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分钟一本书]《万历十五年》(上册)

听书读书
2024-09-05



PS:兄弟姐妹们,如果觉得听书栏目不错,共同进步,请多多转发或者把公众号推给朋友们,我将更有动力给大家奉上更多更好的听书内容,thank u!

《万历十五年》分为上、下两期,下期将于次日公众号更新


《万历十五年 (上)》


黄仁宇,当代最为大众熟知的历史作家之一,以“大历史观”研究手法著称。他出生于1918年,抗战期间,从南开大学辍学,到成都参加国民政府的军校,随后参军。抗战结束后,黄仁宇远赴美国密歇根大学求学,于1964年获得博士学位。随后他在南伊利诺大学、纽约州立大学以及哥伦比亚大学任教,并加入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1970年,黄仁宇离开教学岗位,专心写作,这部《万历十五年》正是在此阶段完成。


关于本书

“以小见大”、“从微观入手,完成宏大叙事”,是黄仁宇的拿手好戏,也是本书最为人称道之处。人们也大多是通过《万历十五年》这本书,领略到黄仁宇的“大历史”写作魅力。

80年代初,本书引进大陆,在中国学术圈引发了一波不小震动。虽然对这本书的学术价值以及研究方法,各方面长期以来也是褒贬不一、观点繁多——包括对黄仁宇所谓“大历史观”研究思想,长期以来,国内和国际史学界也一直有不少学者持批判态度。但这本书有一个长处或是特点,得到了大家公认:在坚持史实的基础上,做到了极高的故事性和可读性,生动有趣,平易近人。在历史研究著作里开了风气之先河。


核心内容

公元1587年,也就是所谓“万历十五年”。黄仁宇在整个明朝漫长的历史中,单只截取了万历十五年这样一个普通的时间片段,高度聚焦、仔细研究。对这一年当中的六位人物命运进行梳理分析,给明帝国进行了全方位把脉。黄仁宇提出:中国两千年以来,以道德代替法律的“人治逻辑”,在明代达到顶峰,而这正是一切问题症结所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传统封建官僚政治的弊端显现无疑,社会矛盾失控,经济发展受到极大阻碍,大明帝国的衰败和倒塌无法避免。


一、明朝首辅张居正与万历皇帝

万历年间,张居正被任命为首辅,权倾天下。他把持着国家行政、官员任命等大权。官员所递送上来的奏章,由张居正领着其他大学士“票拟”意见,小皇帝就是把这些意见重新用朱笔抄一遍。重要官员任命,也由张居正把关,小皇帝只需要圈出排在第一个的官员。

黄仁宇认为,张居正在主持朝政期间,重点推行了一系列赋税和官员考核制度改革,为的是加强行政效率,富国强兵。张居正是个有抱负的人,但他忽略了当时复杂的情况。

比如说税收,这是个敏感问题。地方官向上交纳税金税粮,总是保证自己口袋先装够,国家够不够是另一回事。张居正责令各府各县要缴足税收,动了地方上所有人的奶酪。

在人事方面,张居正企图绕开效率低下的官员,组建一套完全听从他自己的政府班子。这种做法也触怒了很多官员,一部分文官认为他片面追求效率,站在道德高地上攻击张居正的改革措施。而另一部分官员因为张居正影响了他们的升迁仕途,所以也嫉恨张居正。

这些对他不满的人一时奈何他不得,只能蓄积力量等待机会。这个机会,在1577年出现。当时张居正的父亲去世,按惯例他应该要停职回家守制。万历皇帝不允许张居正告假。很多官员借此攻击张居正违背了孝道,不配为首辅。

在他去世后,人们依然不放过他,第二次大规模的反张运动正式开始。张居正所主持的改革很快就被废止,之前取得的所谓改革成果也基本被全部抛弃。


二、张居正的继任者:申时行

和棱角分明的前任张居正不同,申时行完全是个和事佬。他深知道张居正身败名裂的原因在于自信过度、不谦虚谨慎。申时行认为张居正改革根本就不可行。

在他眼中看来,一定要和文官集团合作,顺应他们的意志来治国。作为一个首辅,最重要的不是管理官员,而是用诚意感化他们,然后才能领导他们,让各种人才发挥长处,让全体文官精诚团结。

凭借着这样一种政治理念,申时行认为万历皇帝自己首先要以诚意对待群臣,于是鼓励万历皇帝努力工作。但是很尴尬的是:经过张居正事件后,皇帝自己心灰意冷,开始对政务变得厌倦。

夹在群臣和皇帝之间,申时行感觉自己左右为难。到底是支持大臣们,还是支持皇帝,局势逼迫他必须站队。事实证明,他怎么选都是错。

在巨大的压力之下,申时行最终黯然辞职,调和皇帝和群臣的努力宣告失败。


三、万历皇帝的懒政和苦恼

万历皇帝刚亲政的时候,还算是勤勉的皇帝,但很快他就开始怠工。

除了张居正事件对他的影响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因素,是在选择太子的问题上,他和文官集团发生了不可调和的冲突。

身为天子的万历皇帝,也不过是紫禁城中的一个囚徒。在道德伦理的束缚下和群臣党争的牵制下,精力充沛的他,很难主动做自己想做的事。苦闷之下,他就干脆就不和文官集团合作,就这么消极怠工一直到死。

黄仁宇认为:万历皇帝在位的几十年,这种消极怠工式的工作方法,给整个国家机器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皇帝作为一国之主,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运用精神和利益两个手段驾驭官员们。不出席各种仪式,那就等于主动放弃做道德表率,失去了精神的手段。官员们愤然辞职,他既不追究也不挽留,更不派人填补空缺,让这个职位一空就是空了几十年,相当于堵死了官员的升迁通道,官员们的利益也就无从落实。


金句

1.中国两千年以来,以道德代替法律的“人治逻辑”在明代发展达到了顶峰,而这,正是一切问题的结症所在。

2.在万历皇帝年幼的时候,张居正把持了朝政进行改革。可他的改革措施触动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利益,导致了两次针对他的大规模攻击。他去世后,对他的清算终于成功,也让他的所有改革成果付之东流。

3.申时行秉持着和衷共济的理念,希望皇帝和群臣都能拿出诚意,共同合作治理国家。但在双方矛盾越来越激化的情况下,他也无能为力,这也导致了他最终被弹劾下台的结局。

4.身为天子的万历皇帝,其实也不过是紫禁城中的一个囚徒。在道德伦理的束缚下和群臣党争的牵制下,精力充沛的他,其实很难主动做自己想做的事。



更多【20分钟一本书】
《双城记》
《极简欧洲史》
《高盛帝国》
《米开朗基罗传》
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
《上帝掷骰子吗》
↓关注下方公众号获取更多听书内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听书读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