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高血压日】2021年全国高血压日宣传要点及海报

全科前沿 2022-05-13

社区常见病多发病护理常规(22种疾病超级干货)

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所有医生,疫情期8条红线不要碰,重者被通报、判刑、吊销执证

护理部工作制度(220页超级干货)

医院感染新冠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医疗机构突发疫情封控(闭环)管理工作实操指引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急救手册 人手一份(2021最新版)

医院岗位职责说明书

基层疫情防控七大要点


2021年10月8日是第24个全国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血压要知晓,降压要达标”。

2021年全国高血压日宣传要点

一、预防高血压,从每一天做起: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

1、限制钠盐摄入:钠盐摄入过多,高血压的风险增加,长期限盐可延缓血压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速度。我国平均食盐摄入量超过9g/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日。

2、减轻体重:超重和肥胖可促使血压上升,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腹型肥胖可能与高血压有更强的相关性。建议超重和肥胖者减轻体重。

3、适量运动:运动可降低交感活性、缓解紧张情绪、减轻体重,降低高血压发生风险。建议根据自身条件适量有氧运动、进行肌肉力量练习和柔韧性练习。

4、戒烟:吸烟可增加心脑血管病风险,建议戒烟。

5、戒酒:大量饮酒使血压升高,不饮酒对健康最有益。推荐高血压患者不饮酒。目前在饮酒的高血压患者,建议戒酒。如暂时无法完全戒酒,应尽可能减少饮酒量。

6、保持心理平衡:长期精神紧张或焦虑、抑郁状态可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负面情绪。必要时积极接受心理干预。



二、血压超过140/90(mmHg)要关注

1、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诊室血压超过140/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并开始治疗。

2、血压超过130/80mmHg以上即应引起关注,随着血压的升高,可能带来心脑肾的危害。



、控制高血压,保护心脑肾

1、高血压最主要的危害是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应积极治疗,控制血压。治疗策略包括健康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


2、所有患者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降低血压或直接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生风险(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

3、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无法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应接受降压药物治疗。



四、平稳降压,长期达标

1、高血压患者应坚持长期服药,鼓励选择每天需服用1次的长效降压药物,以确保平稳降压。

2、血压达标标准: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或慢性肾脏疾病伴有蛋白尿的患者,如能耐受,应降至130/80mmHg以下;年龄在65~79岁的患者血压降至15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40/90mmHg以下;80岁及以上患者降至150/90mmHg以下。

阅读延申-高血压的治疗

1.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和规律服用降压药,降压治疗要达标。

2.降压治疗的血压目标:单纯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可耐受者建议降至130/8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冠心病或心力衰竭的患者应降至130/80mmHg以下;80岁以上患者降压目标在上述目标值基础上可适当放宽。

3.大部分高血压属于原发性高血压,一般不能根治,需要长期服药治疗。只要坚持规律服用降压药物,科学降压,心脑肾并发症风险就会下降。不盲目相信非法广告或伪科学宣传,不能用保健品、保健理疗或食疗替代降压药治疗。

4.大多数高血压是可以控制的,控制不佳者应及时就医。


阅读延申-高血压管理

高血压是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监测和规范治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3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提供长期随访管理服务。高血压患者应加强自我健康管理,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随访,以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

关于高血压的10大认识误区误区一:防控高血压是个人问题每天摄入2~3克钠盐是人体维持生命的必须。每天摄入6克以上钠盐,血容量增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导致血压,特别是清晨血压和夜间血压明显升高。如果家人坚持“重口味”,高血压患者限盐就成了一句空话。不吸烟者暴露于二手烟,冠心病及卒中风险增加20%~30%。如果不戒烟,家人永远消除不了这个心血管危险因素。误区二:正常血压概念不清正常血压的标准是:收缩压<120mmHg和舒张压<80mmHg。血压水平120~139/80~89的人群,心血管事件风险比血压水平110/75的人群增加1倍以上。当血压≥120/80,就应该改变生活方式!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诊室血压≥140/90,家庭自测血压≥135/85。夜间血压≥120/70,即诊断为夜间高血压。当诊室血压≥140/90时,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1~3个月),血压仍超过140/90,就应口服降压药物治疗。误区三:凭感觉估计血压高低高血压是用血压计量出来的,不是感觉出来或估计出来的。第一,没有不适感觉,并不能说明血压不高。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没有症状。虽然有些人血压明显升高,但因为患病时间长,已经适应了高的血压水平,仍没有不适的感觉,直到发生了脑出血,才有了“感觉”。第二,没有不适感觉,不等于没有危害。研究结果显示,收缩压每升高10mmHg,亚洲人群的脑卒中与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风险分别增加53%与31%。第三,对症治疗药,不能代替降压药治疗。有些高血压患者可出现头痛、眩晕、耳鸣等症状,使用西药、中药、保健仪器也可以缓解,但绝不能代替降压药治疗。误区四:不愿意过早服降压药很多40~50岁的患者舒张压被诊断为高血压后,不愿意服药,担心降压药会产生“耐药性”,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这是非常错误、而且十分危险的观念。第一,降压药不是抗生素,不会产生“耐药性”。第二,血压控制得越早,可以更有效地预防心、脑、肾损害。研究结果表明,舒张压每降低5mmHg(收缩压降低10mmHg)可使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分别降低40%和14%。第三,有些高血压患者,开始只用一种降压药,过几年后需联用两种降压药。这不是耐药了,而是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加重等,血压比原来更高了。误区五:降压药伤肾伤肾的是高血压,不是降压药。第一,所有的降压药物都有副作用,但降压药的副作用远小于高血压本身对身体的损害。第二,药品说明书上列举的不良反应仅占1%~5%,但并不是每位患者在用药后都会发生不良反应。有些人担心降压药副作用,是因为知识欠缺。有些人故意渲染夸大降压药副作用,是为了卖保健品,这是无德。误区六:开始不能用好药经济许可时,优先用“好药”。第一,选择长效降压药。短效降压药指需每日3次的降压药。中效降压药指需每日2次的降压药。同类药物中,选择每日1次的长效降压药,不仅依从性高,而且可有效控制全天血压(包括夜间血压和清晨血压),能更有效地预防猝死、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第二,选择适合自己的降压药。“普利”类和“沙坦”类降压药,适用于高血压伴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心力衰竭的患者。“地平”类降压药,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或斑块的患者。“洛尔”类降压药,适合于中青年、心率偏快、伴有冠心病心绞痛的高血压患者。氢氯噻嗪、吲达帕胺,适用于摄盐较多、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有心力衰竭和下肢水肿的患者。误区七:血压降得越快越好降压治疗时必须要掌握住缓慢、平稳的原则。如果血压下降速度太快,可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灌注不足而导致缺血事件。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应在4周内或12周内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年轻的高血压患者,降压速度可稍快;老年人、病程较长,有合并症的患者,降压速度则可稍慢。绝大多数的长效降压药需要1~2周才能达到最大和稳定的降压作用,不要急于更换降压药品种。误区八:血压降到正常后,隔天吃一次降压药很多患者以为,血压≤140/90mmHg就算正常了。其实,即便血压在140/90mmHg以下,发生脑梗、脑出血、心梗等心血管事件的概率,依然随血压的升高而增加。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明确指出:一般高血压患者应降至<140/90mmHg;能耐受者和部分高危及以上的患者可进一步降至<130/80mmHg。已经证明血压大幅波动可加剧靶器官损伤。隔天吃一次降压药,血压忽高忽低,与高血压一样有害。假如每天吃一片药血压偏低,可以改为每天吃半片(缓释片、控释片绝不能掰开),这样可以避免血压明显波动。误区九:不了解降压药副作用任何一种降压药都可能有个别人不能耐受。了解降压药副作用,有助于合理用药。1.“普利”类降压药可引起干咳。不能耐受者应换用“沙坦”类降压药,不要盲目使用止咳药。2.“地平”类降压药可引起踝部水肿。不能耐受者应换用“普利”类或“沙坦”类降压药,不要盲目使用补肾药和利尿药。3.“洛尔”类降压药可引起心动过缓,用药期间应监测心率。4.氢氯噻嗪、吲达帕胺可引起低钾血症。如果出现乏力、食欲差、双下肢无力、甚至意识障碍等应立即就诊。误区十:只知道服药,不知道定期检查目前还缺乏针对高血压病因的根本性的治疗方法。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终生服药、定期检查,以便评价降压药疗效,监测靶器官损害。1.监测用药方案血压控制平稳且达标者,每周自测1~2天血压,早晚各1次,最好在早上起床后,服降压药和早餐前,排尿后,固定时间自测坐位血压。如果血压≥135/85mmHg,需要及时就诊,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2.检査靶器官损害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行常规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血钾、钠、空腹血糖、血脂、尿酸和肌酐);尿液分析(尿蛋白、尿糖和尿沉渣镜检);心电图等。关于降压药的10条必备常识
1

哪种降压药降压作用最强?

 

从整个人群角度而言,地平类、普利类、沙坦类、利尿剂与β-受体阻滞剂降压作用相似,所以不存在谁比谁更强的问题。然而具体到每个人,不同药物的降压作用可能有明显不同。


例如,张三用沙坦类效果显著,但李四用后血压降低却很少;王五用β-受体阻滞剂能使血压明显下降,而马六用同样的药物后血压却没有多少变化。


所以每个个体之间对于降压药物的反应可能存在明显差异,我们不要看到隔壁老王用某药效果很好,自己也跟着用。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是最可靠的。


2
一种降压药能使血压降低多少?

药物的降压幅度主要取决于当前的血压高低。


例如,老王现在的血压是140/90mmHg,用一种降压药后血压降低一般不会超过10/5mmHg;老李现在的血压是180/110mmHg,用药后血压有可能下降20/10mmHg左右。


这就是说,当前的血压越高,用药后血压下降幅度就越大。


3
我收缩压很高,舒张压高的不明显,
用降压药后会不会把舒张压降得太低?

有可能。但需要说明的是,收缩压与舒张压的下降幅度是不一样的,如果收缩压降低10mmHg,舒张压可能降低5-6mmHg,所以用药后虽然收缩压和舒张压都会下降,但舒张压下降的幅度比较小。


我国有人曾完成一项研究,发现用某种降压药后收缩压降低16mmHg,舒张压降低13mmHg,看到这个结果我就呵呵,呵呵……


4

降压药会耐药吗?

一般不会。有人说我用某某药5年了,原来血压控制很好,近来又高了,是不是耐药了?


不是。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收缩压都会逐渐增高,现在血压控制不好的原因是你的血压比原来更高了,而不是耐药了。这种情况下一般需要再加一种药物或把原来的药物加量,而不应尝试换药。


5

用药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正常了,

能停药吗?

如果用药前你的血压不是太高,并且近来你很注意运动、减重、少吃盐,用药几个月后可以试着停药,并且密切监测血压,部分病人停药后血压有可能不再升高。


如果停药后血压再次升高,那就赶紧恢复用药,并且以后不要再试图停药了。


6
一种降压药用久了需要更换吗?

有人担心一种降压药用久了会出现副作用,所以要求换药。其实大可不必。


降压药的副作用一般出现于用药几周到几个月之内,如果用了数年没有出现副作用,说明能够良好的耐受,只要血压控制满意就不必换药。


7
降压药应该饭前吃还是饭后吃?

按照说明书去做,不同药有不同的要求。说明书上没有特殊说明的,一般都在饭后吃。


8
每天吃一次的降压药应该早晨吃,
还是晚上吃?

因人而异,多数人可以在早晨吃。


最好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如果夜间或者早晨血压高,可以晚上吃药;如果白天血压高,可以早晨吃药。如果天天应酬、晚上经常喝酒,最好早晨吃药,因为酒精对很多药物会产生影响。


9
吃降压药物后多长时间发挥作用?

不一样。


舌下含服的药物可以在几分钟后开始发挥降压作用(虽然作用快,但对人体不好,一般不建议这样用药)。


口服短效药物一般在一两个小时后起效,长效药物可能需要连续用药一两周以后逐渐发挥最大作用(虽然慢,但是血压波动小,这对高血压患者是有好处的)。


10
降压药会伤肝伤肾吗?

理论上讲任何药物都具有损害肝肾功能的潜在危险,包括中药同样如此(一些人常说中药没有毒副作用,这是错误观念)


但目前临床常用的降压药总体安全性是非常好的,只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一般不会对肝肾功能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全科前综合国家卫生健康委、郭艺芳心前沿、药品之声、胃肠病及网络资料综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内容仅供专业人士交流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热书推荐

作者简介:徐毓才,陕西省商洛市人,中华医学会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会员,陕西省政协医卫体委员会特聘专家。2015年影响中国医疗界十大人物,第二、第三届届“奇璞奖”评审专家。2019年被《财经》杂志评为新医改10年有影响力全国十大人物。著有《基层医院管理文萃》、《基层医改思考》、《新医改,2015记忆》等著作五部。


有需要购书请添加微信

            

推荐好物:

1.湿疹、皮炎!抹它,3秒止痒,3天去湿疹

2.含一颗“爆珠”,5秒解决口臭!

3.口腔溃疡的克星,喷一喷,当天就好!

4.摆脱便秘,肠子润到打滑,毒素全排出!

5.膝盖疼痛?做对一件事,关节疼痛不找你!

6.插上它,除螨、防蚊虫,比太阳暴晒强万倍

温馨提示
为了每早6:30与你不见不散,我想邀请你
全科前沿设为“星标”,或经为文章点“在看”。

如果您喜欢,分享给小伙伴们吧~

您的每一次分享,是我们进步的最大动力源泉!

往期热文推荐


1.@所有医生,疫情期8条红线不要碰,重者被通报、判刑、吊销执证

2.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您知道怎么签了吗?

3.医院岗位职责说明书

4.医生如何面对医患纠纷?

5.首诊究竟负责什么?

6.医疗管理规章制度(564页超级干货)

7.卫健委明确:符合这5种情况可转全科医生

8.基层疫情防控七大要点

9.基层医疗机构新冠肺炎预检分诊流程图

10.熟记临床抢救顺序,轻松应对急诊危重症!

11.社区常见病多发病护理常规(22种疾病超级干货)

12.收藏|医患沟通十大流程及标准!
13.过度的没必要的核酸检测是对有效公共资源的浪费!

14.急救手册 人手一份(2021最新版)

15.邬惊雷公开疫情防控“上海经验”!

16.什么是全科医生?

17.护理部工作制度(220页超级干货)

18.“医养结合”怎么做?这18种模式不可不知!

19.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20.形同虚设的中国式“家庭医生签约”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