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妈的话,一言以蔽之曰:没用的破烂儿赶紧扔,别给我占地儿,瞅着闹心!·《家庭断舍离》

听书读书
2024-09-05



您还能扩展听/阅读一本→《剑桥中国史》(全集共8册)

点击此处进入我们的书房[218本]


家庭断舍离


书的内容请听顶部的音频!


“断舍离”的概念非常简单,“断”断绝想买回家但实际上并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家里的那些泛滥的破烂,“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在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 “断舍离”具体如何指导生活,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超市购物时,面对一样物品,我们不是思考“在搞促销活动耶,多买多划算啊”、“这个东西真便宜”、 “这样子真好看”而是思考“我现在需要吗”“这个东西适合我吗”。要不要扔掉某物或者送给其他人也是如此,不是思考“还没坏,还能用,所以留下来”“扔掉好可惜啊” 而是思考“我现在要用吗”“我还很喜欢吗”,我不需要的东西就果断地断舍离。作者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一再强调“断舍离”的主角是自己而不是物品,核心是让人思考“物品和自己的关系”,而时间轴永远是现在。这不单单是一种家居整理、收纳术,而是活在当下的人生整理观 。 通过学习和实践断舍离,人们将不断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致力于将身边所有“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替换为“需要、适合、舒服”的东西,改变居住环境,改善生活面貌。断舍离的意义不单单在于此,它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一种独特的思考法则,甚至是一种心灵修行术。从关注物品转换为关注自我,通过物品来认识、发现、肯定自我,重新认识这个世界,改变肉眼看得见的世界,从而改善看不见的精神世界,让人从外在到内在,都彻底焕然一新。 书中举了一些有意思的例子。

有丈夫过世十年仍无法走出悲伤的女士,以断舍离为契机,扔掉旧物,包括亡夫的假牙,接受丈夫过世这一痛苦事实。

一个老师,在冰箱里囤积了大量食物,有的食物甚至冰冻了好几年,原来是她当初当班主任工作压力过大导致她囤积食物。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洋子小姐的故事。她是位三十多岁的单身女性,原本就擅长整理,听了断舍离的讲座后更加干劲十足,扔了许多不需要的东西,包含不少社科类的书,但是装满言情小说的一箱书,始终无法扔掉,书中所写的内容都是没有结果的恋爱。此时,她突然发现,这些书就是自己过去恋爱经历的写照。她总是和那些绝对不会有结果的人谈恋爱。在她的潜意识中,似乎栖息着一个拒绝婚姻的自己。于是,她当机立断,将这一箱子书断舍离掉,自己也慢慢试着不再排斥婚姻。

这些生动的例子都是通过物品或反映或改变自身的故事。

我很赞同作者关于物品是自身的投射这一说法。物品是一面能够映照出真实自己的镜子,直面物品就是直面真实的自己。

有的女性买了许多质地优良,高档精致的衣裙,却一直将其放在衣柜里,只穿劣质廉价的衣服,也许在她的心里觉得自己不配穿这么好的衣服,或者自己不值得拥有这些好衣服。在条件允许下,一个人试着使用高于自己形象的物品,可以提高潜意识里的自我形象,从而达成真正的提升自己,获得改变和自信。 看了《断舍离》的第二天,我开始收拾家。很早之前我就整理了好几包旧衣服,打算送到旧衣捐助点,但是一直没有行动,都堆在衣柜里,塞的满满的。看了此书,我立刻打电话到捐助点,可是一直占线。最后,果断拎着三大包衣服放在小区的垃圾桶边,不消三分钟衣服就被人捡走了,我的心里既轻松又愉快。

我继续进行断舍离,发现原本看起来挺干净整洁的家,其实一直堆满着垃圾,在厨房的角落、柜子的角落、床底都塞满了各种纸袋和塑料袋。

这四年来,我不断囤积各种袋子,大的,小的,塑料的,纸质的,食品袋,超市的环保袋,商场的购物袋……有的印花纸袋觉得很漂亮,丢了可惜,囤着;塑料袋以后可以当垃圾袋用,攒着。我总是担心没有袋子用,可是囤积的袋子比用掉的袋子多得多。通过断舍离,我收拾出三大包垃圾袋,估计有300个袋子吧,可以想象那是多大的一堆垃圾啊,原来我一直和这些垃圾生活着,而且还为此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因为有的袋子我还折叠地整整齐齐的),这一事实真是令我震惊,它仿佛让我看到一个因对未来不安而拼命攒垃圾袋的自己。

以前,男友让我丢掉这些袋子的时候,我总是不愿意,总说,以后可以用的。这次我主动扔掉了垃圾袋,连他也觉得很惊讶。看着丢掉的垃圾袋很快就被别人捡走了,我的心里还很不舍,但是却很坚定:我不要再做那个攒垃圾袋的女人了!我想这就是我喜欢断舍离的原因,它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华丽的文字,却让你充满行动力,让你认识自己,看见自己与物品的关系,让你改变自己,爱惜自己,活出一个更轻盈更自在的生活姿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听书读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