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都市圈”时代来临!深圳宣布人才引进新政!
2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发布了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22年,都市圈同城化取得明显进展,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大幅提高,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要基本消除。
引人关注的是,指导意见提出:要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在具备条件的都市圈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积互认,加快消除城乡区域间户籍壁垒,统筹推进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市民化。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学术委秘书长 冯奎:长三角地区的都市圈,包括上海大都市圈、南京大都市圈、杭州大都市圈等,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若干个大都市圈,还有像西部地区的成渝都市圈,以及其它发达地区的都市圈,未来都是都市圈改革发展的重点。
意见指出,畅通都市圈公路网。增加城市间公路通道,密切城际公路联系,加快构建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县乡公路等都市圈多层次公路网。
鼓励地方对高频次通行车辆实施高速公路收费优惠政策,加快推广ETC应用,推动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提升都市圈内高速公路通勤效率。
实施“断头路”畅通工程和“瓶颈路”拓宽工程,全面摸排都市圈内各类“断头路”和“瓶颈路”,加快打通“断头路”,提升都市圈路网联通程度,推进“瓶颈路”改造扩容,畅通交界地区公路联系,全面取缔跨行政区道路非法设置限高、限宽等路障设施。
打造一体化公路客运网络,完善充电桩、加气站、公交站场等布局,支持毗邻城市(镇)开行城 际公交,加快推动近郊班线公交化。
优化交界地区公交线网,促进与市域公交网络快速接驳。加快推进都市圈内城市间公交一卡互通、票制资费标准一致,健全运营补偿和结算机制,推动信息共享和监管协同。
意见提出,统筹市政和信息网络建设。强化都市圈内市政基础设施协调布局,统筹垃圾处理厂、污水及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变电站、危险品仓库等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推动供水、供电、供气、供热、排水等各类市政管网合理衔接,鼓励兼并重组、规模化市场化运营。
完善都市圈信息网络一体化布局,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和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布局。
探索取消都市圈内固定电话长途费,推动都市圈内通信业务异地办理和资费统一,持续推进网络提速降费。
加快建设统一开放市场
意见称,加快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在具备条件的都市圈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积互认,加快消除城乡区域间户籍壁垒,统筹推进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市民化,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和社会融合。推动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共建。
同时,意见表示,促进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共享。鼓励都市圈内开展多层次多模式合作办学办医,支持有条件的中小学和三级医院推进集团化办学办医,开展远程教学医疗和教师、医护人员异地交流,支持中心城市三级医院异地设置分支机构。
在都市圈内率先实现与产业链相配套的中高职学校紧缺专业贯通招生。推动病历跨地区、跨机构互通共享,推动医学检验检查结果跨地区、跨机构互认。推动公共服务从按行政等级配置向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转变。
允许镇区人口10万以上 的特大镇按同等城市标准配置教育医疗资源,鼓励有条件的小城镇布局三级医院,降低与大中城市公共服务落差。
增加健康、养老、家政等服务多元化供给,鼓励都市圈城市联建共建养老机构,加快城市设施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推动博物馆、剧院、体育场馆等共建共享。
意见还指出,加快社会保障接轨衔接。建设涵盖各类社会保障信息的统一平台,加强都市圈异地居住退休人员养老保险信息交换,推广通过公安信息比对进行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模式,加快实现养老补贴跟着老人走。
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联网定点医疗机构数量。鼓励有条件的中心城市与毗邻城市开展基本医疗保险异地门诊即时结算合作。加快推动都市圈医保目录和报销政策统筹衔接。推动工伤认定政策统一、结果互认。
推动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常住人口全覆盖,提高住房公积金统筹层次,建立住房公积金异地信息交换和核查机制,推行住房公积金转移接续和异地贷款。
来源:央视财经(ID:cctvyscj)、发改委官网、中国新闻网
转发收藏!深圳人才引进全程网上办!
2月28日正式启动,流程都在这
2月19日,记者从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2019年2月28日深圳市人才引进工作正式启动,今年人才引进业务实行全流程网上办理(涉及人事档案和原件材料审核的除外),其中,部分业务实行系统自动“秒批”;取消在职人才引进审查表、信息校核表、随迁子女户籍材料等多项申报材料。
快来看看如何办理
流程get起来!
优化业务流程
实行全流程网上办理
“2019年我市人才引进工作将进一步优化申办程序,简化申报材料,全面推动人才引进服务增速提效。”记者从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2019年2月28日(星期四)上午10:00深圳市人才引进(毕业生、在职人才引进)测评与申报系统(https://sz12333.gov.cn/rcyj/,以下简称人才引进系统)开始正常申报。
2019年1月之前申报的怎么办?
A:2019年1月1日前呈报单位已在人才引进系统正式申报但未向人力资源部门报送材料的,仍按2018年业务流程到市、区人力资源部门窗口现场提交材料办理。
据介绍,2019年人才引进业务实行全流程网上办理(涉及人事档案和原件材料审核的除外),申请人和呈报单位在系统申报信息并上传材料后,无需现场提交材料,人才引进业务审批通过后,申请人根据公安部门短信提示直接向公安部门申办落户即可。
▲▲▲应届毕业生落户(资料图片)
其中,部分业务实行系统自动“秒批”,主要是系统能信息比对的业务,包括市外毕业生接收、部分招工类在职人才引进业务等。
今年人才引进工作进一步简化申报材料,取消在职人才引进审查表、信息校核表、随迁子女户籍材料等多项纸质申报材料。人才引进业务经人力资源部门审批同意后,审批信息通过系统或短信方式送达,并在人力资源、公安、发改等部门间自动推送共享,不再发放纸质材料,申请人或呈报单位如需要纸质文件可在网上自行打印或到窗口领取。
市、区人力资源部门将通过人工核查、业务抽查、定期返查、交叉检查等方式,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业务监督管理。同时引入征信管理机制,“秒批”人员应符合信用要求且未进入政务服务“灰名单”。对人才引进业务中发现的诚信不良、虚假申报或其他违法违规行为,记入相关信用管理系统,通过诚信体系加强监管。
用人单位办理人才引进业务,需先登录广东政务服务网深圳市(http://www.gdzwfw.gov.cn/?region=440300)
或深圳市人才引进系统办理人才引进立户登记。在本市依法注册、登记、批准成立且正常运作的各类法人机构和具有用人自主权的其他组织均可以申办人才引进立户登记。上年度已完成立户登记的用人单位只需登录人才引进系统,更新本单位信息,办理年度业务初始化,即可办理人才引进业务。
记者了解到,毕业生可通过所在工作单位、人才引进代理机构或个人直接办理的方式向市、区人力资源部门申办人才引进。
Q:在职人才可以个人直接办理引进吗?A:不能。在职人才可通过所在工作单位或人才引进代理机构向市、区人力资源部门申办人才引进,不能个人直接办理。已进行人才引进立户登记的用人单位可直接申报人才引进业务,也可委托人才引进代理机构申报业务。委托代理机构申报的人才引进业务,申报材料由受托代理机构报送到用人单位所属的业务审批部门。
需要提醒的是,拟引进人员或用人单位如委托代理机构申办,应选择具备人才引进代理资质的人才引进代理机构。记者获悉,2019年度人才引进业务代理机构分别为以下19家。大家可要注意看清楚了
市人社局提醒,用人单位、代理机构及人才引进申请人须确保所填报信息及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如有申报虚假信息、提供虚假材料或其他违法行为的,不予办理引进入户手续,并按照我市相关政策规定记入本市人才引进征信系统和个人信用征信系统;已审批通过的,予以撤销;已入户的,予以注销,退回原籍;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敲黑板!
划重点!
流程分几步走
都在这里了!
1.网上申报并打印表格。毕业生登录广东政务服务网深圳市或深圳市人才引进系统,注册账户、填写个人信息并测评通过后,属个人申办的,毕业生直接打印《毕业生接收申请表》;属用人单位或个人委托代理机构申报的,由用人单位或代理机构打印《毕业生接收申请表》,并按要求签字盖章后转交毕业生。
2.办理派遣及户籍迁出。毕业生持《毕业生接收申请表》到毕业院校办理派遣手续,到户籍地办理户籍迁出手续(深户毕业生不需办理迁户手续)。
STEP33.办理报到和户籍迁入。毕业生登录深圳市人才引进系统,按照系统提示扫描上传材料并提交系统,并根据系统提示和《毕业生接收申请表》提示办理后续手续。
●在职人才引进业务流程●STEP11.申请人登录广东政务服务网深圳市或深圳市人才引进系统,注册个人帐户,填写个人信息并测评通过后提交呈报单位,呈报单位(指用人单位或人才引进代理机构)经办人审核后提交系统,打印《深圳市在职人才引进呈报表》及《材料清单》转交申请人。
市外在职人才引进业务根据拟引进人员的身份,按调干、调工、招工方式区别办理招调手续。申请人及呈报单位在网上成功提交信息前,应核实拟引进人员的身份(干部或工人),再准确选择办理方式(调干、调工、招工);如有人事档案的,须同时办理档案商调手续。
2.申请人根据材料清单以及2019年人才引进业务指南的要求准备申报材料,按照人才引进系统提示扫描上传材料并提交呈报单位。呈报单位经办人审核后提交系统,并根据系统提示办理后续手续。
STEP33.经审批通过的人员,等待公安部门短信通知并按通知要求办理入户手续。呈报单位或申请人如需纸质人才引进审批文件,可登陆人才引进系统自行打印,也可由呈报单位按照约定方式到现场领取或邮寄领取,并存入人事档案。
来源:深圳特区报、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来源: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综合自央视财经(ID:cctvyscj)、发改委官网、中国新闻网、深圳特区报、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相关文章深圳地产号(ID:Sfangwang)
构建深圳最大购房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