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解“迷”|本港10大杀手!70岁以上每10个有一个患认知障碍症
9月21日是世界阿兹海默症日,国际阿兹海默症协会数据,全球每3秒就会有1人患上阿兹海默症。国内有神经科医生指出,认知障碍症其实有迹可寻,如果家中长者经常说这4句话,就要小心是患病先兆。
认知障碍症有年轻化趋势
据卫生署资料,认知障碍症(脑退化症)是本港10大杀手,本港每10名70岁或以上长者中,便有1人患上认知障碍症;而每3名85岁或以上长者中,则有1人患上认知障碍症。预计到了2036年,全港的认知障碍症患者人口将高达28万。;据本港精神健康检讨报告(2017),中国香港患有认知障碍症的患者高达10万人,接近长者人口十分之一;而医管局最新数据亦显示,本港接受治疗的认知障碍症病人从2018年起有按年递增的趋势,当中以65岁或以下的患者更是有所上升。
4句话恐是患病先兆
北大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生孙永安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生郭纪锋,就阿兹海默症接受《生命时报》访问,指出阿兹海默症患者最典型表现是健忘、短期记忆力衰退,尤其是对近期发生过的事情印象模糊,反而对陈年旧事的记忆深刻且清晰。郭纪锋医生指出,有痴呆倾向的人常会说以下4句话:
失智倾向患者常说4句话
什么?你再说一次。
“什么?你再说一次。”
患者显著特征:短期记忆力严重衰退、注意力难以集中
对于刚发生的事情或刚说过的话会过目即忘
这是哪里?我怎么到这裹来了?
“这是哪里?我怎么到这裹来了?”
对时间、空间的概念有所下降
对以前所熟悉的地方会突然感到陌生
未意识到自己迷路,亦不会看路牌
有些病人会伴随智商下降,但不会求助
我东西不见了,是谁拿走了?
“我东西不见了,是谁拿走了?”
常找不到日常物品,甚至怀疑物品被偷
经常将物品放错位置,且愈来愈不寻常
把手机放进冰箱、把袜子放在餐桌上
你们都不关心我。
“你们都不关心我。”
患者大脑皮质退化-->情绪起伏极大
经常发脾气/特别敏感
觉得孤独、无人关心
外向变内向或反之
病情中期在社交上会变得退缩
忘记想说什么时,就索性沉默
数据源:北大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生孙永安
郭纪锋亦提醒,如果发现家人疑似有认知障碍的症状,尽快求医或到神经内科进行检查。孙永安表示,家属可以留意家中长辈会否出现以上症状,若能够及早察觉,早期采取预防措施,就可以将患病风险降低,推迟病情发生或恶化。
7招护脑防失智+10大高危因素
孙永安亦引用北京大学最新一项关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调查计划”的研究,指出阿兹海默症有10多个高危因素,当中有不少于肥胖有关,如高血压、肥胖、听力损失、创伤性脑损伤、饮酒、吸烟、忧郁、缺乏运动、社交少、糖尿病等。
孙永安表示,若能够及时改善或控制饮食和生活习惯,就能够降低40%患病机率。以下归纳出7招护脑:
7招预防脑退化
控制体重
BMI=体重(kg)/身高(cm)2次方
65岁以下
体重指数(BMI)应控制在18.5-23.9
65岁或以上则不宜太瘦
**体重有明显减轻要小心
时常训练大脑
保持学习新事物刺激大脑
学习新语言、摄影、练习瑜伽、园艺等
改变日常细微惯性习惯
开车关闭导航、回家的路线、换手听电话等
维持血压130/80
降低心脑损伤风险
不碰烟酒
吸烟、酒、睡眠不足=伤脑元凶
长者避免跌倒/防止头部受伤
若有睡眠障碍和脑血管疾病应及早就医
放松情绪保持适量社交
鼓励积极社交+放松心情
退休后注意避免乏味单调的生活
建议每天都要走出家门活动
保护好听力
听力下降影响空间定位能力及言语辨识能力→牵连大脑功能
伤害听力行:
戴耳机入睡
在地铁长时间听耳机
耳机音量超过60分贝
每天耳机超过60分钟
用棉棒掏耳朵等
养成运动习惯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运动
有运动:太极拳、八段锦、走路、跑步等
手部运动:弹琴、敲键盘、捡豆子等可以激活大脑
数据源:北大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生 孙永安
转载自晴报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