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手术量爆棚,选对的强劲复苏企业
点上方「瞪羚社」即刻关注并加入社群
聚焦高成长项目,80000+投资菁英共同关注
正如我们11月《国产医械爆发式采购带来叠加效应,一条受益于政策松绑的创新药主线》所预判的那样,被疫情压制的手术需求迎来爆发式增长,围手术期药物及相关器械耗材销售强劲复苏。
2023年2月份,多家三级医院的手术麻醉部出现了超负荷运作状态。
据草根数据调研显示,疫情前19年某大型三甲医院一天的手术量大概在100-150台左右,现在200~250台之间,50%~70%的增长。
而实际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例,2月13日至2月18日期间,两个院区每个工作日日均麻醉总量在500台左右;2月16日,麻醉总量更是攀升至549台,创下单日手术量历史新高,其中主动脉夹层、肝移植、心脏移植、肾移植等急危重症手术占比超11%。
尤其在周末(2月11日与18日两天),交大附一的手术麻醉部仍有125台、114台平诊手术需要完成,远超5年内同期历史纪录。
(交大附一2月13日至2月18日麻醉手术部工作量 来源:诚医汇)
据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手术室护士长介绍,2月6日以来的节后首周迎来了手术高峰,手术室节后第一周手术量就再创新高,达863台。大多数为三、四级手术,涵盖了神经外科、泌尿外科、眼科、普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骨科等多个科室。
陕西二一五医院在2月份,手术麻醉科(2019年成立)创下单日手术72台、介入手术单日29台、单月门诊无痛胃肠镜量493台的历史最高记录。
疫情对医院诊疗、手术活动及相关用药的抑制影响不是一般的大,但反弹也非同寻常的迅猛。
据东吴医药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二季度由于全国多地疫情影响,麻醉药物单季度销量触底;不过,最坏的时刻早已过去。
同时可以看到,麻醉药销量波动又与几大麻醉药公司股价呈现极强的正相关关系,例如人福医药、恩华医药股价均在2022年4-6月份期间见底,市场资金敏感度令人赞叹。
围手术期用药,又可分为三大类:麻醉药物、镇痛药物、肠外营养用药。
三大类中,又属麻醉、镇痛创新药最具投资前景,原因何在?1)麻醉、镇痛药等麻精类药物受到国家重点管制,准入壁垒较高,具备特殊经营优势;2)麻精类药物更新迭代较慢,目前全球主流用药如芬太尼、丙泊酚均为1980s的老药,专利普遍过期,不具备创新溢价;3)麻精类新药物往往需要更长时间的市场教育和更高的推广代价,但一旦放量将异常迅速。
麻醉、镇痛药物并不缺乏爆品案例。诸如镇痛药物地佐辛注射液,过去长年占据国内药物销售榜单TOP3的位置,2021年全年销售额71亿,同比增长10%;丙泊酚虽然是80年代的老药,2020年全球销售额仍然超过10亿美金,2012-2019年国内样本医院销售额数据中仍以8%年增速稳定增长。
目前,国产麻醉类在市创新药包括海思科的环泊酚、人福医药的磷丙泊酚二钠和苯磺酸瑞马唑仑、恒瑞医药的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其中只有海思科的环泊酚处于全球注册性临床阶段,今年9月完成临床及数据整理);镇痛类药物方面,几个国产创新药物已经进入三期临床尾声及NDA阶段,包括恩华药业的TRV-130、海思科HSK-21542和恒瑞医药的SHR8554、SHR0410。
国产麻醉镇痛创新药的获批,不仅能够对“老药”们进行一定的国产替代,同时还能提升麻醉镇痛药物的市场规模,给研发优效产品的药企带来丰厚成果。
复苏,除了围手术期药物,还有一众器械耗材,重点体现在IVD、介入器械等领域。
迈瑞医疗在2月的调研中给自身增速最快的IVD业务给予了展望口径:2023年国内整体IVD业务增速超20%,化学发光细分超过40%。
心内科手术疫情后也迎来强劲复苏,相关专家指出:2021-2022年TAVR植入量分别为7300台、8600台,预计2023年植入手术量有质的提升,提升至1.3-1.4万台,实现近50%的增速。
内镜市场2023年也大概率迎来快速复苏增长,胃肠镜手术作为择期手术中的大头之一,在各大三甲医院出现“排队一个月以上”的境况;国产选手澳华内镜2023年业绩指引为50%的收入增长,一方面源于医疗新基建、诊疗量复苏带来的医院配置需求;另一方面,则是新一代旗舰机型AQ-300大量装机带来的确定增长。
...
我们浏览丁香园论坛,可以发现大量的医护从业人员在诉说各单位的“门庭若市”;由此能够了解,手术量的复苏不仅意味着医疗健康行业恢复到疫情前的常态化发展阶段,更是迎来了新一轮的高速发展周期。
一家企业核心竞争力如何,2023年是一个必须交出优秀成绩单的“求生”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