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剃头挑子一头热”,防火宣传怎么做?

正值清明时节,祭祀用火、踏青旅游增多,火源管控难度加大。对此,各地加大宣传力度,力求防火宣传教育到户到人,筑牢防范森林草原火灾风险的人民防线。

不过,笔者近期在多地调研发现,一些地方森林草原防火宣传存在宣传人员自说自话、群众不以为意、宣传内容难以入脑入心等问题。在有的群众眼中,接受防火宣传是为“配合工作”,宣传人员一走,仍自行其是。

为何一些地方防火宣传“剃头挑子一头热”,不能抵达群众内心?在笔者看来,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宣传前不调研,宣传时不说理,宣传后不回访

宣传前缺乏充分调研,对目标受众不了解。森林草原防火是一项社会性、群众性很强的工作,织密群防群控网,需要深入了解目标受众的防火意识、知识水平等,否则可能导致内容与需求脱节、宣传方式不适用等问题。有的地方片面追求宣传数量,忽略了宣传质量。而要提高宣传质量,前期调研非常关键。认真研究当地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生产生活方式等,从中找到防火宣传切入点、契合点,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如有的地方借助传统戏曲唱响“防火之声”。这样的好做法离不开前期调研。如果只是在一段时间内突击宣传,自然难以扎根、难以入心。

宣传中缺少深入说理和案例分析,难以形成防火共识。很多地方把森林草原防火宣传简单理解为“提醒”和“禁止”,传单一发了之,广播一播了之。实际宣传中,有的宣传人员没有站在群众角度看待违规用火行为,更不会用群众语言讲解森林草原防火的重要意义,缺乏生动的案例分析,懒于摆事实、讲道理,导致不少群众难以形成防火认同感,不会从内心重视防火、履行防火责任。

宣传后没有及时回访,宣传方式得不到改进。由于缺少回访和反馈,防火宣传成了自说自话,宣传手段和内容长期不变,甚至有些不接地气。比如,最常见的标语是“不要携带火种进山”,但有群众不知道“火种”是什么意思,说打火机才明白。个别地方对群众提出的宣传意见和建议视而不见,方案不修订,策略不调整,经验主义严重。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回访反馈机制,科学评估宣传效果,从而不断改进宣传方式、调整宣传策略,确保防火宣传真正抵达目标受众。

当然,基层因资金、人力等资源有限,加上很多宣传人员身兼多职等原因,难以开展调研、说理、回访式宣传。但宣传工作本就是一项润物无声、日积月累的工作,日拱一卒,功不唐捐,一年比一年宣传得更深入,防火基础就会不断夯实。

近期,本报记者在参加“森林草原防灭火媒体行”主题采访活动中发现了一地防火宣传的优秀做法一起来看

 

(点击图片查看报道)


●作者:陈思强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3月30日三版 原标题《宣传自说自话 何谈深入人心》责任编辑:罗地生 

●编辑:戴越

推荐阅读致29死28伤!一起重大坍塌事故案情披露→
国家防总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您的点“”和“在看”     
是对应急人最大的鼓励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