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数字鸿沟下的乡村教育

into the future 乡兴社
2024-09-05

图源|乡兴社

乡兴社按


本文是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看见未来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王博老师在「乡村影响力写作营」上分享的专题讲座内容的整理。该讲座以问答对话的形式,深入探讨了乡村教育所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


教育领域中的数字鸿沟具体体现在哪几个层面乡村教对于城市教育的优势是什么?未来我们如何帮助乡村教育迈过数字化鸿沟,最终实现振兴?在这篇文章中,王博老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希望对你也有所启发。


关注乡村教育,应重点关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乡兴社:根据您的经验,您认为乡村教育当前的痛点,或者说关键问题是什么?


王博:大家提到乡村教育的时候,可能更多会想到这些地方的教育资源很匮乏,或者会停留在很多年前张艺谋拍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的画面当中,又或者是希望工程海报上的那双大眼睛。当下的乡村教育其实不是这个样子了,物资短缺是过去一段时间里一个非常大的痛点,但是乡村教育中硬件方面的短缺已经有所好转。现在国家做了很多的工作,大部分的乡村地区,至少我走到的一些乡村地区,它的硬件,比如房屋、保暖等条件基本都已经得到解决,尤其是乡镇这个层面的。


大的硬件问题解决了之后,另外的问题就来了:乡村孩子可能还会面临营养的问题。城市里的人可能想象不到,有些地方的孩子可能一天就吃一些馒头、咸菜,营养远远跟不上。而孩子的营养和身体的状况是会影响他们的智力发展和注意力等方面。所以国家又花了很多的精力去解决营养的问题。


大部分人,比如我们的基金会真爱梦想,还关注到乡村教育的一个最大的短板,就是乡村教师队伍。早期我们都知道,乡村教育中有大量的代课教师,或没有编制的乡村老师,《一个都不能少》电影中的老师就是这种代课教师。



《一个都不能少》电影剧照


不用说教师本身的职业发展,或是学识、教学技能等,很多乡村教师的生存条件,都处于非常窘迫的状态。


而在这种状态下,教学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但是这两年国家也做了很多,比如会有一些免费师范生政策,或动员一些城市的、区县的老师到乡村交流、挂职、轮岗,来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的质量。


当下,我认为乡村教育资源的短板主要在于教师队伍层面的短板,与城市相比差距是非常大的,教师队伍的短板会影响乡村教育的质量、理念、视野等,我认为这可能是当前乡村教育的一大痛点。


而在疫情的冲击下,教师队伍的短板由于数字鸿沟,被更加放大了。


图源|乡兴社


跨越城乡教育的数字鸿沟,不仅是经济鸿沟


乡兴社:对,正如您所说,最近疫情期间,很多学校都开始上网课,城乡之间数据化的差异就会被更多暴露出来。您可以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城乡教育之间的信息化数字鸿沟的现状吗?


我们有看到新闻,有些小孩儿因为家里没信号,他会去特别远的地方找信号,条件很差,甚至有些小孩家里没有电脑、智能手机等,一些老师也无法很有效地使用这些信息化技术开展远程教学。


王博在这次疫情当中,教育方面暴露了非常大的城乡差异。原来我们好像觉得硬件物资、营养午餐这些都配好了之后,差异就会得到显著弥合,剩下的无非是教学质量的差异。


但是通过这次全民的线上学习、远程教学浪潮,更严重的问题暴露了出来,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数字鸿沟。数字鸿沟其实分为很多个层次。


数字鸿沟的第一个层次,我们称之为经济鸿沟。城市里的孩子不仅有一个手机,可能还有个iPad,有个台式电脑,而乡村地区的孩子们没有这些电子设备,甚至可能没有网络信号,或者有网络但也交不起网费。这些问题是因为经济原因造成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经济鸿沟其实是这次疫情期间暴露出来的最凸显的问题。但是我们经常有一句开玩笑的话:用钱能解决的事儿都不是事儿。我相信无论是国家,还是咱们的民间组织、企业,如果只是因为经济上存在鸿沟,其实问题是很好解决的,比如通过机构的捐赠,或是国家的拨款,都是可以很好解决的。


数字鸿沟的第二个层次是使用鸿沟。第一个层次描述的是能不能用上电子设备,第二个层次实际上是会不会用的问题。假设现在你的面前有一台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连上了网络,也有信号,你会用它吗?城市的孩子可能从小就在接触这些电子产品,但是很多农村孩子,可能到了大学才第一次接触和使用电脑。这种差异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


在这次线上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暴露的很多问题属于这个层次,我们经常会看到学生上网课的时候吐槽老师。很多乡村老师年龄比较大,平时用电子产品也不是特别多,他们去使用一些软件、做PPT等等,就比较困难。而这些在城市人看来其实是非常简单普通的东西。


比这两层鸿沟再深一层的,是赋能鸿沟。第一层鸿沟解决的是我能不能用上这个设备,第二层鸿沟说的是我会不会用这个设备,而第三层鸿沟说的是我用这个东西来做什么?比如我们现在需要你去网上搜集一些信息,可能很多人能熟练地操作,但是这些信息是真实可信的么?如果换一个搜索引擎,你会发现搜索到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


你要相信什么?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家可能还记得几年前的魏则西事件,他是个大学生,会用搜索引擎,也有设备,也有使用能力,但是他为什么还是会被这些信息所欺骗?为什么他无法分辨这些信息,不能受益于信息化技术呢?这也许是因为他并不能很好地利用网络找到有价值的信息。


现在很多孩子虽然有智能手机,也会打字和使用,但是他们可能天天在刷抖音、快手,或者打游戏。而一个能够很好地使用信息技术的人,同样是一个小学生、初中生,他可能会使用手机和电脑查找一些国际学术资料、或可能用一些软件做图片编辑、做一些编程、甚至帮助理财。


这就是我所说的第三种鸿沟。大家因为具有的能力不同,使用信息化技术所达成的效果也不同。这种鸿沟其实本质上是信息化素养的缺失所造成的。


总体来说,有些人对信息化技术弥合城乡教育差异一直抱有乐观的态度,相信信息技术会让城乡之间的教育更加公平。但其实我自己包括我身边的人,都不是特别乐观。如果以上这些鸿沟没有解决好的话,我认为不仅不会弥合城乡教育的不平衡,甚至可能会扩大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仅要学会使用电子技术,更重要的是「有效使用」


乡兴社:我发现很多时候,父母会把智能设备当作一个弥补他们不在孩子身边的替代品。好的一面可能是,孩子可以和父母经常通话;但是不好的是,父母把这种教育的角色转移到了智能设备。


我认为这样其实是会更加拉大城乡差距的,非常好奇,咱们现在有没有一些已经开始在解决赋能鸿沟的案例?


王博在这次疫情中,很多机构都在探索怎么弥合城乡教育的数字鸿沟。如果说有没有一些课程或者方法来解决,我觉得最好的一种策略是教会孩子有效地使用这些电子产品和网络技术,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化素养。比如真爱梦想本身就一直有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不仅仅是教孩子使用文档编辑软件、PS或者编程,更是在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比如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


信息技术目前对于孩子来说只是一个工具,而不是一门知识,也许到大学阶段他们可以去学习信息技术的专业,但目前的重点是需要教会孩子怎样使用这个工具、在什么时候可以用这些工具。真爱梦想有一些课程,现在可能城市也有一些学校或机构在用,比如说项目式学习的课程。


我们就有一门课,叫做“去远方”。学生可以自己设计一个行动方案,假设他未来能有一笔钱,跟身边的七、八个小伙伴,一起去家乡之外的地方。


去远方项目学生出行


每周老师会带着他们上一次课,做一些讨论,比如去哪里、怎么去、路上会遇到哪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就要用到信息技术,比如查询火车票和机票、查询景点信息等等。到那个地方,学生们可能会选择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比如选择游览景点,或组织一些义卖活动赚一些路费。


对于乡村的孩子来说,他们去北京、上海这些城市可能就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事情,他们确实需要使用这些信息素养,帮助解决出行过程中的几乎所有问题。我们基金会每年也都会选出有一些优秀的去远方方案,真正地为他们筹集一些钱,资助他们去实现自己的计划,去到那个地方。


我用这个例子其实来给大家讲,我们要让孩子知道怎么查询这些信息、怎么去分辨这些信息。对于我们城市里的成年人来说,每天分辨这么多信息都是有困难的,更何况是一个刚接触这些信息的乡村的孩子。


而这些课程可以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我相信这些能力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无论将来是去读书还是去打工,都是他们所需要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生活即教育」,发现乡村教育的价值


乡兴社:说到了城乡教育的鸿沟,我们就会习惯拿乡村与城市进行比较。但是,城市教育是不是就是好的教育?乡村教育就要以城市教育为标杆吗?


我有一个朋友曾说过,教育创新的未来在乡村。因为乡村相较于城市有一些便利,比如可以开展自然教育、人文教育甚至生命教育,乡村可能有它的地理优势,包括人文优势。请问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王博:这是一个好问题,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我们似乎一直有一个假设,城乡教育是不平等的,中间是有差距的,而且大家都默认乡村教育肯定是落后的一方。我们如果一直抱有这种假设,乡村教育由于各种各样的鸿沟可能很难翻身。


但其实,我不认为乡村教育就一定非要以城市为标杆,或者双方一定要达到所有的东西都一样才是好的。


前两年有个“一块大屏”的新闻热点事件。这是在云南禄劝县的一个实验,让禄劝的中学生和成都七中同步直播上课。按理说,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把乡村与城市在资源和师资上的差距弥补了,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公平看似实现了,但是效果怎么样呢?


现实中,云南乡村的学生不但学习成绩没有显著的提高,甚至还有更多的下降。这是为什么?因为很多乡村学生的基础水平可能不在城市的水平,让他们听名校的课会让他们越学越挫败。


而对于本地的老师,虽然不用再备课,但是老师却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也有所下降。


最后,这个实验可以说是失败的,说明我们如果只是一味地从所谓的硬件和资源追求平衡,并不一定会是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也无法真正弥补彼此之间的差异。


那怎么样才是一个更好的策略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乡村和城市本身各自有各自的优势。乡村的优势是什么?


乡村的优势可能在于有很广阔的自然环境;没有这么多程式化、条条框框的东西;人多学校人也少,可以开展小班教学。


此外,学习压力小、缺少竞争、没有焦虑的家长围在孩子身边。你刚才说到教育创新的未来在乡村,确实,压力小、不焦虑、不比较、没有条条框框、拥抱大自然等等,这些不都是创造力发生的一些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么?


有一个公益组织,叫“是光诗歌教育”,是专门推广诗歌教育的,属于文学教育或者语文教育。他们培养了一些乡村语文老师,不仅教语文课文,还带孩子到大自然当中,感受一些风土人情,然后启发孩子去用诗歌的方式去表达。看到乡村孩子们的诗歌,你可能很难想象,那些纯净的语言,那些优美的文字,是一个乡村地区的孩子写出来的,城市里的孩子一定写不出那样的诗句。


图源|乡兴社


这是因为:第一,城市里的孩子大多远离自然、自然缺失,他们没有从自然当中汲取的灵感;第二,城市里的孩子每天都被安排满了有很多其他的事情要去做,他没有这样一个纯净的心境。所以,乡村教育确实有非常大的教育创新的空间和沃土。


刚才这个问题,其实隐含一个观点:我们乡村教育不应该只是去跟所谓的城市教育去看齐,乡村有乡村的资源和优势,乡村教育也应该去发挥这些优势。


中国的一些教育家,比如陶行知,其实都是从乡村走出来的,他提出“生活即教育”,美国著名的教育学者杜威也提到了生活教育,也强调生活的重要性。那么,哪里有“生活”呢?我们现在城市里的小孩子有“生活”吗?什么是“生活”?


城市里的孩子的生活状态是,早上一睁眼爸妈做好了饭,穿好衣服送到学校,上完七、八节课,再回家写作业、再上补习班,最后睡觉。这里面有生活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认为乡村教育,可以回归我们教育的根本,回到教育最应该有的样子。如果拿信息化技术、教学资源和城市的教育比拼,乡村的教育确实有很大的不足。但是乡村本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缺少的是做出更多的创新。我觉得这是需要一批真正的教育家,一批更懂教育的专业教育人士,一批本土的教育者,他们了解乡村的环境,了解土地。


如果自然的、淳朴的人文环境能嵌在我们的教育里,一定会做出非常多更好的教育,而且我相信也会培养出更自然、更有爱、更健全的人。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的乡村教育长期处于比较弱势的状态,所以乡村的教育者自己不自信,包括老师们、校长与教育局的人,他们自己不觉得乡村有有价值的优势。


我曾经做过一个小范围的调查,是城市的孩子更对大自然感兴趣,还是乡村的孩子更感兴趣?很遗憾的是,现在乡村里的孩子也远离土地、远离自然了。乡村教育的痛点除了资源匮乏,还有乡村里的人没有意识到他自己这个地方有可贵的教育资源。


理想状态下,乡村教育是可以有发展出更多教育创新的空间和机会的,但是不意味着现在的乡村教育都在往那条路上走。恰恰相反,现在的乡村教育其实都在往我们担心的那条路上再走,都在向城市看齐,这是比较痛心、遗憾、值得思考的问题。


图源|乡兴社


帮助教师建立认同,赋能学生自主学习


乡兴社:对于想为乡村教育做点事的人们,您会建议他们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王博:很多人关注乡村教育,会选择支教。他们可能在乡村待一两个星期,最多一两年。大家的初衷可能更多还是一种体验生活、或去做调研的心态。但是,如果我们想去为乡村教育真正做些事情,我觉得把自己的所有时间和生命投进去,也是不现实的,大多数人也不会这么做。


所以,我们就要“曲线救国”,我们需要有一些更加有策略的办法。我能想到的可能至少有两条途径:


第一,我们能做的是改变乡村的老师。除了让老师变得更自信之外,可以给老师更多的赋能,更重要的是要让老师有自尊、有尊严,有作为一个乡村教育者的自豪感。就像我们刚才说的,乡村教育是完全有机会做很多教育创新的,我们要让老师们找到他与乡村的连结感,有对自己乡村的根的认同,这个是我们能做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帮助孩子自主学习,更好地发现和利用资源。


从教育的分类角度来说,人的教育至少可以分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自主教育。学校教育通常就是依赖老师,但有的时候你会发现,即使改变老师速度相对快一点,但可能很多时候老师还是指望不上;家庭教育由于父母去打工,在很多乡镇地区也是大面积缺失。那剩下的就是社会教育和自主教育了。


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帮助学生自我教育。赋能这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信息化素养等,让他们更高效地借助图书、数字化信息资源,尽可能少走弯路,更重要地是,发掘身边独有的资源,这些资源不一定要跟城市一样,而是让他们知道自己身边最宝贵的资源是什么。


(全文完)


文字整理:唐雅莉

内容编辑:乡兴社 辛青融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乡兴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