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上午,全国新能源智能网联客车技术研讨会暨大赛结果发布会在西部(重庆)科学城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客车企业代表、媒体代表等100余人,围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客车领域的最新话题深入交流,掀起“头脑风暴”。伴随着赛事结果的发布,为期4天的2020 EB-PAC全国新能源公交车性能评价赛(以下简称“评价赛”)暨CAB-C全国自动驾驶客车营运能力挑战赛(以下简称“挑战赛”)完美落下帷幕。研讨会由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秘书长胡选儒主持。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孙小年、重庆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中祝、中国公路学会秘书长刘文杰分别致辞。
孙小年在致辞中指出,在交通运输行业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构建绿色出行服务体系的具体举措。2019年,我国新增及更换的公交车辆中,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到96%。新能源公交车总量从2012年的1.3万辆增长至2019年底的40.97万辆,在全国公交车中占比达到59.1%,公交行业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他表示,本次比赛的参赛车型和获奖车型能够代表我国新能源公交车的最高技术水平,并呼吁广大公交企业关注和参考评价赛的测试数据和比赛结果,让大赛为公交行业发展发挥更大的支持作用。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孙小年
陈中祝在致辞中指出,作为西部(重庆)科学城规划建设的战略平台,重庆高新区把“五个科学”“五个科技”重点任务作为主题主线,把数字经济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让“科学”成为永恒主题、“创新”成为最强旋律。评价赛、挑战赛这两项赛事活动在高新区成功举办,将不断凸显重庆在国家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重要战略地位,打造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高新技术、高端人才、高新企业的聚集高地。
重庆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中祝
刘文杰在致辞中指出,《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了走转型升级之路,确定到2035年的发展目标是——智能、平安、绿色、共享交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同新能源汽车一道,已成为汽车领域贯彻落实新发展格局要求的重要抓手,成为汽车行业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做大做强民族品牌的重要突破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辩证看待当前行业发展形势,牢牢把握住汽车产业重要发展契机,把握好国内国际双循环带来的发展机遇,苦练内功,勇于担当,持续不断地加大创新力度,探索新技术。
中国公路学会秘书长刘文杰
在技术交流环节,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克强,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新能源汽车大数据联盟副秘书长刘鹏分别发表了主旨演讲。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专业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杨超对评价赛的测试方法与结果进行了解读。智能网联汽车正推动着汽车产业形态、交通出行模式、能源消费结构和社会运行方式的深刻变化。李克强以《智能网联,重塑智能交通》为题,从智能网联汽车概述、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动态、智慧高速行业发展动态、基于云控技术的智慧高速四个方面进行演讲。“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快速迭代发展,L1-L2级自动驾驶已实现规模化量产,L3级自动驾驶进入产业化前期,限定场景下的自动驾驶功能成为下一个量产热点,智慧出行的高等级自动驾驶技术迅速发展。”李克强谈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开发难度大,深度的合作创新已成为国际大趋势,新型产业体系、新型供应商开始形成。产业基础决定我国难以采用国际上以“单车智能”为核心的发展路径,必须立足高新技术与产业发展要求,结合国情,坚持智能化与网联化深度融合发展,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的中国方案。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克强
刘鹏以《新能源汽车大数据技术深度应用的中国实践》为题,从新能源汽车数字化与中国实践、新能源公交客车运行情况分析、新能源公交客车数据挖掘方向、人车云链一体化应用四个方面进行演讲。刘鹏谈到,新能源汽车产业数据从单点数据迅速爆发阶段进入到跨界产业数字化融合阶段,三层架构体系带来汽车产业价值的提升。截至今年9月10日,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接入车辆超过346万辆,日上线率超过70%。通过构建人车云链一体化公交大数据智能应用全景,可对能源消耗、调度大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动力电池安全隐患,指导公交运营企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确保车辆安全。
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新能源汽车大数据联盟副秘书长刘鹏
实验室简介
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由国家发改委于2008年授权,在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工程技术中心的基础上成立,是国内最早从事电动车辆研究的单位。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实验室就开始引进苏联制造的电传动军用车辆进行电传动研究工作。从1992年开始参加原国防科工委组织的电动车辆研究开发工作。自国家“八五”计划以来,一直得到科技部、工信部、总装备部和北京市政府的重点支持。在电动车辆科研、产业化和示范运行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同时在电驱动技术方面有着深厚的研究基础,是国家863计划驱动电机授权检测基地。成功研制了纯电动旅游客车、纯电动低地板公交客车、混合动力电动旅游客车、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轿车等共20余种电动车辆整车,其中10种整车产品列入我国国家汽车产品公告。开发了续流增磁电机及其控制器、一体化电驱动机械式自动变速系统、支持快速更换的标准化电池系统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产品。在奥运史上,首次实施了中心区零排放电动客车工程,兑现了中国政府的承诺,实现了国家“奥运昼夜服务零抛锚”的最高目标,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反响和积极评价,受到国家表彰。相关技术成果在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成功推广应用。至今,实验室已形成了完善的技术体系,在纯电动汽车总体技术、混合动力汽车总体技术、整车轻量化技术、整车综合控制系统、电动汽车动力驱动系统技术等多项领域开展研究工作。
为推动电动车辆技术成果的转化,依托于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成立了两家学科性公司。2010年7月成立了北京理工华创电动车技术有限公司,其业务范围包括电动车辆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开发、测试和生产、提供先进的电动车辆动力系统平台及关键部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咨询和运营保障服务等。2015年12月成立了北京理工新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专注于新能源汽车车联网平台建设及大数据挖掘与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与北京理工大学共同承担了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国家检测与管理平台”的建设工作,承担了“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的设计、开发和运维工作。
目前实验室拥有64名教职工,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21人,在站博后共15人,形成了学术带头人引领、中青年为主、学术思想活跃、有影响力的学术队伍。在长期的科技攻关和技术积累下,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取得了大批的知识产权成果,出版学术专著6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上千篇,获授权专利近280余项。主持起草了多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建立了电动汽车充电站北京市地方技术标准体系。国内首个新能源汽车专业方向,研究成果获得多项国家奖励,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以及其他省部级奖励多项。被评为“国防科技创新团队”、“科技奥运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