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观察》2024年第1期目次及内容提要
目 录
共同富裕目标下农村住房制度框架展望
——基于制度变迁视角
王玉庭 董 渤 李哲敏 李国祥(2)
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如何影响农户获得感
——基于湖北省1036个农户样本的实证分析
李东平 田北海(22)
专业注入与集体激活:社工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实践逻辑
——以北京市赵庄子村为例
刘 闯 王亚华 刘 璐(45)
引领式嵌入治理:科技特派员何以助推乡村产业新内源式发展
——基于对广东省平远县梅片树产业的考察
章熙春 陈 泽 李胜会(65)
数字金融对规模经营农户新技术采用的影响
翁飞龙 霍学喜(85)
数字化转型与农村金融机构双重绩效提升
亓 浩 周月书 何立峰(108)
地方政府建设数字乡村的注意力分配差异与政策逻辑
——基于435份地方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
李燕凌 苏 健(127)
党建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实践逻辑与效能优化
——基于鲁中典型村的历时性探讨
管 珊(146)
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能否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
——基于中国乡村振兴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
杨义武 芦千文(161)
Vol.1
共同富裕目标下农村住房制度框架展望
——基于制度变迁视角
王玉庭 董 渤 李哲敏 李国祥
摘要:本文从农村住房的居住属性、财产属性和资源属性出发,建立面向农村住房的制度变迁分析框架,旨在探讨如何构建农村住房制度。研究发现:共同富裕已成为构建农村住房制度的“集体行动目标”,农村住房制度亦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必要制度供给之一,应具备安居宜居、包容使用和跨域调配三大基本特征。宅基地制度在解决农村住房问题中重“地”轻“房”、重保障轻财产、重数量轻区位,导致农村住房出现居住属性保障不足、财产属性愈加受限、资源属性难以活化的困境。据此,本文展望了共同富裕目标下的农村住房制度框架:一是建立可持续的宅基地供给制度和激励内生发展的农房保障制度以增强居住属性,二是建立适度开放的农房流转制度和包容有序的农房使用制度以显化财产属性,三是建立凭证化的宅基地实现制度和跨村有偿的宅基地调配制度以激活资源属性。
关键词:共同富裕 农村住房制度 宅基地制度 制度变迁
Vol.2
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如何影响农户获得感
——基于湖北省1036个农户样本的实证分析
李东平 田北海
摘要:本文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的主观福祉效应为分析视角,依据2021年湖北省7个地级市1036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系统考察了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对农户获得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能够显著提升农户的获得感。在利用条件混合过程估计法缓解模型内生性问题以及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本文还探讨了不同类型的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对农户获得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教育服务可及性、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和劳动就业服务可及性的获得感提升效应较为突出,公共文体服务可及性则没有显著提升农户的获得感。在作用机制方面,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可以通过增进农户的生活福祉和公平认知提升其获得感。异质性分析表明:与一般农户相比,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对脱贫户获得感的提升作用更大;与低财政投入水平的村相比,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对农户获得感的提升效应在高财政投入水平村更大。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审视并理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在推动共享发展进程中的政策效应,为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为抓手、提升农户民生福祉、实现共享发展提供证据支撑。
关键词:获得感 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 生活福祉 公平认知
Vol.3
专业注入与集体激活:社工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实践逻辑
——以北京市赵庄子村为例
刘 闯 王亚华 刘 璐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农民提供精神文化活动、居家养老、妇女儿童家庭支持等公共服务显得日益重要。学术界对社工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实践价值和作用进行了经验总结,但是,对社工如何通过发挥专业特长提升村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微观机制的分析有待进一步深入。本文以集体行动为视角,结合交易成本和社会资本理论,对北京市赵庄子村的个案研究发现: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驻村服务中,社工可以发挥专业特长,与村干部和村民共同供给公共服务,通过关系融合降低村庄集体行动的交易成本,通过技能补位提高村庄集体行动的社会效益,通过理念更新增强村庄集体行动的价值认同,最终提升村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本文研究结论为形成中国特色的社工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提供了启示,即:通过“党社结合”发展,社工注入专业性服务资源,激活村庄集体行动,改善村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推动农村社会建设和乡村振兴进程。
关键词:社工参与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 集体行动 专业服务 社会建设
Vol.4
引领式嵌入治理:科技特派员何以助推乡村产业新内源式发展
——基于对广东省平远县梅片树产业的考察
章熙春 陈 泽 李胜会
摘要:推动乡村产业新内源式发展,可以有效提振乡村产业发展的效率与效益,增强乡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然而,当前对乡村产业新内源式发展的机制探讨较少。本文通过研究科技特派员帮扶广东省平远县梅片树产业发展的案例,归纳出科技特派员助推乡村产业新内源式发展的运行机制。研究发现:科技特派员助推乡村产业新内源式发展的机制,可以概括为引领式嵌入治理的过程,即政府实施科技特派员政策,将科技特派员嵌入乡村产业发展场域塑造产业发展元动力,通过赋能嵌入、结构嵌入和功能嵌入推动乡村产业“再造”,实现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县域治理单元在乡村产业引领式嵌入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以县域需求带动村域生产、村域产业嵌入县域集群的发展模式,能有效推动乡村产业全面振兴,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乡村产业 新内源式发展 科技特派员 县域
Vol.5
数字金融对规模经营农户新技术采用的影响
翁飞龙 霍学喜
摘要:农业新技术推广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以苹果栽培新技术为例,分析数字金融对规模经营农户新技术采用的影响,并利用陕西省苹果主产区414户规模经营农户的微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规模经营农户新技术采用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技术类型看,数字金融主要促进了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和花果管理新技术的采用。虽然数字金融影响的规模门槛效应尚未显现,但基于不同经营规模农户的分组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规模经营农户新技术采用的影响在中等规模组最大。数字金融对处于家庭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规模经营农户新技术采用的影响存在差异。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主要通过缓解信贷约束、降低风险冲击、促进市场参与影响规模经营农户新技术采用,且中介效应在不同经营规模、家庭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以及不同技术类型方面存在差异。
关键词:数字金融 新技术采用 家庭生命周期 规模经营农户
Vol.6
数字化转型与农村金融机构双重绩效提升
亓 浩 周月书 何立峰
摘要: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当前金融机构转型发展的关键。本文利用“网络爬虫技术+百度新闻检索”的方法构建了农村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指数,并基于1527家农村金融机构样本数据,探究了数字化转型对农村金融机构双重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化转型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农绩效与经营绩效均存在促进作用,有助于提升其双重绩效。作用机制分析发现:一方面,数字化转型可以增强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管理能力,降低农村金融服务成本,从而提升支农绩效;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营效率,降低风险承担水平,进而改善经营绩效。此外,数字化转型有助于增加信用涉农贷款和经营性涉农贷款的投放力度。本研究能为加快农村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推动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 农村金融机构 双重绩效 金融支农 商业可持续
Vol.7
地方政府建设数字乡村的注意力分配差异与政策逻辑
——基于435份地方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
李燕凌 苏 健
摘要:数字乡村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本文借助政策文本量化分析等方法,对435份建设数字乡村的地方政策文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偏好使用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且所使用的政策子工具数量不均衡,存在明显的注意力分配差异;从时间视角看,不同时期地方政府注意力分配特征不同;从地区视角看,不同地区地方政府的注意力分配差异较大,且政策存在区域扩散;从内容视角看,政府会将数字乡村与其他议题叠加形成综合政策。政府注意力分配差异驱动政策扩散的政策逻辑为“双维扩散-议题叠加”:政策环境与政策体系相互影响;政府层级维度存在政策“压力-反馈”的“垂直效应”;空间区域维度存在政策“学习-扩散”的“邻近效应”;在政策议题维度,地方政府会将多种议题协同推进,追求“叠加效应”。文章从加大数字惠农政策力度、优化工具使用结构、优化激励机制和增强政策协同度四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关键词:数字乡村 政府注意力分配 政策逻辑 政策文本量化分析
Vol.8
党建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实践逻辑与效能优化
——基于鲁中典型村的历时性探讨
管 珊
摘要:党建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党建何以引领、以何引领及其效能问题并没有得到系统研究。本文基于对山东省淄博市乐疃村党建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历时性研究发现:嵌入村庄治理过程的适应性党建形塑了村级党建与村庄治理的正向循环,促进了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和引领力塑造,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村级党建通过“资源-主体-行动”的三维引领,以资源链接机制、主体整合机制和组织动员机制有效实现了发展项目落地和初步运营;这一发展过程逐渐形塑出“政社共建、有限共治、延迟共享”的治理格局,带来了后期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停滞,从而折射出党建引领的实践张力。乐疃村的案例展现了党建引领在促进国家与社会互补共进上的实践复杂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一种创新性探索,需要基层党组织在权威、利益、价值层面耦合调适,以此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秩序,提升党建引领效能。
关键词:党建引领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国家与社会 治理效能 共建共治共享
Vol.9
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能否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
——基于中国乡村振兴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
杨义武 芦千文
摘要:基于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由一人担任的“一肩挑”制度实践背景,本文利用中国乡村振兴调查数据库的数据,分析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对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发现:“一肩挑”制度实施显著提升了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但与其在探索期和倡导期的影响相比,这种提升效应在全面推进期有所下降;“一肩挑”制度实施可通过增强村庄集体行动能力、改善干群关系和壮大村庄经济等方式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异质性分析表明:与村党组织书记为初中及以下、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村庄相比,村党组织书记拥有高中及同等学力的村庄实施“一肩挑”制度更有利于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与村党组织书记任职前的身份是农业生产经营大户、个体工商户和企业主、村“两委”干部的村庄相比,村党组织书记任职前的身份是退伍军人或政府干部的村庄实施“一肩挑”制度更有利于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与特大型村庄相比,大型或中小型村庄实施“一肩挑”制度更有利于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与东部地区村庄相比,中部和西部地区村庄实施“一肩挑”制度更有利于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
关键词:“一肩挑” 生活满意度 乡村治理 和美乡村 农村现代化
关于我们
《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简称“两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办,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类权威性学术期刊。系国家社科基金首批重点资助期刊、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管理科学重要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权威学术期刊、FMS管理科学高质量期刊(A类期刊T1)和“中文精品学术期刊外文版数字出版工程”首批精选期刊等。
《中国农村经济》注重论文的学术性和政策指导性,主要刊发有关“三农”问题研究的经济学、管理学优质论文,以及经济学、管理学其他领域为实践发展和学科建设提供新知识的学术论文;《中国农村观察》注重论文的理论性和学术性,刊文涵盖农村经济、社会、政治、法治、文化教育等“三农”研究相关领域。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23版)》:《中国农村经济》复合影响因子为14.707,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为10.904,在农业经济类学术期刊中均排名第一,在13个经济学学科的516种学术期刊中均排名第三,排在《中国工业经济》《经济研究》之后;《中国农村观察》复合影响因子为8.67,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为5.689,在农业经济类学术期刊中均排名第三,在13个经济学学科的516种学术期刊中排名同样靠前。
两刊在世界期刊中也具有重要影响,根据《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报告》,《中国农村经济》世界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为2.75,在全球37种农业经济类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三,排在Food Policy和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之后;《中国农村观察》世界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为1.71,在全球农业经济类37种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七。同时,两刊多次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两刊实行在线投稿、双向匿名审稿制度,两刊网站(http://crecrs.ajcass.org/)可全文下载两刊所发文章,两刊微信公众号(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可阅读所发论文的精华版,欢迎广大专家学者投稿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