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故事 | 蒙娜丽莎、兰亭序与审计特征
作者简介
陈汉文,经济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联系人。
主要从事资本市场审计、内部控制与会计问题研究,在国际主流会计学刊JAR、CAR和国内《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期刊发表论文。在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加拿大圣玛丽大学等地学习与交流。历任厦门大学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研究生院副院长、管理学院副院长、会计系主任等职十一年。
2004年主持国家精品课程《审计学》,同年入选教育部首届“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持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厦门大学会计学”,是2008年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国家级教学团队—厦门大学会计学教学团队”总负责人。
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惠园特聘教授、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讲座教授,入选财政部“会计名家培养工程”,担任中国审计学会《审计研究》编委,中国会计学会主办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Studies《中国会计评论》联合主编。
▼ 点击收听名师原声 ▼
讲到审计的特征,不得不提到职业判断、职业怀疑这些要素。这些要素一直伴随着整个审计实务的过程。
既然是判断,既然是怀疑,就充满主观性。为什么审计有这样的主观性特征呢?我们来看看审计的主要对象之一——会计系统。
1943年,美国著名的会计学家乔治·O·梅(May Gengeo)在《财务会计》一书中写道:“会计是一种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它是具有广泛和多种用途的艺术”。
在我国,著名会计学家魏明海教授在博士论文《论会计理论基本机构》中写道:“会计徘徊于艺术与科学之间”。我个人非常赞成魏明海教授的观点。
谈及会计的艺术面,或者说会计的艺术特征,其中一个缘由就是会计实务中充满了会计政策选择。既然是选择,就具有主观性,这恰似艺术特征。
审计以会计系统为对象,需要对充满主观性的会计政策选择做出判断,这就是审计的职业判断与职业怀疑,所以,审计行为具有主观性,具有了艺术气质。
在这里,我们还要闲聊一下艺术作品与人物、与会计、审计的故事。
在西方,有一副伟大的艺术作品——蒙娜丽莎。这副油画最重要的特征是蒙娜丽莎的眼睛,把这副画挂在墙上,你会在房间的任何角落感受到蒙娜丽莎含情脉脉地看着你。她的作者是达芬奇。
达芬奇画这幅画,采用了美术上的一个技法,即透视画技法。透视画技法需要高深的几何学知识。那达芬奇的几何学知识是从哪里学习的呢?是一个叫卢卡帕乔利的人教给他的。
卢卡帕乔利是谁?他是一位数学家,也是一位修道。他于1494年写了一本书:《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这本书介绍了流行于威尼斯的复式记账法,从此复式记账法流传于世界,解决了500多年来世界会计人员的生计问题。卢卡帕乔利因此被称为现代会计之父。
现代会计之父教给了达芬奇数学知识,达芬奇把数学与艺术结合起来完成了蒙娜丽莎。蒙娜丽莎成了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作品。我们想一想,会计、审计何尝不是数学与艺术的结合,会计、审计与艺术其实一直都没有分开过。
在中国,同样有一副伟大的艺术作品《兰亭序》。兰亭序是353年4月22日王羲之与谢安等41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醉酒之后所完成,后来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而会稽山在会计史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会计起源于会稽山。
当年大禹治水成功之后,来到浙江的茅山,召集天下诸侯开会,论功行赏,其中防风氏迟到了,被大禹王杀死在茅山上。这次会议用现在的话来就,就是算总账。开了这次会议之后,浙江茅山正式更名为会稽山。我想,大概是会稽山的艺术气质促成了兰亭序吧,这是否是真实,有待历史学家考证,我们今天姑且一听,姑且付之一笑吧。
注:选自《审计》(第3版)第1章 第2节 审计定义部分
戳“阅读原文”进入《审计》(第3版)购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