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淳:功败垂成的史迪威将军

江淳 江淳散文 2022-03-17


77年前的今天,1942年7月18日,史迪威将军提出“反攻缅甸计划”。这是中国伟大卫国战争不可磨灭的功勋之一!

二战期间,史迪威将军在印度为中国培养了一支真正的抗战劲旅,其装备、给养、训练堪称一流且战功显赫。

不读历史你就一无所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我要感恩美国的罗斯福、司徒雷登,还包括史迪威与陈纳德将军。

没有罗斯福总统的不懈的努力和坚持,就没有中国作为联合国四强创始国之一。丘吉尔虽然身为英国贵族、前海军大臣与二战首相,临危受命领导艰苦卓绝的反侵略战争,但他一直看不起中国;还有那个苏联的约瑟夫,抗战初期曾援助中国(早期纳粹也给中国援助的),但他却是与日本最早承认“伪满洲国”的世界大国,并与纳粹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发起二战的正是纳粹德国与红色苏联,完整地灭亡并瓜分波兰。此前,希特勒兵不血刃拿下他的出生地奥地利。因为欧美史观的缘故,世人认同的二战是从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开始,事实上应从1931年日寇发动九一八事变继而占领中国东北算起。

美国飞行教官克莱尔·李·陈纳德创建的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支援抗日战争的“飞虎队”,享誉全球,此文不再介绍。

没有伟大的教育家、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中国的教育和人才水平至少要倒退50年。——"整個20世紀大概沒有一個美國人像司徒雷登博士那樣,曾長期而全面地捲入到中國的政治、文化、教育各個領域,並且產生過難以估量的影響。"(林孟熹)

真心支援中国抗战的主要是美国,英苏则要大打折扣!虽然罗斯福与英苏后来主导的《雅尔塔密约》也牺牲了中国的权益。美英需要中国军队顶住日寇的进攻,而不是溃败投降,那样才能减轻美英在亚洲战场的巨大压力。国家间互利是第一位,理念次之,没有道德可言。美国是真正同情并支援中国抗战的唯一大国……

史迪威毕业于著名的西点军校,是西点军校的高材生。史迪威长期在军中服役,曾参加过一战(另有马歇尔和麦克阿瑟将军),当过西点的教官,还担任过美国驻华大使馆武官。从一名基层士官一直爬到将军的高位,史迪威主要靠的是自己的实力,他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珍珠港事变前,史迪威已经是美国第3军的军长。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史迪威被派到了远东战场任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

美国把史迪威派到远东,一方面是因为史迪威对中国情况非常了解,另一方面就是史迪威非常有能力,拥有很强的军事才能。美国人不会把一个废物放在和自己息息相关的远东战场。在人才济济的美军中,史迪威能混到四星级上将绝非浪得虚名,是有真才实学的。能被马歇尔看重,史迪威的能力自然不会差,他可是马歇尔的心腹爱将。

1942年7月18日,史迪威向蒋介石正式提出“反攻缅甸计划”。其要点是:“英军3个师、美军1个师、华军2个师由印度阿萨姆渡亲敦江入缅,向瑞波、曼德勒出击;再令中国12个师由滇西出击腊戍后与由印入缅之中美英联军会师,再挥师南下仰光;陆上部队开始进攻后,英海空军应进攻安达曼群岛并在仰光登陆。

7月29日,史迪威进一步提出“太平洋前线计划”。这个计划要求在云南完成30个师的装备训练后,于今年11月15日至次年4月间发动进攻,由英国3个师、美国1个师、中国2个师从印度的曼尼坡出发,分经卡里瓦、达木、霍马林进攻曼德勒,同时由滇西出动12个师进攻腊戍、八莫,与由印入缅的中美英联军在曼德勒会师,然后成扇形展开进攻缅甸南部,此时英军空降及两栖部队应夺取仰光,再集结以上各军全力向东夺取泰国和越南,达到沿海。

与此同时,滇越边境的9个师应即进占河内、海防,尔后再夺取香港、广州、海南岛或最终在该地发动进攻。另由美军分两路向新几内亚、帝汶、新不列颠岛以及西南太平洋其他岛屿进攻,阻断日军增援,摧毁台湾、菲律宾日海空军。此即“五路进攻计划”。

史迪威不愧是西点军校的高材生,一直怀才不遇。他的“反攻缅甸计划”是他作为将军最伟大的杰作,但事与愿违。二战期间中美英苏德日等国关系错综复杂,“反攻缅甸计划”只得到部分实现战略目标。

英国没有出动海空军参与作战,只是要中国陆军拖住日寇,不能进攻印度殖民地就好。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盘,美国已是是世界头号大国,但依然力不从心,为二战付出巨大的牺牲。

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的部队是一支国际部队,其指挥部将领或是二战搭配最差的部队。1942年2月25日,蒋介石下令,入缅作战的第5军、第6军,由第5军军长杜聿明统一指挥,而杜聿明则由时任英缅军总司令赫顿指挥。

1942年3月8日,蒋介石正式任命史迪威为中国战区参谋长,并授命其指挥入缅的中国军队第五军、第六军。但就在史、蒋开始合作的同时,双方在指挥权、隶属关系以及战略战术上开始出现分歧和矛盾,这种矛盾随着第一次缅甸战役的发生、失败更加突出和加深,以致出现蒋介石每提出一个观点,都遭到史迪威的反驳;史迪威也萌发出“要么任事态自由发展,不闻不问也不干涉,要么辞职不干,离开这里”的想法。

史迪威很累:作为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不但要和英军司令协调好关系,还常常和盟军中国战区统帅蒋中正的战略战术意图相左。他不能完全实现自己的战略意图,他尽力了……

单从军事智慧与胆略而论,史迪威远远高于蒋中正。愚忠的杜聿明带着疲惫的第5军败退野人山,导致大量的非战斗减员,杜将军差点被蚂蟥蚊虫害人,戴安澜将军战死在国境线附近,没能再看一眼自己的祖国……唯有史迪威将军带着孙立人部作为整个部队的殿后抗击日军却保存基本完整的战斗序列到达印度修整。

因为史迪威只是战区参谋长,没有自己的军队,而英国军队和中国军队他根本指挥不动。实际上,史迪威的几项作战计划都有很高军事水准的,只是执行不下去而已。如果杜聿明听从史迪威的建议把军队撤到印度,远征军不会损失那么惨重……

在史迪威的提议下,中国和英国修通了滇缅公路,开辟了著名的“驼峰航线”,为中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国际援助,缓解了中国抗战严重的压力。后来中国将滇缅公路命名为“史迪威公路”,可以看出史迪威对中国抗战有巨大的贡献,其战略眼光可谓高瞻远瞩。

1944年10月,史迪威被美国召回,由魏德迈接替其出任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驻华美军指挥官。在此前一年,魏德迈还对史迪威的工作成绩深信不疑,在给马歇尔的信中说,“史迪威对中国——缅甸——印度战区情况的了解程度,超过美国人,也超过中国人。”因而有意延续史迪威的工作思路。

1945年6月,史迪威将军出任第10集团军司令,参加冲绳战役。1945年9月,出席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并主持琉球岛的受降仪式;回国前通过马歇尔要求去北平看望老朋友,被蒋介石拒绝。

1945年10月,出任军需装备委员会主席。1946年1月,被任命为第6集团军司令,并负责西部防御司令部的工作。

1946年10月12日,因患胃癌并转移到肝部,在旧金山莱特曼陆军医院逝世,享年63岁。

反攻缅甸作战至关重要,是中国抗战的一座丰碑;历史不会遗忘史迪威将军,中国人将永远铭记一位支援中国抗战的美国将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