最终结果是奥本海默没有获得国家颁发的安全证明,这意味着他将不能参加任何一项涉及国家机密的科研活动,从此他的人生陷入低谷。1967年2月28日,奥本海默因喉癌去世,终年63岁。55年后的2022年,美国政府推翻了剥夺他安全许可的决定,正式为他平反。

4、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根据凯.伯德和马丁.舍温合著的《奥本海默传》,自编自导了这部电影,他说第一次看到这个以25年研究所写的传记,便被故事深深吸引,这是他第一次拍摄真实的人物传记片。

诺兰采用了一以贯之的非线性叙事手法,大量的人物对白,黑白彩色画面不断变换。诺兰一贯不会好好讲故事的,《记忆碎片》、《盗梦空间》、《命致魔术》等烧脑作品,时间线是不断变化的,强调对主题的突出,以及人物的复杂状态的展现。诺兰说:“奥本海默的人生故事,比我遇到过的任何虚构的主角都要更复杂。”他希望这部电影成为观众看待历史与人类抉择的契机。

也许因为今天纷乱撕裂的世界,使诺兰有了拍这部片的冲动,那是一个历史的抉择窗口,看当时的人们如何选择,让历史照进现实。

5、

通过三年的疫情,我对科技的发展不再单纯地欣喜,而是保持警惕。因为我知道了一个词:科技作恶。我是带着复杂心情去看这部电影的,人类推开了核之门,从此就不再关上。

ChatGPT出现时,马斯克会同1000多位科学家联名写信,呼吁世界制订规则,以防止这只猛兽成长为哥斯拉。

一位诺贝尔获奖者说:“今天的人类已经掌握了足以毁灭自身的力量,却没有进化出匹配这种力量的道德。”我在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时,心中充满着震撼和焦虑,因为我知道今天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战争从来没有离我们这么靠近过,远方炮火浓浓,总有某些脏手有摁下核按钮的冲动,人类的灭顶之灾近在咫尺,这不是耸人听闻。

《奥本海默》剧照  图源网络
有人说,地球这几十年的和平是因为核武器的制衡而平衡的。真是这样吗?局部战争、恐怖主义什么时候停止过,因为拥核,地球村充满了恐怖和不安。

如同“枪不杀人,是人杀人”这句美国控枪言论中的著名格言一样,核武器的魔盒被打开,科研成果已经不属于科学家了,而属于控制魔盒的人。杜鲁门在会见奥本海默时说了一句当权者生杀欲夺的大实话:“血在我手上,让我操心吧。”

在这个充满核威慑的世界,我迫切地感到,人类的共同命运,必须要人类共同掌握,而不能拱手相让于极少数疯狂的大脑。

历史虽然是有走向的,但期间的人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每个重要的关口,该怎么走?




作者简介风吹沙,六零后,坐标安徽,喜欢阅读和诗歌,读书是为了追寻常识。
平台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微信首发,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the end~
虫虫是我们的老作者了,向大家推荐虫虫家的荠椒(花椒),虫虫家花椒皮厚肉丰,香味浓郁,品质上乘,经得起检验。更多信息点击此链接

现在正是花椒采摘晾晒季节,虫虫姐姐每天忙着采摘晾晒,再加上包装好后要送到镇上发快递,所以今天起下单的顾客麻烦您耐心等待一周再为您将快递发出。

更多往期精粹

一位高校男教师的择偶哲学 

费翔,从童话中走来,真实而遥远, 亲近又疏离
奥本海默,矛盾,但是存在!

论北大清华校门之开闭 

那些关于中元节的记忆,总让我的爱人泪流满面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投稿点击此链接,记得公号加星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