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变中的世界秩序:存量博弈、礼崩乐坏、新老交替(一)
零、引子
“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某长者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一个很大,很大的话题,一个有关历史进程的问题。也许它看起来离我们很远,但是它实际上可能悄无声息的但却是非常剧烈的影响我们每一个人,尤其在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我们已经开始步入一个相当危险的历史时段的今天。
但是开始正式的话题之前,我先讲三个相关的小故事,其中有两个是我亲身经历的。
故事一:时间十几年前,坐标英国伦敦。
我和太太在几周的努力之后,终于在市中心找到了一套比较满意的出租公寓。这是个较好但绝不是豪华的公寓楼。房子很小,一居室;朝向也不好,朝北偏西,基本没有日照。但胜在位置好,就在泰晤士河边(不过没有河景),并且离我太太的办公室距离只有两百米。租金不便宜,每个月要一千多镑,在那个英镑:人民币=1:15的年代,差不多相当于两万元人民币。
(网络图片,与本文无关)
签约的时候大家都比较放松,我好奇的和中介打听起素未谋面的房东。在我的想象中,房东应该也是一位成功人士,甚至是在伦敦金融城工作的前辈。让我大吃一惊的是,这个房东是个非常普通的老太太,住在伦敦之外乡下的一个普通小地方(不是Greenwich那种富裕的小镇),能拥有这套房子是源于祖上的遗产,她的生活来源主要就靠这套房子的租金。
那一刻,对我来说是一个“aha moment”。作为成长于物质匮乏时代、左邻右舍最大的资产也就是一台电视机的80后,这是我第一次亲身感受到“资产性收入”,或者说“被动收入”的威力,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历史进程相当于个人奋斗的威力。
我本科毕业于国内最好的两所学校之一的物理系,研究生毕业于欧洲最好的、世界上拥有诺奖得主最多之一的经济系,在伦敦金融城工作,拿的是欧洲年轻人里顶尖的薪酬。
即使是这样,我的税后工资里的一大半也要用来交房租。而我交房租的对象,完全不是因为自己的天赋或者奋斗而获得了这笔收入。而且,这样的房东,不是少数。
所以问题来了:为什么?凭什么?
请注意这两个问题的区别:第一个问题只在乎理性和逻辑,第二个问题还关于价值判断。
我在后面的十几年间不断的想起这件事情并试图回答这两个问题。我自己的答案也时而反复、不断深入。
大家都有自己的答案。待会读完了这篇文章,也许你就会猜出我现在的答案。对,现在的答案,也许几年后,我的答案会再一次进化。
故事二:时间二十世纪后半叶至今,坐标美国。
这个故事的主角是巴菲特同学,世界最著名保险从业人员。巴菲特同学有多成功,这里不用重复了。巴菲特同学的具体心经和战法,也不废话了。我想强调的是巴菲特同学自己发明的一个概念:卵巢彩票。意思是说,如果他自己不是恰好赶上了二十世纪后半叶至今(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后)的美国,是无法取得这样的成就的。
这其实也是我们老祖宗说的“天时地利人和”。换个人来,没有老巴同学的能力和心性,失却人和;老巴如果生在同样富足的欧洲或者日本,失却地利(后面我们会看到为什么);老巴即使生在美国,但如果生错了时间,失却天时。
下面是美股(S&P500)过去150年(1871-2019)的指数,数据来源是Robert Shiller。大家尤其注意一下八十年代至今这部分,因为老巴同学99%甚至99.9%的财富来自于这个时间段。大家看看这个星球上最重要的资本市场最长的历史数据,可以自己体会一下八十年代至今这个时间段的逆天之处。
当然很多认真的同学会说所有复利增长的图形都是这幅德性,绝大多数绝对值的增长来自于最后几年。那我们再进一步看看美股的表现和背后增长动力之间的关系变化。
很多人都说股票市场(至少美股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表,所以我们把股票市场的实际回报率(股价上涨加上分红收益率)和美国GDP实际增长率来比一下(1930年之前的GDP增长率的数据来源是Augns Maddison)。在理论上,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稳定的。
下图中的五个时间段是美股150年历史上的五个较大的牛熊周期。
大家可以看到两个主要结论:
第一,美股的总回报率一直明显高于GDP增长,这就是著名的r>g。
第二,美股总回报率相比GDP增长的差额(r-g)在1974年之后显著提升,从最初103年里平均的2.8%提升到最后45年的5.4%,整整高了2.6%。
人类对于复利的威力一向一无所知,所以很多人看到2.6%的差距会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但是,这个但是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要知道:
第一、很多人以为一枝独秀独步天下的美国经济,在过去三十年的GDP增长“仅仅”就是2.6%。2.6%的区别,大于美国经济和日本经济的区别。
第二、如果最后45年没有这额外的2.6%,那么S&P500指数要被抹去三分之二,从3300多点变成仅仅1100点。对,你没看错,每年多了2.6%,45年复利下来就变成了三倍。好奇的同学可以自己算一下。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是二十世纪后半叶(尤其是八十年代后)的美国?凭什么?
故事三:时间世纪之交至今,坐标全球,中美为主。
这个故事说的是两个人群:都是世纪之交那会在中国顶尖学府求学的同学们(基本是70尾和80头,我的同龄人),只不过一群长期在国外(主要是美国)发展,一群主要在国内发展。
这个故事可能有些争议,也不是所有人都认可我的观察。所以我要先申明:
第一、我说的是整体和统计,不是任何个体,不是任何个体,不是任何个体。请不要用举个例来反驳。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第二、我个人不牛,我不牛,我不牛。真心的。见过的听过的大神太多了,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大神们都很忙,很少有时间写公众号。所以我没有自我吹嘘的意思。
第三、我比较俗,比较俗,比较俗。只讨论世俗意义上的成就比如社会贡献、行业地位、个人财富等等。对于个体的精神世界,我表示尊重和认可,但是这非常的私人化、很难衡量和比较,所以我们不在这里的讨论。
第四、这里的观察,不应该简单理解为应不应该出国或者应不应该回国的讨论。每个人的情况和追求都不一样。
故事的背景是,当年中国和国外的客观差距极大,社会问题丛生,中国崩溃论深入人心。所以出国是顶尖学府里绝大多数同学的第一目标。很多系都是本科出去一半同学,本科没出去的研究生再出去一大半。而且出国了的,很多同学就是为了不用再回来而奋斗。当然也有不少同学出国之后又回来了。
大约二十年后,长期在国内奋斗的和长期在国外奋斗的两个人群在世俗层面上的成就,个人认为差别已经是非常明显了。Again,大神哪里都有,不讨论个例。
但是客观的、统计的来说,当年能出国的,整体来说成绩更好更勤奋,或者至少不比留在国内的同学差,again在整体上。
所以问题又一次来了:为什么?凭什么?
好了,三个故事讲完了,现在回到咱们生活的当下,这个越来越危险的世界。
在刚刚过去的公元2019年,很多人突然觉得这个世界突然变得特别的难、特别的危险、特别的动荡。
国内的一些热点事件,反映了社会的整体情绪,比如外星人的996福报论,比如强东的兄弟们,比如网易的被裁重病员工,比如华为的251。
感觉很难的不光是国内的小伙伴们。
从世界最繁华、最有文化的都市之一的巴黎,到曾经的东方明珠、以自由和法治著称的香港,再到过去二十年被西方主流财经媒体一致认为是发展中国家的标杆的智利,全都发生了严重的、持续的、越来越暴力和排外的骚乱。而导火索有时候甚至仅仅是微不足道的几毛钱的涨价。
经济金融方面,全世界大多数发达国家已经陷入了史上前所未有的、负利率的泥潭。下图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利率已经全面翻红变负了。即使是周小川,也只能说“中国可以尽量避免快速地进入到负利率时代”。
世界经济的发展前景,也不甚乐观。下图是IMF对于世界GDP增长率的预测。
而中美长期对抗(刚刚达成的第一阶段协议不过是短暂的停火)、特总四面出击制裁盟友勒索保护费、欧洲绕过美元建立INSETX结算系统并希望建立欧洲军、以及世界贸易的台柱子WTO上诉机构因为美国的阻碍而停摆,过去几十年不断深化的全球化面临实实在在的逆转前景。大家都共识是,国际政治的上个类似的时代,要回到二战前。
面对这样的情况,小伙伴们都会深深的感到困惑:
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
我们的未来,会怎么样?
我会在这篇文章里试图回答这两个问题。
本文的标题,就是我对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一、出问题的是现行的世界秩序。
二、根本原因是因为我们的世界进入了存量博弈的时代,并且贫富差距已经积攒到了很高的水平。
三、导致原有世界秩序礼崩乐坏,而中美贸易战(更合适的说法是长期对抗)是其中的一个突出表现。
四、未来我们会见证新老世界秩序的交替(也是中美长期对抗的终局)。这会是持久战,时间尺度可能是几十年。我们不会速胜,但更不会失败甚至投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世界开始进入一个越来越危险的时段,可能会经历相当长时间的动荡与混乱,“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
这篇文章,会分为四个部分,分别阐述上面四句话。
在开始我们的正文之前,先回顾一下我一年半以前关于贸易战(原文在这里)的文章,看看它有没有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因为今天的话题,是对中美贸易战这个话题的继承和发展。
我的心态一向很好。关于时间的考验,如果能通过,非常好,开心一下,因为自己蒙对了
去年的文章整体上回答了三个问题:
贸易战的起因(why):贸易战只不过是美国对中国长期遏制策略的最新表现,当然具体表现形式和程度可能有所变化和加强,但与过去几十年的对中国基本政策一脉相传,在中国崛起越来越藏不住的当下表现为积极的、越来越全面的对抗。
我们应当怎么做(what):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有理有利有节,但最根本的还是做好自己的事情抓紧时间种田。
将来事态会怎么发展(how):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冲突和停战会是反反复复的,但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过了一年半,回过头来盘点一下:
关于第一条,当时还有很多同学认为中国是活该的美国是天然正义的,经过一年半的从华为到香港的现实主义教育速成班,现在大家基本都明白了谁是作恶者(当然总有些人是叫不醒或者不愿醒的)。
多说一句,我并不天然反美,我有很多朋友是美国人。历史上美国为人类文明整体的进步,尤其是科技上的进步,做了非常多的贡献。现在的美国依然有非常非常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我们没有必要,也并没有去主动和美国对抗。但是这件事情不取决于我们单方面的美好愿望。中美关系取决于美国的态度。
关于第二条,当时“投降论”或者“和平论”也是尘嚣甚上的,当然绝大多数同学是出于对美好和平生活的朴素向往。Again感谢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教育家特朗普洛佩西卢比奥,感谢香港的群众演员们。大家现在也基本都明白了老祖宗早就说明白了的事情:“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另外,2019年美利坚合众国 VS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办的暂时结果,让大家看到了老虎的纸皮和皇帝的新衣。
再多说一句,我认为中国能够有效抵抗美国的讹诈和施压,与我认同今天的美国依然是这个世界上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并且仍然远强于中国,并不矛盾。俗话说“老虎吃龟,无从下口”。国家间的博弈,从来不是简单的比大小。
关于第三条,现在时间才过去一年半,言之尚早,但结论仍然不变。有段著名轶事(真伪不知),说的是周总理被问到如何评价两百年前的法国大革命的时候,回答“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
公元2018年开启的中美长期对抗,在几百年后,可能依然会被认为标志着整个人类社会一段重大历史阶段的开端。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办,也许会像Trafalgar一样青史留名。
回顾完毕,正式开始我们的文章。大家坐好。
一、世界秩序
1.1 世界秩序是什么东东?它为什么重要?
世界秩序,是一个很大的词,基辛格同学专门写过一本很厚、很厚的同名书籍《World Order》。推荐阅读。
不那么学术的话,世界秩序,说白了,就是世界各国如何排排坐分果果。谁做大哥谁做小弟,大哥负责干什么小弟需要做什么,大哥拿多少小弟分几何。用个更加烟火气的说法,这就是“规矩”。
这个重要么?当然重要,这个可以说是任何人类群体里的头等大事。
很多同学对于有句话很熟悉:“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三流的企业做产品”。人类群体的标准,就是秩序。
有了稳定的秩序,大家才会有稳定的预期,才会把精力放在做事情而不是互相防备上,才会建立起有重要价值的长期合作。只有秩序才能带来和平,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代价高昂的战争。
换句话说,有秩序,才有了做蛋糕的可能,才有了持续分蛋糕的基础。
秩序是如同空气一样,极端重要却又被习惯性忽视的。需要一个反面教材?HK同学请上来走两步。
当然要澄清一点:稳定的秩序不代表等级,不代表静态和停滞。这个我们回头再说。
不过,国际社会的秩序,和国家内部的秩序,是截然不同的。
有的同学可能觉得各国政府之间的外交黑话太烧脑,离日常生活太远。那我们打个比方:把我们这个星球,想象为一个原始社会里,茫茫大海中,唯一一个能住人的岛屿(地球这个宇宙中唯一一个已知存在生命的地方)。其他的岛屿都在很远、很远的地方,而且我们也过不去。有的朋友比较放飞自我:啥时候我们能住到别的岛上去?到时候会怎么样?请稍安勿躁,后面会有讨论
在这个岛上,大家分别居住在一个个村子(国家)里,平时主要在村子里劳作(GDP),互相之间时不时的互通有无(贸易)以及大规模械斗(战争)。
在很多正常村子的内部,是我们熟悉的日常生活秩序。这是因为,在现今时代,国家是人类对于自己身份认同,尤其是“利益共同体”认同的最普遍的单位(所以中东非洲那些人为划分国界线的地方容易动荡不休)。
在正常国家的内部,政府是唯一的暴力机构且掌握压倒性的资源(请注意这点,暴力垄断权是根本)。所以在非政府的个人和机构之间,以法律为特征的秩序,以及能够促进利益共同体共同利益最大化的道德和价值观形成了国家内部的根本行为准则。
所以仗势欺人是不可以的,诚实守信见义勇为是被鼓励的,做坏事是要付出代价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被赞扬的,“让人间充满爱”是被歌颂的。这也是我们熟悉的日常行为规范。
但是在不同的村子之间,就没有这么温情脉脉了,通行的是丛林法则,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利益(分到手的蛋糕)和力量(分蛋糕的手段和依仗)。
在不同的村子之间,因为没有凌驾于所有村子之上的权威存在(联合国等国际机构仅仅是沟通协调的平台),所以力量是裁决村子之间分歧、决定各个村子分多少蛋糕的根本手段。
力量是一个综合概念,经济因素尤其是物质生产能力是基础,政治文化社会制度以及意识形态因素是变压器、决定经济基础转化为力量的效率,而军事能力是力量的外在表现。
这其实是“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硬币的另一面:中央政府能够对内垄断枪杆子的正常国家,就能创造长期良好的秩序;而枪杆子分散的国际社会或者军阀割据的非正常国家,秩序就很混乱。
前面我们说到有秩序,才有了做蛋糕的可能,才有了持续分蛋糕的基础。在硬币的另一面,村子之间的秩序是不是稳定,在根本上同样取决于蛋糕能不能持续做大,以及大哥小弟们对于分到的蛋糕是不是保持满意。
但是,大家都知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像人和所有有生命的东西,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任何的秩序,都不会是万世一系的,都不断重复一个形成、稳固、崩塌、再形成的动态过程。
1.2 我们现有的世界秩序是什么样的?
我们如今这个世界的主要秩序,叫做Pax Americana,翻成中文就是“美国治下的和平”。
简单来说,自从上世纪70年代中美建交以及90年代初苏联解体之后,美国实现了这个星球上第一次无可争议的单一国家霸权。请注意这里的霸权(hegemony),不是街头霸王的“霸”,而是春秋五霸的“霸”,是秩序主导者的含义。
美国的霸权体现在:
军事上:美国的军费超过其他国家的总和,且在很长时间内在顶尖技术上遥遥领先,尤其以第一次海湾战争(制信息权)和科索沃战争(无需地面部队即让一个国家政权崩溃)为顶点,并且华约解体后被忽悠的俄罗斯和乌克兰让北约再无对手。
经济金融上:绝大多数国家融入了美国站在最高点的“消费国-生产国-资源国”的经济循环以及以美元为单一世界货币的金融循环。
行政组织上:美国及其盟友基本完全主导了以联合国、世行、IMF、WTO为支柱的主要跨国组织。
意识形态(话语权)上:以自由民主市场去监管全球化为关键词的华盛顿共识在全球的认可度达到顶峰,以至于很多人接受了福山的历史终结论。
同学们会一再看到,在古往今来的人类社会,上述四个方面其实就是主要的四个力量来源。
PS一般学术界会把Pax Americana的开始定义为二战结束。个人认为苏联解体之前和之后的Pax Americana,类似于秦国和秦朝的关系。如果分析的角度是制度安排的历史沿革,那么把秦国并进来考虑是合适的;如果分析的角度是天下的秩序,那么显然战国和秦朝是两个时期。
前面说了,秩序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做蛋糕和分蛋糕。毕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那我们就来看看,现行国际秩序,在做蛋糕方面做的怎么样。
上图是每个十年的世界GDP年增长率。本章后续数据来源如无特别说明则都是世界银行。看起来Pax Americana在这方面做的好像并不是非常突出,因为世界经济增长率明显低于之前的三个十年。
大家请记住这个重要结论:
要点一:Pax Americana时代做蛋糕的速度大大下降。
这个结论跟大家的切身感受似乎非常的不符。在很多中国人的心目中,以及在很多财经媒体的叙事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后的全球化时代是世界经济的黄金年代。这是怎么回事?答案在下面。
上图是两个时间段人均GDP的平均复合年增长率。选取人均GDP,而不是GDP总量的变化,更加能够看出蛋糕分到每个人头上的效果。毕竟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可以看出,中国是最近三四十年最大的赢家,没有之一。美国也是相对的赢家,虽然人均GDP增长率略微放缓,但是基本与整个世界整体水平持平。其他国家,相对来说,落差就相当的大。
另外多说一句,很多主流经济学家和财经媒体认为落后国家会天然的更快增长,所以大家会趋同(“趋同假说”)。但是看实际的数据,包含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其他”组,在世界银行有数据开始的1960年之后的表现,都是最差的。他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不断扩大。
二战后能发展起来的,基本都是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中日+四小龙,还有最近很火的越南)。这背后是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原因的,完全不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瞎扯能解释的。
上图是各个地区占世界GDP的比重。结论跟之前的图是一样的。
这就是为什么咱们的亲身感受以及主流财经媒体(主要受美国影响)都觉得,过去的三四十年是世界经济的黄金年代。但是实际上,并不是。
这里咱们其实已经谈到了分蛋糕的事情。前面说的是几十年来的变化,那么现状是什么样呢?
大家都知道特朗普同学这两年像祥林嫂一样到处委屈的说美国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要求盟友们(小弟们)更多的出钱出力。那么当老大难道是一门亏本生意?
答案当然不是了。
再一次,不需要高深的国际政治理论,常识告诉我们,老大都是大家抢着做的,因为当老大有好处的,蛋糕是他先切,而且都是切最大的一份,别的小弟的蛋糕能分多少,也得看他的脸色。
数据说话。下面两张图概括了在现行的世界秩序下,各个国家的蛋糕份额。
上图显示世界上所有的国家,按照人均GDP被分为四个档位。高收入国家基本就是欧美发达国家。中国现在是中高收入国家,同档位的包含俄罗斯巴西墨西哥等。中低收入国家的代表是印度。
上图的横轴是各档位国家的人口数量(不是国家数量),纵轴是各档位国家的平均人均GDP。虚线是人均GDP的世界平均水平。面积就是各档位国家的GDP总额。中国和美国因为各自的重要性,分别从高收入国家组以及中高收入国家组里单拉了出来。
所以可以看到,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这个世界绝大多数的人口已经在中国的后面了,在我们的前面,基本都是发达国家。这个信息很关键,请大家记住。
另外可以看到,各个档位之间分到的蛋糕,有着巨大的差距。相邻档位之间的人均GDP差距,大约在四倍左右。而金字塔顶端的美国和低收入国家(将近10亿人)之间的人均GDP的差距是将近100倍。
其他高收入国家(主要是西欧、日韩、澳新这些美国的盟友),虽然在过去几十年的增量上并没有占到太大的便宜,但是他们在存量上仍然从现在的世界秩序里获益良多。
另外GDP还不能反映分蛋糕的全部结果,因为GDP只是一个流量,类似于每年的收入,而存量的财富同样重要。所以我们来看看代表了财富的股市。当然股市并不是财富的全部,但是这是统计数据最完整准确的部分了(一级股权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没有准确估值数据)。
前面大家可能发现了一个巧合:Pax Americana延续的时间,也基本就是美股八十年代开始放飞自我脱离美国GDP地心引力的时间。
那这个带来的额外财富有多少呢?
我们前面也计算过,如果没有这额外的2.6%,S&P500会比现在低三分之二。按照2019年底的美国股市总市值33多万亿美元,三分之二就是22多万亿美元。
这略高于美国的GDP(约20万亿美元),也相当于美国家庭总净资产100万亿美元的约五分之一。除以美国的3亿人口,相当于每个美国人约7万美元的平均额外财富。
所以,当老大,真的能分到很大很大的一块额外的蛋糕。
当然很多同学会指出美股回报率和GDP增长相背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全球化。美国的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开启的全球化3.0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海外市场的成功使得他们的利润增长高于美国本土GDP的增长。同时美国股市吸引了全世界的优秀公司前来上市。所以这每年2.6%的额外美股回报并不奇怪。自由市场万岁。
这个说法在技术上可能可以解释2.6%的一部分。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为什么是美国公司和美国的监管市场?
那么为什么获益的是美国而不是有着差不多人口数量、经济规模、以及发达程度的欧洲?为什么中概股不选择近在咫尺、文化更相近、并且被很多人吹捧的日本?为什么不选择文化更加发达、资本市场历史更加悠久的欧洲?
再回想一下我们前面引用过的话:“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世界秩序,就是标准。
公司管理的理念(比如股东利益至上)、资本市场的规则、国际流通货币的选择,这些经济和社会制度,都是标准和秩序的一部分。军事力量,同样是标准和秩序的一部分。
光依赖剑与火,无法做大蛋糕;但没有剑与火,无法有序的分蛋糕,经济和社会制度同样无法维持。需要反例?麻烦HK同学再出来走两步。
现在我们总结一下不同参与者蛋糕分配的整体情况:
现状 | 过往 趋势 | 整体 情况 | |
中国 | + | +++ | ++++ |
美国 | +++ | + | ++++ |
其他发达国家 | ++ | - | + |
其他发展中国家 | -- | - | --- |
所以我们的结论是:
要点二:中国和美国,是Pax Americana最大的赢家,其他发达国家也有所获益。
这里大家可以稍微思考一下:整个世界将来的增量蛋糕,可能会来自哪里?如果没有增量了,我们要继续发展,会不可避免的动谁的奶酪?
换句话说,如果这些国家不能主导未来的秩序变动,那他们有可能会相对失去最多。这就是为什么,在美国挑起贸易战的一年多里,中国反而不断加大开放,并继续高举自由贸易的旗帜。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一再说现行世界秩序不可持续?现在的世界秩序将来会怎么演变?
1.3 历史上的世界秩序是什么样的?是如何演变的?
“The further backward you can look,the farther forward you are likely to see.”
——Winston Churchill
如果我们希望知道未来几十年会怎么样,就先花点时间看看过去。不用看很久,几千年就好。
人类历史的世界秩序,大概可以按照全球化(即是否有真正的世界秩序)的程度,粗略的分为四个时代,分别是:
全球化0.0:这是从远古人类从非洲不断走出走向全球(人类非洲起源说还有争论,这里暂时忽略)一直到18/19世纪大英帝国的武力真正征服印度为止。
全球化1.0:从英国征服印度到二战结束。以英法俄为代表的欧洲列强利用工业化带来的力量尤其是军事技术,第一次将整个地球纳入了单一的世界秩序——欧洲秩序。
全球化2.0:从二战结束雅尔塔体系确立开始,以美苏争霸为特点,一直到苏联解体。
全球化3.0: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现行世界秩序,即Pax Americana。
我们分别来说一说。
1.3.1 全球化0.0:独立的世界板块
在这漫长的几千年里,因为技术的限制,整个地球并没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根据地理特征以及人类互相交流和征服的历史,整个世界可以大致被分为东亚、中东(包含南亚次大陆、北非、还有南欧这些历史上经常互相征服的区域)、欧洲(阿尔卑斯山以北)、中亚、非洲(撒哈拉以南)、以及美洲这六大独立板块。
在欧亚大陆的最东端,东亚板块大致包括如今的中日朝韩越。中华文明从最早的渭河和汾河流域,一路披荆斩棘最终占据了东亚基本所有适合农耕的地区。朝鲜、日本、越南则是主要的藩属国,共同构成了儒家文明圈。
身处欧亚非三大陆的连通之处,中东板块可能是人类历史上变化最剧烈的板块了。这个板块以两河流域(现伊拉克)为中心,向西包含南欧和北非地中海南北两岸(即古罗马大致疆域范围),向东包含伊朗高原和南亚次大陆。南亚次大陆在地理上相对独立,但是在历史上曾经多次被中东和中亚板块的民族(比如雅利安人)入侵并统治,所以也可以算是中东板块的一部分。
东亚和中东板块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包含了全部四大文明古国。这两个板块驯化了今天世界上主要的谷物和家畜,包括水稻、大小麦、猪牛羊马狗猫等。在整个农业时代,东亚和中东板块是人类文明的高地,几乎所有的大帝国都建立于此,代表了人类文明的最高成就。
在东亚和中东板块的北边,是中亚草原(往西一直延伸到一马平川的东欧)。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这是连通东亚、中东、欧洲三大板块的高速公路,是各大板块贸易的主要通道(丝绸之路)。同时也盛产古代定居文明的噩梦:游牧民族。古代东西方帝国的命运,与中亚草原上人们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
上图是过去两千年里的全球气温图。两个明显的低谷期分别是公元200-500年以及公元1400-1700年左右。每个低谷期,都是草原民族的噩梦,也是周围定居文明的噩梦。
在第一个低谷期,东亚的西晋的八王之乱开启了五胡乱华这个中华文明历史上最黑暗时期;而中东的西罗马帝国崩塌,整个欧洲大陆要在一千多年后才会再度迎来文明的曙光。在第二个低谷期,东亚发生了清军入关,中国再一次被外族征服;而中东的东罗马帝国在屹立千年之后,随着君士坦丁堡的陷落随风而逝(莫名又想起了三体里面的那一段
欧洲板块虽然在工业时代异常抢眼,但是在之前数千年的农业时代的大部分时期,尤其是现代欧洲板块核心的大西洋沿岸,还是个不甚起眼的存在。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脑海里的西方历史知识。是不是发现从西罗马帝国崩溃以后,一直到文艺复兴和大航海,中间的一千多年除了“中世纪”三个字以外似乎完全不知道欧洲发生了什么事情?
因为与同时期的东亚和中东板块相比,欧洲的确也没有什么值得书写的历史事件。也许文艺复兴之后欧洲接上了古希腊的理性传统,但是同时期的欧洲的政治制度也就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而宗教权力堪比上古的殷商时代(从周朝开始,中国就进入了世俗社会)。由此可见欧洲文明的发展程度。
PS在这里推荐一个非常棒的公众号北山浮生。里面的英国史系列,对于了解空白的那段欧洲历史非常有帮助。当然里面的其他系列文章也非常棒。作者君毕业于隔壁学校的物理系
关于中华文明对于文艺复兴以及启蒙时代欧洲文明的重大影响(东学西渐,比如欧美文明承袭至今的公务员制度是仿照中国的科举和官僚制度,英语中Mandarin兼有政府官员和中文普通话的双重语义)是个很大的话题,这里不展开。
总之,人类的古代文明,基本发生于东亚、中东、中亚、还有欧洲组成的欧亚大陆上。非洲和美洲,因为撒哈拉和两大洋的阻隔,基本独立在外。
因为当时技术和地理距离的限制,在全球化0.0阶段的世界秩序更多的是各大独立板块内部的秩序以及各大板块之间主要通过中亚走廊的时断时续的人员、技术、和贸易的交流和联系。几乎没有跨越板块的政权存在(蒙古帝国是最接近成功的一个,不过它的东亚、中亚、还有中东部分很快就发生了分裂)。
但是在15世纪发生了一件大事。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使得欧洲通往东方的贸易路线被一个单一帝国所垄断。欧洲人被迫把目光投向了大西洋,从此开启了伟大的大航海时代。
大航海时代带来了两个对人类历史影响深远的重大变化。
第一,不断改进的航海技术终于使大海从古时的天堑变成了坦途,从而将整个世界有效连接了起来。
这句话看起来轻飘飘,但是却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海运的成本远远低于陆地运输,从此海运成为主要的运输方式,人类进入了海洋时代。很多传统陆地贸易路线的节点城市比如撒马尔罕、巴格达、大马士革、威尼斯、热那亚从此衰落,而里斯本、塞维利亚、阿姆斯特丹、伦敦等大西洋沿岸的贸易城市开始崛起。
另一方面,海洋在军事上的作用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从坚实可靠的防线变成了不设防的前沿。中华民族的地缘风险,也从自古以来的北方,变为西北-东南两面受敌,此谓“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第二,大航海的发现,终于把非洲和美洲和欧亚大陆连接了起来,并且成为了欧洲板块独享的两大外挂资源包。玩过战略游戏的同学们都知道,有一个,哦不,是两个,自己独占的分基地,是一个多么逆天的优势
外挂资源包的贡献有很多。比如非洲的黑奴黄金和象牙,加勒比的蔗糖,北美的烟草和皮毛,印第安人的土地,当然还有拉丁美洲的金银矿。
在外挂资源包的加持下,在吸收东亚、中东(包括古希腊文明)文明结晶的基础上,并且在欧洲内部持续战争这个养蛊场的刺激下,欧洲进入了商业-战争-创新的正反馈循环,最终推动人类进入了工业时代,并在18-19世纪英国征服印度之后实现了全球化1.0。
关于这个具体过程,推荐文一老师的雄文国家为什么繁荣(上)和(下),这里就不赘述了。
1.3.2 全球化1.0:欧洲秩序
全球化1.0的历史,大家都比较熟悉了。以英法俄为代表的欧洲列强利用工业化带来的力量尤其是军事技术,第一次将整个地球纳入了单一的世界秩序——欧洲秩序。
欧洲秩序的高峰出现在一战前夕。那时候的世界,只有日本和埃塞尔比亚两个国家不是欧洲国家、欧洲后裔的国家(美加澳新等)、或者欧洲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下面这个配图是暂时能找到最全的了,但是还是有些许错误。比如咱们都知道当时的中国就是半殖民地。
全球化1.0与之前时代的世界秩序,有着非常大的不同。
第一个主要的区别,在于秩序利益的获取方式,从农业时代对于土地人口的争夺,转为工业时代对于市场和利润的争夺。所以欧洲列强更多的是占领殖民地,而不是实施直接统治。这点大家都很熟悉,这里不展开了。
第二个主要的区别,在于秩序的形式。
上面我们说过古代人类文明的中心是东亚和中东。在这两个板块里,大部分的时间里都是居于一个占有绝对优势的帝国的统治下,周围围绕着藩属国或者附庸国。
东亚就不用说了。中东板块的历史上也是盛产大一统的帝国,比如波斯、罗马、阿拉伯、奥斯曼,每一个都是连绵几百年的大帝国,拜占庭(东罗马)甚至延续了千余年。
所以,在全球化0.0的古代,人类的文明更加习惯的是中心-外围的霸权体系(hegemony)。在体系中,拥有压倒性力量的中心帝国制定并维护秩序,与藩属国和附庸国的地位并不等同(我不使用“平等”这个词以免造成歧义)。
中心帝国与其他国家以及势力之间是朝贡或者类朝贡的关系(现代Pax Americana体系下,各国央行或者外汇管理机构购买美债,也是一种类朝贡行为)。
而到了全球化1.0,因为秩序发源地欧洲的特性,世界开始习惯一个与霸权体系截然不同的秩序体系:均势体系(balance of power)。
均势体系也很好理解,就是有两个或更多个势力处于暂时的力量均衡从而实现势力之间的大体和平。这通常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会随着势力间的力量涨落而变化,并且长期趋势是势力间的不断兼并。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均势秩序期,就是春秋战国。
欧洲的均势秩序正式起源于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之前的欧洲的势力是一锅乱粥。一方面,封建制度以及婚姻继承制度使得一国内部的权力分割犬牙差互。国王和大小贵族之间互不统属,my vassal's vassal is not my vassal。另一方面,强大的、可以随时干涉一国内政的教权更是乱上加乱。
这里吐槽一下,中华文明真的是一个早熟的文明。在几乎三千年前的周朝就进入了世俗社会,宗教再也没有控制过政权。
而从秦朝开始,中国采用了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的治理方式并基本作为主要治理方式延续至今,领先欧洲将近两千年。我们熟悉的秦汉至今的中国历史,基本都不是所谓的封建社会。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就像区域经销商和区域经理的区别。一个是自家生意,只要不过分作死就可以自家地盘自己做主并且代代相传;一个是职业经理人,老板说换就换。)
1648年之前,全欧洲的各大势力在今天德国那一带打了三十年的宗教战争。整个日耳曼地区被一遍遍的兵灾筛成了白地,25-40%的总人口死亡,一半以上的男性死亡。这个死亡率的恐怖程度,大家自行体会一下。相比之下SARS以及现在的新冠病毒实在是太温柔了。
后来大伙儿实在打不动了,就坐下来动嘴皮子,最终达成了威斯特伐利亚合约。这份合约确立了以平等、主权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准则,并从此之后成为了解决各国间矛盾、冲突的基本方法。
之后的欧洲均势秩序,也被称为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这个体系在19世纪初经历了巨大的挑战,拿破仑治下的法国大有一统欧洲之势。在特拉法尔加(Trafalgar)和莫斯科的海陆两大败仗之后,欧洲历史上最接近的统一尝试就此终止。之后的维也纳体系基本延续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精神。
前面说过,均势体系是内在不稳定的。我们很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如此,几乎岁岁而战,最终从春秋初年的几十上百个诸侯国逐渐兼并为战国七雄,并最后一统于秦朝。
欧洲的历史也是如此。欧洲的发展史和创新史,就是一部战争史:英法百年战争、荷兰独立战争、三十年战争、三次英西战争、四次英荷战争、拿破仑战争、十次俄土战争,一直到最后把欧洲本土打成焦土的一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秩序正式终结。
所以,大家请记住:
要点三:均势体系是一个高频度冲突的体系。
1.3.3 全球化2.0:美苏争霸
这是段大家更加熟悉的历史,从二战结束开始,到苏联解体为止。
上图是冷战时的全球势力图。可以看到中国是相当独立的一极。后面会说到这个国际安全态势对我们的政策选择和经济表现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这段历史与全球化1.0有着几个非常大的区别。
第一个区别,是多极化的均势体系(英法俄德美日等列强)演变为了美苏两极化的均势体系,而在北约和华约各自的内部又是一个老大带着一群小弟的霸权体系。
直接的结果就是体系的稳定性大大的加强。在整个美苏争霸的时期,虽然核冬天的阴云常年笼罩,也有着古巴导弹危机这种差点擦枪走火的时刻,但是期间除了一些局部的代理人战争(比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N次中东战争、N次印巴战争等等)以外,整个世界体系基本维持了和平。
要点四:世界秩序的稳定性随着主要均势成员的数量下降而上升。
第二个区别,就是这段时间相比自由放任的全球化1.0,更像是一个逆全球化的阶段。整个欧洲在经济政策方面整体左转。西方国家纷纷加强了国有化,建立起了福利社会,并且大大加强了资本跨国流动的控制和管制。
第三个区别,是国际关系进一步制度化。
在主要玩家从列强缩减为美苏两家的时候,随着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大量的殖民地半殖民地获得了独立,世界上国家的数量却大大增加。
相比较二战前列强间密室外交的传统,以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WTO的前身关贸总协定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代表的跨国机构使得国际关系更加的制度化。
不过这并没有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太大的益处。实际结果咱们在上面也看到了,发展中国家在几十年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了。其实也不奇怪,任何秩序,都是主要为老大服务的。
当然由于美苏两级的存在,很多新兴国家发现了在两者之间左右逢源的机会。比如著名的钓凯子高手印度同学,既拿到了大量苏联的军事援助,又拿到了大量美国的经济援助。(对比一下2018年中美贸易战刚开始的时候欧洲日本的表现以及刚刚输掉台湾大选的韩四靠,是不是感觉似曾相识?)
在这个阶段,中国是美苏之外唯一一个完全寻求独立自主的国家(法国虽然退出了北约,但是发起成立了欧共体,经济上与西方国家深度绑定)。期间中美苏大三角的关系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50年代:中苏 VS 美,代表作是抗美援朝。所以经济上有了苏联对中国建设的大力援助。
60年代:中 VS 美 VS 苏,代表作是南边的越南战争和北边的珍宝岛冲突,而且在古巴导弹危机之后美苏关系有所缓和,一度有中 VS 美苏的实质性风险。所以经济上,苏联撤走援助和专家之后,中国经济遭到了剧烈的影响;外部安全形势的恶化也逼着中国采取了三线建设这样军事安全性高但是经济效率低的战时经济措施。关于这一段的历史,推荐温铁军老师的《八次危机》。
70-80年代:中美 VS 苏,代表作是尼克松访华、重返联合国、中美建交、以及对越自卫反击战。所以经济上,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全面融入西方的经济系统。1972年开始的大规模进口西方技术和设备的四三方案是中国继1950年代引进苏联援助的“156项工程”之后,第二次大规模的技术引进,也成为19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的,向西方开放和靠拢是1971年就开始的,是被后人曾经极度抹黑的润之同学决策和引导的)
这个外部安全环境,深刻的影响了中国的政策选择和经济发展。现在的舆论和大众认知,总会感觉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是一片黑暗。
但是,即使是在经济最困难的60和70年代,咱们的人均GDP的增长率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更远高于亚非拉国家。
当然这个增长率并没有体现在当时人民的生活水平上,因为几乎所有的剩余都用来投资和积累了,包括用在了人口的增长,以及巨量的存量和增量人口的医疗和教育上。
1960到1980年,人口总量增长了50%。后面的40年的增长也才40%。数据来源是统计局,下同。
从解放前到1980年,中国人口平均期望寿命提高了一倍,之后的改善幅度变缓了很多。最新的期望寿命已经和美国差不多了。
学龄儿童的入学率也在80年代之前有了极大的飞跃,到了如今更达到了基本100%。
在独立自主,军事安全的前提下,一旦外部环境有所改善,前期的投资积累的经济潜力就会爆发出来,就能够拿到比别人多的多的份额。
下图是各国2018年GDP。分拆为两个部分:1980年的GDP,以及1980到2018GDP的增量。可以看到,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能在这38年里能够增长将近一倍就算妥妥的成功人士了。
而中国增长了30倍。30倍。30倍。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从增量蛋糕的绝对值来看,除了美国之外,再没有一个单一国家even接近中国的水平。
(请注意上图是2010年美元不变价,所以与2018年现价的GDP数字会有所差异)
如果没有独立自主,没有军事安全,仅仅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能拿到这30倍的蛋糕么?这段时间里,实行改革开放或者已经改革开放的国家,何止中国一家?苏联、东欧、拉美、东南亚,这些按照华盛顿共识改革的经济体,他们的蛋糕在哪里?
现在的中国人民,在我们已经是中高收入国家但是经济仍然快速发展的今天,已经越来越意识到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有很多,包括健康而高素质的国民(基础教育投资),包括完善的能源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基建投资),包括完善的(即高度监管的)市场环境,包括对于创新的高强度投入,而不是仅仅劳动力成本低。在中美长期对抗开始的今天,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安全和自主的价值和重要性。
所以说,为什么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不能相互否定。要理解建国后的主要政策的演变(包括大跃进和三线建设),要理解改革开放经济成就的全部(而不是部分)主要成功因素,不能离开50-70年代国际形势这个巨大的国际安全背景。
玩过战略游戏的同学们都知道,种田是王道,但是军事安全是前提。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种田不防守,玩家两行泪。
1.3.4 全球化3.0:Pax Americana
90年代开始,随着苏联解体,就是咱们非常熟悉的Pax Americana了。
这个时代最大的特征,就是再一次的全球化。产业链的转移和分化、贸易的大幅增长、金融自由化。
并且,随着两极化的均势体系转变为单级的霸权体系,“和平与发展”成为了主旋律。
所以,我们回过头来看从全球化1.0开始这过去两三百年的世界秩序的历史,实际上是从多极化(欧洲秩序)到两极化(美苏争霸)到单极化(Pax Americana)这样主要玩家数量不断减少的大方向。
要点五:过往世界秩序的演化,是一个主要玩家数量不断减少的过程,最终归一。
再回顾一下我们在本文的第一部分里的主要的结论:
要点三:均势体系是一个高频度冲突的体系。
要点四:世界秩序的稳定性随着主要均势成员的数量下降而上升。
要点五:过往世界秩序的演化,是一个主要玩家数量不断减少的过程,最终归一。
所以,将来的世界秩序如果有任何的变化,在中短期一定是向着更不稳定的方向,一定会有更多的冲突。
要点一:Pax Americana时代做蛋糕的速度大大下降。
要点二:中国和美国,是Pax Americana最大的赢家,其他发达国家也有所获益。
所以,接下来的问题就是:
这个世界,还有增量蛋糕么?
如果没有了增量,存量的蛋糕该怎么分?
这会如何影响世界秩序?会如何影响我们?
且听下回分解。
==================================================
本文的第一部分已经结束,后续的三个部分会争取在春节假期里陆续发出,敬请关注我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