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小卡片关注娜姐
作者 | 刘娜
首发公众号 | 闲时花开
从两桩悲剧出发,谈谈为人父母的初心。
胡鑫宇被确认自杀一周后,刚刚,我在网上看到两个悲伤消息,都和孩子有关。再有不足半年的时光,她就能迎来高考,从考题如海、压力山大的高中生活中挣脱。1月7日下午,她向老师请假后,给朋友留言:“我发给你些东西,半个小时后你都可以听,然后按照备注发给相应的人。”当朋友追问她在哪里时,她回复:“河边滨江公园对面,我放衣服在这里,很好找的。”众人很快找到小英的羽绒服、口罩,但迟迟没有找到小英的踪迹。在冰冷的江水中浸泡整整一个月后,2月7日,小英的遗体才在沱江中被发现。四川绵阳,一位13岁的初中男生,因为体育考试只考了18分,被亲生父亲用武士刀刺死。情绪失控中,暴躁咆哮的他本想拿武士刀,吓唬吓唬孩子,但没有控制住,竟一下戳到孩子脖颈上。虽然父亲及时拨打了120,但孩子最终因失血过多,离开人世。令人泪目的是,这个13岁的男生,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些令人焦虑悲伤的关键词,在刚刚过去的大疫三年,因为疫情、封控、感染,暂时被遮蔽于惶惶不可终日的瘟疫之下。或者说,当更大的灾难降临,人们被更大的恐慌支配,教育焦虑和孩子问题,被暂时搁置到一旁。当封控结束,疫情放开,烟火回归,生活如常,我们又回到老路上。社会问题,我们需要关注,需要呼吁,需要呐喊,但改变的主动权,并不在我们渺小个体的手中——但,父母修行,放下执念,戒掉暴躁,学会等待,给予接纳,习得温和,却是我们此时此地此刻,便可做到的事情。我们可以不可以放下高高在上的家长傲慢,看见孩子的敏感和脆弱?我们在孩子遇到难题和困境时,有没有耐心给孩子等待,并陪他们一起想办法?我们在发现孩子内心病了后,愿不愿意接受事实,放下过多情绪,陪他去治疗,而不是讳疾忌医,宁肯失去一个孩子,也不愿撕下虚伪的面子……只要我们愿意站在孩子这一边,发自内心地认为一个健康开心的孩子,胜过世俗盛大的成功和荣耀,我们的孩子就会慢慢变好。因为,父母不活在过度期待的幻想里伤害孩子,孩子就能回到结结实实的泥土里拔节生长。对那些用“过度期待、优秀执念、焦虑狂躁、控制苛责、情感绑架”的方式,继续伤害孩子的父母,我也很想给他们看看下面两张图片——土耳其南部靠近叙利亚边境地区的强震,已致两国12000多人遇难,62000多人受伤——伤亡还在增加。叙利亚阿勒颇省的一处废墟中,救援人员发现一名刚刚出生的小女婴。她的脐带仍和母体相连,浑身赤裸,全身血污,但身体健康。只有她这个最小的家庭成员,在母爱的庇护中,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母亲拼尽全力,把孩子保护在臂弯里,用自己的生命,给孩子留下生机。母亲用尽全身的力气,把肚里的小婴儿生出来,并把她保护在怀中。是这个孩子长大后,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还是惟愿她健康、平安、快乐?另一张照片,是土耳其卡赫拉曼马拉什,一个15岁的女孩在地震中,被压在倒塌的建筑物下,不幸遇难。她的父亲,双腿弯曲地坐在废墟里,紧紧抓住死去女儿的手,久久不肯离去……父亲紧握已逝女儿的手,右下角为放大图@新华社
那一刻,不愿离去的父亲,摸着女儿冰凉的手,面容悲戚地在想什么?当然是,多么希望女儿还健康活着,还能甜甜地喊他“爸爸”,还能拉着他的手走在回家的路上。绝对不是,也不可能是,期待孩子能考上名牌大学,能光宗耀祖,能年薪百万。极端的灾难和极致的深情,能让我们更多人回到源头,去重拾自己的发心:我们每个父母,在迎接自己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最大的心愿,不过是他健康快乐地活着。我们每个父母,在孩子遭遇病患和意外的那一刻,最大的祈祷,不过是他健康平安地活着。而不是,他考第一名,他活成我们的面子,他活成我们期待的样子。感谢你读到最后,点个“赞”+“在看”,并“分享”给更多人看。
点击《高启强这个动作,细思极恐》,看娜姐最新情感文。
点击下方小卡片,关注娜姐小号,每天都有好故事
闲时花开(ID:xsha369):作者刘娜,情感专栏作家,文艺也理性,温柔也死磕。新书《见字如面》全网热销中。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