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斯大林热”到“普京热”:强国主义下的俄罗斯
本文转自华东师大国际政治研究所,原题为《俄罗斯重现“斯大林热”》
曾经身为苏联共产党最高领导人的尼基塔·赫鲁晓夫曾经说过这样一句断语:“那些等待着(苏联拒绝共产主义)的人必须等到小虾米学会吹口哨的那一天。”很明显,这句话向当时的苏联国内外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即苏联是绝对不可能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1959年赫鲁晓夫与尼克松会晤时,大胆预言:尼克松的孩子们将在共产主义制度下生活。赫鲁晓夫的语气是那样的坚定,态度是那样的鲜明,可以看不出,在他的头脑仍燃烧着“世界革命”的理想。(作者:郝宇青/江淳编辑)
赫鲁晓夫
然而,历史却给K先生(赫鲁晓夫的绰号)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当时针指向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的时候,印有镰刀锤子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的楼顶上降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静悄悄”地分崩离析了。苏联原先的15个加盟共和国纷纷转向了资本主义。小虾米真的“吹起了口哨”。
混沌之中的政治歧途
在俄罗斯联邦诞生之初,虽然它宣布了自己的资本主义选择,但是,这并不直接意味着它就是一个真正的民主国家了。在俄罗斯民主政治的建设进程中,由于其特有的国情和民情,其中充满着变数。
一方面,俄罗斯在历史上崇拜集权统治。尽管在苏联解体之前,戈尔巴乔夫已开始了国家的民主化进程,但是,长期生活在高度集中体制下的俄罗斯民众并没有因此而获得基本的民主训练,更谈不上有什么民主的经验。另一方面,苏联的解体,意味着高悬在民众头上的高度集中体制的消失,意味着民众从这种体制下解放了出来,而这种情形决定了俄罗斯民众具有了一种解放意识支配之下的强烈的自主愿望。
没有基本的民主训练和经验,却又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背景,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特殊的政治氛围,既有可能成为俄罗斯民主政治发展的动力,又有可能成为其发展的障碍。纵观人类社会政治实践的历史,后一种可能则更为经常发生。因为那些具有强烈自主意识的个体和群体,他们更多的是如法国思想家勒庞笔下的“乌合之众”——他们一盘散沙,无法依靠他们个体的力量达成妥协和共识,反而更加容易导致他们迫切渴望外在强制力量。事实上,这样的强制力量就在他们身边,总是会伺机而动,并以强人政治的形态表现出来。
于是,在俄罗斯的民主政治道路上,出现了叶利钦的神话,他借助于对旧制度弊端的过度夸大,给俄罗斯开出的药方也正是基于强制之下的民主,即所谓的“可控民主”。普京接过了叶利钦的权力棒,借助对恐怖主义和经济秩序混乱的渲染,“可控民主”在他手中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
“可控民主”下的总统权力
所谓“可控民主”,首先表现为它具有一定的民主形式。在某种意义上说,俄罗斯已经具有了民主的一些外部特征。例如,1993年制定并通过了俄罗斯联邦宪法,宪法宣布俄罗斯联邦为“民主国家”,确立了人民主权原则、共和制原则、普选制原则、三权分立原则、地方自治原则、多党制原则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原则等,确立了俄罗斯公民享有自由迁徙权、自由出入国境权、选举权、言论和出版自由等神圣不可侵犯的基本权利。正是借助于这些形式,叶利钦和普京政权获得了合法性的支持。
然而,这些民主只具有纸面上的意义,或者说,它们只能称得上是一种形式民主。因为,“可控民主”的实质不在于民主,而在于这种民主是可以被操控的。我们可以看到,在俄罗斯实际的政治运行过程中,宪法宣布的那些民主权利和自由,受着国家政权的严格控制。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俄罗斯总统拥有几乎不受任何监督的过大的权力,以至于总统成了“超级总统”。叶利钦为了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打击政治反对派,不惜动用武力,制造了“炮打白宫”的政治事件。他还随意解散政府,造成政府危机多次出现,政府公信力下降并流失到了总统手中。
普京在这方面并不比叶利钦逊色,甚至出现了“统一俄罗斯”党依赖普京的不太正常的政治现象。再加上他的克格勃出身,因而他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一个铁腕人物。他利用对民主的“控制”,完成了政治权力向总统的集中,形成了高度集权的威权政治格局。普京本人为自己的做法辩护说:“强大的国家政权,是秩序的源头和保障,是任何变革的倡导者和主要推动力”,“俄罗斯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体系,也应该拥有这样一个政权体系”。对于普京来说,稳定的社会政治秩序是俄罗斯必需的,而且正是因为他建立了稳定的社会政治秩序,他才赢得了俄罗斯民众的认同和支持,然而,应当引起注意的是,他所建立的社会政治秩序是以加强总统的权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
叶利钦与普京
或许,对于俄罗斯来说,“可控民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它有助于构建稳定的社会政治秩序,然而,它很不利于俄罗斯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壮大。
人们要问,在缺乏民主传统、民主政治尚处于幼苗时期的俄罗斯,“可控民主”能否把这个大国引向政治发展之路?
“斯大林热”渐受追捧
一般地,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巩固,需要公民特定的态度、价值和信仰的支持,或者说,需要适宜的政治文化的支持。托克维尔通过对美国政治的考察,曾得出一个广为接受的观点,即按照对政治制度的贡献等级,在环境、法制和民情中间,民情的影响最大。这一观点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公民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的重大作用。那么,当今俄罗斯民众的政治文化又如何呢?
在俄罗斯的民族性格中,“极端”可谓是最为典型的表现。对于这种极端的民族性格,俄国思想家别尔嘉耶夫描述道:“在俄罗斯人身上可以发现矛盾的特征:专制主义、国家至上和无政府主义、自由放纵;残忍、倾向暴力和善良、人道、柔顺;信守宗教仪式和追求放纵;个人主义、强烈的个人意识和无个性的集体主义;民族主义、自吹自擂与普世主义、全人类性;世界末日——弥赛亚说的宗教信仰和表面的虔诚;追随上帝和战斗的无神论;谦逊恭顺和放肆无理;奴隶主义与造反行动。”而当今的俄罗斯民众的极端政治心态,就集中表现在“斯大林热”之上。
斯大林(中)
苏联解体之后,作为苏联的合法继承者,俄罗斯虽然没有也不可能把苏联时期的超级大国地位复制下来,但是大国情结却得以保存。和苏联解体时俄罗斯人的冷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对苏联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国际地位却是称赞有加,对斯大林能够和世界头号强国的领导人平起平坐,共同决定国际事务等诸多的事实是如数家珍。然而,对于俄罗斯来讲,一个并不美妙的现实是,经过十多年的经济改革和民主政治的建设,它并没有实现其自由主义预期的梦想,反而沦为了二流国家甚至三流国家,不仅经济衰退,人口减少,社会动荡,面临着重重的危机,而且,国力下降,在国际社会上的发言权也因实力不济而大大下降了。面对此情此景,俄罗斯人所有的只能是心痛。痛定思痛,摆在俄罗斯人面前的一个重大任务便是如何重振国威,增强国力,回复到如苏联时期那样的大国地位。
那么,如何实现这一历史使命?俄罗斯从斯大林那里得到了灵感,他们找到的答案是:要有强有力的铁腕人物,要有强有力的国家权力。普京如是说,俄罗斯的政治精英如是说。例如,全俄未来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亚历山大·库瓦耶夫在2004年12月21日斯大林诞辰125周年之际说道:“现在的俄罗斯正处于一种悲惨的状态,所以俄罗斯需要一个新的斯大林。”俄罗斯的民众也如是说。甚至,2006年的勃烈日涅夫一百周年诞辰也热闹非凡。呼唤铁腕和强权几乎成为俄罗斯人的共同呼声。
强国主义已然成为当前俄罗斯的主导思想。
“热”的其实是普京
不过,俄罗斯的“斯大林热”重点并不在于斯大林的伟大,而在于他的强有力,更在于——其实这是最重要的——要有一个现时代的斯大林。普京自然是当仁不让!
他对寡头采取的无情的行动,对车臣武装叛乱分子的坚决打击,对西方国家的负气式的不合作——如在2007年8月11日,普京亲临圣彼得堡以北50公里处列赫图西村的“沃罗涅日”雷达站,以此来表明俄罗斯反导系统可以对付美国——等。而普京的这些行动赢得了俄罗斯民众的支持。
下面的一组数据颇能说明问题。2005 11月,根据“全俄民意研究中心”的调查,普京的支持率为73%,反对率只有19%。2006年6月,根据俄罗斯“列瓦达分析中心”的调查,普京的支持率为76%。同年7月,普京的支持率更上升到79%。与此同时,普京还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望。例如,2005年年底,普京连续第五年被俄媒体评为年度“最有贡献人物”。2006年1月初,根据“列瓦达分析中心”的调查,普京被认为是“最聪明、最诚实的俄罗斯政治家”。同年2月,根据“全俄民意调查中心”的调查,普京的得票率超过了斯大林和勃列日涅夫,并被认为是1917年以来“最成功、最优秀的国家领导人”。
在传统的政治文化阴影之下,俄罗斯人基本上是毫不迟疑地接受了铁腕普京。“斯大林热”已经演变为一场“普京热”。
铁腕普京给俄罗斯带来了秩序和繁荣,带来了实力和国际声望,人们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并不为过。然而,当我们从民主政治的角度来考量俄罗斯政治的时候,它所可能产生的结果对于民主政治来说,分明是不利的。铁腕的普京,其实意味着普京在俄罗斯政治生活中的分量过重,而作为民主政治应然主体的民众却失去了分量,变得无足轻重。在普京这样一个政治强人面前,其他人几近于变成了政治爬虫。
一个明显的证明就是,近年来,俄媒体和社会舆论在谈论2008年总统选举时,都很关心“普京是否连任”的问题。莫斯科市市长卢日科夫的说法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他说:在俄罗斯,“除普京外,还没有任何人有能力继续管理这个国家”。普京成了俄罗斯“不可取代”的国家领导人。因此,许多人希望普京再次连任总统,即使是为此修改宪法也是值得的。
俄罗斯面临着考验
不能不想起美国总统华盛顿开创的总统任职的惯例。而这一惯例实行至今,保证了美国民主政治的有序运行。俄罗斯的民主政治才刚刚开始,它也同样需要一个俄罗斯的华盛顿,而非权力无边的、可以随意打破既定政治框架的政治强人。尽管这个政治强人能够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带来一定的政治成就,但是,在普遍的制度面前,政治强人依然是矮小的。
然而,在强国主义梦想的推动下,好走极端的俄罗斯极有可能打破既定的政治架构,而选择铁腕普京。这一选择恰好是和俄罗斯传统的政治文化相吻合。或许,这就是俄罗斯的历史宿命?俄罗斯正走在十字路口。
一个民主的俄罗斯对于其本国民众是一件幸事,对于全球化的世界是一件幸事,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国家更是一件幸事。只有民主,它才能更容易和别国打交道。俄罗斯是一头巨鲸,只有确立确立普遍的制度的权威,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变数。如今的俄罗斯面临的一个首要的任务,就是不要被强国主义蒙蔽了眼睛。关于俄罗斯民主政治的前景,我们还没有太多的乐观理由。
不妨回味一下赫鲁晓夫的话,小虾米本不会吹口哨,而当它吹起口哨时,往往是会跑调的。
延伸阅读
——欢迎微友:关注《江淳纵横》,每天精彩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