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术室出来 他们脸上洋溢着笑容
走进吉尔吉斯斯坦(简称:吉)卫生部下属国立医院眼科住院部,来来往往的患者正有序排队登记、检查。老人阿依古丽面带微笑,看到记者,亲切地用中文“你好”打招呼,似乎,我们已经是好朋友了。“我老伴明天就要手术了,他很快就能恢复视力了”。她告诉记者。
据了解,2022年9月,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未来3年为上合组织国家的民众免费实施2000例白内障手术。”该项目由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组织实施。阿依古丽的丈夫便是该公益慈善项目的受益者之一。
重获光明 他们喜笑颜开
9月12日,“健康快车吉尔吉斯斯坦光明行”中国医疗团队带着全套医疗设备来到吉,根据中吉合作协议,将在比什凯克市和奥什市分别为300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
在吉国立医院眼科住院部,医护人员忙着登记、检查和安排病房,患者有序排队,耐心等待,相互分享着喜悦。“这几日在病房里,大家相互交谈,每个人都很开心,很多人在手术后3-4个小时候就恢复了视力,他们都很高兴。”刚做完手术的白内障患者穆塔利波夫说。
他说,可能是感染新冠肺炎导致的并发症,他的眼部疾病非常严重,他本计划去土耳其、俄罗斯或者哈萨克斯坦治疗,但他身上还有几处伤,为了不造成脑损伤,医生建议他最好在吉进行眼部手术,得知中国专家将到吉免费实施白内障手术,他便立刻联系报名。
“感谢吉中双方的约定,感谢这趟友谊的列车,感谢两国的医疗专家。真的很激动,很多人在病房里哭了,感谢中国专家,来自中国的爱让我们倍感温暖。”
病房里,84岁老人安德烈正在等待手术时间,他说:“我没有去过中国,也不太了解中国人,但童话故事里说,一个人可以没有手,但他不能失去视力,失明将会失去整个世界。感谢你们(中国)的政府和你们的人民,为我们做了善事。”
刚出手术室的努尔兰看到记者连忙打招呼:“中国是我们的好朋友,你好,谢谢。”他因一起事故患上白内障,眼部长期不适让他备受煎熬,走出手术室的那一刻,他很轻松,也很开心。
这是增进中吉两国友谊的好事
在手术间隙,我们终于等到了“健康快车吉尔吉斯斯坦光明行”中方医疗队队长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鲍永珍。
“我们的所有手术设备、耗材都是从中国带来的,12号一到吉尔吉斯斯坦国立医院我们就把所有设备拆装就位,包括手术室的消毒都准备好了。13号到今天(19日)为止,我们已经完成140例手术,总体情况手术都非常顺利,吉方也非常配合。”她说。
虽然连日来一直处于高强度工作中,但鲍永珍精神饱满。她表示,光明行活动是增进中吉两国友谊和民心相通的好事,中国医疗队会尽最大努力做好。
为了保证手术效率,中方医疗团队每天早上9点进手术室,直到医院当天安排的所有患者做完手术才出来,中午从不吃午饭。
一旁的吉方眼科医生古丽扎德·奥莫洛娃说,中国医生的专业能力、团队协作、工作效率和吃苦耐劳精神令她钦佩不已。“这大概就是中国的医疗迅速发展的原因吧。”她说。
据介绍,中国医疗专家采用超声乳化方式对吉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该手术特点是切口小、无需缝合、恢复更快,每天约做30台手术。
她多次鞠躬 愿中吉友谊列车加速前进
9月16日,中吉两国眼科专家还开展了学术研讨会。中国专家分享了一些复杂的白内障手术案例以及近视眼的屈光手术。近期,双方还将召开讨论会,请吉方专家分享他们的学术观点和经验。
据吉国立医院眼科主任巴克特古丽·马梅托娃介绍,吉属于大陆性气候,紫外线辐射强烈,加上现代人生活方式发生变化,该国白内障患者呈现年轻化趋势。以前70岁以上患者居多,现在很多人40岁就得了这个病。
她本人也做眼科手术,但当她看完中国医生的手术后,她很惊讶。“他们的手术堪称完美,他们还带来了人工晶状体和先进设备,都是免费提供。”她说。
采访中,马梅托娃多次在镜头下给中国医生鞠躬。她说,由于吉的医疗设备相对落后,目前还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使用的是硬性人工晶体,该手术切口大,需要缝合,患者恢复期慢。而很多贫困患者根本无法支付高昂的手术和材料费用。中国医生无偿为吉患者提供帮助,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希望吉中医疗合作年复一年持续下去。
采访结束后,马梅托娃再次鞠躬,表达感谢。(完)
来源:丝路新观察全媒体 记者 刘英
吉尔吉斯斯坦 新观察
推广窗
感谢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