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幽门螺杆菌的所有疑问,答案全在这里

全科前沿 2022-07-28


关于幽门螺杆菌的所有疑问,答案全在这里

幽门螺杆菌相关问题答读者问

16个问题,专业的答复


Q1:幽门螺杆菌感染根治后是否会再感染?



HP发现者:巴里·马歇尔

幽门螺杆菌在细菌学治愈后发生再感染的情况很少见,感染复发大多为初始感染菌株的再燃(因前一次根治不彻底)。每年只有不足2%的成人会出现幽门螺杆菌再感染,五年再感染率5%左右。

但在儿童、发展中国家及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中,再感染率可能较高。

防止再感染尤其要注意生活习惯的改善,比如实行分餐,使用公筷,注意洗漱用具、餐具的消毒和隔离。


Q2:幽门螺杆菌治疗怎么根除治疗?



如果感染了幽门螺杆菌,让医生判断是否符合根除指征,如果需要则进行接受治疗。目前推荐的是四联疗法,同时口服四种药物,疗程10-14天,根治率可达90%左右。

1、抗生素选择:

阿莫西林+克拉霉素;

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

阿莫西林+呋喃唑酮;

四环素+甲硝唑或呋喃唑酮


2、青霉素过敏者方案

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

克拉霉素+呋喃唑酮;

四环素+甲硝唑或呋喃唑酮;

克拉霉素+甲硝唑


3、质子泵抑制剂的标准剂量为

埃索美拉唑20毫克、奥美拉唑20毫克或兰索拉唑30毫克/次,2次/天,饭前30分钟服用;


4、铋剂的标准剂量为枸橼酸铋钾220毫克/次,2次/天,饭前30分钟服用。

Q3:根除后怎么复查是否根除成功?



吃完药以后,至少间隔一个月之后复查,复查也是做吹气试验,如果是阴性,说明恭喜你,你已经治好了。

根除停药后,抗生素类、拉唑类、铋剂类药物及清热解毒类中药,要停用一月以上,要避免出现假阴性。


HP电镜下图像

Q4: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有哪些?



人类是目前唯一被确认的H.p传染源。

传播途径:

1.粪-口传播(细菌通过粪便排出体外,可在水源中定植,最后被人体摄入);

2.口-口传播(细菌可定植于口腔、唾液中,可通过接吻、口对口喂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3.胃-口传播(通过接触有H.p感染的呕吐物,是儿童典型的传播途径);

4.胃-胃传播(细菌可能通过胃镜、胃管等器械,牙科器械等医源性传播)。

易感人群:

儿童:H.P感染随年龄而上升、学龄前儿童感染率明显低于学龄儿童。

成人:社会地位地下以及经济水平落后地区人群;与不良卫生习惯、家庭密切接触有关。


Q5:网传感染HP会得胃癌,每个人都需要检测和治疗吗?



HP感染仅仅是造成胃癌的诸多因素中的一个,有HP感染并不一定就会得胃癌,二者虽有关联,但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所以,阳性也不必过于恐慌。

目前国内指南的推荐意见是:对于无症状,但检查出幽门螺杆菌现症感染(而非既往感染)者,治疗与否主要在于个人意愿,因为考虑到我国高达50%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对所有的无症状感染者都进行筛查和治疗,不符合卫生经济学的考虑。所以没有强烈担心和治疗意愿可以暂不治疗,有症状则需治疗。

不过,2017年美国胃肠病学院(ACG)发布的关于幽门螺杆菌治疗的指南上提到:目前已有循证医学数据表明,对于无症状的感染者,进行幽门螺杆菌根治治疗与不治疗,随访2年后出现胃癌的几率分别为1.6%和2.4%。尤其在胃癌高发地区(如亚洲尤其东亚诸国),对无症状患者进行根治治疗比低发地区(如北美)获益更多。


Q6:接吻可以传染幽门螺杆菌吗?



血清学和PCR检测确实证实在感染者的唾液和牙菌斑中有幽门螺杆菌,但其存在率比较低,或只是暂时存在,因此目前幽门螺杆菌的口-口传播还有待证实。

但尚不可否认一些极端情况如患者本身胃内幽门螺杆菌载量较大时,反流至口腔的胃液可能会使口腔中菌量升高,患者接触免疫力较低人群时发生口-口传播的可能。


Q7:怎样检查是否感染呢?



目前首选14C或者13C呼气试验,无创,出结果快,准确率高。

胃镜下可行快速尿素酶检测,还可以观察有无胃炎,胃溃疡,胃癌等情况。还可以检测粪便和血液,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较少。


△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

呼气试验结果是有一个界限值(cut-off value)的,超过此值就可以认为感染。没有超过此值定为阴性,阴性结果也是有数值的,不一定就是0,检测结果与检测手段、胃内环境因素的都有关,但不能说有数值就是感染。


Q8:吃哪些食物或者草药可以根除HP吗?



要是查出感染,还是规范的四联治疗比较好。目前没有证据说吃哪些食物可以抑制幽门螺杆菌,不过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那些明确的对消化道黏膜有损伤的食物(高盐、腌制、油炸烧烤食物),这样即使感染后胃黏膜修复得也会比那些“作”的人快一些。

有报道称,某些清热解毒类的草药,比如黄连、蒲公英等能抑制HP,但不足以杀灭它;某些食物比如大蒜也能抑制。


Q9:幽门螺旋杆菌根除后,终生不会再感染吗?



幽门螺杆菌在细菌学治愈后发生再感染的情况很少见,感染复发大多为初始感染菌株的再燃(因前一次根治不彻底)

每年只有不足2%的成人会出现幽门螺杆菌再感染。

也有文献称五年再感染率低于5%。

但在儿童、发展中国家及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中,再感染率可能较高。


Q10:孩子感染了怎么办?



除非有必要,或者有证据证明某些疾病与HP相关,一般不建议对12岁以下儿童进行检测和根除治疗。

10%的儿童能自动清除;另有报道称,儿童感染了HP,有助于免疫力的锻炼和提升。

一些研究表明儿童的幽门螺杆菌再感染率较高,所以如果实在很担心可以给孩子定期复查。

如果孩子没有胃癌、胃淋巴瘤等肿瘤家族史,则不用过于担心,只要以后饮食生活规律,定期体检,有症状及时就医即可。


Q10:怎样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没有疫苗?



理论上,疫苗的预防效果最好,如乙肝疫苗,能有效预防乙肝。但是,目前幽门螺杆菌疫苗还在实验阶段,没有在临床上使用。


可通过以下措施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


1.少去不卫生的地方用餐,特别是路边摊,那里的餐具可能消毒不合格。


2.进餐时使用公筷,不将食物嚼碎了喂小孩,餐具要定时消毒,高温可以杀灭幽门螺杆菌,用沸水煮沸10到15分钟即可。


3. 个人的生活用品一定要分开使用,不要共用牙刷,碗筷等等。


4.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少吃盐,饮食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5.多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


Q11:检查阳性,却没有症状,需要根除吗?



目前医学界有两种意见:

主流观点认为,即使没有症状,也建议检测与根除,比如日本,12岁以上强制检测和根除,所以日本的胃癌发生率逐年在下降;研究表明,HP阳性患者者,约有1-2%最终会发展为胃癌;而95%的十二指肠溃疡,70%的胃溃疡,几乎100%的慢性活动性胃炎与之密切相关。所以,两害相权取其轻,根除的利远远大于弊。


 另一种观点认为,HP与人类共存了数万年之久,根除治疗后,会增加某些疾病的发病率,比如反流性食管炎、炎症性肠病、哮喘、过敏等,加上大剂量抗生素应用,会破坏肠道菌落平衡,以及产生耐药性、肝肾损伤等。所以,不符合指征的不建议根除。

一般都认为12岁以下儿童和75岁以上老人不需要根除治疗。

Q12:到底哪些人需要根除治疗呢?



有以下情形之一者,要在医师指导下规范化根除:

1、伴有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

2、胃淋巴瘤。

3、早期胃癌术后。

4、胃炎伴明显黏膜异常(如糜烂、萎缩、肠化、异型增生)。

5、需长期使用或正在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阿司匹林等)。

6、胃癌家族史。

7、与HP感染相关的胃外疾病,如贫血等。


Q13:幽门螺杆菌可能会得哪些疾病?



1、慢性胃炎

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慢性胃炎胃黏膜Hp感染率80%~90%。


2、消化性溃疡

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十二指肠球溃Hp感染率95%~100%,胃溃疡Hp感染率70%~90%。


3、胃癌

胃癌发生与Hp感染有关。Hp感染仅仅是胃癌发病的因素之一,人、环境等因素也是至关重要的。


4、胃外疾病

如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


Q14: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会有症状吗?



大多数阳性者,可没有任何症状;

感染Hp也可有反酸、恶心、呕吐、严重口臭、嗳气、烧心、腹胀、上腹疼痛、食欲减退等症状。


Q15:感染了HP就一定会得胃癌吗?



答案是:两者有关联,但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中国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大国,一般人群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高达50%-80%。但是,HP菌感染者中的大多数并没有胃部症状,可能一辈子也不会患胃癌。只有约1-2%的感染者会发展为胃癌。

 

目前来说,胃癌早期诊断的标准方法仍然是胃镜,而不是体检的HP菌检测报告。

HP菌阳性并不意味着将来一定会得胃癌,HP菌阳性仅仅是胃癌发病的一个环节,人体自身的因素、环境因素对于胃癌的发生也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HP菌阳性的人罹患胃病的风险会增高。根除可降低39%罹患胃癌的几率。

HP菌阳性的人如果合并有明显的胃部不适症状,或者有胃病、胃癌家族史,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胃镜的进一步检查。也无需恐慌,因为这也不意味着就是胃癌了,只是尽早做一下筛查,避免漏诊而已。


Q16:为什么我的两次检查结果不一样?



的确有一些情况是,抽血是阳性,吹气却是阴性。

还有的明明有症状,胃镜下也表现胃感染征,吹气却是阴性。

这就是常见的真假阳性问题:


1.假阳性,一般抽血化验会出现,因为它查的是抗体,如果曾经感染过,即使已经治愈,抗体还是阳性,所以这个阳性需要其他检查来佐证;

但是,如果抽血是阴性,那就说明没有感染。


2.假阴性:如呼气试验(c13/14),要求停用抗生素类1月以上、拉唑类、替丁类、铋剂、清热解毒类中草药2周一上;检查前3小时内空腹,不能抽烟、饮用刺激性饮料。

否则,这个阴性就不准确。

当然,如果吹气是阳性,基本断定已经感染;因为它的准确率在95%以上。


资料来源:胃肠病. 在此致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内容仅供专业人士交流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推荐好物:(点击标题购买)

德国助眠糖,睡前吃2粒,8分钟困到不行

湿疹、皮炎!抹它,3秒止痒,3天去湿疹

日本变态蚊子膏,1盒搞定一个夏天!

瘊子肉粒,一抹就掉!疙瘩一周就消退!

灰指甲?抹下它,7天告别灰甲,不复发!

鼻炎折磨了20年,还有救吗? 直到遇到它

耳鸣?这个穴位每天按2分钟,耳鸣就消了


温馨提示
为了每早7:00与你不见不散,我想邀请你
全科前沿设为“星标”,或经为文章点“在看”。

如果您喜欢,分享给小伙伴们吧~

您的每一次分享,是我们进步的最大动力源泉!

往期热文推荐


1.医院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应急预案、常态化工作方案、工作总结及演练脚本(136页,超干货)

2.“14+14”“14+7”“7+7”“3+11”是啥意思?居家隔离?居家健康监测?自我健康监测有何不同?别再傻傻分不清了!

3.家人或同事感染了新冠,该怎么办?

4.PPT|新冠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解读(2)

5.重磅!新冠疫苗接种禁忌症及相关问题把握标准发布

6.知名三甲医院发现多名阳性患者!医院是否要严格执行“谢绝探视”?

7.多地出现新冠疫情!基层医疗机构遇到发热患者接不接?怎么接?

8.集中隔离场所感染防控手册

9.给不愿打疫苗居民的一封信!

10.国家终于出手了!53种疾病不准输液

11.PPT|新冠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解读

12.新冠肺炎奥密克戎变异株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13.医院新冠疫情常态化感染防控巡查整改制度

14.重磅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刚刚发布+更新核心要点

15.如何防范奥密克戎?

16.一分钟读懂化验单(超干货,108页)

17.医院发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例处置预案

18.“三减三健”是个啥?今天告诉你答案!

19.普通病区发现核酸检测阳性病例应急演练场景脚本

20.新冠肺炎疫情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方案(2021版)

21.护理部工作制度(220页超级干货)

22.社区常见病多发病护理常规(22种疾病超级干货)

23.医院感染新冠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24.预检分诊发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人的处理应急演练

25.医疗机构突发疫情封控(闭环)管理工作实操指引

26.医院应急预案汇编手册(114页超干货)

21.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手册(208页超级干货)

22.医院质量管理流程图(97页超干货)

23.基层医疗机构须掌握的83条医疗管理制度(136页超干货)

2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掌握的20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25.基层医疗机构须掌握的50条门诊、医技管理制度(72页超干货)

26.PPT|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知识培训

27.PPT|三级查房制度及规范

28.PPT|认识糖尿病

29.PPT|核酸采集注意事项及消毒液配制培训

30.PPT|优质服务基层行评审标准,国检复核内容与方法,复核评审分析总结

31.PPT|新版心肺复苏CPR操作技术

32.PPT|大规模核酸检测的组织与开展(准备、内容、支援队要求等)

33.PPT|新员工院感防控岗前培

34.PPT| 预检分诊处院感防控知识培训

35.PPT|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分类和使用

36.PPT|护患沟通技巧

37.PPT| 过渡(封控)病区感控知识培训

38.PPT|发热门诊设置管理规范和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设置管理规范解读

39.PPT|基层医疗机构感控人员基本要求与能力建设

40.PPT|学校新冠肺炎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41.PPT|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42.PPT|医疗机构的清洁与消毒

43.PPT|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病房管理对策

44.PPT|医德医风岗前培训

45.PPT|医疗核心制度

46.PPT|医院质量管理知识系列培训(评审、质量管理及医疗安全)

47.PPT|跌倒坠床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48.PPT|艾滋病预防知识讲座

49.PPT|医疗废物处理原则

50.PPT|核酸采集注意事项及消毒液配制培训

51.PPT|医院全套综合管理制度(全文501页超干货)

52.PPT|新冠应急演练实操分享

53.PPT|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各场所消毒技术

54.PPT|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做)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专业核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