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身边的英雄——记攀钢两位抗美援朝老兵丨职工故事

工叔 四川工会 2024-01-18

国庆节以来,攀钢各厂矿单位都组织观看了影片《长津湖》。这部战争大片不仅取得了创纪录的票房,而且起到了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在全国掀起了一股追忆抗美援朝历史,缅怀志愿军烈士的热潮。在收看影片之余,一些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和他们的孩子们畅谈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那场可歌可泣的保家卫国战争给老兵们乃至其家庭留下的刻骨铭心的记忆。

《长津湖》演绎的是抗美援朝初期,入朝作战的数万志愿军将士布奇兵于朝鲜半岛北部的长津湖地区,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这是一场对朝鲜战争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军事历史学家概述长津湖之战,是唯一一次在朝鲜战场上整建制歼灭装备现代化军械的美军一个加强团的战役;是一次涌现出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和一级战斗英雄孔庆三的战役;是一次以劣势装备,彻底打破了号称美军王牌的陆战1师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

在攀钢集团也有许多曾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他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守护我们的和平幸福生活。



忆昔日军旅生涯惜今日幸福生活

原攀钢集团矿业公司大修厂宣传科长何泽福就是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他与社区的部分退休职工一起在影院观看了《长津湖》,其间数次老泪纵横。

何泽福告诉笔者,自己1952年10月入朝时,那时他还不满17岁,与影片中伍万里一样是个“新兵蛋子”。看见天空呼啸的美军飞机,心头抑制不住地恐惧,凝固汽油弹形成的火海触目惊心让他至今难以忘怀。在老兵们的悉心帮助下,通过实战熏陶,年轻的何泽福渐渐地成长起来。他是连里的一名侦察兵,在朝鲜战争僵持阶段坚守阵地战斗了近10个月。

何泽福的戎装照

何泽福所在部队入朝时,也是临近冬季。可是他们的军需装备和后勤保障,比影片中最先入朝的第9兵团要好了许多,战士们都有了军大衣、皮帽子和翻毛皮靴。影片中战士们吃冰冻马铃薯和成排上连的士兵因严寒牺牲后还保持着战斗姿势的场面,让他忍不住落下眼泪。老人万分感慨,要不是前几次战役中志愿军指战员们的浴血奋战,也不可能有谈判阶段相对平稳的战况。

何泽福说,战士们在坚守阵地时还抽空在战壕边、坑道外的空地种上小白菜,用它和猪肉罐头一起做馅包饺子。那时他与战友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侦察防线对面美军的动向,将他们的各种军事设施和部队设防画在图上向连营汇报,有时还能抓一两个美军俘虏回来。

1953年7月27日是世界都为之鼓舞的一天,上午10时整,中、朝、美三方在板门店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及《关于停战协定的临时补充协议》。

得知停战协议最终签订的消息,何泽福和战友们激动地拥抱、欢呼,终于盼到了来之不易的和平。没过多久,何泽福就随部队回国了。因表现出色,他被选派到南京步兵学校学习了四年。毕业后分配到舟山群岛的边防部队当排长,历任连长、营长。1976年转业到了攀钢机制公司,之后到大修厂工作。

每每回忆自己的军旅生涯,何泽福坦言,是朝鲜战争血与火的战场锤炼了他,否则不会有后来的学习深造及退伍后的幸福生活。他说与影片中牺牲了的老雷和众多志愿军英烈相比,自己是多么的幸运,能够载誉返回祖国与家乡的亲人们团聚,能够继续保卫我们可爱的祖国。



有些人虽已离去却从未被忘记

听了何泽福的故事,一些人不禁想起了王在朝。

王在朝佩戴着军功章 资料图片

王在朝是攀钢机制公司的一名离休干部,是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一名老战士。2021年4月,老人与世长辞了,享年91岁。

1952年9月12日,王在朝所在的24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先在东海岸执行了近4个月的守卫任务,然后接替15军在上甘岭一线肩负防御使命。

上甘岭战役是朝鲜战争即将结束时进行的一次经典防御战役,历时近一个半月,它与长津湖之战同样名震世界军事史。皮定均挂帅的志愿军24军以顽强的毅力,挖了近20公里的500多条坑道和约80公里的堑壕与交通战壕。


年轻时的王在朝

还是王在朝所在的72师,出了一名让美军闻风丧胆的神枪手,他就是214团8连9班战士狙击手张桃芳。在上甘岭阵地上击毙击伤敌人214名,受到志愿军总部的嘉奖。

此次战役中,24军共歼敌3510名,俘敌273名。被美军吹嘘为固若金汤的注字洞南山堡垒,没多长时间就变成了王在朝他们部队的防御阵地。

今年国庆节期间,王在朝的儿女们特地陪老母亲一起观看影片《长津湖》,缅怀父亲当年参加的抗美援朝战争,祭奠最可爱的人千古流芳的英魂。

王在朝的女儿王锦丽记得在他们小的时候,父亲经常给他们讲抗美援朝的故事,《上甘岭》《英雄儿女》等老片子,老人家百看不厌。家里的老相册里珍藏着为数不多的几张上世纪中期的老照片,有王在朝军姿飒爽的站前动员照,也有与战友们的合影照,老人家时不时地翻出来看一看、擦一擦,里面有好几位都牺牲在朝鲜战争了,他们为了祖国的和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王在朝在九十寿诞上

王在朝的三个儿女均子承父业在攀钢机制公司参加工作,如今都已退休或居家休养了。

王锦业是王在朝的小儿子,父亲始终是他崇敬的人生榜样,军人出身的王在朝对家中孩子们的教育非常严厉。无论学习、工作都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不能有半点马虎,要求完成的任务,不允许拖到第二天。

王在朝离休后,经常到社区、学校给居民、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他经常说:“国家挂念着我们这些扛过枪、打过仗的老兵,给了我们太多的荣誉和照顾。在有生之年,我们要发挥余热,站好最后一班岗。”


王在朝夫妇旧照


来源:四川工人日报、51网

作者:史俊

编辑:敖慧

审核:李仪涵



猜你喜欢:

立下“军令状”带领全村拔穷根丨职工故事

喜欢唱戏制靴的“00后”丨职工故事

大漠深处的“小站理发店”丨职工故事


电子邮件 | scghxmt@163.com

制作机构 | 四川省总工会新媒体中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我们身边的英雄——记攀钢两位抗美援朝老兵丨职工故事

工叔 四川工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