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要!建!在!我!家!后!院!——邻避大家谈 1

梦见过蝴蝶 环境问题观察 2021-05-30


您好,根据X市城市规划方案,将在距离您居住社区三公里处建设一座垃圾焚烧厂。


??????



假如你忽然收到通知

你家附近将会建设一座垃圾焚烧厂

你的反应是什么?


震惊?

气愤?

恐惧?

绝望?



还是欣然接受或是表示无所谓



其实,最多的反应是

我反对




我想大多数人都是拒绝接受的吧。



即使白纸黑字地告诉你这个垃圾焚烧厂从规划到运营都会符合一系列的环境质量标准、不会对你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不会影响你的生活之类的话,你心里依旧不愿意接受。甚至你会想:


为什么会是我家附近?

为什么不是他家附近?



不!要!建!在!我!家!后!院!



这就是邻避效应的开始!


曾收到过一些关于邻避效应的留言,所以今天也来谈一谈这个邻避。


邻避一词最早于1977年由美国学者O'Hare提出,称之为“Not In My Back Yard”,大白话就是说不要建在我家后院。当时美国出现了一股由垃圾处理设施引起的社会运动风潮,引发了邻避效应的研究。



后来,邻避问题越来越突出,美国公众反对的对象也逐步扩大。

早期是垃圾填埋场、毒性废弃物处理厂、化工厂等污染性设施。


危险废弃物

化工厂



后期又增加了医院、监狱、电子通信设备等非污染性设施。


再后来,还包括了低收入群体居住区、流浪汉收容所等其它设施。


监狱

养老院


之后,邻避问题及公众的邻避运动在全球蔓延。对邻避效应的关注和研究,成为环境科学、社会学的一个重点。


邻避运动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公众反对,不少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遭到停滞或取消,客观上阻碍了城市服务水平的提高。例如,由于邻避运动,1980年至1987年,美国计划在全国范围内修建81座毒性废弃物处理场,而最终顺利建成的只有6座。因此,邻避效应延长了设施规划和建设速度,给城市发展增加很多成本。


PS:这也是发达国家一些城市为什么基础设施建设和更新相对滞后,甚至远远落后于国内二三线城市新建设基础设施水平的原因。




邻避除了“后院理论”,也有过“香蕉理论”,就是“BANANA,Build Absolutely Nothing Anywhere Near Anything ”,这一理论就有一点极端保护的意味了。




这个要求确实有点太高了!


邻避效应的关键是邻避设施。有研究表明,除了图书馆、公园之外,其他城市公共设施都会或大或小地引起邻避效应。





有学者将邻避设施分为四类


1不具有邻避效应

图书馆、公园、绿地等不受人们拒绝不具有邻避效应的设施


2轻微邻避效果

如学校、车站、购物中心等,对人们生活产生少许影响但仍被大多数人接受。


3中度邻避效果

如菜市场、疗养院和收容所等,对周边人们生活带来些许不便或负面影响,但仍处于可以被接受的范围内。


4高度邻避效果

如殡葬场、垃圾焚烧厂与核电设施等,无论在何地都被认为是不利于生产生活的设施,具有较大的负外部性,并被绝大多数人拒绝。


总的来说,这些邻避设施有以下特点:


① 公共必须

在社会生活中是人们必须的社会保障或社会需要设施;

②有负外部性

因其潜在的危害或损失而具有负外部性;

③环境不公平

产生利益由大多数人所共享,而风险或损失却由少数附近居民所承担;

④环境马太效应

弱势群体一般会承担了更多邻避影响,更不公平;

⑤ 问题越来越多

随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受教育水平以及民主和法制进程、市民社会的兴起、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公民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邻避效应越来越多。




总结一下


小区需要垃圾房、变电站、信号塔,但最好不要建在我家旁边;城市污水和垃圾需要处理,但污水厂、垃圾焚烧厂不能建设在我所在社区;类似的事情,还有许多许多…………


我们谈邻避,就是作为当事人的我,既要享受公共服务,但又不希望这些设施影响到我的生活。这是就是产生邻避效应的根源。简单一句话,就是因为它的不利影响——影响了身体健康或者影响了周边的环境质量,亦或是影响了人们的财产价值。


那么,怎么应对邻避效应呢?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们该考虑些什么?我们该怎么做,是无动于衷还是抱团抗争?而邻避设施建在哪儿,该怎么建,建设完成之后又该怎么管理呢?


且听邻避大家谈系列文章解说!



邻避效应是大家很关注的话题,欢迎大家留言反映自己遇到的问题或是分享自己的见解。小编也将会继续着眼邻避效应写后续的其他文章,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本文内容参考了相关文献或报道,特此感谢。


参考文献


[1] 吴云清,翟国方,李莎莎. 邻避设施国内外研究进展[J]. 人文地理. 2012,Vol.27.No.6: 7-12

[2] Ohare M. Not on my block you don’t:  Facility siting and the strategic importance of compensation. Public Policy. 1977,24(4) : 407-458

[3] 李永展, 陈柏廷. 从环境认知的观点探讨邻避设施的再利用[J]. 台湾建筑与城乡学报. 1996(8): 53-65

[4] 朱阳光,杨洁,邹丽萍,乔萌萌,田雨,徐洪泽. 邻避效应研究述评与展望[J]. 生态与环境. 2015,10:100-107

[5] 何羿. 城市基础设施邻避效应评价方法及规避研究[D].  北京:北京大学. 2013


小编倡议


正视邻避效应,关注环境民生


I SAW AND I CARE


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后台服务人员

    

更多精彩内容

感谢有你 | 纪念公众号100天(干货合集)——我们要做最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环保公众号


END


欢迎关注环境问题观察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