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农村观察》2023年第6期目次及内容提要

CRECRS编辑部 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 2024-03-17


目        录


以高质量的县城建设推进县域现代化:事实与路径


王  邹  孙久文(2)

农村金融增量改革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吗

——基于1137家村镇银行数据的实证分析


周孟亮  王立聪(24)

高等教育扩张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了吗


周均旭  常登宇(44)

地方领导小组何以有效:“情境-结构”的双重契合

——基于宜良县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观察


刘浩然  唐丽霞(65)

任务治乡:乡镇治理现代化的组织重塑

——基于清水乡的田野调查


蒋  洋  陈宝玲  石  术(84)

在地化调适:党建引领乡村产业发展的实践创新


曾  薇(103)

乡村持续发展中的“村社自主性”及其限度

黄心泓(124)

乡村治理中的多重合意性协同

——应对制度复杂性视角下的多案例分析


许睿谦  王  超  苏孟玥(145)

多样化生态补偿有助于缓解生态保护红线区农户相对贫困吗


刘格格  周玉玺  葛颜祥(161)

2023年1~6期总目次


(181)

Vol.1


以高质量的县城建设推进县域现代化:事实与路径

王  邹  孙久文


摘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要求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县域是实现全域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县城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空间。基于“人口-产业-政府”的分析框架,本文在现代化视域下讨论了县域和县城发展的实然与应然。以翔实数据和多元视角,本文研究揭示了县域(城)在人口分布、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和财政状况方面的特征,构建了指标体系并以此评估县域现代化水平。对县域现代化指数的Oaxaca-Blinder分解结果表明,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动力。以高质量的县城建设促进县域现代化,需要优化顶层设计、壮大优势产业、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深化制度改革。高质量的县城建设意在强调要强化整个城市体系的局部弱项,形成县城与都市圈、城市群等主要增长极的优势互补。县域现代化的基本思路应该是“扬长补短”,最终为居民提供合意的生产生活空间。


关键词:现代化  县城  新型城镇化  现代化指数  Oaxaca-Blinder分解


Vol.2


农村金融增量改革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吗

——基于1137家村镇银行数据的实证分析

周孟亮  王立聪


摘要:本文使用2008-2019年1116个县域的1137家村镇银行数据,利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研究村镇银行设立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检验农村金融增量改革的效果。研究发现:第一,村镇银行设立能显著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第二,村镇银行设立通过抑制资金外流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第三,因为地理区位、主发起行类型等方面的差异,村镇银行设立对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县域,村镇银行设立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当城市商业银行为主发起行时,村镇银行设立的促进作用被放大;当农村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主发起行时,村镇银行设立的促进作用被削弱。因此,应该继续推进农村金融增量改革,优化村镇银行区域布局,强化机构运营的稳健性,引导资金回流农村,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增量改革  县域经济  资金外流  村镇银行


Vol.3


高等教育扩张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了吗

周均旭    常登宇


摘要: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构建个体户口性质与高等教育扩张强度的交互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高等教育扩张能够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并且该结论在经过各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而高等教育扩张对城乡教育差距缩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托底”和“扩中”的作用途径来实现的,即可以通过降低农村居民最高学历为初中及以下的概率和提升其最高学历为高中的概率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但是,高等教育扩张对大专及以上阶段的城乡教育差距的影响并不显著,农村居民在高等教育中的不利地位并未获得显著改善。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高等教育扩张缩小了独生子女群体的城乡教育差距,而对于非独生子女,高等教育扩张仅在高等教育资源不丰富省份中对男性群体城乡教育差距的缩小具有显著影响,这体现家庭教育投资的“资源稀释”与“男性偏好”的特点。


关键词:高等教育扩张  城乡教育差距  受教育年限


Vol.4


地方领导小组何以有效:“情境-结构”的双重契合

——基于宜良县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观察

刘浩然  唐丽霞


摘要:在组织超规模设置的背景下,地方领导小组何以有效?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方法,聚焦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实践过程,从地方领导小组“部门协调机制”和“政策主体”的双重角色定位出发,展现了情境与结构之间以行动为中介的契合过程。研究发现:第一,当地方政府面对复杂情境时,地方领导小组为破除科层桎梏提供了可能,其特殊结构生成了组织适应情境的能力,实现了组织情境与规范结构之间的协同性契合。在此基础上,地方领导小组通过控制调适的行动策略为政策实施提供了全过程的方向牵引,保证了任务情境与目标结构的治理性契合。第二,增强领导小组办公室能力来削弱“注意力依赖”、建立更为有效的外部情境沟通渠道来保障组织结构的完全开放,以及在目标模糊性和高度自主权的基础上发挥控制调适的行动策略,是实现“情境-结构”的双重契合的关键。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地方领导小组情境、结构和行动三大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地方领导小组有效性的生成机制和微观基础,丰富中国特色领导小组研究的一般性理论,为地方性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方领导小组  情境  结构  行动  双重契合  宅基地制度改革


Vol.5


任务治乡:乡镇治理现代化的组织重塑

——基于清水乡的田野调查

蒋  洋   陈宝玲   石  术


摘要:乡镇治理具有“任务治乡”的新特征,任务型组织成为完善乡镇治理体系的重要抓手和提升乡镇治理效能的重要组织形式。党的二十大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乡和镇是联系农村社会的行政体系的末端,现有关于任务型组织在乡镇治理场域的实证研究尚待补充。本文构建“制度环境-现实需求-行动逻辑-组织形态”的分析框架,对2017-2021年于江西省清水乡观察的“任务型组织常态化治乡”现象进行深描,旨在对乡镇治理中的任务型组织由临时性向常态化转向的外在表征、原因和结果进行学理性讨论。研究发现:任务型组织治乡日益走向常态化,表现为政策制定常态化、关注议题常态化和治理流程常态化;任务型组织能够有效适应乡镇治理的制度环境,动态回应乡镇治理的现实需求,良性契合乡镇治理的行动逻辑,具有适应性、回应性和契合性等特征。总体上看,任务型组织常态化治乡加强了党对乡镇治理的全面领导,激发了乡镇治理的内生活力,提升了乡镇治理的政策执行力,进而助推乡镇治理现代化。因此,任务型组织治乡并非消极的组织行动偏离,而是为实现乡镇治理现代化的积极的组织形态重塑。


关键词:任务型组织  基层治理  乡镇治理  治理现代化


Vol.6


在地化调适:党建引领乡村产业发展的实践创新

曾  薇


摘要:随着党对“三农”工作全面领导能力的加强,党建引领已成为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与保障。既有研究鲜少将党建引领制度与乡村产业发展紧密相连,本文构建了“制度-情境”的分析框架,对武汉市毛家冲村“在地化调适”这一党建引领乡村产业发展的新模式进行解构。研究发现:党建引领制度对乡土情境的适应不足会降低乡村产业发展效能。“在地化调适”模式蕴含结构重塑、功能匹配和能力提升3个基本要素,这些要素借助过程导向的供需衔接、执行权力的适度放活、产业效益的主体关联3方面机制,形成了超越制度本身且在行动结构、治理功能和发展能力方面更贴近地方情境的制度实践,提升了党建引领制度的在地化调适能力,有效促进了制度优势向乡村产业发展效能的转化。立足以产业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改革进程,该模式对完善党建引领下县域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稳定乡村产业多元共治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党建引领  乡村产业  在地化调适


Vol.7


乡村持续发展中的“村社自主性”及其限度

黄心泓


摘要:中国“三农”工作重心已从精准扶贫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阶段新形势对乡村发展的持续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界关于中国乡村建设经验的研究和比较视域下各国乡村盛衰的研究揭示了内生活力对乡村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其中,“村社自主性”强调立足于村社自组织性的资源交互能力,具有特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涵。在乡村振兴中,村社从外部获取资源及与外部环境互动不可或缺,“村社自主性”强调的资源交互能力可进一步划分为资源消化能力与资源交流能力,前者侧重于资源内部化的有效性,后者聚焦于可获取的整体资源水平。通过对华溪村、木根村和中在村的追踪调查,本文研究发现:一方面,资源消化能力内含于村社自组织性,对乡村持续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另一方面,资源交流能力不仅与村社自组织性有关,而且与政府资源配置、社会资源流动状况不可分割,这亦深刻影响乡村发展的持续性。因此,持续深入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在加强“村社自主性”建设的同时,注意到其限度,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确保“村社自主性”建设与政府有力推动、城乡良性互动相统筹。


关键词:乡村振兴  村社自主性  持续发展  资源内部化


Vol.8


乡村治理中的多重合意性协同

——应对制度复杂性视角下的多案例分析

许睿谦   王  超   苏孟玥


摘要:由“行政-社区-市场”多重制度要素叠加而形塑的制度复杂性正成为乡村广泛面临的治理挑战,乡村振兴需要乡村协调与有序治理。本文借鉴制度复杂性理论,为乡村治理的制度结构特征以及治理主体的能动与创新策略提供新的解释视角。本文提出基于多重合意性协同的分析框架,并结合对3个典型村庄案例的考察来提炼治理策略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乡村治理在行政、社区和市场多重制度逻辑下面临合意性短缺与紧张关系的潜在制约;多重合意性协同是乡村基层在复杂制度环境下提升治理效能、获取各方支持的关键内在支撑;制度弥合与制度联结构成了实现多重合意性协同的重要运作机理,支撑了合意性从短缺到兼顾、从紧张到良性互动的演化过程;村庄内外多元治理力量的激活调动与相互配合能为实现多重合意性协同提供组织保障。本研究的发现深化了对乡村治理的制度根源及微观主体应对机理的理解,并对乡村治理创新的策略与路径选择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乡村治理  制度复杂性  合意性  乡村振兴


Vol.9


多样化生态补偿有助于缓解生态保护红线区农户相对贫困吗

刘格格  周玉玺  葛颜祥


摘要:本文基于山东省生态保护红线区的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分析了多样化生态补偿的实施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农户相对贫困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多样化生态补偿的实施有效缓解了生态保护红线区农户的相对贫困,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第二,不同类型生态补偿对农户相对贫困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产业项目型生态补偿对农户相对贫困的缓解效应最为突出,技术型生态补偿的影响不显著,“造血式”生态补偿对农户相对贫困的缓解效应总体要优于“输血式”生态补偿。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多样化生态补偿的实施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农户相对贫困的缓解效应在经济发展程度较低地区更强,且对生态认知水平较高的农户和户主为老一代农民的农户相对贫困的缓解效应更为凸显。


关键词:生态保护红线区  相对贫困  生态补偿  共同富裕



关于我们


《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简称“两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办,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类权威性学术期刊。系国家社科基金首批重点资助期刊、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管理科学重要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权威学术期刊、FMS管理科学高质量期刊(A类期刊T1)和“中文精品学术期刊外文版数字出版工程”首批精选期刊等。


《中国农村经济》注重论文的学术性和政策指导性,主要刊发有关“三农”问题研究的经济学、管理学优质论文,以及经济学、管理学其他领域为实践发展和学科建设提供新知识的学术论文;《中国农村观察》注重论文的理论性和学术性,刊文涵盖农村经济、社会、政治、法治、文化教育等“三农”研究相关领域。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23版)》:《中国农村经济》复合影响因子为14.707,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为10.904,在农业经济类学术期刊中均排名第一,在13个经济学学科的516种学术期刊中均排名第三,排在《中国工业经济》《经济研究》之后;《中国农村观察》复合影响因子为8.67,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为5.689,在农业经济类学术期刊中均排名第三,在13个经济学学科的516种学术期刊中排名同样靠前。


两刊在世界期刊中也具有重要影响,根据《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报告》,《中国农村经济》世界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为2.75,在全球37种农业经济类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三,排在Food Policy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之后;《中国农村观察》世界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为1.71,在全球农业经济类37种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七。同时,两刊多次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两刊实行在线投稿、双向匿名审稿制度,两刊网站(http://crecrs.ajcass.org/)可全文下载两刊所发文章,两刊微信公众号(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可阅读所发论文的精华版,欢迎广大专家学者投稿和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