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连接生死,也连接村里和村外

乡兴社 乡兴社
2024-09-05



大家好啊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
侗族的风雨桥

侗族有三宝
鼓楼、大歌、风雨桥

风雨桥是在进入侗族村寨时
会见到的第一个侗族建筑
又称花桥、福桥

「在侗族文化的宇宙观中,桥梁象征性地把这个世界和另一个世界联接起来,具有双重意义,既是客观的连接,也是象征性的媒介。」
—— 《匠杆、仪式和生命的桥:侗族风雨桥的营造及其文化内涵》,李雪梅等
本文风雨桥照片皆为湖南怀化通道县牙屯堡镇通坪村的风雨桥,下同。


「风雨桥一般架设在寨子外围的进出水口处,从风水学角度来说称为“锁水纳财”。桥梁由巨大的石墩、木结构的桥身、长廊和亭阁组合而成。…… 石质桥墩可以调节河水流量和水流速度,减弱河水对河床的冲击力(较窄的河上不设桥墩,用原木做桥身横跨面)。」
—— 《侗族传统聚落形态及其文化内涵研究》,郜金梅

「以前老人们还没过世,棺材都放桥下,在桥墩那。现在应该还有一两副。抬棺材那两根抬杠都是放桥那里,没人放家里。老人过世了后棺材放公路那里,不能离家太近。很多东西(我们)年轻人都不懂了。」

飞檐和瓦片,雨落在瓦片上的声音很好听

风雨桥不仅是行人挡雨、休息、唱歌、聊天的场所,和鼓楼一起构成侗族人民公共生活的独特部分;也是进出村寨的交通要道,是村寨和外来者交流的场所:

「比如说我们房族里面有个老人过世了,我们的亲戚还不知道,那么要我去说,他的姑妈过世了,你第一(时间)就只能够在风雨桥或者鼓楼里面去问:他家住在哪里啊,我是第一次来,我不知道。或者是叫一个老人叫一个当地人带路,你带我去。你不能够直接到人家里面去,这是一种晦气。

为什么要做风雨桥?就是这样,有人在那里休息,你就可以随便问一下嘛。他们也问你,你是来做什么的?你是哪里的人?」

村里的老人和调研小队在桥上聊天

有意思的是,当地人为了通风和休憩乘凉,特地在桥身上开了两个洞。


也因此,这座桥有了和许多座其他的桥不一样的、一眼就能认出来的独特的地方。

「我们小时候几岁都去爬那桥梁了,以前桥上那才叫热闹。

以前老人们都是在桥上乘凉唱歌哆耶,我们小孩子在桥下桥梁上爬来爬去。下面桥梁是很大的杉木(不怕掉)。

现在桥上没以前人多了。年轻人出来打工了,鼓楼跟桥现在都是老人们的娱乐场所。夏天白天在桥上(乘凉唱歌),冬天老人们都在鼓楼里聚在一起起火,然后聊天的唱歌的哆耶的(都有)。

它还是侗族的风雨桥,但它更属于在这座桥上避过风雨、宴过宾客、唱过哆耶、闲坐休憩时把脚伸到桥外晃荡的村民们,也属于在这里留下自己故事的每一个你我。

通坪村的风雨桥


插画师颖颖的创作手记:
整张画由风雨桥、草丛、行云等部分构成。主要采用了棕、绿的色调展现风雨桥的面貌。
创作时结合中华文化的特色,运用了平面性的手法,弱化了立体造型感。再加上画面底部剪纸形的烟雾与画面上方的行云,更显韵味。整体的色调偏暗,好像刚刚经历了一场风雨。不禁让人想起一句话:“风里雨里,我在风雨桥等你。” 
桥是静态的,草、云与远处飞翔的鸟儿是动态的。动、静结合,使得画面尽显生气。风雨桥聆听着鸟儿的歌唱,感受着周围花草的四季交替。它在风吹日晒雨淋中历经无尽的岁月,为侗族人在炎热的酷暑中提供一方阴凉的小地,狂风暴雨中为人们遮蔽风雨。
风雨桥一直静静地陪伴着侗族人。一代又一代的侗族人在它的身上留下了生活的足迹,也留下了许多说不完的故事……

预  告:
我们将在五月推出【侗文化辑】绘本
其他插画将陆续在公众号上和大家见面~

感  谢:
插画师 吴颖颖(中国美术学院)
   也感谢和我们聊天的侗族朋友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乡兴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