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聚焦】武清援甘采访日记(三) 脱贫路上有点儿“甜”
中国小康网报道我区对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脱贫路上有点儿“甜”一起看看吧~
《携手奔小康天津进行时》武清援甘采访日记(三)
脱贫路上有点儿“甜”
6月18日,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晴,气温26度。
持续了三天的阴雨终于暂歇,太阳露出了久违的笑脸。在这个难得的晴好天气里,采访团乘车前往静宁县城川镇的北纬35度苹果谷项目。一路上,金黄的油菜花微风中摇曳生姿。
都说北纬35度是个神奇的地带,在这个地带,东西方几乎同时出现了一批影响整个人类文明进程的哲人,比如柏拉图、孔子。在这个地带,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凭借地理优势,让“静宁苹果”成为全国知名品牌,而苹果产业也成为静宁县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静宁群众的“铁杆庄稼”。随着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开展,天津市武清区通过直接采购、平台采购、专柜采购、线上线下推广等消费扶贫方式,推动静宁苹果等农产品销售,直接受益贫困户,做到“消费扶贫不断档”。
走入北纬35度苹果谷项目,起伏的群山满眼苍翠。山上包含“35°”字眼的红色标志物在青山衬托下格外醒目。
转身看去,一位画家正用画笔勾勒关于苹果的四个故事。“第一幅图也就是第一个苹果,是生命之果,在伊甸园被亚当和夏娃偷吃,孕育了人类。第二个是物理果,在英国砸中了物理学家牛顿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第三个是科技果,在美国被乔布斯‘咬’了一口,出品了风靡全球的苹果系列产品。第四个就是静宁苹果。”
静宁县县委常委、副县长郭满山介绍说,“北纬35度,世界公认的苹果黄金生产带,也是平凉市静宁县所处的纬度。这地方土层深厚,光热资源丰富,年均温度、降雨量、日照时数等气候条件特别适合种植苹果。静宁苹果色艳、形正、质脆、味美、甜度适中而且耐储藏。”
如今,苹果已经不仅仅是静宁的特色农产品。静宁县城川镇将苹果文化与乡村扶贫旅游相结合,打造集“苹果产业、乡村扶贫、生态休闲”为一体的休闲农业观光景区。据苹果谷项目负责人介绍,“苹果谷项目整体以植物花卉、苗木树种为主,将乡土文化和苹果文化融入景观设计中。结合‘四个苹果’故事主题线,按照一体(35°苹果谷大景区)、两带(山地运动生态带)、四区(爱情谷、神秘谷、科技谷、欢乐谷)的空间结构打造,以此体验静宁苹果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休闲旅游。”
说起“甜”,除了静宁苹果,不得不提关音蜂园的蜂蜜。离开苹果谷,采访团随即来到静宁县关音村。现场,养蜂“达人”张鹏磊给我们讲起了自己的养蜂故事。
“我自己一直对蜜蜂有兴趣。开始在工程队打工,家里养着十几箱蜜蜂。但那时候没有技术,也没有人指导。后来蜜蜂得了病,当兽医的叔叔给我拿了些杀菌的药,不管用,最终蜜蜂都死了,一分钱也没赚到。想想那时候我还自己做蜂具,根本不能用。”张鹏磊笑着说。
不过这并不能打消张鹏磊对养蜂的热爱。趁休息时间,他去到四川,陇南等多地进行养蜂技术学习。“养蜂需要技术,但这些是书本上学不到的。蜜蜂的习性,管理,养殖都有很多技巧。”学成归来的张鹏磊,不仅自己重新开始养蜂,还带动周围贫困村村民一起养蜂,手把手为村民进行养蜂技术指导。“现在在淘宝上就可以买到蜂具,很方便。蜜蜂有病的时候也有生物发酵的药可以医治,比原来好养多了。”
提到养蜂的收入,张鹏磊脸上露出一丝自豪,“前几天我收蜂蜜的时候,我爷爷说还缺一两。我舀了一勺告诉爷爷‘爷爷,这一勺蜂蜜一两,一两就十多块钱。’我爷爷之后就不敢吃蜂蜜了,他觉得太珍贵。从蜂蜜上他看到了收入,看到我们好日子的希望。”张鹏磊告诉记者,养蜂的便利之处,就是一周到10天管理一次即可,上了年纪身体不行的人养30箱还可以。一箱蜂收入大概1000块钱,30箱蜂就是3万块钱。“这比外面打工划算的多。”
今年天津市武清区投入40万资金用于扶持关音村土蜂养殖产业。在武清区科技谷、武清区远恒集团等爱心企业的帮扶下,关音村整合资金,新购进优质土蜂1400箱,使合作社规模化集中养殖数量达到2000箱。同时进一步加快养殖小区建设规模,至目前已新增坷老、民寨、荞岔和原头等4个土蜂养殖场,使原安土蜂集中养殖小区达到5个。预计今年实现土蜂规模化养殖产值400万元以上,同比增长近300%。除养蜂外,当地贫困户可以通过从事土蜂产品加工包装等工作增加务工收入。“原来又怕养不好,又怕养好了卖不出去。如今有天津武清区帮扶我们,给我们兜底。村民们都开始大胆养蜂,相信我们一定能把养蜂事业干好!”对于未来的土蜂养殖产业发展,张鹏磊自信满满。
无论是静宁苹果的酸甜,还是土蜂蜂蜜的香甜,天津市武清区在对甘肃静宁县的帮扶道路上,真正走出了“武清味道”,让静宁农户甜在心里。
中国小康网静宁6月18日专电
撰文 摄影 摄像/杜敏
联合报道/天津市合作交流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