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分钟听本书]《春之祭: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现代的开端》

听书读书
2024-09-05



您还能扩展听/阅读一本→:《棉花帝国》

点击此处进入我们的书房[218本]


春之祭


《春之祭》匠心独运,用诙谐而敏锐的手法发掘已被历史抹去的图案,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影响和余波——从1913年斯特拉文斯基和尼任斯基的芭蕾舞剧《春之祭》的首演,到1945年希特勒的死亡。在这本极为出色的书中,莫德里斯·埃克斯坦斯基借助于普通人的生活和言论、文学作品以及诸如林德伯格越洋飞行和现代第一部畅销书《西线无战事》的出版之类的事件,记述了那场大灾难所造成的人们观念的急剧转变。这是一部难得一见的好书,一部文化史,它重新定义了我们看待我们过去和未来的方式。


《春之祭》一书开篇就介绍到了这是一本冒犯文艺青年之书。因为正像图书介绍说道,《春之祭》匠心独运,从社会思想动态方面,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影响和余波——从1913年斯特拉文斯基和尼任斯基的芭蕾舞剧《春之祭》的首演,到1945年希特勒的死亡。

       为什么说冒犯文艺青年呢?因为当时欧洲文艺思潮反对理想主义并相应地肯定生命和体验,这场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叛乱,甚至可以追溯到世纪末科学领域不断地推翻,牛顿式宇宙的推翻,依照爱因斯坦佛洛依德普朗克科学领域开始证实了哲学与艺术领域存在非理性生命力的倾向。

       正如文艺青年鄙视理科生的严谨与刻板枯燥一样,理性主义的因果观遭到摒弃,而直觉重要意义受到推崇,震撼和挑衅成了重要的艺术手段。

       非理性,纯粹的行动,不受时空制约的美妙体验,刺激着人们解放的追求,即审美和道德上摆脱中央集权,摆脱资产阶级的循规蹈矩,摆脱巴黎发号施令的欧洲传统。就这样,在一群文艺青年的帮衬下,德意志精神开始崛起,建立起原始的德意志精神联系的渴望,一种原始主义的迷恋,暴力开始得到艺术的美化,非理性存在升华成一种意志诗意。从而书的后半部,人们得了癔症般,带着美化后的幻象,走上战场,但最终被残酷真实的战争慢慢击破了美梦。

        那么从这本书看来,文艺青年背不背这个锅呢?

        当然这不是背锅的问题,而是可以看出文艺精神领域出现的大问题。

        这里面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历史虽然由发展,经济,科技等等各种原因推动的,但有一种看不见的东西在发挥作用。那就是非理性的体系。

        任何行动,不管是个体还是集体,它的基础都是一个混乱的体系,一个象征思维的体系。只要审视一下我们的生活就可以知道这一非理性的体系很大程度上要比理性思考更能影响我们的态度。非理性体系同样可以统治政治生活。德国希特勒的种族主义、纳粹、殖民主义所有这些成功灌输了精神的善与恶。当我们处在人群,穿上无比价值感的纳粹制服时,谁会发现整个价值体系是非理性的?

        万事万物都被重新安置各自的价值位置,而人是迷失在“象征的森林”中的。非理性的逻辑是象征森林下的看似理性。这是为什么阿伦特会提出平庸之恶。

      当整个宇宙上帝价值秩序失落后,人类历史走过这个迷狂的阶段,会发现依然隐藏着这样的愚蠢:现代的愚蠢并不意味着无知,而是意味着固有观念的无思想性。

        面对着将世界简化因果关系中,人们因信而为真,用美丽,动人,看似新潮观念迷惑鼓舞众人。大众媒体的美学不可避免是一种媚俗美学。必须获得最大多数人的关注,媚俗成为我们日常的美学和道德。

       当文艺青年怀着媚俗的思想却披着独立思考的姿态时,才是最该死的文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听书读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