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淳:被遗忘的中国远征军刘放吾将军

江淳 江淳散文 2022-03-17



我的眼泪,一文不值。每当我深夜读到中国远征军的故事,眼泪都会滑落键盘、久久沉思,追忆民族救亡的战斗岁月。据说:中国远征军是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打出国门的军队,他们的故事太英勇、太悲壮!90后的孩子,知道中缅边境远征军“野人山”大撤退的往事吗?倘若有一半的中国孩子知道这个抗战故事,我就不用写了。远征军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很多,值得国人永远铭记,今天说说刘放吾将军。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攻英属缅甸殖民地,驻守英军无力抵抗,故向中国国民政府请求援助,为保卫中国唯一对外联系的生命线——滇缅公路。“二战”中的缅甸战场,是最残酷、最血腥的丛林战。中国远征军与英国远征军、美国远征军、印度远征军、西非远征军、澳大利亚远征军在缅甸丛林并肩作战,进行了一场二战中最为漫长的战争,并最终摧毁了日军。

杜聿明将军撰写的《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述略》一文,较为详尽的记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与盟军共同抗日的经过,对1942年4月新编第三十八师第一一三团解救英缅军之围,有数百字的概述,对该团团长刘放吾的名字写成实际并无此人的孙继光,对敌方兵力及战后受奖情况也有出入。

“当四月十八日晨我远征中路放弃平满纳会战时,正是西路英军第一师及装甲第七旅在仁安羌被围的第二日。这时我第六十六军新三十八师主力已到达乔克巴当,第一一三团孙继光部星夜用汽车输送到英军被围前线。到后发现敌人仅有一大队,迂回至仁安羌以北大桥附近,截断英军后路。而英缅军第一师及装甲七旅共七千多人,辎重车百余辆,竟至束手无策。经我军猛烈攻击,至午即将敌击退,英军全部解围。我远征军的这一英勇行动,轰动英伦三岛,以后英方曾发给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团长孙继光及营长多人勋章。”

杜聿明文中记载的团长孙继光,实际就是“刘放吾”。历史在这里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刘放吾将军被淹没了……实际上远征军并无孙继光其人。

在缅甸战场上,英美联军曾经陷入死亡的绝境,新编第38师第113团团长刘放吾不顾自己兵力单薄,毅然服从命令救出英缅联军,其中包括七千英国战士和五百名美国记者。——撒切尔夫人访问美国时,亲自到芝加哥一家酒店拜见了这位被遗忘的中国老兵。撒切尔夫人说:“您是我们国家的英雄,您救了七千多英国人的命,算算看,他们现在应该有第三代和第四代了,这些人都是您救的,七千英军,五百多名美国记者,以及他们的后代,我代表他们,也代表英国人民对您表达深深的感恩和敬佩,谢谢您!”


刘放吾(1899—1994):黄埔军校第六期第一总队步兵科毕业。别号不羁,湖南桂阳人。桂阳兰嘉联合中学,庐山中央军官训练团第三期、驻印度兰姆伽战术学校战术班第二期、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七期、台湾圆山军官训练团第八期、台湾陆军参谋指挥大学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教导师特务连排长,国民政府警卫军特务三连连长,第五军及财政部税警总团步兵四团连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税警总团干校军士队少校队长,税警总团第二团第二营营长,新编第三十八师一一三团上校团长、上校师副。参加两次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和英缅抗战,曾率部解救英军、传教士、记者等7000余人。1946年6月1日任东北保安司令部第12支队少将副司令。1977年移居美国洛杉机。

史莱姆将军在回忆录《Defeat into victory》(《反败为胜》)中写道:“安排工程师做好仁安羌油田区处置工作,一旦战事不利则炸毁储存的原油和装备设施,以免落入日本人手中。”史莱姆当面将其手签的命令交刘放吾团长,命令全文为:致113团团长刘上校:请将贵团开至平墙地区。在该处,你将与安提斯准将会合,他将以所有坦克配合你。你的任务是攻击并消灭平墙河北岸约两英里公路两侧之敌。威廉•史莱姆中将 1942 年4月17日上午11时


史莱姆将军在回忆录中写道:

当我们来到团部,刘团长似乎窥出我的心意,所以对我说,我们到营部看看,于是我们去了非常靠近前线的营部。在视察完部署妥当的营部,刘团长通过孙师长解释部署情况,我表示对刘团长部署非常满意,正打算准备离开。这时刘团长说:“我们再去连部看看。”我大吃一惊。在战斗将要打响之际,我不太确定连部是不是我想去的地方,但是这却是一个“面子”问题,所以虽然并不想去,我还是去了。通过一条浅浅的沟渠掩护,我们涉水来到连部指挥所。我们刚到连部没多久,攻击的枪炮声顿起,这些中国士兵没有半点犹豫踌躇(奋力作战),我想他们中许多都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因为他们能够熟练地利用阵地优势。当中国军队从隐蔽处冲出的时候,日本人叫嚷着。此时,刘团长转过身来看着我,我真担心他要说,我们现在去视察排部的情况。幸好他没有提议,只是看着我露齿而笑。只有优秀干练、经验丰富的军人才能在那样的枪林弹雨中面无惧色,露齿而笑。


4月20日,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罗卓英向委员长蒋介石报告刘放吾率第一一三团在仁安羌经两昼夜激战解救英缅军战况:

渝。军委会。(加表)。委员长蒋;孙师原派乔克巴党(按:又译为乔克巴当)之一一三团,筱日扫荡平河(按:即宾河、平墙河)以北敌人后,进而救援在彦南扬(按:即仁安羌)【被】围之英军。现据孙师长皓未报称:刘团经两昼夜激战,占彦南扬,救出被围英缅军第一师七千余人(情形狼狈,不复成军),并由敌人手中夺获之英方辎重百余辆,悉数交还。敌向南退却,其死伤约五百余,我亦伤亡百余。该团暂在彦南扬占领阵地。等语。查孙师刘团作战努力,除奖励外,谨闻。罗卓英。号巳。参。印。(引用文献:党德信《蜚声国际的刘放吾将军》)

抗战胜利后,刘将军一家的生活依然艰难。虽升为少将,可职务却是参谋,闲职一份,薪水不多。1955年5月25日总统府参军长孙立人因为所谓“兵谏”一案而下狱,作为孙的老部下刘放吾也受到了冷遇、排挤和打击,连一枚应得的奖章也迟迟到不了他的手中,留在身边的,只是一纸发黄的奖章执照而已。仁安羌解围战这段历史因为“涉孙”,故只提解救之事,却不提师长、团长的名字。

刘放吾性情敦厚,淡泊名利,好汉不提当年勇。他靠卖煤球维持生存、养家糊口,后来在好心人的指点下,改做油气生意,才彻底摆脱生活窘境。在公众视野中消失,刘放吾和他的战功被人们淡忘了……

致敬抗日卫国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们!勿忘历史,铭记英烈;珍爱和平,驾驭战争!——“老兵永远不死,只会慢慢凋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