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农村经济》2023年第1期目录及内容提要

CRECRS编辑部 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 2023-10-24

目        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成就与解释

杜志雄  胡凌啸(2)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现实基础、国际经验与路径选择

金文成  靳少泽(18)

大食物观下中国饲料粮供给安全问题研究

刘长全  韩  磊  李婷婷  王术坤  罗千峰(33)

数字经济发展何以赋能农民工高质量就业

张广胜  王若男(58)

数字乡村建设:底层逻辑、实践误区与优化路径

李丽莉  曾亿武  郭红东(77)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逻辑转换、难点突破与路径选择

温  涛  何  茜(93)

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与时空演变

张  林  李海央  梁义娟(115)

担保品竞争:缓解林权抵押约束对农户信贷的影响

程军国  刘  璨  刘  浩  何  婧(140)

“财散人聚”还是“人财两散”:股份合作制改革对村庄集体行动的影响——来自河南省381宗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经验证据

秦国庆  马九杰  史雨星  朱玉春(160)

Vol.1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

成就与解释

杜志雄  胡凌啸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将高质量发展确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提出即是要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成绩斐然。本文通过构建认识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框架,分析了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能”和“为什么能”两个重要问题。中国紧紧围绕保障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业可持续性“三大目标”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了粮食及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且结构优化、农业绿色发展和生态价值提升。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四大体系”以及生产主体培育、服务主体培育、科技装备支撑、数字技术赋能、产业组织优化、农业功能拓展、农业支持保护“七大手段”是保障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实现的“核心解释变量”。未来深入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要以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为前提,继续牢牢把握“三大目标”,充分发挥“四大体系”和“七大手段”的作用。


关键词: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


Vol.2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现实基础、国际经验与路径选择

金文成  靳少泽


摘要:本文揭示了农业强国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剖析了中国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的现实基础和主要障碍,梳理了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的共性特征和规律性启示,提出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路径选择。研究发现: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仍是大而不强,在农业产出效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科技创新能力、产业组织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而农业发达国家普遍在农业科技现代化、服务现代化、产业链现代化、经营体系现代化等方面具备优势,并且注重本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支持保护和工农城乡关系调整。中国要建设的农业强国,既有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的共同特征,也有基于现实国情农情的中国特色;既要伴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过程,也要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各方面。因此,必须立足中国基本国情农情,有效发挥政治制度、土地制度、农耕文明、改革发展、技术后发等特殊优势,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加强耕地保护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提升农业产业链韧性、加强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全过程转型、推进农业高水平对外开放。


关键词:农业强国  现实基础  国际经验  路径选择


Vol.3


大食物观下中国饲料粮供给安全

问题研究

刘长全  韩  磊  李婷婷  王术坤  罗千峰


摘要:本文研究了中国饲料粮供给安全面临的形势和主要挑战,分析了粮饲结构调整对破解农业结构矛盾、保障大食物供给总体安全的作用,提出了大食物观视角下保障饲料粮供给安全的思路与对策。研究表明:在“口粮过剩与饲料粮短缺并存”情况下,对口粮自给率标准与形势的认识误区导致了粮饲结构错配问题的深化和累积;饲料粮生产面临资源潜力开发水平低与空间错配问题,包括“高潜低用,低潜超用”问题和更突出的实际优势品种与潜在优势品种偏离问题;饲料粮的科技投入与科技支撑更加不足;饲料粮的对外依赖面临更大脆弱性,体现为进口对国际市场供给能力和对少数来源地的依赖度更高。模拟分析显示,在不影响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粮饲结构调整能够降低食物供给总体对外依赖度,提高饲料粮自给率。


关键词:大食物观  饲料粮  供给安全  自给率  结构错配


Vol.4


数字经济发展何以赋能农民工高质量就业

张广胜  王若男


摘要:提高农民工就业质量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微观抓手。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基于工资议价理论,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探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综合影响、细分差异与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工就业质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工资收入、福利保障、工作稳定性、工作强度等客观维度就业质量的积极影响更突出。分位数回归发现,随着就业质量分位点的上升,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促进作用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异质性分析显示,相较于人力资本较高的农民工,数字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本较低的农民工就业质量提升效应更明显,呈现出数字经济的包容性特征。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通过重塑工作特征、促进机会公平进而提高农民工就业质量。本文认为应进一步强化数字经济在推动农民工高质量就业中的重要作用,为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赋能。


关键词:数字经济发展  就业质量  农民工  包容性


Vol.5

数字乡村建设:底层逻辑、实践误区

与优化路径

李丽莉  曾亿武  郭红东


摘要:中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在经历了起步摸索阶段(1979-1993年)、基础培育阶段(1994-2003年)和快速发展阶段(2004-2017年)以后,进入了全面提升阶段(2018年开始),亦即数字乡村建设阶段。作为农业农村信息化的新阶段,数字乡村建设的核心要义是实现高质量的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发展和农村全方位数字化发展,技术进步、深化改革和利益均衡则构成了数字乡村建设的底层逻辑。然而,一些地方数字乡村建设存在诸如工作重心落在硬件设备上、数字形式主义滋生蔓延、公共资源分配不合理、过度依赖运营服务商等实践误区,背离了数字乡村建设的核心要义和底层逻辑,亟须纠正。建立系统有力的保障机制、增强数据要素的赋能作用、调整公共资源的分配方式以及提升干部群众的数字素养,是优化中国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数字乡村  数字鸿沟  数字化改革  数字形式主义  农业农村信息化


Vol.6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深化农村金融改革

创新:逻辑转换、难点突破与路径选择

温  涛  何  茜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村金融发展需要加快从扶贫金融向“普惠金融+产业金融”、从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从支持生态扶贫向服务乡村绿色发展、从传统金融扶持向金融科技赋能的四重逻辑转换,并由此针对性地破题制约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面对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和新形势新要求,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必须立足新的逻辑起点,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从强化金融机构责任担当、完善各类金融互补合作机制、加快绿色金融服务创新、建设开放型乡村金融信息平台、加大村级金融服务站建设力度以及建立风险防控长效机制等方面重点发力,着力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升农村金融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为追求美好生活而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夯实共同富裕的基础。


关键词:乡村振兴  金融创新  逻辑转换  难点突破  共同富裕


Vol.7


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

与时空演变

张  林  李海央  梁义娟


摘要:本文在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理论内涵分析基础上,从“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两个方面构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07-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度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然后采用核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分析、Moran’s I指数分析、社会网络分析、Dagum基尼系数测算与分解等方法考察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表现出稳定的逐年上升趋势,且2016年后逐渐加速上升,但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主要依赖“量的扩张”,“质的提升”增长缓慢是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自2016年以来表现出较强的协同性,2019年后进入“高速高质”发展阶段。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区域梯度效应和“高质量发展极”与“低质量发展陷阱”并存的集聚效应。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关联网络通达性,且存在多重叠加现象,但关联紧密程度有待提高。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差异呈扩大趋势,地区内差异和超变密度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


关键词:农村金融  高质量发展  动态演进  空间关联网络  区域差异


Vol.8


担保品竞争:缓解林权抵押约束

对农户信贷的影响

程军国  刘  璨  刘  浩  何  婧


摘要:基于担保品竞争视角,本文使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展研究中心固定观察点数据,运用多时点DID模型,考察了缓解林权抵押约束对农户信贷可得性和贷款条件的影响。研究发现:将林权纳入担保品后,总体上提升了农户信贷可得性,增加贷款规模,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但在担保品竞争环境下,林权属于弱势担保品,信贷风险控制能力有限,因此缓解林权抵押约束对不同农户群体产生差异性影响,即对无信贷排斥群体有效,对信贷排斥群体无效。进一步分析表明,缓解林权抵押约束对其他资产抵押群体和保证贷款群体有效,佐证了以上结论。本文还发现,地区林木资源丰富、地方政府设立风险处置基金或林权收储机构,可以提升缓解林权抵押约束的政策效果。以上结论表明,在农村金融市场担保品多样化的现实背景下,开展各类担保制度试点和改革,需考虑和提升担保品相对竞争力。


关键词:担保品竞争  林权抵押  农户信贷  信贷可得性  贷款条件


Vol.9


“财散人聚”还是“人财两散”:股份

合作制改革对村庄集体行动的影响

——来自河南省381宗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

经验证据

秦国庆  马九杰  史雨星  朱玉春


摘要:股份合作制改革为中国村庄集体行动的再造绘就了美好愿景,但其实践成效仍有待检验。本文利用河南省381宗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追踪调查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分析了股份合作制改革对村庄集体行动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股份合作制改革显著提升了村庄集体行动水平;第二,股份合作制改革通过提高集体制度供给能力、增进集体成员互信程度、强化集体成员监督意识等方式提升村庄集体行动水平;第三,股份合作制改革对村庄集体行动的影响依村庄成员规模、有无“第一书记”、资产类型、村庄区位的差异而存在异质性;第四,“严要求、宽落实”“重自选、轻规定”两类政策执行偏差均显著抑制了改革的集体行动促进效应。


关键词:股份合作制改革  政策执行偏差  集体行动  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  渐进双重差分法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全文

关于我们


《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简称“两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办,是中国“三农”研究领域权威性学术期刊和FMS管理科学高质量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注重论文的学术性和政策指导性,主要刊发有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经济学、管理学论文,以及经济学、管理学其他领域中选题较好、具有前瞻性和方向性的优质论文;《中国农村观察》注重论文的理论性和学术性,刊文涵盖农村经济、社会、政治、法治、文化教育等“三农”研究相关领域。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22版)》:《中国农村经济》复合影响因子为14.046,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为10.264,在488种经济类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三,排在《中国工业经济》《经济研究》之后;《中国农村观察》复合影响因子为8.833,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为5.972,在488种经济类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九。


两刊在世界期刊中也具有重要影响,根据《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报告》,《中国农村经济》世界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为2.75,在全球37种农业经济类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三,排在Food Policy和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之后;《中国农村观察》世界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为1.71,在全球农业经济类37种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七。同时,两刊多次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两刊实行在线投稿、双向匿名审稿制度,两刊网站(http://crecrs.ajcass.org/)可全文下载两刊所发文章,两刊微信公众号(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可阅读所发文章精华版,欢迎广大专家学者投稿和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