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农村观察》2023年第1期目录及内容提要

CRECRS编辑部 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 2023-10-24

目        录


近百年来中国农户家庭经营的变迁逻辑

展进涛  朱菊隐  纪月清(2)

大豆生产者补贴对农户土地投入决策的影响——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王新刚  司  伟  冯晓龙  赵启然(20)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生产经营投资的影响

周月书  苗哲瑜(40)

数字经济与农民工就业:促进还是挤出?——来自“宽带中国”政策试点的证据

齐秀琳  江求川(59)

地权稳定性对劳动力非农就业的长期影响——来自雷州半岛的新证据

张俪娜  罗必良  胡新艳  张同龙(78)

银保互动对农户增收的作用效果与机制研究——基于鲁、辽、赣、川四省的调查数据

朱  然  顾雪松  秦  涛  任天驰(96)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福利效应——基于农民视角的分析

陈  燕  林乐芬(116)

多维赋能与责任重塑:乡村组织的制度化调适——以“镇村工作一体化”实践为研究对象

何得桂  李  想(136)

公平抑或平衡:基层治理实践中的资源适配——以农村低保资格挪用为例

王  瑜  程令伟  杜志雄(157)

“圈层型”流通:商业资本对接小生产者的逻辑与策略

陈义媛(168)

Vol.1


近百年来中国农户家庭经营的变迁逻辑

展进涛  朱菊隐  纪月清


摘要:理解中国农户家庭经营的变迁逻辑对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户特别是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梳理分析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农户家庭经营的变迁过程,探讨不同年代农户家庭经营的特征差异,揭示中国农户家庭经营不断融入工业化、现代化和大市场的总体趋势与演变规律。研究发现:中国农户家庭经营从自给自足向市场化的要素购买和产品出售转变,农户通过运用以现代机械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生产要素,大幅提升了要素配置效率和经营收益,但小农经营是中国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农户家庭劳动力兼业化程度逐步提高;土地要素随着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呈现集中态势,土地制度变迁产生的产权激励促进了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以经营转入地为主的农户家庭的土地规模远大于近百年前农场的平均规模;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户通过生产高附加值农产品或扩大土地规模来优化家庭劳动力和土地等资源的配置,进而出现农户家庭经营的生产专业化和区域层面的产品多样化并存。本文还讨论了中国农户家庭经营的发展趋势,并结合研究发现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农户  家庭经营  规模经济  要素配置  社会化服务


Vol.2


大豆生产者补贴对农户土地投入

决策的影响

——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

数据的实证分析

王新刚  司  伟  冯晓龙  赵启然


摘要:大豆生产者补贴是近年来中国尝试促进大豆生产振兴的重要政策工具,该政策如何影响农户决策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16-2020年的5期数据,系统考察了大豆生产者补贴对农户土地投入决策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大豆生产者补贴的激励下,农户主要通过增加土地转入面积或调整种植结构两种方式实现大豆扩种,且该补贴对农户扩种大豆的激励效应在年份间呈现先减后增的U型变化趋势。总体上看,由于大豆生产者补贴使土地转入者面临地租上涨困境,农户更倾向于通过调整种植结构的方式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即提高大豆面积占比。但不同群体之间差异明显:相对于小规模和中等规模农户,大豆生产者补贴对较大规模农户扩种大豆的激励效果更强;较大规模农户主要通过转入土地和调整种植结构的方式扩种大豆,而小规模农户更倾向于通过调整种植结构的方式实现大豆扩种。


关键词:生产者补贴  政策激励  土地转入  种植结构


Vol.3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生产经营

投资的影响

周月书  苗哲瑜


摘要: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5年、2017年和2019年的数据,以及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生产经营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了农户的生产经营投资。具体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农业生产经营投资的影响不显著,但对农户工商业生产经营投资有促进作用。使用工具变量法处理内生性后,研究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增加农户的融资规模、提高农户的信息互动水平来促进农户的生产经营投资。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工商业生产经营投资的影响具有异质性:数字普惠金融对小规模经营和低人力资本农户的工商业生产经营投资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农业生产经营投资受传统金融服务的影响较大,数字普惠金融借助传统金融服务基础能够促进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投资。本文研究对数字普惠金融更好地服务促进农村产业兴旺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  农户生产经营投资  农村产业兴旺


Vol.4


数字经济与农民工就业:促进还是挤出?

——来自“宽带中国”政策试点的证据

齐秀琳  江求川


摘要:数字经济不仅推动了就业市场上信息的充分流通,而且对原有工作岗位形成冲击,正展现出对农民工就业愈发深刻的影响。本文基于2011-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宽带中国”政策试点,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了数字经济如何影响农民工就业。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农民工就业,“宽带中国”政策试点使农民工就业率提高了1.78%;第二,数字经济对新生代和低技能农民工群体就业的促进作用更大;第三,数字经济促进农民工就业的机制包括增进就业信息获取和催生新的工作岗位;第四,数字经济提高了农民工就业质量,但这种提高仅仅表现为收入水平的提升,农民工工作强度反而有所增加。本文结论对政府进一步推进农民工就业和发展数字经济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数字经济  农民工就业  “宽带中国”政策


Vol.5

地权稳定性对劳动力非农就业的

长期影响

——来自雷州半岛的新证据

张俪娜  罗必良  胡新艳  张同龙


摘要:地权稳定性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之间的关系受到学界关注,但是,已有研究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本文利用广东省雷州市祖宗地现象的微观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地权稳定性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以土地调整频次低和地块持有期限长为特征的祖宗地,相较于普遍的家庭承包地,所引致的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比例更高,且该结果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这意味着,祖宗地现象为稳定地权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经典命题提供了新证据。基于此,在现有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下,进一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和加强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对保持和有序推动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权稳定性  非农就业  农村劳动力  祖宗地


Vol.6


银保互动对农户增收的作用效果

与机制研究

——基于鲁、辽、赣、川四省的调查数据

朱  然  顾雪松  秦  涛  任天驰


摘要:如何有效实现农户增收一直是“三农”领域的现实难点,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基于鲁、辽、赣、川四省的调查数据,利用OLS、2SLS等方法检验银保互动对农户收入水平与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来验证银保互动影响农户收入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相比于单一的农业保险或农业信贷,银保互动对农户收入水平具有更好的提升效果,且对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经营规模农户具有更显著的增收作用;第二,银保互动通过提高信贷配给、降低生产风险、扩大经营规模和提高生产效率四种渠道促进农户增收,其中,生产效率渠道的作用相对较弱;第三,农户可以通过银保互动提高外来风险冲击下的收入稳定性,从而有效改善贫困脆弱性问题,减少因灾返贫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银保互动  农户收入  农业保险  农业信贷  贫困脆弱性


Vol.7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福利效应

——基于农民视角的分析

陈  燕  林乐芬


摘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挥着分散农业风险、补偿受损农民经济损失的风险保障功能。本文基于2002-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DID模型、动态静态面板效应模型、面板分位数模型等,基于农民视角实证考察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福利效应。研究发现: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显著增进了农民福利水平;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对农民具有一定的福利改善作用,这主要通过灾前保费支出效应实现——人均保费支出的农民福利改进效应显著,虽然在短期内增强了农民福利波动,但长期看改善了农民福利水平;随着农民福利水平的上升,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福利改善效应逐渐减弱;灾后保险赔付的福利效应尚未体现,这是由农业保险赔付效率不高造成的。


关键词:政策性农业保险  农民福利  福利效应  分位数回归 


Vol.8


多维赋能与责任重塑:乡村组织的

制度化调适

——以“镇村工作一体化”实践为研究对象

何得桂  李  想


摘要: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乡村组织既面临多中心工作格局的治理情境与问责制度革新,也面临地方性治理诉求的调整。组织环境与外在约束的变化,要求乡村组织主动进行制度化调适和有效回应,以促进党建引领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实现乡村治理有效。本文对“镇村工作一体化”机制创新的研究发现,乡村组织以组织架构的制度化调适为抓手,通过制度赋能(构建镇村工作共同体)的方式,以治理责任重塑为核心,实现主体赋能、治理赋能与程序赋能等多维赋能,从而促进治理资源与治理诉求的精准匹配,助推乡村善治。作为一种积极取向的治理机制,“镇村工作共同体”对于治理有效的促进彰显了乡村组织的韧性与自主性,体现出其“尽责式治理”的实践逻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通过多维赋能重塑乡村组织的治理责任并建构尽责式治理机制。这是乡村治理未来发展的一项核心议题。


关键词:多维赋能  治理有效  乡村组织  治理责任


Vol.9


公平抑或平衡:基层治理实践中的

资源适配

——以农村低保资格挪用为例

王  瑜  程令伟  杜志雄


摘要:脱贫攻坚以来,国家资源输入乡村为脱贫地区乡村建设注入强劲动力。然而,在项目资源下乡过程中,农村基层组织承担着组织成本较高的协调任务,却缺乏与任务相匹配的治理资源,由此形成基层治理实践中的资源适配困境。在甘肃省宁县平定村,村“两委”在推进任务和项目过程中,为确保村级整体任务如期推进,将农村低保资格挪用于解决“钉子户”问题。这种挪用是一种平衡策略,但破坏了社会救助政策的公平原则,本文将其概括为“平衡替代公平”。围绕这一现象,本文呈现了现象背后的行动逻辑,以及结构性的压力体制、操作性的资源协调、文化性的无讼伦理如何共同塑造了这类行动逻辑。平衡替代公平的运作,客观上暂时舒缓了治理资源与治理任务之间的张力,但却衍生出新的治理风险,其深层逻辑是项目资源下乡与具有整体性治理特征的乡村治理之间的适应性问题。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应重视村级治理资源与治理任务的适应性和匹配度。


关键词:基层治理  资源适配  农村低保  乡村振兴 


Vol.10


“圈层型”流通:商业资本对接小生产者的

逻辑与策略

陈义媛


摘要:本文通过考察农产品流通的内在逻辑,以及商业资本对接小生产者、建立稳定货源的策略,讨论了商业资本对中国农业转型的影响。基于对6个地区的调研,本文认为,尽管中国的农产品流通表现为大量小生产者与大量中小流通企业的对接,但这种对接呈现“圈层型”特征,即不同层级的中间商在农产品流通中所对接的购、销主体都是相对稳定的,产地中间商收购的绝大部分农产品是由相对固定的小生产者提供的,销地中间商收购的绝大部分农产品也是由相对固定的产地中间商提供的。这种“圈层型”流通结构建立在3层逻辑基础上:第一,各参与主体之间基于长期博弈形成的信任关系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第二,购销双方所建立的契约具有非正式性,缔约双方可以灵活调整契约关系,更好地分担风险;第三,各级收购方均通过“以销定采”降低滞销风险。在这一结构下,商业资本借助乡村社会非正式资源,一方面通过策略性地利用和建构人情关系,另一方面通过为小生产者提供无息贷款,在不直接介入农业生产的情况下也能获得稳定的货源供应。不过,这种纵向一体化策略虽然使小生产者在生产环节保持了表面的“自主性”,但小生产者在全产业链中仍处于劣势地位。因此,有必要探索使小生产者可以组织起来参与市场交易的路径。


关键词:商业资本  小农户  纵向一体化  中间商  农产品流通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全文

关于我们


《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简称“两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办,是国家社科基金首批资助的100种重点期刊之一、AMI权威学术期刊和FMS管理科学高质量期刊(A类期刊T1)。


《中国农村经济》注重论文的学术性和政策指导性,主要刊发有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经济学、管理学论文,以及经济学、管理学其他领域中选题较好、具有前瞻性和方向性的优质论文;《中国农村观察》注重论文的理论性和学术性,刊文涵盖农村经济、社会、政治、法治、文化教育等“三农”研究相关领域。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22版)》:《中国农村经济》复合影响因子为14.046,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为10.264,在488种经济类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三,排在《中国工业经济》《经济研究》之后;《中国农村观察》复合影响因子为8.833,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为5.972,在488种经济类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九。


两刊在世界期刊中也具有重要影响,根据《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报告》,《中国农村经济》世界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为2.75,在全球37种农业经济类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三,排在Food Policy和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之后;《中国农村观察》世界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为1.71,在全球农业经济类37种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七。同时,两刊多次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两刊实行在线投稿、双向匿名审稿制度,两刊网站(http://crecrs.ajcass.org/)可全文下载两刊所发文章,两刊微信公众号(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可阅读所发文章精华版,欢迎广大专家学者投稿和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