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绝不仅仅是特斯拉·《埃隆·马斯克:世界上最酷的人》·有使命感的人,都是自带鸡血,燃尽为止

听书读书
2024-09-05


有使命感的人,都是自带鸡血,燃尽为止 』


您还能扩展听/阅读一本→《枪炮、病菌与钢铁》

点击此处进入我们的书房[218本]


《埃隆·马斯克:世界上最酷的人》

↑书的内容请听顶部的音频↑


埃隆•马斯克是风格独具的梦想家,也是眼光独到、一再开创新商业模式的企业家。从PayPal,到特斯拉、Space X、太阳城,他的创业历程中遭遇了无数棘手的事件,但是每一次突破都令全球惊艳。无论钟情于什么领域,他都可以展现出惊人的专注力。44岁的马斯克已经涉足颠覆互联网、 金融、汽车、航空以及能源业。他近乎疯狂的对科技的专注,使他成为目前最成功的连续创业者和科技创业家。


Elon Musk


Elon Musk创业经历中对于最为苦逼的一段经历。从第一家搜索黄页公司到paypal被ebay收购,Elon从白手起家的车库创业者走到了开豪车住豪宅接受诸多媒体采访传授赚钱心得的创业大佬。

Chaper3 Canada主要讲述Elon只身一人来到加拿大并且完成大学教育的经历。在加拿大Queen’s University这段时间里Elon做得比较出彩的事情有

交了一个leggy,hot chick女友,

和他的哥哥从当地报纸上找一些名人电话,要求共进午餐。一家银行的董事接受了邀请,哥俩赴宴,表现良好,Elon得到了一个intern的职位。

Elon会做一些简单的电子产品和文字处理设备,以低于市面上的价格出售。

Elon对于宇宙和能源的想法开始受到了周围同伴的认可,而不会像高中那样被排斥。

Elon开始对游戏感兴趣,有时能玩游戏连续几天。

Elon对分数有着完美追求,竞争意识开始显现。

大二Elon转学去宾大,修了Economics 和physics双学位,文中名没有介绍他的课堂表现,只是着重介绍了Elon和另一位志同道合的室友一起做的事。

Elon和朋友租了一间大而旧的房屋,每周五举办party,开一次party的钱够房屋一个月的租金,经济头脑显现。

Elon在沃顿商学院开始着手自己的商业计划,一共有三个商业计划被老师给了很高的分数,包括太阳能,文档电子化以及超级电容。第一项和最后一项都被Elon实现了,他现在拥有一家太阳能公司,Tesla的电池的前身就是超级电容(ultralcapacitor)。

在太阳能的商业计划里Elon首先对太阳能行业的前景进行了预测,他指出随着材料方面的进步,这个技术会很大发展,预测了规模化的太阳能发电厂的出现。Elon展现了对电池技术的了解,并且详细探讨了不同的成分将如何提升电池的效率。文档化的商业计划类似于今天的google book 和scholar的结合体。超级电容这一部分Elon分析了这个技术的应用前景,包括未来的汽车,飞机。并且他引用了当时硅谷的一个很新的研究报告来证明这个技术的生命力。

作者的这段描述很好,很能概括Elon在当时具有的能力,以及决定其未来成功的潜在要素:逻辑清晰,对科技概念和知识的了解,以及将科技商业化的敏锐知觉。

The remarks from the professor were spot-on. Musk’s clear, concise writing is the work of a logician, moving from one point to the next with precision. What truly stood out, though, was Musk’s ability to master difficult physics concepts in the midst of actual business plans. Even then, he showed an unusual knack for being able to perceive a path from a scientific advance to a for-profit enterprise.

Elon因为对游戏感兴趣曾经想创建一家游戏公司,后来觉得不够伟大(grand)而放弃。

Chapter 4 Elon’s first start-up 主要讲Elon大学毕业到第一家公司被收购的经历,几乎和所有伟大创业者一样,这段历史是灰暗而苦逼的。

Elon在暑假里开始打工,而且是做两份工作的intern,白天在超级电容研究室里,晚上去一家游戏公司。他几乎不怎么睡觉,很有活力。他的编程水平和对硬件系统的了解在这短时间里得以提升。

第一家公司灵感来自公司黄页推广商(和马教主一样)。当时的广告商只是知道可以把公司黄页搬到网上,但并不了解互联网的潜力,但却提醒了对技术熟悉的Elon。

公司开始之初大环境技术(网速,硬件)和Elon的技能并不成熟,但Elon还是能坚持着继续做下去,有种would rather die than fail的精神。

因为技术不行,所以很多事情是靠salemanship搞定的,Elon的哥哥擅长销售(形似乔帮主组合),但还是需要door to door的去宣传,有时会被赶出来,有时会在Demo时因为网速太慢不得不让客户想象那些功能是什么样的。

和乔布斯一样,Elon也是和谙熟忽悠的高手。他会把公司的电脑装在一个大箱子里,装上四个轱辘,精心彩排一段show等投资人来看时上演。届时员工会装作繁忙的接打电话,而那个有着四个咕噜的主机也会被投资人当成小型超级计算机。

在公司进展比较缓慢时拿到了第一笔投资,招来的当时很多的牛逼人才,因为水平有限,Elon的Code开始被改写,他毛了几次。同时他沟通能力,人际处理问题和领导能力不足开始显现。虽然作者没说明,但投资人让Elon做CTO而空降CEO的做法,和这个应该又很大关系。Elon对这个安排不爽,几次要求自己当CEO,表现初很强的控制欲和成就得到认同的动机。

第一家公司的战略被投资之后战略开始发生变化,从经营黄页开始到给纸质媒体提供广告信息支持。这里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时纸媒已经开始感受到了互联网的威胁,但能做的就是仗着自己资金较多,互联网公司尚小,出来一家招安一家,变成自己的内容供应商。结果这些昔日的供应商靠着纸媒的资金做大了之后,开始通吃整个价值链,vertical integration。寄生虫吃了宿主。

当时公司后来被Compad收购,投资人的投资番了20倍。Elon和他哥赚到了第一桶金。

Chapter 5 Paypal mafia boss

这一章主要讲述Elon的第二家互联网金融企业X.com如何发展到最后和paypal合并最后被eBay收购期间的故事。这里出现了Peter Thiel和Yelp的创始人。Elon的性格特点在这段时间里表现的更加明显,霸道、独断、强硬手腕的同时有着隐忍、坚毅。同时这段时间里他犯的错误和他取得的成就有着同样的量级。

第二家公司的创意来自Elon的实习经历,Elon想要找一个人傻钱多的行业去用新技术打劫。他选择金融业是因为他觉得banker们大多都头脑简单。而且金融业不需要太多的投资壁垒。Musk, though, remained convinced that the finance industry could do with a major upgrade and that he could have a big influence on banking with a relatively small investment. “Money is low bandwidth,” he said, during a speech at Stanford University in 2003, to describe his thinking. “You don’t need some sort of big infrastructure improvement to do things with it. It’s really just an entry in a database.”

他面对银行业的自信来自于美国发行的其他发展中国家债券,美国为了复制第三世界里的兄弟们贴补了高风险的债券利率,意味着只要美国国库不空,这个套利机会可以让投资翻一番。Musk发现这个机会之后和实习的银行总裁去谈,结果得到的回复是银行已经在其他类似债券里惹得投资人不高兴了,不想再碰这滩浑水。而Musk认为数字结果明显摆在那里,浑水不浑水无所谓,明显银行家们目光短浅,于是有了信心。

初入这个行业时Musk想的是把银行业完全颠覆,直接做一个互联网银行,用户可以网上开户,存钱取钱。但是合伙人提醒他网络安全问题以及银行也的规范和条款问题。可以看出Musk的野心和目标。

公司成立初始,为了研究银行业的规则,Musk开始读相关的介绍,四到五个月过去了,还没有实质进展,很大的obstacle 就是银行业的规范太多。

在这个期间公司内部也发生了重大的人际冲突,因为意见不合公司的骨干带领者核心团队离开公司。而Musk一边和媒体及投资人继续周旋保持他们的乐观态度,另一方面开始招人。

Peter Thiel 一开始作为musk的竞争对手出现,两家公司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和现在的互联网公司没什么两样(大众 没团 饿了么),你有一个feature我也来一个。之后两家公司在投资消耗巨大的情况下,背后资本推手将之合并了(历史总是重复的)。Musk因为产品更好一点拿了更多的股份,并作为CEO。

因为Musk的争强好胜,Peter被迫出走。但员工不爽他很久,在Musk度蜜月休假期间,公司发生了政变,请回了Peter做CEO将musk踢了下去。Musk在飞机上刚落地蜜月地接到了这个消息,第二天就飞回。回来后出人意料的他还算较为平静的接受了现实,并且有继续投资Paypal(Peter上任后改名,X.com听起来像黄网)

02年Paypal被eBay以12亿的价格收购,之后成为互联网泡沫破了之后的第一家IPO公司。14年Paypal拥有一亿五千万用户,估值32亿美金。

Musk在2000年结婚,并度假,途中患上最严重的疟疾,差一点挂了。

Chapter 6 Mice in Space

本章讲的是Musk从参加和资助非盈利爱好者组织到spaceX成立,以及头两次发射失败的经历。

Musk的宇宙计划从他的30岁生日过后开始。2001年6月,Musk过完生日,开始思考人生。彼时硅谷互联网行业一篇繁荣景象,人们互相传播着各种成功的喜悦和金钱带来的刺激。每天工作时间已经成为社交场合中互相吹嘘和比较的主题,Musk开始厌倦这种生活,一方面觉得累而没有成就,另一方面在Paypal失势的他也觉得自己应该着手更大的目标。The idea of escaping this incredibly lucrative rat race started to grow more and more appealing. Musk’s entire life had been about chasing a bigger stage, and Palo Alto seemed more like a stepping-stone than a final destination. The couple decided to move south and begin their family and the next chapter of their lives in Los Angeles.

Musk选择去洛杉矶是因为航天事业是童年的一直梦想,航天事业按逻辑来说应该在Elon的太阳能项目之后进行,但他那时没想出来任何能利用太阳能获利的方式。洛杉矶因为拥有良好的气候条件,成为美国的航天重地,洛克希德,播音等等公司都在这边。更重要的是Musk觉得因为自己当时对航天事业一无所知,而这边有着各种人才和思想,人们谈论者航天,对未来探索展开各种设想,甚至有小规模的以兴趣为形式的实践。Elon认为在这个环境中自己可以找到合适的资源和商业计划。While Musk didn’t know exactly what he wanted to do in space, he realized that just by being in Los Angeles he would be surrounded by the world’s top aeronautics thinkers. They could help him refine any ideas, and there would be plenty of recruits to join his next venture.

Elon在Paypal工作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积累火箭以及飞行器方面的知识,在员工酒吧聚会时,经常有人看到他拿着破旧的在ebay上买到的俄语书籍在读。同时他也经常在交谈过程中谈他的未来项目和要改变世界的野心。

来到LA之后,Elon加入当地的一个火星殖民爱好者群体,是个非盈利组织。Elon给这个组织捐了5000美金吸引了头头的注意,约他喝咖啡确认他是否真的有钱。晚餐Elon上了正坐,坐在NASA科学家和导演卡梅隆旁边。前者让他为组织捐钱,后者让他给电影投资,作为交换Elon收了很多人脉资源并成为那个兴趣群体的委员会之一。进入到这个组织之后Elon经常组织讨论,如何殖民火星。首先一个设想是把老鼠送到火星再回来,之后转为“火星绿洲”计划。内容是把种子送到火星,吸收火星土壤,建立温室培育植物生产氧气。而当时的计划目的是为了激发民众对星际探索的兴趣。

为了完成火星绿洲这个公众激励计划,Elon准备用俄国人的火箭。2001年底到2002年2月期间,他四次去俄罗斯买火箭,不是因为俄国人办事效率地下就是因为出价太高没做成买卖。在最后一次回程的路上Elon公布了自己造火箭的想法。当时陪同他去的人以为Elon同其他的暴发户一样,属于钱多了玩票性质,在汽车后座心理暗中嘲笑。这段写的很amusing。 “We’re thinking, Fucking nerd. What can he be doing now?” At which point Musk wheeled around and flashed a spreadsheet he’d created. “Hey, guys,” he said, “I think we can build this rocket ourselves.” “We’re thinking, Yeah, you and whose fucking army,” Cantrell said. “But, Elon says, ‘No, I’m serious. I have this spreadsheet.’”

Elon从殖民火星到造火箭这个转变作者并没有给出正当的理由,火星绿洲计划明显比太阳能计划还不能够创造利润,而Elon明显是一方面参加者各种人群组织的爱好者团体,另一方面在找火箭专家研究制造火箭的成本。所以说是俄国人的原因造成Elon转而去造火箭,不如说是Elon借助星级旅行这个有趣的话题以外行人的身份走进了一个专业的圈子,从而有了和这些专家对话的理由,并在这个兴趣小组里寻觅可行的商业计划以及未来的合作伙伴。所以造火箭这个应该是Elon的备选方案之一,和俄国人的经历使得这个方案被选中。

Tom Mueller 就是Elon找到的火箭发动机专家,spaceX的成功有一半功劳。他设计并制造了spaceX最早期的两个发送机。解决了许多技术上的难题。Elon把他拉入那个兴趣小组,经常组织各种会议,随着会议的进行,个人的兴趣和能力开始展现,最终留下来可以一同共事人。

2002年6月spaceX成立,当时的行业背景是各大航天公司尾大不掉,效率底下。但由于投资壁垒较重,客户单一(科研机构和军方),这个行业一直靠政府扶植,并且内部竞争弱。但是民间小型科研机构和商业机构已经对发射卫星有了一定需求,但苦于价格很高。SpaceX成立初始的最大目标就是低廉的火箭发射服务。At a time when the cost of sending a 550-pound payload started at $30 million, he(Musk) promised that the Falcon 1 would be able to carry a 1,400-pound payload for $6.9 million. 这个愿景吸引和很多人,尤其是在那几家大公司的人才,他们苦于那种养老院般的环境,希望自己的才能可以为这个行业带来像互联网行业那个的新鲜。

SpaceX的最重要的不同是有着silicon valley start-up的基因。意味着扁平的组织,更灵活的沟通模式,更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最终产生更高的生产率和更低的成本。体现在以下几个例子里:

火箭上的阀门以前需要人工检验,一般一个阀门需要五个小时能检查完毕。于是有人就发明了自动检查装置,几分钟就可以检查完,并且可以按照需求调节阀门的松紧。

火箭设计需要重型软件,所以需要告诉的网络联接,但spaceX所在地不允许光纤接入,于是有人发现自己电信公司的朋友提过一个设想,可以在电话线和电线的输送线中间挤出一个光纤传输通道。转天凌晨两点中就有人开着升降机和光纤来实现这个设想。结果是正常可能需要几个月的审批和架设,一周就搞定。

spaceX办工桌摆放非常随意,典型的硅谷作风。传统公司里软件人员和机械师都是分开办公,而spacex里只为了方便沟通。

由于航天行业竞争很少,导致整条供应链的工作效率都很低下,spacex在选择供应商时会选择那些有资质制造自己需要的部件的企业,但不会选择航天行业的。火箭的燃料箱的生产商是农产品容器生产商,专门生产加工牛奶的巨大容器。即使是这样,这些供应商也经常被Elon因为完了交货时间而痛骂。

Elon对手下的人非常demanding,他经常会因为项目进度缓慢发怒。同时他的项目计划是基于他天生的乐观基因之上的。一名员工认为计划是elon通过一个程序员生理上决定的最快打字速度和整个程序需要的代码量的商来决定的。计划中没有任何意外和错误。这种over promising的做法经常惹毛客户以及媒体也喜欢拿来说事。

和其他的工程师不同的是,Elon展现了他对人性的充分了解。在所有技术人员没日没夜加班赶工的时候,为了环节社会上的舆论以及给投资人巨大信心,Elon决定让员工放下手上的生产任务,转而办火箭展览会。于是工人们又没日没夜的加班赶工做展台。虽然项目延期更严重,但是社会关注的效果一方面增强了公司的社会形象,另一方面公司的员工也因为自己事业的曝光而干劲十足。

Elon的自大也经常让他做出让所有人都觉得出格的事。他在媒体上说整个火箭是他设计的时候让全体工程师都毛掉;他甚至还有段时间雇了一个摄影团队跟着他拍关于自己的记录片;而他在公众面前吹的无法实现的牛逼也不计其数。员工们认为一次发射都还没有成功就把自己封为宇宙业之王的做法不太合适。八字没一撇时,就开始给自己写名人传记的做法有些不要脸。

Elon对待员工也并不总是公正。有人会提出关于火箭设计的非常详细并且重要的意见,但这些声音经常被忽略。有些对于公司非常重要的员工因为和自己无关的指责而被fire掉也经常发生。Elon对于项目的资金审批也无法让工程师理解,一些对于火箭发射很重要的技术部件不会被批准,而同样价格的工厂门面装饰却顺利通过。

SpaceX的第一次尝试发射时间是2005年11月26号猎鹰一号。这比原定计划的2004年底晚了一年。在倒数计时阶段因为故障而停止。第一次正式发射时间是2006年3月24日,因为燃油箱的连接器问题空中爆炸。第二次发射时间是2007年3月21日,因为燃油在邮箱中的震动影响了火箭飞行而失败。随着两次失败spaceX陷入了严重的危机。

在失败发生之前,美国防部的调查人给Elon提过建议,说他的硅谷风格并不完全适应火箭制造这种高成本高风险的事,火箭上天没法像软件那样反复debug,要求人员有着更严格的纪律和更缜密的流程,这些都是懒散自由的silicon valley 没有的。Elon当时把这话当耳边风了,而且不屑的说:“你懂什么,你不就是个宇航员么”。事故发生后,此人Elon给予了很大信任进行事故调查。

chapter 7 All Electric

关于tesla 的story and details 

Tesla 并非是Elon 作为创始人一手创办起来的,但它的发展离不开Elon的作用。Tesla早期的电池技术离不开Straubel,早期的商业模式离不开Eberhard和Tarpenning。S是stanford毕业生,对太阳能汽车感兴趣。是他发现了锂电池作为电动汽车能源的潜力。这个想法来自一次和stanford的其他一群电车爱好者的闲聊。他们对一个问题感兴趣,就是如果用普通的锂电池作为汽车能源,需要多少电池组合在一起,结果是很多很多电池首位链接。其他人对这个问题都了无兴趣后,S却仍然念念不忘这个。终于他准备把这个想法实现,但苦于没有投资,于是有人介绍他和Elon见面。当见了一面后ELon对这个想法很感兴趣,因为他以前一直觉得需要超级电容,但突然发现锂电池竟然也可以并且很可行后,顿时有了兴趣,投给了S一笔钱,让他带着一群stanford的学生们去搞研发了。

当时一家电动车作坊 叫AC propusion,已经生产出了4秒实现0到60英里时速的电动车传动技术,Musk很有心将这个技术和电池技术结合商业化。但这个作坊的创始人对商业不感兴趣,一直未果,但这种提速也让Musk看到了电动车的发展潜力,甚至成为了后来Tesla的关键技术并决定了其商业模式——生产轻量的高端运动轿车。

Eberhard和Tarpenning是silicon valley周边一个城市的创业家,他们在第一家公司被收购以后一直想找一个方向来做,网上关于AC propusion的介绍让他们对电动汽车感兴趣,他们投给了AC propusion一笔钱让他们继续研发。2003年7月Tesla成立,然后着手研究关于电动车的商业模式。他们的商业模式从spreadsheet开始,按照目前已有的资源参数和约束,来计算各种可能性。属于optimization subject to contraint。根据当时电池的续航能力有限但是电动车的提速性能优于法拉利这个事实,适合制造轻质,以速度快为优势的电动车。同时对于同期电动市场调查发现拥抱电动车的消费者都是那些消费能力较高的人,电动车给予了他们BMW能够提供的social status并且let them feel good about themselves。所以定位在做高端奢侈品--运动轿车

2004年1月,E和T在商业计划成型之后开始寻找VC,因为AC propulsion的介绍他们找到了ELon,ELon听了BP觉得行就把S介绍给他们,并投了一笔钱成为Tesla的最大投资人和公司主席。2004年5月S加入Tesla。开始招兵买马,进行研发。美国汽车公司的成功最近的例子是1925年克莱斯勒公司。其他的都是有着将近百年的老公司。一开始start a car company from skrech 这个想法被周围的所有人都不看好。但随着行业调查的深入,发现所有的汽车生产都不是in door的,汽车公司除了内燃机和几个核心部件是自己生产之外,其他都靠outource。于是他们准备采用类似的做法。研发好自己的核心部件:电池、传动系统(powertrain),以及电控部分,其他的技术和材料靠oursourcing。2005年1月27日,特斯拉的第一步原型车诞生。这部车帮助Tesla又融到了一笔钱一千三百万美金。。05年7月4日Tesla电池易燃的问题被发现,经历了较长一段时间的研究这个问题得以解决,使得电池这项技术更为成熟,也成为以后的核心竞争技术。

2006年5月,公司员工有了近百人,第一型号原型车已经非常成熟,拿给投资看大家都比较开心,慷慨解囊投了120万美元。2006年7月Tesla第一次和大众见面,发布会人山人海红旗飘飘,好莱坞影星和州长都给面子来露脸,一些腕级企业家也莅临现场,社会宣传效果非常好。new york time也采访报道。顿时tesla成为了媒体的宠儿,科技界和大众为之兴奋。人们争相购买tesla的预售权,很多硅谷的名人也都利用各种人际关系挤入waiting list,尽管价格不菲要10万美元。

Tesla的成功和硅谷的精神离不开。尽管硅谷以软件产品著称,没有任何生产汽车这样的硬件机械的先例,但T的R&D过程都渗透着硅谷的精神和方法论。汽车的碰撞试验是一笔很大的开销,Tesla没有那么多经费用于碰撞试验,但当时的计算机模拟技术正好成熟,许多碰撞试验都是在模拟技术的支持下进行的,这让Tesla省了一大笔经费;汽车生产之后在不同天气和地形下的表现也是出场测试很重呀的一部分,BMW这类大公司都会把汽车运到特定的地理位置进行一个季节的测试,而tesla将一个队的工程师随车送到测试场,有问题随时调试,而非数据送到总公司开会研究再测试。这样一个季节的工作时间被压缩到了几周可以完成;T使用了大型冰淇淋运输车来测试汽车的低温性能,engineers穿上大衣爬到里面调试,节省了大型冷藏室的费用。

2007年中,Tesla有了200多名employees,似乎已经征服了电动汽车王国,仿佛攻城拔寨势如破竹之日就在眼前。然而随着量产计划的临近,它的致命问题也开始暴露。最要命的是两个传动(transmission)阶段的不协调,这个缺陷可能会导致以后非常多的事故。Tesla在泰国建设的电池工厂也开始delay,供应商一开始承诺的条件根本不ready。同时因为对全球供应链异想天开的设想和缺乏深入了解,对企业运营的不熟悉,tesla没有使用财务软件跟踪和预测日常的运营成本,在各个环节上根本就没有办法进行成本管理。使得当时算出来的一辆成车成本非常高,根本就没有办法接近一开始预期的值。使得电动汽车成为mass market product 成为了几乎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2007年8月Eberhard被董事会免去CEO职位。过了几个月彻底离开了公司。在供应链管理方面比较擅长的Marks接管了临时CEO的职位,他做了很多精益生产的工作,拿出了硅谷没有的传统制造业的方法,百天会战,决战金秋诸如此类的问题解决方法也颇有成效。然而随后他还是在企业发展方向上和Musk有了分歧,随后被换掉。07年12月3日,Musk开始垂帘听政。他在spaceX经营过程中的风格开始在Tesla体现,为了降低成本,他要求员工对物料清单每周过一次,对成本很高的物料进行持续的降本追踪,历史数据以曲线图的形式投影出来,进展缓慢的员工就要吃不了兜着走,甚至随时有可能被fire掉。Musk也开始缓和公众对Tesla连续没法交付的批评,他经常写statement并且参加采访,描绘tesla的美好未来,同时他也时不时google有关tesla的新闻,有什么不利消息马上解决。

临近2008年,因为前期阶段的混乱,很多人身心惧疲,很多老员工对Tesla电动车梦想似乎已经丧失了激情,很多开国元老开始离职,尽管tesla在musk的带领下已经将问题解决了一大半。Tesla的品牌效应还是可以保证能够招到合适的人弥补员工的流失,但最大的危机开始来临,Tesla没钱了。它的第一个型号车的研发和制造已经花费了一亿4千万美元,这比04年计划的多花了两千五百万。

Chpter 8 Pain suffering and survival

07年初,Musk和Iron Man的扮演者强尼见面,并参观了公司。Musk在电影钢铁侠中露脸,随着Musk的spaceX和Tesla各种阶段研究成果的曝光,加上电影的魔力于是媒体和大众疯狂了,认为Musk就是真人版的Iron Man。接着有关Musk的财富他的豪车和苏联战斗机都成为大众话题。然而一切到07年底开始变了,树大招风,一些以科技八卦著称的网站开始将Musk以前在paypal中不成熟的事挖掘出来,Tesla一次又一次的延期交付也成为了媒体的话柄。以此同时Musk的婚姻开始出现状况,离婚迫在眉睫。

进入08年,Tesla没钱,spaceX一次发射成功没有,每天也在花钱,离婚分走了一笔财产,Musk迎来了人生最低谷。2008年8月2号,第三次发射失败。Musk已经在spaceX投了一个亿,因为Tesla的问题,剩下的钱仅够一次发射,他已经没有任何钱保证第五次发射了。

2008年9月28日,spaceX的第四次发射成功。成功的喜悦迅速逝去,Musk不得不面对日益渐下的财务状况,他卖了自己的豪车和豪宅,住在了朋友家。当时的媒体已经从一些了边角材料推算出Tesla的破产之日迫在眉睫了,昔日的Tesla员工也开始爆料说它欺骗公众。消息一出很多人都慌了,尤其是那些交了定金的人,他们经常跑到tesla的工厂附近看看是不是关门大吉了。

以当时Musk的财务状况,似乎在spaceX和Tesla之间他只能选择一个,而让另一个破产。08年底Musk已经快花光所有的钱,Tesla每月的消耗需要400万美元。08年经济危机也是雪上加霜,底特律的汽车工厂倒闭无数,这也意味着Tesla融资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08年底,Musk听说NASA有一个对接国际空间站的项目,决定抓住这个救命稻草。

同时,Musk也决定再为Tesla进行一轮融资,如果不成功Tesla将在圣诞节之后破产,这看起来几乎是孤注一掷之举。他将spaceX中的一部分资产借代出来,并在二级市场出售了自己在solarcity的股票,大约一共两千万美金,Musk要求其他投资者match that figuer。就在这时一个投资公司临时变卦,Musk一气之下采用了更大胆的融资方式,将投资变成了热债务融资而非股权投资,因为风险投资公司一般不参与债务投资,这让融资难度更大。Musk也知道,但他开始虚张声势的说如果他们不投他也可以从spaceX再贷出一笔款,自己把这4000万都投了。scarcity leads to greed,于是那帮投资人也开始投了进去。

然而这些钱也是杯水车薪,整个08年12月Tesla和spaceX的员工都是在恐惧中度过的,12月23日Musk接到电话说NASA答应将合同一部分分给spaceX,同时给了16亿美元的预付款,包括未来十次发射的费用。Musk听后泪流满面,当时他已经穷得没法给自己的孩子买一份像样的圣诞节礼物了。

Chapter 9 Liftoff 

Elon的每一家公司都是一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故事。到目前为止(图书出版时),space x的有猎鹰一号火箭,每次发射成本大概是600万到1200万美金。2010年6月试射成功的猎鹰九号火箭每次发射成本是六千万美金。相比之下,美国发射联盟(官方指定的发射公司)每次发射成本为13亿8000万美金。而且space x的还要把自己的业务不局限在发射上面,还要和国际空间站对接。2010年12月space x的猎鹰9号火箭携带载人舱试射成功,2012年的5月载人舱和国际空间站对接成功,spaceX也是历史上第一家完成这个任务的私人公司。2014年5月这个载人舱的第二个版本的试验成功。目前space x着手而做重型猎鹰火箭的研发,这是一种可以重复发射的火箭。如果重型猎鹰重新发射研发成功的话,它的成本将是同型号其他的竞争对手的1/10,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竞争优势。space x目前来说大概有了五十亿美金的发射的收入:这些包括他二十四次已经完成的发射,还有五十次在计划中的发射任务。

在理解这些成就之前很有必要先解一下当时的商业环境。

在spaceX刚成立的时候,航天工业主要是由政府和军方作为主要的需求方支撑起来的。很多航天公司(如波音和洛克希德)的主要客户还是Nasa和美国军方。他们会对设备的标准要求非常严格,这个可能因为政府的激励制度一向都是但求无过不求有功的,所以把安全和性能看得非常重要,所以很多大的项目都要非常雄厚的资金去支撑。当时的航天公司整个配套设施都是为了一个很大的项目而设定的。这种模式把要求价格很便宜但不用那么高的安全级别的商业公司的需求给堵死了。但是彼时商业公司的需求并不是很旺盛,所以这种模式也没有看出问题。

另外一点就是,从全球的航天行业来看,美国的势力在下滑。因为美国在大概十多年前就把所有的航天飞机都给退休了,只能用俄罗斯和中国的火箭发射。美国虽然在航天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利润可图,比如说它拥有三分之一的卫星市场,卫星行业的年收入是占全球整体市场的60%,但是它有一个很大的软肋就是发射完全依靠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美国最不愿意打交道的国家。俄罗斯会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对美国进行制裁:一些政治敏感的事件发生之后,俄罗斯就不给美国提供发射服务,因此美国的卫星任务就会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限制,另外一个俄罗斯每年对美国宇航员上国际空间站的价格也在不停的张,现在的价格是送一个航天员大概需要300万的美金 。

所以整体来说航天市场在space x刚成立的时候是竞争非常缺乏匮乏的,基本上属于寡头状态。而且它的主要壁垒就是成本壁垒,要进入这个市场需要投入很大的资源,而且进入这个市场之后要生存,这些项目也都是需要耗费很大的资金量。就连在美国的本土主要负责发射的都是波音和洛克希德两家大公司都不得不联合成立的一家公司,利用资产组合的形式提高规模经济来降低成本。

在寡头市场竞争不会很激烈,精力放在如何赚更多的钱上面,尽管说减少成本也可以让他们收益更多,但是没有精力放在这个上面。所以这个市场体现出来就是一个非常落后陈旧的一个市场。机械设备都还停留在1960年那个时代,包括显示屏、电脑、温度感受器或者是火箭发射的技术本身。进入到21世纪之后,网络世界实有了很多新的技术革命,更便宜的硬件、质量更好更轻的计算机。这些都没有被用在航天科技中。多投身于航天事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都会觉得航天事业是很无聊的。他们要面对很多过时的陈的技术,而且由于政府的工作效率非常低下,他们都处在低效运作环境中。这让很多有抱负和理想的青年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航天梦转投其他行业。

Elon Musk利用了这样的环境,或者说在这样一种环境找到了自己的机会,使用了各种不同于大公司的玩法,最终成就了丰功伟绩。

第一点在于员工的招聘。采访他的员工,所有人提到Elon都会说他在人才的选用有非常有独到的地方,在招聘宣传上spaceX有自己的很大特点,它会从最牛逼的学校招聘他觉得最适合的人。这些人往往是比赛中的优胜者,有改变社会的野心,所以这些人不会满足于在官僚低效的组织环境中生活。同时这些人很有激情,有创造力,可以亲自动手去创造和发明并解决问题。所以在招聘过程中spaceX的宣传口号就很高调,以革命和颠覆为宣传语,去吸引想要的人才。同时为了更精准的找到想要的人,除了专门的招聘渠道,会有人专门收集航天领域的学术论文。如果文章确实反应出能力,hr直接就会打电话到实验室里面去找文章的作者,问他有没有兴趣加入。很多人都是辍学没有修完自己的博士或者硕士学位就加入到了space x。游说策略一般是:既然你是个人才的话,我就给你更多的机会让给发挥更多的这种价值,而不是在实验室里面而继续做着一些可有可无的工作。这对自命不凡的聪明人很有效。

招来这些人实际上不会过上很舒服的日子,他们会痛苦的活在ELon的高标准严格要求下。制定项目进程的时候,Elon采用的是压榨逼迫的方式,制定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加班文化是被鼓励的。许多人每周工作到90到100个小时,有些高管的每天工作16小时,一周只休息一天。但是压力的环境下也会激发人们工作的欲望和挑战面前困难的欲望,有时持续的几次胜利也会将斗志鼓舞起来。所以X在spaceX人员的流转速度非常快,离职非常多;但是老员工忠诚度也是非常高。高层里面干七八年没走的现象也很普遍。

第二点是Elon本身也把自己培养成了行业专家,他take risk,但是是caculated risk。在给员工部署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同时,Elon自己也并不是完全盲目的估算战略方向或者完全盲目地估算任务量。因为他自己并不是火箭或者机械方向出身,所以在管理这些专家并和他们沟通的时候,如何能更好的评估任务做到什么样是合适的,如何才能更把手头纷杂的问题理出一个框架和头绪并做出恰当的决策,这个Elon的知识素养要求非常高。他不像其它CEO,会找代理人,会放权。对于Elon来说他要比所有人都知道更多,他要掌控一切事态的发展和走势。带着这个目的他从很短的时间里从一个火箭科学的编外人员转变为领域内数一数二的专家。很多员工说他知道所有关于火箭的一切,任何人难不倒他,在他面前没有人能够蒙混过关。

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答案是学习。一开始他是买了很多火箭机械方向的书去阅读。之前他在找关于航天方向的商业模式时,在Paypal的时候就已经从ebay上买了很多俄罗斯原著的英文旧书去读。他在spaceX的发展过程中也没有放弃学习,继续读各种各样的书籍。后来他发现space x里面有很多火箭专家,可以通过对话从这些人身上去学习关于火箭和机械知识。很多员工会在制造现场或者车间或者办公室里被Elon堵住了,就开始追问问题,而且是一直问,审讯似的问到底。很多员工以为他再测试自己的技术水平或者是能力,但后来他们才知道Elon是和他们学习。他会问问题问得非常细致的地步,比如一个阀门的作用,一个管道的结构,一个排线的方式。基本上一个人全部的知识挖掘到90%的时候,他才会适而可止。所以spaceX里最厉害的火箭发动机的设计师就说,其它公司的CEO也许懂得商业,懂得社会,懂得政府;但是业务知识水平这个方面是没有任何人可以与之抗衡的。他接着说:“我不会成为Elon的竞争对手,我害怕这样的对手。”

第三点是Elon是 Master of getting the most out of employees and reduced labor cost to a minimum level。他的一个员工回忆说,每次Elon部署任务的时候,他不会要求你要做这个,他不会命令你去完成那个。他会用非常热切的目光看着你,然后会问你 Can you do it?员工被强加一个任务就变成了他接受了对自己的一个挑战。同时Elon对业务的熟悉以及对复杂问题的看法和洞见,赢得了许多员工的满意,、钦佩以及热爱。就像乔布斯一样,员工们也自发组成了一个崇拜教。他们见到Elon,热情就被激发出来。在困难挑战下很多人都愿意长时间的工作,这样存储在一个大脑中的问题远远要比两个人合作起来解决更快,省去了很多沟通的成本,更加高效。

第四点,Capital cost 方面,spaceX使用了很多新的生产技术和模式来降低成本。航天业是复杂的行业,传统的理想的方式是采用外包的形式,发挥各个环节的专项优势。项目越复杂,完全自己做的话重复造轮子的成本就会越高,失去专项优势犯错误也会越高。这是我们一般存在的惯性思维。但是因为航天业缺乏竞争,并且是重资产行业。导致着每一个价值链环节都没有采用技术上的进步去降低成本的激励,反而是项目越做越大,浪费越来越多。投资巨大,设备笨重强调牢固可靠的项目笔笔皆是,以战斗民族产品最为明显。

Elon意识到一点,就决定把外包全部改为内部生产。一个例子是,在火箭发射仓的收音装置还是停留在1960水平,非常笨重,但nasa一定要求是它是航天级别的产品。而用民用科技可以把重量降了20%,并且成本从5到10万的美金降到5000美金。为了让美国宇航局信任民用的产品也可以完成航天的任务,spaceX把俄制设备和民用设备同时发射到太空中,然后对比两套设备的表现。用结果来说服美国宇航局民用的已经足够了。

另外一例子。火箭生产工艺中,所有的材质都要求可以承受压力以及一定的温度。压力要求火箭的外皮不能留有缝隙,在以往生产过程中外皮材质是非常大块的整张金属,因为焊接点最少所以能把焊接缝隙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然而对生产和组装过程中的要求非常苛刻;因为需要特种工艺和设备,也带来了巨大成本。Elon在汽车行业里关注到一个新的焊接方式叫摩擦搅动焊接。这种方式是把两个铁皮对接到一起,用一个锤状物很快速的击打两块铁皮使边缘生热,靠融化金属把两张铁皮焊接在一起。这技术会会焊接出来非常完美的整快没有缝隙的金属版。采用这个技术帮space x成本降低许多,小块的铁皮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重新焊接组装起来,减少了从库存和生产以及运输的成本。

SpaceX使用先进的数据计算机模拟系统,完全仿真的火箭的模型。他们在实验室里会模拟出各种各样的火箭的事故,比如说让某一个阀门漏气,某一个管道泄露或者堵塞,来观察火箭会在数据上呈现何种模式。根据模式这样可以在火箭真实的发射的第一时间查找出事故发生在什么地方。有若干次发射是在发射前30分钟发现并解决问题,然后成功发射,而在传统的航天发射公司里,发射前的突发问题需要全部的人停止手头工作,然后用三周的时间反复调查这个错误的这个根源,查清之后才能继续发射。

在生产和设计火箭方面,传统航天公司为不同模式的火箭提供不同型号的发动机,这样的话会为了某一个型号额外的生产配件,新的工艺会额外的产生人工时成本以及研发制造成本。SpaceX希望能够让不同型号的火箭的拥有统一的模块组件,这样就可以批量的生产同样一种类型的组件。这种做法效果显著,最明显的要数发动机这样造价较高的部件,通过统一型号发动机,省去了新的研发成本、制造成本以及材料成本。在2010年没有采用这种方法时,每年只能生产了两个火箭;采用之后到2014年每年可以生产12个火箭。从总成本上来比较,装载能力是竞争对手同等型号的两倍的火箭,整体的价格却只有竞争对手1/3,体现出很大的竞争优势。

更多情况下的创新降本方法是上面所述的综合应用。

    在生产“龙仓”的时候,也就是载人上天和返回的驾驶舱的时候,生产前期这个任务小组的人就把所有关于宇航舱制造的论文读了一遍,他们甚至还做了一个知识库,把知识信息数据化,想要查找一个知识点只要把关键词输入相关的信息就出来了。这种知识管理方法应用到庞大项目中的可以很有效的征服陡峭的学习曲线,节省人力成本。看最新的研究前沿文献等于站在巨人的肩膀免得重复造轮子。

    传统的宇航仓中的计算机系统还是1960年技术状态,性能基本上和现在的一台iPad差不多,庞大的体积让发射舱非常拥挤。另外一组人就针对这个计算机系统进行改进,最终的产品比是竞争对手产品成本的10%到30%。

    龙舱外面需要一层隔热层,spaceX在一篇论文中发现可以对这个改进的技术。根据这个技术他们发明了一个新型的隔热的涂料,质量轻隔热效果好并且成本低廉。

   有人专门负责龙仓机械门的改造。项目负责人对Elon说项目可能需要大概是12万美金,但是伊朗拿过来看了一眼说这个东西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就跟你们家车库那个门上面的铰链差不多,给你5000美金你去把他搞定就行了。后来这个人用了9月的时间完成这个任务,成本只有3900美金。

    一个在NASA工作过的员工在提到spaceX重新设计的计算机系统时这样评价,他说目前改进过的系统成本大概是1万美金,但NASA当时用的系统造价是1000万美美今。他说在NASA,我们会针对改进计算机系统召集大家开个会,在这个会上光食物的花费大概就要1万美金了。

Chaper 10 the revenge of electric car 

像航天航空一样,传统的汽车行业实际上也是多年都没有很大的进步的行业,这一点从传统汽车行业的广告就能看出来。很多新车型的广告往往着重提到了车的空间又多了多少,又多了几个杯子摆放位置,或者是多了新的mp3播放器。然而这一切的变化,都随着特斯拉s型号的上市而改变。在2012年6月份,特斯拉s型号上市。这是一个完全新型的汽车,它拥有着媲美传统机械汽车的提升速度:百公里提升4.2秒。同时它拥有非常完美的外观,很符合高级奢侈品轿车这样的一个定位。

电动汽车相比内燃机驱动汽车很大的优势在于能量的使用效率。内燃机的驱动汽车传递能量是靠活塞、齿轮、传动杆以及各种机械部件。因为这些机械部分,内燃机发出的很大的一部分能量耗费在机械与机械之间的摩擦生热上。传统的车辆里内燃机的提供的热能到动能的一个转化率仅有10%到20%,但是电动车就不同,电动车主要是由电池、电线和电动机这几部分组成,电线取代了以前的齿轮传动轴这些机械部件,可以使得电能很直接、几乎没有什么损耗地从电池传递到电动机上,这样电动车的能量的利用率可以达到60%,相当于传统机械汽车的6到3倍。同时由于电动汽车有电子取代原子的性质,很多硬件的控制使系统完全可以通过软件来代替,所以许多的机械的齿轮就变成了一个个软件逻辑指令驱。这样一种变化无论是从驾驶者的感受来说还是从大众对汽车的普遍知觉来说都是一种革命性的。

传统的汽车维修需要把车开到这个维修点或者是4s店里,但是电动汽车很多的故障实际上都是软件系统的故障,从而维修上看就和软件升级效果看起来是一样的,尽管人们对于软件升级这件事情看得很平常了,但是这个现象回归到汽车身上还是比较让人觉得神奇的,有的时候驾驶者睡了一觉第二天就发现昨天的这个一些故障就已经得得到了非常大的解决,从主观体验上就给人一种非常神奇的感觉,是一种有魔力的感觉。这一点第一个发现人类基因组的研究者同时也是特斯拉的用户说的非常好,他说特斯拉是第一次让他感觉到原来汽车可以成为一部装在轮子上的电脑。

特斯拉的销售模式也和传统的汽车不同。传统的汽车销售过程,销售员的工资是和销售业绩挂钩的,所以当你去试驾或者体验时销售员会急切地盼望你买车,如果你不买车后会感觉很尴尬,但是特斯拉采用了和苹果销售比较类似的方式,他用的是体验店这种方式,销售人员的业绩不和销售挂钩,这样顾客可以随意轻松地访问并且体验驾驶的乐趣,同时并不会因为不买车而产生任何尴尬。在特斯拉的体验店里,会用大屏幕标出来你通过购买电动汽车可以节省的这个资金、给环境生态所带来的好处。这个满足了许多收入比较高的并且对这个社会有着一定的责任感的人的心理需求。总的来说特斯拉的s型车上市是一个很大的胜利,上市一年后公司开始盈利,一年后的第一个季度收入是5亿6000万美金,同时特斯拉的市值也水涨船高和当时的马自达相平。

从08年底的经济危机到,到13年特斯拉大获成功之间,变故很曲折很多。Musk08年底拿到了美国航天局1.6亿美金的资助,暂时的缓解了特斯拉的困境。09年初的时候,特斯拉的第一款车开始上市,不能说上市表现很好,对于很多预定的用户还涨过一次价,还有一些因为技术故障产生召回事件。09年媒体对特斯拉也不是很友好,关于musk和之前创始人的这个恩怨也被媒体人大为报道。但是车从08年到12年之间也卖出了挺多,足够维持特斯拉生存的量--2500辆。预示着电动车市场的成熟和潜力以及消费者对电动车的接受程度。

特斯拉s型号实际上在2007年就已经着手开始研发。07年马斯克找到菲斯科开始设计特斯拉s型的外观,他的设计的东西过于前卫大家都没有看好。最后这个设计师莫名的离开了,后来发现他是拿着电动车这样的想法去成立了自家的公司,并且抢了特斯拉很大部分投资。马斯克又找到了另外一个比较有名的马自达的设计师,特斯拉s型有95%的外观都是这个人设计,5%的稍微的修改是有其他人完成的。这个人在08年特斯拉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候加入到了进来,他一开始没有想到会这么严峻,但是进来之后被特马斯克的一些想法和创业的激情所感染,所以也就和马赛克一起把这个难关度过了。

Musk对s型车的标准非常之高,他觉得特斯拉的第一个产品是属于一种妥协的结果,是在特斯拉资金不足、市场不明确下的一个产物。他觉得第二款产品就不应该是这样的,应该是头开始真正能够代表特斯拉的精神或者愿景的这样的产品。所以马斯克觉得这一款车型是要从头开始做起,比如之前的一款产品是拘于在莲花的车型底盘的限制上,电池组快只能放在车的后面,不利于整个车体的重心的降低和驾驶时候的稳定性,更好的办法是应该把1700磅的电池组块放在车最底端也就是车的底盘上。这一点开始整个特斯拉s型应该是完全从重新设计并且制造的。s型是所有的车款中第一个使用的17寸的这样的触摸屏,很多人都对这样一个触摸屏的想法觉得行不通,但Musk看到当时的手机或者是苹果发布的iPad,觉得触摸屏的这个市场已经很成熟了只是许多人还没有看到。另外一点就是s型要跑得更快更远的话,就要设计得更轻,所以马斯克觉得最明显不过的问题解决方式就是采用铝合金,但是许多材料专家认为用铝合金并不成熟:首先是铝合金耐用性并不是很好,会在使用中发生断裂或者是破损的情况。另外一点铝合金在压制的过程中,表面会出现自然的斑纹,很难上漆。Musk的态度就是“我知道这很难,但是铝合金必须是要用,至于其他的问题,你们去给我解决”。在他这样的要求之下,还真就把问题给解决掉了。

马斯克还对车的把手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这车开的时候车把手应该缩到车身里面,当人离车很近的时候把手应该是自动突出来,这样才能显示出车的智能化。很多工程人员都觉得是这个功能是一个非常没用的很花哨,不但会延误整车交付的时间还会增加不必要的成本,但是马斯克又一次猜对了市场的反应,消费者谈得最多的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很智能的车把手的设计。

在2012年6月特斯拉问世之后好日子没过多久困难就来了,为特斯拉的是生产那个流水线的效率很低下,基本上一周十几台是这样的一个产量根本就没有办法满足后面几千个这样的订单的需求,所以市场开始对特斯拉大规模生产的能力进行质疑,许多短线投资者也开始对特斯拉的期望调低,特斯拉市值在纳斯达克上市开始直线下降。就是在这个时候,马斯克还是镇定自若地在媒体面前也开启了吹牛模式,他说他对特斯拉的希望非常之高,他认为有一天特斯拉可以比宝马的产量还要高的公司。而且在2012年的9月份,特斯拉毫无征兆的宣布了充电桩的。这对于资金受到限制的特斯拉无异于说是一个饮鸩止渴的行为,但Musk已经做出了抉择,要么生存要么死亡。事实证明他又对了,Tesla变成了有很多的媒体头条也给了消费者很大的信心。

但是此时特斯拉和那些顶级的轿车还远远的不能比,比如说汽车的内饰特斯拉还远没有宝马或者奔驰那样的豪华,还有一些其他方面比如说雨刮雨刷器、倒车雷达这些小部件特斯拉都没有。在2012年,在特斯拉刚上市时很多人都交了5000美金的预付款,转化为最终的购买却聊聊无几‘这个原因到现在也没有搞清楚。有可能和之前所说的内饰以及其它细节的和顶级轿车无法媲美,也有可能是其他的原因。2013年2月特斯拉又陷入了危机的境地。因为车卖不出去,马斯克把全公司的所有的人员都发动起来了,他跟那些员工说,无论你是财务,你是人力资源的你还是搞制造的,你现在都tmd给我出去卖汽车去。

与此同时,马4个月开始给自己留了后手,在2013年的4月他找到了google的创始人拉里佩奇,希望当如果特斯拉破产拉里佩奇能够收购。而且他提出了很多苛刻的条件,比如说他需要在google收购特斯拉之后他还继续作为特斯拉的CEO,而且他需要有有很多的控制权。Google的律师都都觉得条件没有办法再谈下去,佩奇对Musk还是很佩服,继续和他保持着交流和谈判。比较幸运的是,就在特斯拉还有两周的时间就要破产的时候,他全民销售的策略取得了成果。2013年5月8号,特斯拉的季度财务状况报告显示开始盈利了,盈利了1100万美金,整体的销售额达到了五亿6200万美金。在这期间一共卖出了4900辆s型轿车。这个利好消息让特斯拉的股价飞涨,到了7月份特斯拉的股价从五月30美金每股涨到了130美金每股。由于特斯拉的市值已经节节升高了,对于google来说已经变成了一个非常昂贵产品了,所以谈判就结束了。此后马斯克为了改变特斯拉在,人民大众心目中的这个形象,基本上定了一个目标就是每周要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尽管真实的频率和这个频率还差了很多,但是马斯克还是保证持续地向外界提供新的消息:包括特斯拉的新的技术、新的进展和一些新的一些配套设施以及服务,还有新校车车型的研发。

马斯克是准备把这个特斯拉的车型号分为s型e型和x型还有y型,这样的话就变成了sexy这样的一个字母,体现出马斯克的恶趣味。但是福特公司说了这个e实际上已经被他们提前注册掉了。

和苹果公司一样,特斯拉的终极目标是把电动汽车变成改变用户的生活方式的一种工具,并最终变成用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特斯拉在许多技术方面有着非常成功的创新,它的刹车系统在司机刹车的时候可以把汽车的动能回收为电能,重新存储在电池里面,大大的提升了整车的能量利用效率。实际上电动汽车并不是很新鲜的想法,很多人也都在努力去做电动汽车,很多人都失败了。这个领域目前来说最成功的就是Elon Musk,用作者的话来说他成功的秘诀在于What separated Tesla from the competition was the willingness to charge after its vision without compromise, a complete commitment to execute to musk's standards.

Chapter 11 The Unified field theory of Elon Musk

Solarcity 是马斯克的表兄成立的公司,和特斯拉一样也不是他一手创办20他的,是表兄创办的。他们一家人都比较有经济头脑。他的表兄也是一开始创业,赚了人人生的第一桶金。在2004年的时候,他表兄咨询过他从事哪些行业比较好,ELon说你可以关注一下这个太阳能行业,于是在他的两个表兄就开始用了两年的时间,花了很大的努力和心血去读论文去研究这个行业的经济形势以及行业的一些规则:他们当时参加了很多太阳能能源行业的各种大会,发现很多人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当时的太阳能电池板造价太高,所以大家会提出很多雄伟的想法,但是唯一一个阻碍他们脚步的是成本问题。当这个被问到说你们怎么样去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人或者说全部的人统一回答就是“我们等他来降价”。所以伊朗的表兄就觉得这有点不可思议,很多人都在等着这个成本降价,却没有人主动地去做一些什么把这个成本降下来。

那个时候的太阳能市场,也并不是很受消费者欢迎,人们很大的一个疑虑就是不知道自己的房间的朝向和所处的地理位置用上太阳能能不能达到这个收益平衡或者说收获能否大于购买电池板的成本。所以,2006年,马斯克的堂兄们建立了太阳能城市这家公司。和其他的太阳能公司不一样的有的地方是它不自己生产这个太阳能电池板,它主要是生产软件。他有一套系统会帮助这个客户分析,根据房间的地理位置适不适合使用太阳能,而且他用一套新的财务结算方式,可以让客户的去租赁太阳能电池板而不是说去买下来。这样用户就不用把一大笔钱花到这个固定成本里面去。顾客如果不用这个太阳能电池板,还可以让这个公司是回瘦过去;或者顾客如果搬家的话,他还可以把这天能电池板继续租给新搬进来的人。这样用户的成本就大大降低了,并且装太阳能的风险也降低了,所以solarcity在市场上就有很大的竞争优势。马斯克帮助他两个堂兄对这家公司结构进行了一些定制并且成为这家公司的最大投资方,拥有太阳能城市这家公司1/3的股权。

2012年的时候太阳能城市,变成全美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公司。同年上市,到了一四年这家公司市值70亿美金。在这个时候公司的战略开始发生变化,他不再采购第三方生产的这个太阳能电池板,而是自己生产太阳能电池板。他们的战略转换有经济学上的道理。因为当时的情况是他们安装的这个太阳能电板已经比他们供应商所提供的这个太阳电池板还要多,所以他不得不采用几家供应商的太阳能电池板,那么从经济学的角度,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话就可以批量生产,从而达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那么作为单个一家供应商的话,这个出价肯定是高于规模经济时的成本,因为他们生产的数量没有达到那么多。所以solarcity自己生产电池板的成本要小于采购电池板的成本。太阳能城市收购了一家太阳能电池板的制造商,开始生产自己的电池板。

Musk是学物理出身的,他把自己的商业行- 比如说她拥有3家的公司在每家都可以做的比较成功-用一个物理意义比较浓厚的这个词汇来解释就是,统一场理论。这个理论非常类似于苹果所说的生态系统理论,就是商业系统的环节之间并不是互斥的也不是独立的,他们之间是总有一些互补的关系,会形成一种1+1大于二的效果。根据这个原则,会有许多公司会兼并合并,会垂直整合。包括之前的自己要建造太阳能电池板都是这样的一种效果,就是当达到某一定规模的时候,把所有的资源整合在一起的产出,会大于每个资源分开所产生的产出。这是一种产品和企业互补的效应。那么具体回到马斯克的3家公司来说,就是特斯拉生产的是锂电池可以给Solarcity提供电能储存的容器,这样许多个人用户他可以把自家的这种冗余的电能储存在这些容器里,这些电能可以并网发电,甚至是出售,或者留在家庭里面在天气不好的时候供家电使用。另一方面Solarcity所发的电能它又可以为特斯拉电动汽车的充电来源。而且一个有意思的发现就是许多特斯拉的这样的用户,也是太阳能城市的用户。他们买了特斯拉电动车,家里也装了太阳能发电板。他们会把这种使用太阳能或者清洁能源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变成自己的一种生活态度。SpaceX和特斯拉又是一种互补,space x相关的机器制造的新发现发明可以和特斯拉的制造工艺互相借鉴互相学习,同时造火箭和汽车都是制造业,这两种行业实际上有很多的共性,很多管理和运营方面经验教训以及知识都可以互相借鉴。

但是实际来说,新能源行业整体来说并不是一个投资很好的方向,无数的人在太阳能方向电动车方向都有过尝试,唯独musk成功了。Musk在paypal时的合作伙伴Perter,他现在变成了一个投资人,他说“对于我们风险投资者来说,我们基本上是避免新能源方向的。这不是一个很好的领域,风险太高了。但他同时他也说:”Musk的这个两家企业都成功了,如果一家企业成功,你可以说这是运气,但是两家企业成功了可能他真的是说明了我们的确是目光短浅,而musk是那种可以超脱我们普通人类的见识的人,可以看得更远,更有洞见“。

到目前为止,马斯克的3家公司特斯拉,太阳能城市,还有space x,3家公司都已经走上了非常恶良性的运营轨道上面,并且以摧枯拉朽的姿势冲击着传统的行业。Musk对自己的未来以及3家公司未来有着更远大的计划,对于这个特斯拉他准备在接下来建设一个一亿瓦的电池厂。马斯克说,目前特斯拉已经获得很成功了,但是他发现这个市场的开拓或者说让电动车变成一种大众消费品的话,光靠自己的力量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的一些企业其他的玩家进来,共同的这个打造这个市场让这个市场变得更成熟。但是目前来说,其他的竞争对手真的没有愿意进到这个领域来,很大的一个瓶颈的就是电池的供电量,因为现在充电一次行驶的公里数依然还是一个瓶颈,还是没有办法和传统的耗油汽车相比。那么没有这样的电池的话,大家就不会去生产电动车;不去生产电动车的话,同时也就没有人愿意进到这个电池生产这个行业。所以Musk说他要建造亿瓦电池的生产厂,为了打破之前的鸡生蛋蛋生鸡的逻辑悖论。

在2013年8月的时候,Musk关于高速铁路曾经做了一个设想。当时是奥巴马提出来说要修一个从纽约到华盛顿一个高铁,而许多传统竞标这个企业就把自己的提案交了出来,结果发现是造价比较高,而且速度也没那么快,musk说这个东西就跟鸡肋一样,成本很高还不如坐飞机,稍微再少花一点钱还不如开车,这东西就夹在中间没有看出来任何优势。所以他当时就提出了一个类似真空管道运输的高铁系统--Hyperloop,甚至可以比飞机还要快就可以让你从纽约到华盛顿。好了他当时说自己只是提供一个设想,而且给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分析。他自己说的当时的想法是谁愿意做谁做。但是后来估计也是没有人愿意去做,于是musk就和几个风险投资者就把这个项目给投资了,这个也是他目前正在新成立的第四家公司。

当然关于马斯克本人取得的成绩以及他未来的展望也有很多争议,很多在社会上比较有名望的专家和学者都觉得马斯克仅仅就是一个会吹牛,会这个忽悠的一个商人,他给这个投资人画大饼给消费者画大饼,于是人们就纷纷砸钱进来,有钱砸进来就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并不意味着将来或者是最终他会成为一个时代的主导者。有些人会认为过几些年他吹嘘的东西就水落石出了,大家就对他不感兴趣了,他就淡出历史舞台。但是作者对马斯克还是非常抱有很大的希望甚至是一种敬仰之情,他说musk可能真的是和普通人不同。他有时候冷酷无情,可以把和他共事15年的,基本上每天负责他吃喝拉屎拉撒睡的一个人很无情的给炒掉了。作者认为他这种行为可能是因为他把解放人类的这个终极的理想放在了自己的最重要的优先级上,而其它他觉得妨碍达到这个目标的人或者事物,他都可以非常无情的摆脱掉。

当然也有早期跟他共事过的员工,在其他的网站上发表过对musk的个人看法,有些人觉得他就是个混蛋。而有些人觉得他是混蛋和天才合为一身产物。而有一个人概括非常有意思,他说musk集合了乔布斯、比尔盖茨以及维珍的老板,3个人的所有的优点,但是更多的是集合了他们3个人所有最操蛋的地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听书读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