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美国对华政策正发生颠覆性逆转?

江淳散文 2020-11-06



此文最早成文于2017年1月19日,即特朗普上台前一天刊载于“周说”。文章根据美国两大外交战略巨臂——基辛格和布热津斯基的外交理念对即将上台的特朗普的对中国政策做了基本的阐述。在中美关系日益走向不确定性的今天,文章在一年前所说的观点一一得到应验。今天特地重新刊载原文的节选,以便读者对明天将要刊载的”特朗普的大棋局“有个背景性的了解。(来源:中美学者智库/江淳编辑)



周方舟:为什么美国对华政策正发生颠覆性逆转?


——基辛格的“大外交”和布热津斯基的“大棋局”


特朗普马上就要就职了,关于他的团队将采取什么内政外交政策也将很快会被大家知晓,这里面最为大家关心的还是,这个执政团队将对中国采取什么政策,无疑,这是关系着世界局势能否继续和平稳定的重大问题,因为中美关系是当下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今天这篇文章还是来自于在“周说”最早抛出“美俄联手绞杀中国”观点的周方舟,在这边文章中,他分析了美国对华政策讲发生颠覆性逆转的两大理论依据,分别来自于基辛格和布热津斯基,这两位确实是国际秩序构建过程中的风云人物。那么,他的观点是不是真有道理,是不是能够被现实印证,相信不久我们就能看到。



现在中国学界、普通中国人、甚至贩夫走卒、卖食糊浆者都得有个清醒的认识,那就是美国对华政策正发生自尼克松访华破冰以来的颠覆性逆转,中国已经被特朗普的团队视为最具威胁、最有挑战性的对手,特朗普将是今后四年乃至八年中国最危险的敌人。


为什么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美国一直奉行的对华政策会发生颠覆性的逆转?我们来看看美国的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的两位战略策划大师基辛格和布热津斯基的地缘政治理论是如何构划和影响美国的对外政策的。


基辛格和布热津斯基是规划美国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的两大巨头。基辛格虽出身布衣,出道于小会计,却是蝇附骥尾而致千里之人,绝非等闲之辈,奉行形而上哲学层面的“大外交”。布热津斯基出身于贵族,才思敏捷,巧如簧舌之士,奉行形而下现实层面的的“大棋局”。在美国对外关系战略上,两者双峰壁立,虚实互应。



基辛格的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思想体现在其呕心沥血之作《大外交》。他在这本时间跨度达400年的历史著作里,通过国际关系领域中的治乱分合,将几百年风云变幻的国际关系与政治行云笔端。他以环环相扣之手法,展开宏大的历史题材画卷,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呼之欲出,游走如画。


历史是理解国家安全的核心,这是他在哈佛面壁获得的最重要的思想。他从历史事件扑朔迷离,尔虞我诈中,从哲学思辨层面来解读历史中的现实主义,精心提炼出两个字“均势”。即微妙的均衡是稳定的对抗两极,其手段就是“俾斯麦模式”,与多重国家建立多重联盟,实施均势之战略,寻求地缘政治之优势和国家利益。基辛格是现实主义国家利益外交的典范。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欧亚大陆一个个区域均势,朝鲜半岛均势、中国对日本和台湾的均势、印度对巴基斯坦的均势、伊朗对伊拉克的均势、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的均势、土耳其对俄罗斯的均势等,而美国则是处于这些均势之上的政治仲裁者地位,均势各方对美国都有所图所求,从而给美国带来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布热津斯基的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思想体现在其高屋建瓴之作《大棋局》。大棋局是苏联解体后,布热津斯基为美国谋划的二十一世纪的战略布局,它的中心思想就是:美国应在欧亚大陆这块世界上人口最多、自然资源最丰富、经济活动最活跃的板块上行使力量。欧亚大板块西起葡萄牙,东至白令海峡,北起芬兰,南至马来西亚,是一个巨大的、形状不规则横跨欧洲、中东和亚洲的“大棋盘”。欧亚大陆是全球面积最大的大陆和地缘政治的中轴。美国的主要任务就是处理欧、亚和中东的冲突和关系,防止任何潜在的超级大国崛起来威胁美国的利益。美国的安全和至高无上的地位取决于美国在这个大棋盘上通过合纵连横获得的认可或受到新兴力量崛起带来的挑战。



苏联的解体,意味着雅尔塔协议后的美苏两套政治和经济体系只剩下以美国单极为主导这一套。此时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力量的崛起,能够威胁到欧亚板块大棋局的正好就是其战略目标“一带一路”。“一带”和“一路”是撬动欧亚大陆板块中轴的两根杠杆,中国又有意无意暴露了人民币有取代美元的野心,随着经济贸易的彼消此长,假以时日,若成功实施,美国将退缩为一个岛国。中国的战略企图过早暴露,是再清楚不过,就是要承接苏联解体后崩溃的那一套政治和经济秩序并与美国相抗衡,最后取而代之。


于是在美国以基辛格和布热津斯基为首的两大地缘政治战略流派殊途同归,合流后结穴于一点,即遏制和围剿中国。基辛格认为,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美国修复对俄关系是正确之举,这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布热津斯基其宗旨就是把中国视为威胁,而且中国可能真地成为威胁。



“遏制战略”(policy of containment)最早来源于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George Frost Kennan)向国务院发回了一份长达数千字的电报。在这份“长电报”中,凯南依凭自己多年在欧洲、俄国外交的观察和思考得出了美苏之间并无妥协共存的可能,这源自两个国家极端冲突的政治观。凯南认为对付苏联最重要的手段是通过“遏制”其外围生存空间,从而激化这一制度内在的权力机构缺陷直至它消亡。“遏制战略”最终被美国政府所采纳作为对付苏联的长期战略,如今将用来作为对付中国的利器。这将是美国国际战略的一个根本性转折,是美国对华政策的一个颠覆性的逆转。


美国对华政策的改变早在去年夏天通过的共和党党纲便已露端倪。这份被称为美国有史以来最保守的党纲,最值得关注的地方不是21次直接点名对中国的攻击,而是公开表明共和党人对中国的基本判断相较于四年前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首次将美国在里根时代对台湾许诺的“六项保证”列入党纲。


曾几何时,中国享受着共和党人尼克松“联华反苏”战略的巨额红利,这个红利不仅击败了中国北方的死敌苏联并使之崩溃解体,还为中国融入国际社会,进入国际经济贸易循环铺平了道路,甚至这个超级红利至今都在持续“发酵”。但现在它将要发生颠覆性逆转。



中国要应对美国的遏制和围剿,首先要问自己对特朗普和他的团队的世界观、价值理念、政治和经济主张、地缘政治战略了解吗?中国许多学者还自欺欺人地认为特朗普是靠黑客帮忙侥幸赢得大选,却不知道胜选的不仅仅是特朗普,共和党还赢得了参众两院多数党席位(参议院中共和党是52席对民主党是48席;众议院共和党是239席对民主党192席)。国会议员是由地方选举直接产生,代表了广泛的民意。共和党同时主导白宫和国会说明了这不是侥幸、不是偶然,而是特朗普代表的美国政治思潮的改变有相当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


美国国防大学和大西洋理事会高级研究员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在评论特朗普的对华政策时,引用了《资治通鉴》、《孙子兵法》和《战国策》的话说:“这三本书有一个概念,就是引而不发:把箭拉开了但是不射出去。”可谓是对特朗普对华政策的不确定性的精确描述。


下面我们来看看布热津斯基和基辛格怎样从战略层面来窥视和评价中国的。


布热津斯基如此说道:“想成为全球性大国,一个国家必须在各个方面,包括政府的属性、公民的生活水平和权利上领先,中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但我相信它正朝那个方向努力。”



布热津斯基指出中国模式面临的几个问题:“最明显的缺陷是机械地依靠统计数字做预测,日本就曾经被认为是下一个超级大国,但日本经济脆弱性因素和政治缺乏连续性的问题都使其没有走向那条路,而中国是否能坚持20年内的爆炸性增长速度,也是一个极难肯定的问题。再者,中国的高速增长很可能产生政治上的副作用,将会限制其发展。因此,中国除了继续向世界开放外,别无其他经济上有效的、政治上可行的现实选择。


布热津斯基对中国周边的地缘政治的分析和俄罗斯对中国的担忧:“中国人痛恨日、美、俄、英、法使他们遭受的长期民族耻辱。中国人不断增强的民族主义有可能成为中国政治团结的主要源泉。在中国周围,印度人忙于国内日益加剧的种族冲突,他们十分嫉妒中国对于外国直接投资吸引力更大一点。俄罗斯则担忧,从长远来看,他们在远东的领土也许会被更加强大和人口稠密的中国夺去。”


布热津斯基对中国战略瓶颈的分析:“亚洲各主要国家的经济生命力都毫无例外地依赖海上贸易能够自由出入两三个主要港口。只要用几颗磁性水雷挡住上海、横滨或者孟买港口的通道,就可以使中国、日本或印度的经济几乎陷入停顿。它们的经济几乎完全依赖船运货物,包括对这些国家来说极其重要的石油进口。国际商业铁路运输不仅对日本和印尼这样的岛国不适用,对中国和印度来说也意义不大。距新加坡不远的马六甲海峡是一条至关重要的海上通道,因为远东与欧洲的贸易以及从中东进口的石油都是通过这条狭窄的通道运输的。”



基辛格:“德国之所以遭受一战、二战的打击,是盲目追求霸权的最终后果。一百年后,中国同样遇到这个问题,不过对手已经变成了与英国有着深厚历史渊源的美国。”


如何对美国未来的政治走向和中美关系作出准确的判断,这事关中国的国家利益。能否客观冷静地对当下的美国国家战略的现实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取决于一个国家有没有真正阐述过自己的历史。这就是基辛格所说的“历史是理解国家安全的核心”的真正涵义。如果没有,它制定的因应战略一定是对历史的无知。但愿中国是基辛格所说的:“中国或许正是例外论的例外。”


延伸阅读


亨廷顿的10大预言,很多正在一一实现


江淳:联合国军与志愿军兵力对比


帝国的德性:托克维尔眼中的东西方世界


江淳:朝鲜战争苏联一箭双雕


江淳:梅雨中的大洪水及世界性危机


抗战时中国最坚定的支持者,援助武器对日禁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