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章莹颖案:你讨厌的恨,藏着最无私的爱。

刘娜 闲时花开 2019-07-04

花  开  有  声 · 文  艺  理  性  

本期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谈谈章莹颖案。

 

01


从2017年6月案发,到2019年正式开庭审理,整整两年时间,中国访问学者章莹颖在美遇害案件,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

 

受害人章莹颖


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已证实了这样令人发指的案发细节:

 

变态残忍的嫌疑人克里斯滕森,假扮卧底警察,说服去签订房屋租约的章莹颖上了自己的汽车,然后强行将其带回公寓,强暴,绑架,谋杀,抛尸。

 

恶魔克里斯滕森


媒体暴露了许多细节,不忍再次重复,只想再次提及的是:

 

之前两年内,由于章莹颖的尸首成了迷踪,克里斯滕森又一直矢口否认自己杀害了章莹颖,案件迟迟没有进展。

 

但这次开庭,越来越多的证据链条,都指向这样的真相——可怕的克里斯滕森,就是杀害章莹颖的恶魔。

 


除了调查人员在克里斯滕森家中提取的血迹,经DNA检测和章莹颖相符,FBI还从安装在克里斯滕森前妻身上的窃听器中,获取更多证明“他就是凶手”的有效证据。

 

比如,案发后,克里斯滕森专门去了亲朋为章莹颖举办的守夜活动现场,甚至得意洋洋地说:


“他们来这里是为了找我……她(章莹颖)尸体永远不会被发现……她的家人注定空手而归。”

 

后来,检方又展示了一段来自当地社区商店的监控。监控显示,章莹颖遇害的第三天,克里斯滕森购买了专用于疏通下水道的化学制品和厨房垃圾袋。

 

但愿伴随庭审的继续,越来越多的证据能组成完整的证据链条,让美国法律能判处克里斯滕森死刑。


而不是,因他婚姻受挫,他学术受阻,他长期饱受酒精和药物的困扰,而免于极刑。



即便,克里斯滕森的死,也换不回章莹颖的重生,但他不死,就更难以消除那些活着的亲朋的伤痛。

 

杀人偿命,这是最朴素的公平,也是法律的起源。

 

这一刻,我甚至不想纠缠于什么国度和法律,更不想讨论什么安全和自救。

 

因为,面对这种以杀人狂为偶像的杀人犯,再好的人道主义和人权精神也不过是块遮羞布,再强的防范意识和自救本能也不过是纸上谈兵。

 

面对章莹颖年轻的生命,还有她亲朋的伤痛,没有人有资格以所谓的美国法律给那个杀人犯开脱,更没有人有理由用所谓的安全教育当事后诸葛亮。

 

极端个案无法预防,所以死刑严惩理所应当。这是悲剧之后的唯一光亮,也是受害亲人最大的期望。


章莹颖父亲接受采访,希望凶手被判处死刑。


02

 

遇害时,章莹颖才27岁。这位来自普通之家的优秀女孩,一度是父母的骄傲。

 

她2013年从中山大学本科毕业,考上北京大学的研究生,2016年毕业后还曾在中国科学院客座学习一年,2017年4月才前往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交流学习。


案发时,她刚刚到美国才两个月。

 

她失踪后,父母一度相信“她还活着”。希望变成绝望后,父母最大的愿望是找到她的尸首,带她回家。

 

章莹颖父母


由于案件迟迟无法进展,父母在彻夜难眠中泪流不断,快速衰老。被这突如其来的灾难,逼入陷入绝境的,还有她的弟弟和男友。

 

痛失女儿江歌的江秋莲的一句话,或许能概括正在历经这种生命无法承受之痛的天下父母的心:


“歌子没了,我也没了以后。”

 

所以,过去两年间,江妈妈才像个偏执狂一样,去异国他乡呼吁死刑,去网络人间怒撕刘鑫,去喋喋不休地讨公平,去愤恨满满地要复仇。

 

甚至,在热点变凉后,在人潮散去后,在人们麻木后,在被某些人嘲讽为“消费女儿的死”后,江妈妈依然活得像个斗士。

 

多少人感叹她因恨而执,又有多少人看见她为爱而活。


对世界而言,那孩子,只是一个受害者。对她而言,那孩子就是她的整个世界。

 

没有经历过她的暗夜和绝望,就没有资格劝说她放下和坚强。



03


在这个全民都倡导爱和宽容的时代,恨和复仇,好像成了狭隘、愚昧、低级、拿不到台面上的代表词,被排斥,被嘲笑,被诋毁,被群而攻之。

 

但今天,我想说:


如果法律非常操蛋,如果公平无法彰显,如果伤痛并未治愈,对那些受害者、绝望者和幸存者,请让我们一起,允许他们暂时心怀怨恨,理解他们同态复仇。


因为,这可能是他们活下去的摆渡,也可能是他们爱下去的救赎。

 

“你们休想得到我的恨。”

 

这句话,一度来自法国记者安东尼·莱尼斯,也曾在4年前风靡全球。



2015年11月13日,巴黎发生恐怖袭击,来自26个国家的130人遇难,安东尼·莱尼斯的爱妻海莲娜不幸遇难,留下他和刚满17个月的儿子。


3天后,在Facebook上,他这样致信残杀爱妻的恐怖分子 :


“星期五晚上,你们偷走了一条出色的生命,我的生命之爱,我儿子的妈妈,但你们无法得到我的恨……


我不会以仇恨来满足你们。这正是你们想要得到的。但是,以愤怒回应仇恨,就是向同样造就了今日之你们的愚昧认输。”


一时间,这封信感动治愈了整个法国。安东尼·莱尼斯也被人们称为“反恐英雄”。


4个月后,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他以日记体写成《你们无法得到我的恨》这本书,记录下暴恐事件后,没有妻子的岁月里他和儿子的微末日常。

 


很多人被他灵魂深处的坚强,还有人性良善的光辉打动,他的书也被称为“爱与亲情的咏叹调”。

 

镁光灯下,安东尼·莱尼斯带着儿子马不停蹄地开新书发布会,接受这样那样的采访和荣誉,收到来自全球的慰问和赞美。


但,两年后,再次面对采访,这位发誓像士兵一样坚强的男人,最终坦言,妻子离开的日子里,他其实无法不恨那些滥杀无辜的恐怖分子,恨不得能把他们从地球表面抹去。


为了避免过度悲伤,他甚至没有办法看自己写过的文字,总是和儿子一起跳过书中那些恐怖的片段。


他说,他甚至搞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把那篇《你们无法得到我的仇恨》发到脸书上。


“也许这就是一种自我保护,当你经历过这么可怕的事情,当你陷入阴影,你必须给自己找一点光亮,这是一种本能。”


他说,独自相处的漫漫长夜里,他其实很脆弱很无助,依旧被恨和绝望填满。


“我必须承认,我不是什么超级英雄,而是巴黎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父亲。”


不愿再用爱和宽容包装自己的安东尼·莱尼斯说,他更愿意接受自己真实的仇恨和绝望,带着年幼的儿子在日复一日的疗愈中,一点一点地走向坚强。



04


是的。


比仇恨更可怕的,是虚伪的宽容。比绝望更可怕的,是假装的坚强。


所谓真实的人生,不过是我们正视自己具体而幽暗的情感,然后在时光中一步步拥抱理性和温暖。


所以,面对不公和杀戮,面对暴戾和罪行,当法律软蛋,当惩戒缺席,当伤痛仍在,请允许受害者心怀怨恨,那是他们在校正爱的航向;请理解幸存者挺身复仇,那是他们对公平的诉求。


就像电影《一个母亲的复仇》中,当可爱美丽的女儿被灌醉、被强暴、被殴打、被扔进下水道险些丧命,飞扬跋扈、买通法律的嫌疑人,却逍遥法外,毫发无伤,悲痛欲绝的母亲决定采取自己的方式复仇时,屏幕上出现的那句意味深长的台词:


“你要相信神。”


“可是,神也不是无处不在的。”


“我知道,所以,他创造了母亲。”

 


因无私而复仇的母亲,因深爱而执着的家人,才是人间永远的神。


在正义无法抵达的角落,是他们,守望着最后的公平。


——结束,是另一种开始——

有一种隔屏深爱

叫星标闲时花开


猜 你 想 看

上一篇:

推荐篇:


闲时花开(ID:xsha369):作者刘娜,80后老女孩,心理咨询师,情感专栏作者,原创爆文写手,能写亲情爱情故事,会写亲子教育热点,被读者称为“能文艺也理性的女中年,敢柔情也死磕的傻大妞”。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