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拆除西安城墙?
"西安要不要成为2000万人口的超级城市?反对的同学请举手。”一个小论坛上,四五十人,至少一半人手举了起来。
为什么反对呢,上学困难,交通拥堵,房价上涨,水资源不足,环境压力太大……
先不急辩论,换一个话题,“要不要拆掉西安城墙?”
一片摇头,以及各种奇怪眼神。
如今看来很奇怪的话题,在过去100年里,曾经理直气壮的出现过很多次,甚至反对声都极微弱。
以下部分其实不是为了讲城墙的故事,而是希望提供一种观察视角:
▼
任何观点都有它适合的时空环境和自洽逻辑。
很多时候,做出对或者不对的判断,很大程度是纯粹基于肉身感受。
中国很多城市都曾有城墙,天津是中国第一座拆掉城墙的城市。1900年,八国联军主导的都统衙门开会决定拆除城墙,理由是城墙影响城内外交通、墙根垃圾太多不卫生。
这一举动竟引发了全国的“拆城”风潮。汉口1907年拆,上海1912年拆,杭州1913年拆,广州1917年拆,泉州1923年拆,九江、长沙、梧州1924年拆,重庆1928年拆。武昌城墙,1926年10月被北伐军攻克后,经郭沫若等提议,湖北省政务委员会明令拆除。
01
1926年,李虎臣和杨虎城率领不足3万的弱小陕军,以西安古城墙为屏障,与刘镇华的12万精锐镇嵩军打了一场极其血腥的“西安保卫战”。但到了1927年,当时的陕西省建设厅编制《陕西长安市市政建设计划》还是提出了“拆城”计划。
拆城理由是“防御功能衰减,阻碍城市发展和阻滞交通”;
拆城依据是:欧美各邦早都拆了,“吾国东南通都大邑及交通便利处”也都拆了;
拆城的好处是:城砖及削得砖灰既可“供修筑东南西北四大街道路之急需”,还可以节省这些工程购运砖灰的大量费用。
这事之所以没办成,据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穷!”
拖到1931年,民国政府出台《保存城垣办法五条》,“全国各地方现有城垣、城壕及边界关塞,一律保存”。算是让西安古城墙逃过这一劫。
但是“拆城”一直是主流观点。
1947年初,西安市政府《西安市分区及道路系统计划书》仍然提到:
一般时政家认为城墙为古代堡垒遗迹,已不适于现代战争,徒束约市区之发展,应拆除之,辟作环市路。此论甚为正确,世界及吾国已有许多名城付之实行,市民称便,唯就目下西安市财力及将来军事上之需要两点观之,长安古城尚有保留数十年或数百年之价值,而市区发展又刻不容缓,欲求两全,唯有多辟城门。
02
进入新中国建设时期,西安古城墙又开始“碍事”了。
1950年,西安为了加快工业建设修理水路,提出拆除古城墙。习仲勋主持会议时提议,没有大的工业建设,仅仅为了修理水路,没有必要拆除城墙,强调指出:“一动就会乱。”最后形成决定,不但不能拆除城墙,而且要予以保护。随之,西北军政委员会以彭德怀、习仲勋、张治中的名义发出了《禁止拆运城墙砖石的通令》。
03
“一五”期间,西安进入快速的工业扩张期,中西部地区接受苏联援助的35个军工项目中,有21项安排在川陕地区。1953年,西安制订建国后第一个城市规划,也要听苏联专家的意见。
西安市城市规划组提出“保留老城格局,工业区避开汉唐遗址,放在东西郊区”。梁思成的学生周干峙当时担任总图绘制工作,他认为,城墙与护城河可以成为“西安的一条绿色项链”。
但苏联专家对这个方案很不满意,认为有多家大型军工企业将在西安建成,大批人员即将到来,最好“拆掉城墙,发展更多的道路,解决当时的交通和住宅问题”。
最后城墙得以保留的关键是,几位老干部提出,“城墙有利于防原子弹、防地面冲击波”。
04
1954年,北京城中轴线上的地安门被拆除,全国又开始跟风拆城。不少陕西领导也坐不住了,提出“拆掉西安城墙,填平护城河”。当时的口号是:“拆除封建王朝的陈墙旧砖,矗起一个新社会新城市”。西安市民也效仿北京,纷纷上墙扒城砖拿去盖房子。
时任陕西省省长赵寿山,曾是杨虎城将军的老部下,参与过“二虎守长安”战役和西安事变,对西安城墙有极深感情,他反对拆掉城墙。在将此事上报中央后,他的意见受到周恩来、陈毅的重视。
赵寿山召开会议,强调:“西安是我国历代名城,也是我们陕西人的骄傲,古城墙是文物古迹,我们一定保护好城墙,把西安建设成为一座现代化的文明城市。”主张拆城的风潮暂时被压制住。
05
1958年1月,毛泽东说:“南京、济南、长沙的城墙拆了很好,北京、开封的旧房子最好全部变成新房子。”两个月后,他在成都会议上提出:“拆除城墙,北京应当向天津和上海看齐。”
尽管西安没有被“点名”,但执政者反应还是很快。1958年6月,西安市召开关于城墙存废的座谈会,“拆除派”的人数已经远远大于“保留派”。9月,西安市委向省委请示:“今后总的方向是拆……今后将按照城市发展的需要,结合义务劳动,逐步予以拆除。”陕西省委做出批复,原则上同意拆除城墙。
这次的反对者是陕西省文化局副局长武伯纶,但他的意见马上就淹没在“建设新西安”的浪潮中。
在北京,拆城动用了大型机械,但1958年西安拆城的力度,跟首都比起来,完全不是一个级别。“有几个人站在墙头,用铲子和锄头从上面往下扒砖,墙边竖着脚手架,底下有工人接着。”武伯纶之子武复兴回忆说。
武伯纶和几位文物界老同志,越级向国务院上书。得到习仲勋等国家领导人的重视。1959年9月,西安市收到了国务院关于《保护西安城墙》的通知。1961年,西安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5月30日,陕西省文化局拨款整修西安城墙。
这引发了拆城派的强烈不满,有人估算说,拆除城墙可增加城市用地近2600亩,在职工住宅紧张的情况下——“花巨资维修城墙不如给老百姓建住宅!”
一年之后,中共中央八届十中全会上,习仲勋遭到批判。时任陕西省委第一书记张德生的发言稿中,揭发习“八个问题”,其中一条便是习仲勋下令“不许拆西安城墙”。习仲勋被撤销一切职务,1965年被下放河南。
06
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提出“破除几千年来一切剥削阶级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口号。两个月后,中央通过了《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肯定了“破四旧”。
红卫兵小将热热闹闹啊行动起来,西安城隍庙、鼓楼、牌坊牌匾、名人故居、庙宇、古籍都遭到砸毁焚烧。城墙当然是大大的“四旧”。
“红卫兵搞武斗、批判在行,(对城墙)顶多扒下些城砖。”武复兴回忆说:“(红卫兵)各自为政,又没有大型工具,对市政工程没有话语权——而市政早就瘫痪了。”
红卫兵小将对拆墙扒砖这样的难以快速见到成果的苦活还是缺少耐心。1968年年底,解放军部队收缴了西安城内各造反派的武器。随后,知青下乡活动开始,但西安城墙依然没有得到安生。
07
1969年珍宝岛事件后,全国的备战形势紧张起来。西安市城防工程指挥部提出拆掉古城墙、效仿北京修地下铁路。已经被军管的陕西省委,很快批准了这项计划。
在讨论拆古城墙修地铁方案时,时任西安市革委会基建办公室城建处处长张景沸明确表示反对。反对理由是“工程浩大,资金难以筹措”。张景沸曾参与过1954年西安总体规划制订,主张保护文物古迹。
在当时,“没钱”是最好的理由,于是,“拆城修地铁”的工程不了了之。
08
“文革”结束后,西安又一次迎来大建设时期。一些经济学家在“寻找陕西落后的原因”时说:“西安城墙是陕西人头上的紧箍咒,束缚遮挡了人们的视线。”
“拆墙运动”呼声又一次高涨起来。房地局领导认为:拆了城墙,空出来的地方都可以盖住宅,“可以解决大量群众的居住问题”;交通部门还是那句老话:城墙阻碍城市交通。
这时候,习仲勋已经重新回到国家领导人岗位。1981年,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习仲勋看到 《国内动态》发表的《我国唯一的一座完整的古城垣遭到严重破坏》一文后,作出指示,要求对西安城墙认真保护。随即,陕西省省长马文瑞将“四位一体环城公园”工程项目申报国务院,得到批准。
1974年3月兵马俑的发现,使得西安很快成了国家领导人接待外宾来访的必经之地。这对西安城墙后来的保护,起到了“偶然却巨大”的作用。
1982年2月,国务院转批《关于保护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通知》,北京和西安在同时第一批入选。
▼番外篇
2009年,有网友在天涯论坛发帖称,《拆掉西安城墙是大势所趋!!》,除了古迹不古和影响交通等观点外。这位网友说,“城墙的存在阻碍了人们的视线,限制了西安的发展。城墙是腐朽、落后文化的代表,是固步自封思想的符号。今天我们讲改革,讲开放,要海纳百川,包容万象,岂能让一圈高高的城墙阻挡视野,束缚发展的脚步?”
跟评是一片指责之声。
要不要拆除西安城墙?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盘整、校正,如今我们可以不假思索的说,提出这样的问题太奇怪了!
但如果把你我嵌入到上世纪20年代、40年代、50年代、60年代、70年代,我们是不是还能坚定不移的反对拆除西安古城墙呢?
马老师说,很多人因为看见,所以相信,只有极少数人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一般来说,我们都习惯用肉身感知做出判断。我们更喜欢用一两个身边的传说或鲜活个例否定我们不喜欢的趋势、否定那些可能引起自我怀疑的变化。
真心想问的是,在讨论“抢人”话题的时候,我们愿不愿意接受一种可能:
西安必然将成为2000万人口的超级城市!
◢感谢关注益读社◣
————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