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什么是全科医生?

全科前沿 2021-12-15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您知道怎么签了吗?

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官方发布|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100个感控防控流程

护理部工作制度(220页超级干货)

医院感染新冠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医疗机构突发疫情封控(闭环)管理工作实操指引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首诊究竟负责什么?

医院岗位职责说明书


在我国,90%以上的医学生经过专科教育培训,成为了一名专科医生,而相对的,全科医生则数量单薄。当全科医生是怎样的感觉?“三甲为荣,全科为耻,”一句话非常精确地道出了当前国内全科医生的尴尬地位。在国内,全科医生仍是一个缺少商业模式支撑的普遍较艰苦的职业。在本篇文章里,我们将谈到全科医生的生存现状及前景,同时参考国外全科医生发展模式,呈现全科医生全貌。”

135编辑器

我国全科医生发展现状

近年来,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2011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指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

随着政策的推进,全科医生数量在总量上有所增长,从2012—2014年,我国全科医生数量由109794人增加到172597人,截止2016年底,我国累计培养全科医生20.9万人。数据在涨,然而遗憾的是,全科医生总数仅占整个临床医生总数的6.6%,缺口近10万人。实现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这一目标仍较艰巨。

全科医生占比

同时,全科医生资源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卫生资源多集中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地区,而地广人稀的农村、山区等地区则相对匮乏。比如2014年,北京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最多,达3.82人,其次是浙江3.57人、上海2.85人;最低的是西藏0.34人,其次是江西0.66人、贵州0.69人。

除去地区性的差别,全科医生在整体素质上也是参差不齐。我国约一半的乡村医生不具备报考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乡镇卫生院具备大专及以上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执业(助理)医师具有本科学历的人数不及一半。


我国全科医生的窘境

人才缺口大,加上国家政策鼓励,看起来全科医生前途一片乐观,但为何全科医学生就是不愿到基层报道呢?

薪酬与付出不匹配!

追本溯源,这不得不说到全科医生薪资报酬问题。

全科医生肩负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两项任务。这意味着除了医疗本职工作之外,还需要承担预防保健、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任务。工作量大,而且需要更高的综合素质。然而与付出相对应的,却是全科医生微薄的薪水。

一边是各种签约服务、公卫任务,一边是比同级临床专科医生更低的薪资报酬,加之基层医疗机构缺乏有效的奖励机制和完善的绩效考评制度,优秀卫生技术人才不愿从事全科医生职业,很多在岗全科医生选择了跳槽或个人单干,进而出现“下不去、留不住”的现象。


社会认可度不高

正如文章开头所说,“三甲为荣,全科为耻”,全科医生的社会认可度并不高。长期以来,我国仅注重专科医学的发展,高学历、高素质医学生绝大部分成为专科医生。社会各界普遍认为全科医生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无法与专科医生相提并论。在同级医生看来,全科医生就是什么都懂那么一点,又什么都不精的“万金油”,这样的形象让大多数医学生对这个职业望而却步;在百姓看来,全科医生就是一个“开药机器”,根本不能获得患者信任。多数患者宁可花费更高的成本,到大医院排长队,也不愿到基层去就医。


职业发展不清晰

我国现阶段全科医生培养的主要模式是“5+3”(5年本科+3年全科规培)模式和“3+2”(3年普通专科+2年全科规培)模式,虽然部分高校已开通全科医学专业,但由于之前涉及全科医学的教育经验较少,相关科目设置、教研室、学院配套体系还不太完善,学科建设相对滞后。

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没有全科医学的设置,往往让人产生有一种全科并不重要的错觉,导致规培时同学看不上、导师轻视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没有进入社区工作,全科医生已经在精神上遭受一轮“暴击”,加之工作后一半的时间和精力无法放在临床诊疗工作上,这让规培的全科医生对自己的职业前途甚为迷茫。


未建立全科医生“首诊制”

全科医生作为患者寻求医疗卫生服务的第一站,发挥着“守门人”作用。除了急诊患者外,所有患者应该首先接受全科医生的诊治,然后再由全科医生根据病情决定是否转诊到上级医院。但是,一方面我国全科医生数量少、业务水平低,难以承担“首诊制”的重任;另一方面,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也没有建立有效的全科医生“首诊制”制度,病人可以越过全科医生直接到上级医院就诊,导致这些医疗机构人满为患,而全科医生的服务量却严重不足。据调查,在国外所有病人中只有5%左右的患者需要专科医生诊治,而人群中90%以上的健康问题可通过训练有素的全科医生来解决。


缺乏合理、有效的双向转诊机制

全科医生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根据病情需要将患者转到上级医院,以确保他们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上级医院在患者病情允许时则需要把病人转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继续治疗,以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节省医疗费用。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全科医生所在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医院之间存在着利益竞争关系,两者之间难以建立有效的双向转诊制度。最终形成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争抢病源的混乱局面,不但造成有限卫生资源的浪费,而且也很可能贻误疾病诊治的最佳时期。





全科医生在国外

在国外,全科医生相关制度发展比较成熟,普及程度较之国内要高出许多。

各国每千人口全科医生数量

美国:全科医生承担患者大部分的健康问题

全科医生就是家庭医生,处理85%-90%的健康问题。他们由专业机构(美国家庭医生学会)制定统一标准进行考试,颁发《家庭医生资格培训证书》,获得证书后还要在医学院校进行职业化教育,并且贯穿整个医学职业生涯。

其主要的职能是面向社区进行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预防。同时,还要参加拿到由国家组织的每6年一次的认证考试,合格后才能拿到注册执业医师资格证,方可继续执业。

英国:生病先去看全科医生是强制性规定

全科医生是国家初级卫生保障服务的主要提供者,1名全科医生服务1000多个居民。患者看病必须先去附近固定的社区诊所,接收全科医生的诊疗。

英国全科医生培养采取严格的“5+2+3”模式,即五年本科教育、两年基础培训及三年的全科专业培训。培训时间长,考核标准严格,只有认真学习才能拿到执照。

澳大利亚:看专科医生须由全科医生开转介信

在澳大利亚,成为全科医生的难度和所花时长在所有专业中都是名列前茅的。

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具有强制性,规定注册行医的全科医生每年须参加一定时间、一次那个层次的学术研讨和会议,每年有4周左右时间进行脱产培训,每三年须通过继续医学教育考核和评估,通过后才能继续注册执业。

患者生病首先要去附近社区找全科医生看病,由全科医生进行初步诊断。

在全科医生认为需要进一步确诊时,才会开出转介信,让患者转诊。通常情况下,患者有自己稳定的全科医生。

德国:全科医生开保健诊所供不应求

一个德国全科医生真正出师,耗费的时间相比英国和澳大利亚更长。只有最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才有资格学习医学,即便是进入大学,超长的专业学习时间和较高的淘汰率都使得毕业难度增加。

而成为全科医生,则需要在大学六年毕业后进行长达五年的职业培训(包括在大医院三年的轮班学习和在全科诊所的两年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取得全科医生资质,进而满足开保健诊所的条件。

保健诊所在德国通常是人满为患的医疗机构,所以德国的全科医生发展前景特别好。

我国全科医生发展前景

看了国外全科医生发展模式,我们或许可以得到一些启发。全科医生制度作为在发达国家运行已经十分成熟的体制引进中国,是中国医疗进步的体现。在国内,各地也在积极推进全科医生工作的落实。

去年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从薪酬待遇、职业规划等方面,对全科医生的职业发展提出了诸多优惠举措。

纵观国内,包容与开放的态度让深圳成为了医生开诊所的沃土。截至2017年底,深圳市已有社会办医疗机构共3554家。推广“罗湖模式”的深圳,也早就认识到了全科医生的重要性。在提升全科医生薪酬待遇上,走在了其他城市前面。

2015年,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全科医生60万年薪让人羡慕;2016年,罗湖医院集团招聘全科医生也打出“年薪30万”的“广告”。民盟医卫委委员罗宇民据此预测,5年内全科医生年薪或达到100万……

种种迹象表明,尽管从我国全科医生的现状来看,依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全科医生的前景无疑是美好的。那么接下来,如何解决中国各地区医疗资源的失衡,如何平衡医疗资源的保障性和市场性,以及如何增加医患间的信任,都需要上下联动,从政策出发到民间群策群力,全科医生工作的推进,需要整个社会一起努力。


来源:医信邦及网络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内容仅供专业人士交流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热书推荐

作者简介:徐毓才,陕西省商洛市人,中华医学会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会员,陕西省政协医卫体委员会特聘专家。2015年影响中国医疗界十大人物,第二、第三届届“奇璞奖”评审专家。2019年被《财经》杂志评为新医改10年有影响力全国十大人物。著有《基层医院管理文萃》、《基层医改思考》、《新医改,2015记忆》等著作五部。


有需要购书请添加微信

            

推荐好物:

1.湿疹、皮炎!抹它,3秒止痒,3天去湿疹

2.含一颗“爆珠”,5秒解决口臭!

3.口腔溃疡的克星,喷一喷,当天就好!

4.摆脱便秘,肠子润到打滑,毒素全排出!

5.膝盖疼痛?做对一件事,关节疼痛不找你!

6.插上它,除螨、防蚊虫,比太阳暴晒强万倍

温馨提示
为了每早6:30与你不见不散,我想邀请你
全科前沿设为“星标”,或经为文章点“在看”。

如果您喜欢,分享给小伙伴们吧~

您的每一次分享,是我们进步的最大动力源泉!

往期热文推荐


1.给不愿打新冠疫苗朋友的一封信

2.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您知道怎么签了吗?

3.医院岗位职责说明书

4.医生如何面对医患纠纷?

5.首诊究竟负责什么?

6.官方发布|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100个感控防控流程

7.卫健委明确:符合这5种情况可转全科医生

8.高于国家标准5元!

9.基层医疗机构新冠肺炎预检分诊流程图

10.医改:少点概念,多点实干

11.国家发文,事关每一位基层医生!

12.收藏|医患沟通十大流程及标准!
13.过度的没必要的核酸检测是对有效公共资源的浪费!

14.妇幼保健院何去何从?

15.邬惊雷公开疫情防控“上海经验”!

16.赞!国家发声,基层医疗机构,建议增编!

17.护理部工作制度(220页超级干货)

18.“医养结合”怎么做?这18种模式不可不知!

19.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20.形同虚设的中国式“家庭医生签约”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