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不愁三保障”织牢群众“幸福网”

美丽武清 美丽武清 2022-05-15

【武清与围场扶贫协作纪实之八】



一场秋雨过后

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围场县)

崇山峻岭间云雾缭绕

层峦叠翠处蔚为壮观

这绵延的大山,曾如道道屏障

让贫穷出不去,富裕也进不来



  2017年,在东西部扶贫协作背景下,在天津市与河北省“1+4”合作协议指引下,天津市武清区与围场县携手,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全方位的扶贫协作,以落实“两不愁三保障”为支点,着力解决民生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真正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奠定扎实基础。


时隔三年,这些大山深处的水土能养好一方人吗?“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解决了吗?也许下面的这些变化,能给出答案。





变化一
从“游击战”到“阵地战”

沿着乡村公路进入半截塔镇什八克村,村委会旁一座红瓦白墙、窗明几净的建筑伫立在田边。不同于村子里的民居,两条红色条幅分外显眼,让人一看便知:这是乡村卫生室



“以前给村民看病都租的民居,几年换一个地方,跟打游击一样,而且空间不独立,也没有能储存中草药的地方。现在我们这个卫生室是去年新建的,虽然只占地66平方米,但是布局合理,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药房独立设置,还新增了医疗设备,医疗服务能力得到很大提升。最让我满意的是现在有了药品储备室,我的大药橱终于有地放了。”在村里从医12年的郝玉良见证了村卫生室这些年的巨大变化。



虽是雨天,也陆续有村民前来拿药、看病。躺在病床上,正在使用神灯治疗仪缓解腰部疼痛的68岁贫困户敖桂云说:“前几年,卫生室总换地方,现在终于固定在一处了,而且就医环境也好了,更加方便舒适了,药品价格便宜,卫生室离家也近,出家门走几步就到了,我们现在有个小毛小病都喜欢来这看。”



以前,围场县是深度贫困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医疗卫生水平较差,诊疗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因病因残致贫率很高,且乡村卫生室多设在居民家里,设施设备不全,就医环境艰苦。


为解决这一难题,天津市武清区瞄准围场基础设施短板,聚力基层群众医疗服务需求,全力支持围场基层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难题,2019年,筹措资金440万元,谋划实施了涉及20个乡镇、38所卫生室的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项目,惠及人口6353人



有了“面子”还得有“里子”。在优化就医环境的同时,武清区还注重卫生室的内涵建设,通过开展乡村医生网络学习、帮扶医生定点培训等多种活动,将“一间小屋,一个药箱,一把草药,守护一村人”的状况悄悄改变,让农民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从“游击战”到“阵地战”

从“一把草药”到专业诊疗知识

卫生室的这些变化

切实为百姓筑起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让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感受到

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变化二
从4100元到71.4元

对围场县的贫困家庭来说,一场大病就是一场灾难,重特大疾病更成为许多家庭脱贫路上最大的“拦路虎”。对此,天津市武清区深入落实健康扶贫政策,疏通健康扶贫堵点,从拿药怕花钱到治病少花钱,从小病难出门到出门就看病,生活在围场的群众都切身感受到健康扶贫春风的阵阵暖意



在南山咀乡,一栋显眼的二层小楼坐落在乡镇中心。小楼内,一排排药品、一套套医疗器械、一间间功能室……这个医疗条件优良的小楼便是新建成的卫生院。


“我这个老太太可太有福气了!”在南山咀乡卫生院,正在住院的78岁贫困户于自芳老人高兴地说,“以前卫生院条件不好,看病、住院都在一个床上,来住院还得自己带被子,现在这条件多好,又干净又清静,花钱还少!”



于自芳患有慢性心功能不全,每年需要住院治疗,回忆起前几年的漫漫求医路,她有太多的话要说:“以前我去县医院看病,得坐车2个多小时,我又爱晕车,有次在车上吐了,还遭人白眼,一看病就花上好几千,看着这个家因为我的病越来越穷,我真就不想再看了。”


老人的儿子给算了这么一笔账:


“这个政策好哟,不然我哪里还能治疗。”于自芳激动地说。


2019年以来,武清区聚焦未脱贫的群众、刚脱贫的群众,把健康扶贫各项举措落实到位,精准到人、精准到病,有效缓解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切实保障低收入人群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织牢织密健康扶贫全覆盖“保障网”,助力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



从4100元到71.4元,数字的变化体现了健康扶贫政策的成果。南山咀乡卫生院院长刘恒说:“感谢武清的帮扶,真正让贫困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变化三

农村奔小康,基础在交通。一条条通村达户的农村路,一座座巍峨挺立的桥梁,方便了村民的日常出行,也方便了特色农产品外运,更方便了外来游客旅游观光。武清区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为奔小康提供硬件支撑。据统计,三年来,武清为围场县建设桥梁11座,板涵2座,修建防洪堤4500余米,治理山洪沟800余米,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项目为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方便和利益。



今年,武清区又投入帮扶资金1300万元改造甘沟口至南山咀农村道路,按三级公路标准,进行道路拓宽及路面硬化。改造后,将惠及3个乡镇8个行政村,2863户9796口人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南山咀村村民出行的真实写照。南山咀村道路养护员杨凤文说:“我天天走这条路,走了13年了,以前的路是破旧老路,一下雨路面积水严重,就得靠我们进行人工清理。以后路修好了,下雨再也不怕了,来这旅游的人也多了,农民的收入越来越好了,真是感谢武清政府的帮助。”


道路修好了,南山咀乡卫生院也是受益者。卫生院院长刘恒说:“以前的路年久失修,路面坑洼,一旦下雨下雪车就打滑。现在路修好了,送病人去县城时间缩短了,道路平稳了,有利于病人的安全。”



三年来,武清区努力打通围场县公路的“毛细血管”,实现由“通不了”“通的难”向“通得了”“通得好”的转变。农村硬化路已成为老百姓获得感强、满意度高的民生工程。


一条条农村公路环绕在绿水青山间,穿越于阡陌之中,编织出四通八达的乡村公路网络,极大改善了围场农村群众的出行条件,为围场农村实现乡村振兴架起了一座座的桥梁,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在大山深处,现在缺吃少穿的现象基本上不存在了,医疗、道路、出行也都有了保障。”武清区扶贫干部,围场县委常委、副县长刘继群说。相信随着武清区各项帮扶产业、帮扶政策的持续推进,大山里的百姓生活会越来越幸福,也会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本文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文字:仲夏

图片:董鑫、陈九志、仲夏

编辑:仲夏



讲好脱贫攻坚故事!武清组织全媒体采访团赴河北省围场县调研采访

山海相携,书写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卷” ——武清区与围场县扶贫协作纪实(附评论)

光伏发电让贫困户有了“阳光存折”

志脱贫真帮真干 念群众用心用情 ——记武清派驻围场扶贫干部刘继群

一条滦河水,津承两地情,生态富民开启幸福生活

天上掉下的“喜羊羊”

初心如磐战贫困 砥砺奋进斩穷根——记武清派驻围场扶贫干部龚建兴

【市媒聚焦】武清帮扶围场:一条滦河水,津承两地情,生态富民开启幸福生活

【央媒聚焦】近百家主流媒体都在转!武清帮扶围场:石头缝里“种太阳”

【央媒聚焦】武清帮扶围场:石头缝里“种太阳”

【央媒聚焦】武清帮扶承德采访日记(一)一渠滦河水 津承两地情

【市媒聚焦】武清帮扶围场:农家乐致了富 满族村很满足

【市媒聚焦】武清帮扶围场:“援建发电站带给我家三笔收入”

【市媒聚焦】武清帮扶围场:年收入增十倍 老百姓心里美

【市媒聚焦】武清帮扶围场:羊倌“领羊”喜洋洋

【市媒聚焦】今天,天津日报点赞武清这两项工作


【关注】武清区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暨“深化‘四史’教育红色光影主题党课”


暴雨下,他们上,致敬雨中坚守的武清人!

看!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好一幅美丽的雍阳画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