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郎平的意义超越体育层面,开放的心态和终身学习的意义 | 二湘空间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西门读书 Author 作者 西门不暗

思想的碰撞   民声的回鸣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温度



郎平:四十年豪情还剩一襟晚照


文/西门不暗


01


五天前,巴黎奥运会,中国女排五局激战,以2:3惜败土耳其队,无缘四强。这个时候很想再说说郎平。


40年前的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决赛,镶嵌在几代中国人的记忆里。


这个影响余波还在,前些天的中美女排比赛,除了流量惊人外,得到的关注度也不是别的球类比赛可以比的。


现在的年轻人恐怕很难理解全民的狂热,压抑了几十年的激情终于在一场体育比赛里得到了彻底和肆意的爆发。女排精神很长时间里成为了振奋全民努力拼搏的民族精神。郎平作为偶像,波及的范围比今天的体育明星要大得多,排球的扬眉吐气里融入了150年近代史屈辱的政治元素。那个年代,电视剧《霍元甲》的“东亚病夫”在舆论上共振着女排三连冠,全民狂热把女排从一个运动队上升到民族复兴的象征高度,郎平又是其中当仁不让的头号球星。


洛杉矶奥运会上的中国女排


当年的体育比赛牵动多少人的心?许多年后,郎平在自传里回忆:


当时,连胡耀邦同志都坐不住了,中南海的电话直通秘鲁。我们心里确实有压力,第一次拿了世界冠军,但要保住冠军难度更大,既然你成了别人的威胁,人家就天天琢磨你。显然,我们在明处,大家都向我们冲击,这只是外部的压力。在国内,女排夺冠以后,我扣球的形象都上了邮票,女排的集体照做在了日历上,还有纪念币、纪念章,像民族英雄一样,逼着你只能上不能下,打球已经完全不是我们自己个人的事情、个人的行为,而是国家大事。


40年后,郎平已经是功成名就的奥运会冠军教练,她作为观众出现在中美女排大战的现场,场上还有她当年的爱将朱婷和袁心玥。64岁的前中国女排主教练,评价起中美女排淡定从容,眼光高远。


已经退休的郎平近年住在加州,为了应付热心网友的追问,她还曾被迫在网上亮出自己的中国护照。对于球迷们让她再度出山的请求,郎平已多次表示,她的身体,尤其是心脏,已无法再承受主教练这么高强度的工作。而实际上,郎平作为主教练,也已经有了卓越贡献,中国女排拿到的十个冠军里,她拿到了三个,作为主力队员,她拿到了四个。


郎平在事业上已经退休,但影响力和流量上还在一线。奥运会前的广告里,郎平出现在某一新能源电池的画面上。



对于我而言,郎平这40年一直在场,不管是少年时的三连冠记忆,还是她出国留洋,还是后来回国当教练,加入恒大俱乐部,以及再度成为中国队主教练,郎平的个人奋斗历程,跟这四十年的时代记忆互相嵌套了。作为运动员和主教练,她取得了贝肯鲍尔式的成功;作为职业女性,她励志勤奋,改变了中国运动员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刻板印象;作为中国人,她与时俱进,始终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第一线,走出去,请回来,她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缩影。


对此,国外的杂志如此评价道:郎平是今日中国成功女性的一名代表,对于中国女排而言,她是技术、人文的新典范。


02


郎平的典范意义决不仅仅是在体育层面的。她的奋斗史与中国这四十年历程紧密相关,她和陈冲,都是华人的奋斗样板,在个人事业巅峰时期,懂得舍弃,选择重新开始,去接受最先进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再迎来事业的第二个、第三个高峰。



看郎平的自传和文章,有几点感受特别深刻:


1、归零意识


1987年,郎平选择去美国读书。而她的队友,大多回到各自的省份,冠军光环加优越的待遇,人生从此得以改变。郎平说,她有强烈的归零意识,不愿意一生躺在功劳簿上。如果她也像队友那样的话,中国会多一个孙晋芳,张蓉芳,不会有后来这几十年的郎平。


2、持续学习能力


去美国后的郎平,及时从华侨的热情中清醒过来,树立了独立生活和学习的意识。从学习英语开始,到成为大学排球队的助理教练,郎平从一个去美国的新手逐步成长为了一个生活能自立的大学教练,这得益于运动员出身的吃苦能力和学习能力。在1995年,郎平决定回国当主教练时,她已经拥有一栋300多平米的房子,这是靠她和家人赚钱买下的。


3、专注度


看她的自传,很大感受是,她说自己作为顶尖领域的人,必须要有牺牲精神,比如她大段描写对女儿的愧疚之情,对当年男友的不舍之情,但为了国家利益和女排再度崛起,她需要有所舍弃,保持专注。但郎平比较可贵的一点,她不认为国家利益高于亲情,愧疚和反思始终围绕着她和女儿的亲情里,总是想着去补偿。但她在事业的关键时期,不让自己有杂念,聚焦在最核心的事情上的方法论,值得借鉴。



4、开放心态


固步自封往往是走下坡路的开始,大到一个国家,小到球队和个人。如果当年郎平满足于国内女排的大循环,不去美国学习先进理论,不去意大利俱乐部打联赛,她无法切身体会到国内外女排理念上的差异,无法取长补短。很难想象,她能够把中国女排从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第七名带出低谷。更难以想像,她后来能再度带领中国女排拿到奥运会金牌。


5、与逆境为友


绝大多数人把冠军当成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其实在生活里,她们也是普通人。但郎平与逆境相处的能力,能给很多人启发。当年她回国的时候,所有的家当只有两个皮箱,刚离婚,房子和女儿给了前夫。当时的郎平,身处个人和女排事业的双重逆境,但她心态平和从容,从每一天的日常训练开始,几年如一日,改造自我,提升队员。而里约奥运会更是郎平与逆境为友的典范案例。小组赛排名第四,进入淘汰赛后,一路过关斩将,是当年的一匹黑马。


6、感恩心态


大部分的女强人,都会被外人误读。郎平对女强人这个说法相当反感。相反,铁榔头之下,是她的柔情。她对恩师袁伟明的深情,堪比父女之情。对父母,对姐姐,对女儿,都是满怀深情。还有对助理教练陈忠和,队员赖亚文,笔触所到之处,既有疼爱,又有感恩。对朋友,像何慧娴,她也是处处感恩。看郎平平时的公开言论,是坚定有格局的,但看她的文章,充满柔情和人性。再强大的人,也无法独自支撑一个事业,感恩和将心比心,才能凝聚团队精神。


(左起:陈忠和、郑美珠、陈亚琼、侯玉珠)


03


40年后的奥运会,在巴黎,中国人已经不会再上升到民族精神的层面上去看一场比赛。人们更热衷于讨论开幕式上的LGBT主题,年轻人里的偶像也多元化了。但女排和乒乓球的比赛依然会刷屏,这跟时代的记忆有关,也跟大众和这两个项目的特殊感情有关。比如几天前的中美女排大战,比如今天凌晨的樊振东。


绝大多数运动员像流星,闪耀于一时。像郎平这样的,她在不同的时代里都能找到不同的发光方式。看一篇文章,说郎平现在在美国加州和家人安度晚年。此话大谬。郎平1960年出生的,按现在的年龄划分,其实还不到老年人。不过,如果说她当年是巨星,散发着巨大光芒,现在,她确实像一抹晚照,没那么耀眼,还遗留着往日豪情后的余晖,但足以照亮她身后的那个时代。



我们记忆里的改革开放,是从女排三连冠时期开始的,那个年代的人大都物质贫瘠,但精神上充满激情,对外面的世界所知甚少,但有强烈的好奇心,走出去看一看,和世界接轨。郎平的个人经历,和这四十年的浮沉高度吻合,80年代出去学习,90年代将经验带回国内,为女排再次崛起铺垫基础,最终在2016年收割果实。


64岁的郎平,她的人生如果作为启示录的话,对于我们个人也好,还是民族和国家也好,不要固步自封,更不要盲目自大,世界冠军都有归零意识,更何况现实的差距还很大。打开的大门更关不上,闭门造车不可能有今天的郎平,只在国内的女排里循环,更不可能产生世界最佳教练。这个道理,可以扩展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巴黎奥运会的口号是“Ouvrons grand les jeux”,奥运更开放。不仅是体育运动,开放能让人更有生命力,让国家有生机。郎平作为一个运动员和主教练的经历,我们普通人无法复制,但她开放的心态,终身学习的精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借鉴。这也是四十年奥运,给我们最大的启发。





作者简介

西门不暗,前媒体人,在南方报业工作多年。现为西门读书和西门酒局主理人。本文原载公号“西门读书”,经授权转载。

平台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微信首发,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the end~

更多好文

高温酷暑,以色列谍战,有惊悚爽感也有追问

二湘:她那么虔诚,整个宇宙都听到了她的声音

陈冲主演的《弟弟》,讲述亚裔少年成长烦恼

当明星面对饭圈:利益越大,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投稿点击此链接,记得公号加星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二湘的七维空间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