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趋势》:关于“参与度毒品”和“过滤器泡沫”

小冒my 芸淡风倾 2023-01-23

小冒坚持原创的day241  真的很推荐这本随身口袋书,商业和人生灵感集。



最近开始喜欢看人物传记,尤其是商业类点评。多学学商业巨鳄们的思维方式,对自己狭隘的心境也是一种提高。


《趋势:商业巨变时代的300条建议》



一本精致的口袋书。排版内容也言简意赅,精炼有重点。每天随手五分钟,都会有一些收获和启发。

作者李翔被称为中国最好的财经记者之一。

他用多年从业经验和独到眼光,筛选一部分前沿、有用、值得关注的商业信息,这些只言片语多数源于微软、苹果、谷歌、等世界级企业创始人和国内外知名企业掌舵者对当前大趋势的一种解读。


我一直很关注在一个信息社会,大数据背景下的行业变迁,个人职业发展何去何从,以及作为一个独立人格要如何获取有用信息,思考和做判断。所以一直在找寻这方面最新且可靠的观点。


这本书前部分侧重对时代趋势、科技发展、行业变迁等领域的看法,后半部分侧重于商业领袖们对商业环境、企业转型、人才培养等不同领域的观点和判断以及一些走向人生巅峰的榜样人物言简意赅的人生感悟和建议。

所以我想认真地用些精力,将这些只言片语给我的感触,分享出来。

 

时间都去哪了?——关于“参与度毒品”和“过滤器泡沫”


有没有觉得现在的生活里,不只是钱不经花,时间也特别不经用。只是在网上无所事事地闲逛一天就没有了。时间都去哪了?

而且我们越来越难静下心来,专注认真地投入某一件事,不是时间不够,就是总被干扰打断。


不管是“娱乐至死”的现状也好,还是所谓各种碎片化行为,为什么时下注意力总是会被很多不必要的信息分散?为什么我们很难拿出一整块时间?

原因太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总会禁不住停止手中的事,通过手机和网络和外界连接。


借助网络作为工具的时刻绝对不多,大多数情况都是偷懒,消磨时光。所谓的标题党,爆款,丑闻八卦,段子,为什么总会吸引我们的眼球,甚至忘记时间的流逝?


因为人们本来就喜欢分享那些能充分激起他们情绪反应的消息。他们在分享和点赞时不会去调查真相,不会去怀疑看到内容是否是真的。比起真正应该关心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大家更愿意关注距离现实生活遥远的,匪夷所思的爆炸性新闻。


大家希望能跟得上热点和潮流,也想满足自己一定程度窥私欲和好奇心,所以热衷关注,阅读,分享,从而有种参与其中的感觉,这是人之常情,但是不适度,过分沉溺其中,甚至毫无保留意见地全盘接受,其实是件细思恐极的事。


这种基于人性本能的行为模式,就是一种让人上瘾的“参与度毒品”。消磨时光,欲罢不能。

比如我曾经评论过的韩国胜利事件,一般这种明星引发的丑闻背后,大众更关心更刺激的内容,比如涉事艺人都有谁,受害者里有没有女艺人,视频在哪。而对于调查的内容,犯罪行为,以及背后牵扯出的利益链,犯罪行为漠不关心——因为不是公众人物,没意思。

可以戳这里《魔幻现实,严肃“吃瓜”》


比起为人民,为国家鞠躬精粹的科学家,艺术家等,人们更关心我们的idol今天因为什么小事上了热搜。

我还跟别人开过玩笑,热搜有多少我看不懂,就代表我有多忙,或者我变老了——出土文物。



 

在谣言比真相传播的快的时候,尤其是“专业造谣,业务辟谣”的信息传播特点下,批判性思维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都更重要。

现代社会,我们面对的问题,反而是信息过多。动动手指,搜索一下,什么都知道,多方便。


但一片冗杂中,我们无法准确,快速,高效地提取到我们需要的有效信息。我们自以为搜索筛选出来的信息,很多可能都是别人想让你搜索到的内容——这就是我理解的“过滤器泡沫”。


技术让我们忘记了我们所知道的生活。遇到所有问题,反而会先去网上寻找帮助,甚至只相信网络是唯一解决途径。

比如身体有问题,不愿意去正规医院接受检查治疗,不相信现代医学,却更相信在网上的问答,偏方。

我们在网上永远找的到答案,但答案未必正确。

技术带来的这种对生活的控制感其实是一种幻觉,存在着恰到好处的谬误——方便有用,未必全错,但是错误未必会被察觉。


所以我在这本书里,看到的互联网大佬们,尤其是技术背景深厚的掌舵人,反而对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以及人类社会对技术的依赖,更具保留意见。

所以,了解更多讯息后,谷歌自始至终的“不作恶”文化,真的是难能可贵。

下一次我会集中写写,我这种技术小白对书中关于技术的一些思考。


2月28本书评,戳这里~~~~

11月31本书的书单,戳这里~~~~

2018年我读的118本书,书评合集戳这里~~~~

2018年我的书单戳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