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理工大学联合挪威科技大学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挪新能源汽车安全高效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正式启动

BITEV 电动车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022-04-23
点击上方蓝字,记得关注我们!

2020年9月17日,由北京理工大学联合挪威科技大学共同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重点专项“中挪新能源汽车安全高效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启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会议形式在中国北京与挪威特隆赫姆顺利召开。

中方会场由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王伟达副院长主持,项目主管部门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处长石玲,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司处长武平;中国驻挪威王国大使馆科技处第一秘书杜鹤亭;北京理工大学科研院基础科学研究院甘明刚院长、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王震坡教授、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副研究员邓钧君、副研究员张雷、助理研究员武烨和项目参研单位代表共计20余人参加;

挪方会场由挪威科技大学能源工程系Odne Stokke Burheim教授主持,项目主管部门挪威研究理事会(RCN)处长Andreas Bratland;挪威王国驻华大使馆能源顾问Erlend Ek;项目挪方承担单位挪威科技大学Olav Fosso教授、Bendik Torsater研究员、王俏俏女士和项目参研单位共计1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甘明刚院长代表中方项目牵头单位北京理工大学致欢迎辞,他对与会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对中国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中国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司、挪威研究理事会、中国驻挪威王国大使馆、挪威王国驻华大使馆、中挪双方项目组专家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北京理工大学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度重视国际院校之间交流合作,学校将在研究条件、管理服务及人力物力等方面为该项目顺利开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保障。

随后,科技部国际合作司石玲处长发表讲话,简要介绍了科技部推动中挪能源领域合作的过程,充分肯定了该项目对深化中挪双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研发合作的重要意义,希望以北京理工大学和挪威科技大学为牵头单位的双方项目合作团队能够建立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挪威研究理事会处长Andreas Bratland表示中挪两国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理念上高度契合,在技术发展、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共性需求,期待中挪两国科研团队能够为推动两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进步、产业发展融合做出贡献。





紧接着,中国驻挪威王国大使馆科技处第一秘书杜鹤亭、挪威王国驻华大使馆能源顾问Erlend Ek分别介绍了中挪科技合作的历史渊源以及重点合作领域,寄期望于双方在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共同挑战上提供更多的科技支撑。





随后,挪威科技大学能源研究所主任Johan E.Hustad教授在会上介绍了挪威科技大学的整体情况,回顾了与我校王震坡教授团队开展合作的渊源,希望通过本项目进一步加强两校的学术合作与技术交流。

会上,中方项目负责人北京理工大学邓钧君副研究员、挪方项目负责人挪威科技大学Odne Stokke Burheim教授分别就双方项目概况进行汇报,包括产业现状、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考核指标、执行计划与进度安排、合作模式与机制等内容。




北京理工大学、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北京理工新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卡达克科技中心有限公司、北京启智新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中方项目参与单位的代表们围绕动力电池、无线充电、车辆与充电设施、网联平台与大数据、产业政策等重点研究内容进行汇报。同时,挪威能源技术研究所研究员Preben J. S. Vie、挪威科技工业研究所研究员Giuseppe Guidi和研究员Jon Are Suul、挪威科技大学Olav B.Fosso教授等挪方项目参与单位的代表们基于挪方研究重点对以上研究内容作出详细阐述。双方在进一步交流中,明确了下一步的合作内容和合作方式,细化了研究任务和考核指标,落实了分工和责任。


最后,双方项目组对与会的领导给予的支持和指导表示感谢,共同表示将按照项目任务书要求,建立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围绕共同目标,共同研究,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项目,力争产生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成果。




项目简介

本项目立足中挪推动能源清洁化的共同愿景,面向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创新共性需求,重点围绕车载终端、信息平台、充电设施、动力电池4个方向开展合作研究,共同突破网联汽车云平台与大数据、无线充电、动力电池系统管理等关键技术,实现合作研究成果在中挪两国的试验验证及示范应用,推动两国科技人员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发展。

项目针对新能源汽车安全要素特征感知识别、端云一体化协同服务决策方法、无线电能传输空间能量场分布规律和传递机理、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健康状态演化规律识别等科学问题,拟突破车辆运行安全风险立体化监测、协同服务平台全方位安全预警、基础设施全自动充电、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性能演化研判等技术瓶颈和合作机制瓶颈,从安全要素、协同服务、无线充电、电池管理和合作机制五个维度,开展联网感知、安全风险预警关键技术及一体化终端技术、网联车辆云平台关键技术、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关键技术、动力电池系统安全管理技术及中挪新能源领域产业政策及合作模式五个方面的研究,开发集联网感知、安全风险预警功能于一体的车载终端,构建适用于挪威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的大数据分析与服务平台,研制大功率、高效率、高冗余度的无线充电系统,开发适用于全生命周期的动力电池安全管理策略,开展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的示范应用,提出促进中挪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和合作模式建议。





实验室简介
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由国家发改委于2008年授权,在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工程技术中心的基础上成立,是国内最早从事电动车辆研究的单位。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实验室就开始引进苏联制造的电传动军用车辆进行电传动研究工作。从1992年开始参加原国防科工委组织的电动车辆研究开发工作。自国家“八五”计划以来,一直得到科技部、工信部、总装备部和北京市政府的重点支持。在电动车辆科研、产业化和示范运行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同时在电驱动技术方面有着深厚的研究基础,是国家863计划驱动电机授权检测基地。成功研制了纯电动旅游客车、纯电动低地板公交客车、混合动力电动旅游客车、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轿车等共20余种电动车辆整车,其中10种整车产品列入我国国家汽车产品公告。开发了续流增磁电机及其控制器、一体化电驱动机械式自动变速系统、支持快速更换的标准化电池系统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产品。在奥运史上,首次实施了中心区零排放电动客车工程,兑现了中国政府的承诺,实现了国家“奥运昼夜服务零抛锚”的最高目标,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反响和积极评价,受到国家表彰。相关技术成果在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成功推广应用。至今,实验室已形成了完善的技术体系,在纯电动汽车总体技术、混合动力汽车总体技术、整车轻量化技术、整车综合控制系统、电动汽车动力驱动系统技术等多项领域开展研究工作。


为推动电动车辆技术成果的转化,依托于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成立了两家学科性公司。2010年7月成立了北京理工华创电动车技术有限公司,其业务范围包括电动车辆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开发、测试和生产、提供先进的电动车辆动力系统平台及关键部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咨询和运营保障服务等。2015年12月成立了北京理工新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专注于新能源汽车车联网平台建设及大数据挖掘与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与北京理工大学共同承担了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国家检测与管理平台”的建设工作,承担了“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的设计、开发和运维工作。


目前实验室拥有64名教职工,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21人,在站博后共15人,形成了学术带头人引领、中青年为主、学术思想活跃、有影响力的学术队伍。在长期的科技攻关和技术积累下,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取得了大批的知识产权成果,出版学术专著6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上千篇,获授权专利近280余项。主持起草了多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建立了电动汽车充电站北京市地方技术标准体系。国内首个新能源汽车专业方向,研究成果获得多项国家奖励,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以及其他省部级奖励多项。被评为“国防科技创新团队”、“科技奥运先进集体”。


PART  01

一篇好的总结,除了内容充实、重点突出、语言准确、条理清楚外,还应有一个好的开头。一个好的开头,能先声夺人,激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使之欲罢不能。反之,如果开头写得不好,就会倒了读者的胃口,使之产生厌倦和不快。所以掌握好开头的写作方法,对写好总结是至关重要的。


重金寻找优秀的你!2020全国高校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创新创业大赛奖励方案发布,奖金高达70万

重磅 | 实验室承办的《新能源与智能载运》期刊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

北京理工大学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于端网云的国家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协同防控平台”正式启动

科研成果 | 2019年度中国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应用研究报告


扫码关注

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