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观察

其他

中国学生经过大学学习后,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学术技能水平均出现了下降

必记本原标题:中国大学生的比较优势:成绩、比赛、发论文一项发布在《Nature》子刊《自然人类行为》杂志的一项研究引起广泛关注。这项名为Supertest的测试由斯坦福大学(Stanford
2022年8月31日
其他

张维迎:​中国教育的最大失败——说假话不脸红

领教工坊公众号编者按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但任何人的生存都离不开他人的合作和协助,人类如何能从以自我为中心到达合作互助?或者说,自利的本性如何能给他人带来好处而不是伤害?正文字数丨3678字预计阅读丨
2022年8月17日
其他

孔子和苏格拉底有什么不一样?

来源:必记本原标题:孔子教不出柏拉图在国外,对孔子的众多评价中有一种评价认为,孔子就是中国没有出柏拉图这样学生的苏格拉底。其实,孔子没有柏拉图这样的学生是一个客观事实,却是有多种原因的。因为,孔子并不是苏格拉底,或者说,正因为孔子不是苏格拉底,所以,他徒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却出不了一个柏拉图。这倒是有点像中国徒有十四亿人口,大学三千,专家、学者、教授无数,却出不了一个自己培养的科学诺贝尔奖得主一样。那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而是有深远的原因的。苏格拉底所收学生极其有限,但是成才成器者众,为人类历史作出了最杰出的贡献的人就是柏拉图,他至今仍然被认为是西方哲学的源头。美国著名哲学家怀特海曾说过,西方二千多年来的哲学家,无非只是在为柏拉图作注释而已。
2022年5月18日
其他

坚持不是胜利

“坚持就是胜利”是一碗毒鸡汤是一句充满诱惑的谎言它用过程代替结果用投入等同收获用固执假装快乐用痛苦麻痹人性用代价证明成功用方法等于结论这必须抛弃了从人类看如果人类坚持故土就会至今仍生活在非洲内地如果大禹坚持堵漏中华文明可能早已灭绝如果武皇坚持开边帝国可能早已崩溃千年如果工人坚持手工电脑网络机械又有何用如果农民坚持牛耕三轮车拖拉机销声匿迹如果商人坚持算盘电商网商如何走进万家如果军人坚持长矛导弹卫星分分钟教你做人如果男人坚持盘辫民族恐怕已经灭亡百年如果女人坚持裹脚国家女足如何才能胜利总之坚持愚昧文明不兴说到底坚持只是一种做事的方法而已与善变无异从自然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坚持往往就是灭绝之路恐龙一直在坚持但适应不了行星撞地球的环境变化而灭绝剑齿虎一直在坚持但适应不了使用长矛和火的原始人而灭绝旅鸽一直在坚持但抵不住人类喜欢吃鸽子肉而灭绝相反病毒一直在进化从原始病毒到delta到omicron到BA.2宠物在进化从飞鹰走狗到人类家庭成员鸟类在进化在城市的高楼大厦地铁高架上安家栖息野兽在进化在城市小区和乡村中以垃圾为食人类也在进化从四肢发达到头脑灵活从天地不仁到人定胜天,再到天人和谐从愚昧到文明这是因为坚持而不是进化就会被生存竞争所淘汰被自然选择所抛弃被人类有意无意地灭绝只有进化寂寞空旷的地球有了生命再有了生物多样性再有了适应生存的自然环境再有了人类发展这不是坚持这是开放、改变、进化、演化这是竞争、协作、新陈、代谢这是遗传、变异、生存、死亡的交响曲这是大自然生生不息的亿年真相因此让我们不要“一味”的坚持而要“多味”的追求用“追求”代替“坚持”因为坚持是得到的,追求是没有得到的坚持是现成的,追求是没有现成的坚持是回顾过去的,追求是面向未来的坚持是守住现有的,追求是面向希望的坚持是死死不肯舍得的,追求是思思期望收获的坚持是一丝希望残存的,追求是光明前景照耀的坚持是因循守旧的,追求是不断创新的坚持是困难乏味的,追求是新奇探索的坚持是解决已有问题的,追求是解决未知问题的坚持是固化死板教条的,追求是开放热情洋溢的最后未来世界更美好要用“追求”代替“坚持”与真理为友不是坚持真理,而是追求真理因为真理不一定在我手中(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中,柏拉图语)与自由同行不是坚持自由,而是追求自由因为自由不一定任我选择(人生而自由,却无处不在枷锁中,卢梭语)不紧不慢不抛弃不放弃顺便开个玩笑,如果坚持就是胜利,那么所有的犟驴一定都是最伟大、最有资格的胜利者。本文编辑:Mr
2022年4月17日
其他

童世骏:对孩子要用好“特殊时刻”所提供的教育资源

White更多精彩内容教育爱因斯坦谈教育,放在首位的该是什么?|
2022年4月12日
其他

人类究竟要和多少病毒共存?

人类能和病毒共存么?答案是显然的。必须共存从重量上看地球上的病毒是2亿吨生物量人类只有0.6亿吨生物量这是2018年PNAS杂志上著名文章直观上看,病毒整体体重是人类的3.3倍地球上的生物量分布从数量上看人类有80亿是8乘以10的9次方以新冠病毒单个重量为1毫微克计算10的负15次方克病毒有2乘10的31次方个差距太大了每个人可以分到2.5乘10的21次方个病毒即25万亿亿不异于恒河沙数所有的新冠病毒重量有多少呢?如果把世界范围内正在传播的新冠病毒收集起来,会有多重呢?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植物与环境科学系教授罗恩·米洛对此有研究,结论是总重从1个苹果到1个幼儿,在顶科论坛上发表。从种类上看人类只有一个种保守的病毒数量估计超过了1亿种已知能够感染哺乳动物的病毒32万种人类肠道中有超过14万种病毒而且每时每刻都在变异出新的种类(数据来自网络检索,明显不够准确,欢迎补充指正)从历史上看地球46亿年病毒已经有30亿多年进化史而人类只有几百万年历史文明的历史只有六千年有现代科学技术的历史不过四百年从未来看人类可能由于核战争、全球变暖、瘟疫等毁灭而病毒看到不到任何毁灭的可能看来与病毒的共存是必须共存顺便开个玩笑,所谓战胜病毒,不知是按什么标准战胜?病毒不会说话,不会写文章,更不会投降!因为,病毒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本文编辑:Mr
2022年4月4日
其他

大学不妨养几个懒人

作者系山东大学化学专业教授。几年来,写过几篇关于大学里教师收入按“工分”分配的文章。那几篇文章中已经指出,如今大学的许多问题,实际上多多少少都与给教师“记工分”有关。“你说该怎么办?”有人问我。我的意见是:废除记工分的办法!大家按级别拿工资。“这样不是又要搞平均主义,养懒人了吗?”有人会这样问。从对我前几篇博文的评论看,不少人有这样的担心。其实,这种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也没有道理。公务员并没有实行工分制,学校的干部,从领导干部到办事员也都没有实现工分制,人们怎么不去问他们这样做是否搞平均主义,是否会养懒人?中小学教师也没有实行工分制,为什么人们不担心他们中会养懒人?外国的大学教师也没有实现工分制,为什么人们不去问问他们是否要养懒人?“没有了工分制高校的教师还能够相互竞争吗?”也有人会这样问。一个高校内的教师能够竞争吗?谁和谁竞争?是数学家与化学家竞争?是有机化学家与物理化学家竞争?是物理化学内的胶体化学家与量子化学家竞争?他们怎么竞争?是竞争科学研究吗?不同质的研究如何竞争?至于讲课或其他教学,本来就是该谁上课就谁上课的事情。“这样会不会影响青年教师教学的积极性?”现在有的学校青年教师上很多课,有的甚至也可以争得不少“工分”。但是,我们要问的是,该不该让这些青年教师上这么多课?大学里本科生的基础课是最重要的课程。而这些最重要的课程,例如化学专业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理应由最有经验的老教师去承担。青年教师应当趁着年轻,一方面跟着老教师学习教学,另一方面多做一些科研工作。这两个方面都有利于青年教师水平的提高。让水平尚不够高的青年教师过早走上讲主要基础课的讲台,是对于青年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都不负责任。如今有的学校号称“竞争上岗”,让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竞争上课。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老教师都是主动退出,不与青年教师“抢饭碗”。对于老教师,这并没有多大损失,这一点“工分”,他本来就不想去挣,做点别的事情就挣回来了。况且,很多学校都有多少岁以上的教授可以免上本科生课程的规定。在记工分的制度下,青年教师又要多做“科研”,又要争取多讲一点课,以多挣一点钱贴补家用,自己还想学习提高,搞得身心疲惫不堪。结果,家里一塌糊涂、身体江湖日下、讲课马虎糊弄、科研出不来好的成果。学校里的钱,就是这些,并不意味记工分而多出一些钱来。记工分的办法,只是你多一点,他少一点,这样搞的结果则是弄得“鸡犬不宁”、人人不安心,为了几个小钱,你斗我、我防你。科研出不来大的成绩,教学工作一团糟。而最倒霉的是学生。如今学生的不学习,当然与大环境有关,但是,也不能够说与如今学校不重视教学致使教学水平低下没有关系。让教师上课,不应当靠“记工分”,而应当分派。老教师拿了老教师级别的工资,就应当上这么多课,就应当负起搞好这门课教学的所有责任。实际上如果真正这样做了,绝大多数教师也就把它当成自己的责任,认认真真地去上好课的,这毕竟影响到他的声誉。绝大多数教师都是注重自己声誉的。大学里的工作,说到底,主要就两件,第一是教学,第二是研究。而这两件工作,都是做学问,都需要一个温和的环境,而不是一个竞争的环境。做研究是最需要沉下心来动脑筋思考的,要心无旁骛,钻到问题里头,考察问题的各个方面,才或许会有一点心得。如果要有好的发现、发明,不但要有好的学问,要有钻研精神,也还要有一点运气。所以,做研究最性急不得,心急火燎的往往搞错。如果再总是考虑私事,考虑与别人竞争,那就恐怕什么好的结果都得不到。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品德不好的人甚至会做出违反道德的事情。教学也是这样,心静下来才能够把自己肚子里东西整理得有条有理,讲给学生听的时候才能够头头是道。心静才有兴趣把新的材料、新的知识、新的观点加到教学内容之中。同时,也能够把一种温和的心态传染给学生。学生也需要一个温和的环境,才能够学好。总之,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环境需要温和,就像我们长晶体一样,在温和的环境中,晶体才能够长得大。在动荡的环境中,即使结晶,也只能结出一个粉末状的东西。所以,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里在科研和教学上不要提倡什么竞争,大学不是竞技场,更不是角斗场。那么,按级别拿固定工资,是不是一定不会养懒人?不见得,确实是有可能要养一些懒人的。我年轻的时候曾经种过地。如果选好了种,都是好种子,注意水肥管理,使每一颗禾苗都长好,就能够丰收。但是,那是生产。生产不会产生新的更优良的品种。如果把教师像流水线上的工人那样管理,教师就出不来好的新的成果。最多也就能像流水线一样生产出一些平庸的论文,平庸的产品,带出一些平庸的学生。好的成果往往需要在上面所说的温和的条件下,慢慢的孕育。前人有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故事。实际上,好的成果的取得,往往需要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以上的不懈努力。也有人努力了却没有出好的成果。在温和、宽松的条件下,可能会出几个懒人,但是,真正好的成绩,必须在温和的条件下产生。要想出好的成果,要想出现真正的大师,就不可避免地养几个懒人。不肯养几个懒人,搞得大家都挨鞭子往前冲,那就永远也出不来众多真正好的成绩。我们不是总喜欢讲辩证法吗?这就是辩证法。我说这些话,可能不少人不爱听。他们还是相信他们的鞭策和竞争。我记得年轻的时候看过普列汉诺夫的《论艺术》。如果没有记错,他曾经说过,某原始部落的女人嘴唇上都要穿孔,套上金属圈,名呸呸来。她们看到外族的女人,感到不理解:“没有呸呸来算什么女人?”我也听一些北方的老人们说到过去的女人裹小脚时说,那时候“不裹小脚怎么嫁得出去?”人们在习惯于畸形后,感到正常的人反而是畸形的了。我们对于工分制的看法,是否也如此?特别说明:本文转载已经获得原作者授权,内容本文来自冯大诚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863406.html本文转载编辑:Mr
2022年3月23日
其他

梁启超: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来源:群学书院导读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别号任公、饮冰室主人,广东人,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政治人物与学者。梁启超是革命家、政治家,更是思想家、教育家,是引领古老中国拥抱现代文明的关键人物。他只活了56岁,却留下了数千万字的著述,这是近代思想文化史上的奇迹。本文是梁启超先生1922年在苏州学生联合会上的讲演。在讲演中,梁启超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观:通过知育、情育、意育,教人做到不惑、不忧、不惧。他鼓励青年,用意志战胜欲望,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01▲
2022年3月16日
其他

“大河有水小河满”,你确信么?

人们常用“大河有水小河满”和“大河没水小河干”说明集体有钱有资源有什么什么了个人小家小团队才能有钱有什么才能过上好生活这对不对呢?争议一直有很多但从水文学的角度显然,这显然是不对的容细细说来一、降雨来自海洋先从降雨说起陆地上的大多数降雨来自海洋海洋先蒸发水汽也就是云随风吹到大陆适当条件下凝结成雨雪这也是为什么台风总是来自海上干旱地区大多数远离海洋最大降雨总是与台风有关系的原因地球水循环二、小河有水汇入大河的过程降雨下落到地表就是地表径流开始是一片一片地面上的细流先是汇集成一股一股的小流再流汇入一条一条的小河小河水流暴涨再汇集成几条稍大一点的小河再汇聚成几条更大一点的小河再汇聚成几条再大一点的小河然后可能是一条稍小的中河再一级一级的汇集下去可能要有十几或几十个层次的小河中河汇入大河的过程最终这些降水汇入了长江、黄河、淮河、珠江这些直接入海的大河最终把水滴回归海洋长江入海流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自从有有地球,有了江河就一直是这样的小河汇入大河再流入大海的过程相信未来也是如此大江大河大海的胸怀是包容和宽阔的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真正的大江大海和小流是这种“积”的关系“小河有水大河才能满”才是水文科学上的事实三、“大河有水小河满”的三种情况大河有水小河满可能有三种情况
2022年2月6日
其他

叶澜 :教师这个职业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来源:未来教育研究、布谷学习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资深教授,著名教育学家。摘要:长久以来,人们对教师的认识上的一个偏差,就是不把教师看作创造者,仅仅把他当作知识传递者。教育的魅力不只是要求做好教师,而是每个教师都要坚信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要求你去创造。教育的魅力是创造的魅力,是创造生命发展的魅力。教师在学生面前呈现的是其全部的人格,而不只是“专业”。那么,关于教师职业的意义,且听教育家叶澜老师怎么说。
2022年1月25日
其他

教师最需要的是尊严

作者系山东大学化学专业教授。无论中外,从理论上说,教师大概都是令人尊敬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外国人的话。中国古人从小被教育说最需要尊敬的是“天地君亲师”。即使是贵为天子的皇帝,到了曲阜也要去参拜一下孔夫子,据说也是为了尊师。孔子被说成是“万世师表”。什么是师表?师,学习;表,标准。师表就是学习的榜样。万世师表就是永远被学习的模范。人们常常说教师为人师表,也是这个意思。教师,无论是大中小学的教师,都是教学生的。所有的动物,生下来都茫然无知,面对复杂的世界,为了生存下去,都有学习的过程。人类社会非常复杂,所以需要花很大的精力去学习,而且有了专门的教师,来教育儿童、少年和青年来学习适应社会,成为对人类社会有用的人。学生是学习的,自然是向教师学习。人们说教师身教重于言教,这千真万确,因为学生就是在看教师的样。人们又说父母是人生第一位的教师,把父母来比作教师,这更从另一个方面说教师的重要性。由于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所以教师必须有尊严。有尊严,受到学生的崇敬,被学生欣赏和钦佩,学生才肯心甘情愿地跟教师学习。所以荀子说:“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荀子•致士》)有一首歌词把学生愿意向教师学习的原因得很生动:“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秘,让所有的难题成了乐趣。小时候我以为你很有力,你总欢把我们高高举起。”与此相反,如果学生对教师产生了反感的情绪,学生往往就不肯向教师学习,甚至对教师讲授的课程也反感,不愿意学习这门课程。这样不好的例子还是很多的。包括教师在内的人们的尊严是从哪里来的?首先,在于人的内在道德、行为、学问以及对他人、对社会的贡献。人们尊重道德行为高尚、有学问,对社会有贡献、对他人有帮助的人。其次,在于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较为宽裕的经济条件。总的来说,人们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反过来,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往往又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较为宽裕的经济。一般情况下,贫穷的群体很难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群体是如此,国家也是如此,贫穷落后的国家往往受辱,只有富强的国家才能够得到普遍的尊重。这样,什么人能够尊严、能够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和所实行的政策有关的。虽然从表面上看,我国有尊师的传统,实际上,在我国的历史上,除了学官以外,一般私塾教师的社会地位并不高。而且越是经济落后的地区,教师的水平以及社会地位越差。做私塾教师的收入,是依附于当地学生家长的。如果当地经济比较发达,学生读书识字后的出路较多,除了极少数做官吏之外,经商等行业也需要知识。在经济落后地区,除了做官一条路,读书几乎没有出路,而当地老百姓生存都有困难,更难以让小孩子读书。而想读书人的少,教师收入就更少。所以那里有“家有三斗粮,不做孩儿王”的民谚。新式学校建立以后,各类学校多由官办,占人口极少数极少数的大学生也差不多像做官一样,更不用说大学教师了。中小学生也多为富家子弟,中小学教师一般也有相当的好的待遇,普遍受到人们的尊重。解放以后,被称为“人民教师”的知识分子仍然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尊重。他们的待遇也是比较好的。但是,后来政策方面出了一些问题,“两个估计”给广大教师带上了“资产阶级”的帽子,甚至出现了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荒谬理论,鼓动年幼无知的青年学生批斗、殴打他们的教师。改革开放才真正给广大教师“脱帽加冕”,教师成为了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国家设立了教师节,使教师的地位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尊重。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飞快的发展,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而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超过了50%,2020年达到了54.4%。但是,如今教师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却缺少了些尊严。必须指出,我国是在经济和科学技术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开始改革开放和大规模发展教育事业的。由于经济基础差,为了很快地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师的收入,我们在有些方面采取了“给政策”,让学校自己去“创收”赚钱的办法。这使得一部分有条件的学校和教师利用公共资源去为自己谋取利益。这些学校和教师的作为又进一步造成了教育资源和利益的不平等,从而使得人们认为教师“唯利是图”。而网络自媒体对某几个反面典型的反复传播,对这种不良影响起了很大的放大作用。这使得学校和教师在人们心目中不再是“道德文章”方面的模范。另一方面,为了更快地发展科学和教育事业,在各类学校内部,对教师进行了过多的、不必要的考核和评比。这种“鞭策”严重地伤害了广大教师的尊严。教师是依靠知识和智力的工作者,他们从事的工作,无论是教学或学术研究,都是复杂的“脑力劳动”。但是,我们在对教师进行考核、评比却只是使用了几个简单的指标。甚至在支付工资收入时,采用了与对待简单劳动者相类似的“计件工资”。这些简单、粗暴的管理方法极大地伤害了广大教师的尊严,更有害于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例如,对于高等学校教师的考核,用类似于“记工分”的办法,造成了教学工作的“应付差使”。教师不再花力气去改进教学工作,许多教师只是读读现成的PPT了事。而在学术研究工作中,也是急功近利。在带研究生时,把上面给自己的压力传递给研究生,为了做出更多的“工作”,让研究生少学习,多劳动,或者对研究生缺乏关爱,过分严酷,这往往严重影响到师生的关系
2021年9月12日
其他

清华教师梅赐琪:失败在大学生活中的三种功能

来源:清华大学失败在大学生活中的三种功能——在2021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主任公管学院长聘副教授
2021年9月5日
其他

耶鲁大学校长开学演讲:当世界身处一片火海,年轻人读书的意义何在?

fire)。美国正处于9.11以来最严重的危机。我们正在与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搏斗。这次全球疫情或将成为我们生命里最重要的地缘政治事件,或许也是一些个人生命的不可承受之重。
2021年9月1日
其他

简议博士论文综述、博士、博士生导师的基本标准

综述有什么用处?在博士论文中,有关文献综述该怎么写,是一个常见的问题。有个老师说:“我最近听有人说,博士论文的综述放在Acknowlegement
2021年8月30日
其他

什么是坏的校外教育?

作者系山东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原标题:说校外教育▲校外教育这些年,校外教育机构很兴旺。从给中小学生补习各门课程的辅导班,到指导大学本科生考研和考公务员的集训营,林林总总,数不胜数。校外教育应当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它应当使得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更好地发展,而不能与学校教育冲突,起相反的作用。照我看,现在的校外教育,可以分以下几类:第一类是应当有的。中小学都有体育、音乐和美术课程,学校的课程都是而且必须是针对绝大多数学生的,是按照绝大多数学生的身体和智力发展水平设计和实施的。但是,体、音、美都是与人的身体素质、天赋关系特别大,而且往往与人的年龄、身体发育程度关系很大。特别优秀的运动员、艺术家需要从小就受到特别的教育,过了一定的年龄,教育就不能收到好的效果。这样,有些人就需要受到另外的特殊教育。多少年来,业余少年体校就培养了许许多多体育人才。过去我们的优秀运动员大多数都经过了业余少年体校的教育。那里,主要培训的是传统的体育项目。在又有许多私人的校外体育教育,从事培训的项目各式各样、丰富多彩,许多项目都是正规中小学校难以普及的。这样的校外体育教育就很有必要。音乐教育也是如此,很多器乐的教育如今仍然远非普通学校所能够承担得起的。像钢琴、小提琴、吉他以及其他许多乐器的教学活动现在就很活跃,这也是很好的一项校外教育。类似的校外教育还有舞蹈、戏曲、曲艺、各种美术如绘画、雕塑、陶艺等艺术类的业余教育。过去,体育音乐美术类的校外教育在各地的少年宫都有开展,但是现在看来,它们的规模都太小,无论的种类和受教育的人数都太少。如今的私人教育非常活跃,活动的种类和参加的人数都远非过去的少年宫所能够企及。当然,这些校外教育的费用通常都十分昂贵,但是人们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愿意为此而付出,这是很好的事情。少年业余科学研究和技术制作,过去在少年宫也有开展,如航模(飞机模型、舶模型等)制作等,现在还有机器人制作等。这种校外教育好像现在不很兴盛和普及。对于数学和自然科学兴趣的提高教育也是有必要的。学校里当然有数理化生等课程,学校也应当培养在这些方面有天赋、有兴趣的学生有进一步提高的课外活动小组,但是也应当有校外的人士组织的针对高水平学生的教育。过去学校把各种级别的奥数或其他类似的数理化生比赛与升学联系在一起,引起一些不好的社会影响,其实只要去除这些可能引起不好影响的因素,让有志于数学和自然科学也有兴趣的学生多接受一些教育是完全有必要的。自然学校引导青少年到大自然中去,认识自然、学习自然,是一件很有意义的教育活动。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鱼虫鸟兽、岩石土壤都是我们生存环境的一部分,认识它们、知道它们与我们人类的关系,不但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也可以陶冶情操,懂得爱护自然、保护环境也爱护我们人类自身。认识自然、观察自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认识问题、观察问题的能力和习惯,细致和耐心的观察是从事研究工作很重要的方面,而这种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也需要“从娃娃抓去”,在少年时代养成。野外的观察有时候也是艰苦的,需要有忍受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决心。有时候也需要合作,要相互帮助,这就需要有团队合作的精神。如今,各大城市似乎都有人在做自然学校方面的工作。这种校外教育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是有利的。过去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较低,教育主管部门和学生家长对这类校外教育的认识不足。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步,相信这种使人和自然更加和谐的教育会很有前途。外语教育对于我们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在许多方面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要更快地进步,必须进一步开放,虚心向国外一切先进的东西学习。学习语言也是有天赋的差别的,对于那些天赋好,又有兴趣学习外语的学生,在学习语言最高效的年龄掌握好外语,提高他们的水平,是一个很“合算”的事情。所以,校外的高水平外语教育对于这些学生还是非常需要的。上面所说的只是现在已有的有益的校外教育类型,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不断发展,相信还会有新的有益的校外教育内容。第二类是需要有也可以有的。学校的各种课程,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等等,学生的学习,主要靠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师应当使得最大多数学生得到最大的进步。当然,也应当尽可能不使一个学生掉队。但是,十个指头都有长短,各人的情况不同,对学习的要求也有差别。所以,纵使学校教师尽了最大的努力,仍然不可能使全部学生人人满意。这时候,校外的教育就还是需要也是允许的。校外教育可以满足学生的个别需要,使得学习较差的有进步,中等的变良好,良好的变优秀。对学生较为后进的课程进行补习,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无论是家教还是人数略多的补习班,都可能会有一些效果。当然,这样的校外教育不能由在职的中小学教师承担,这样的回避规定是完全必要的。如果没有这样的规定,就有可能产生腐败,也就是该学习的内容在学校里不讲,逼迫学生进行校外的有偿教育。如果没有制度上的规定,这种违反教育道德的事情就有可能泛滥。第三类校外教育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没有好处的。这一类校外教育通常都是关于应对各种选拔考试的,例如考公务员、考研究生、高考以及各类资格考试的培训班等等。这一类校外教育是如今最兴旺的校外教育,为什么说对社会发展没有好处呢?众所周知,选拔考试的目的是选出合适的人选。例如,某专业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就是要选拔出有合适的教育基础而且适合于在该专业领域进一步深造的本科毕业生。某岗位的公务员考试是要选拔出适合于在此岗位工作的公务员。总之这些选拔考试的本意是考察考生的素质和相应的基础知识,以选拔出适当的人才。用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假定考生对考试内容事先一无所知。但是,这很难完全做到,这是任何选拔考试都有的先天的弱点。首先,如果有些人事先知道了它的至少是一部分试题,那么这些人与其他不知道试题的人就不在一个起跑线上,考试就不能考核出考生真正的水平,也就不能选拔出最合适的人选来。这是毫无疑问的。即使没有人知道试题是什么,但是有些人至少知道了一部分内容,或者知道如何应答可以博得更好地得分,他们也就能够对于其他人处于优越的地位。考试也不能真正考察出考生真正的水平。也正因为选拔考试有这样的先天的缺陷,自古以来,研究科举考试从而希望得到好成绩的人数不胜数。过去科举时代书肆里最畅销的书籍就是那些“指导”人们如何考试的作文方法和选出的范文。如今那些考研、考公务员的培训班等则专门针对着这些选拔考试。举办者或者培训教师(排除那些骗子)大都是研究过这些选拔考试甚至是过去参与过命题的人员。不能不说,这些培训班使得参加的考生或多或少会占一些便宜,从而破坏考试的公平性。有可能使得某些不怎么优秀的人排挤掉那些更优秀更合适的人才。这些的培训班虽然迎合了一部分人的要求,但是对于选拔单位的正确选拔人才是不利的,从而对整个社会而言并没有好处。以上是目前存在着的主要的三种校外教育类型。对于第一类校外教育,现在开展得还是很不够。中小学生有太重的课业负担。虽然国务院和教育部三令五申要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但是在中考、高考这两个“指挥棒”的指挥下,很多地方仍然奉行分分计较的应试教育对策,而且层层加码,那些校外培训机构也是乘机煽风点火,煽动学生家长的焦虑情绪,使得中小学生苦不堪言。中小学生学业负担不能降下来,家长的焦虑情绪不能消除,学生就很难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人的学习素质、思想品德、身体质量以及各方面的修养都很难得到大的提高。随着高考等教育制度的深入改革,高校在招生方面作用的增加,相信在未来的若干年内,第一类校外教育将可能有大的发展。当然,无论校外教育有什么好处,都必须坚持让学生自愿的原则,不能由家长、学校或者其他什么人强迫学生参加。第三类的校外教育对国家对社会没有好处,应当严格管制。有的可以加以经济上的限制,对于他们的违法行为应当加以法律上的制裁。而最根本的办法是考试制度方面的改革。特别说明:本文转载已经获得原作者授权,内容本文来自冯大诚科学网博客。图片来自网络。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294090.html本文转载编辑:Mr
2021年7月26日
其他

现代教育悖论——从复活节岛悲剧说起

作者系南方科技大学工学院海洋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原标题:现代教育悖论▲教育悖论南太平洋复活节小岛上矗立着很多石头像,可是雕刻这些石像的主人早已无踪,复活节的早期文明也淹没在历史中。考古学家揭开了这一段历史。当初波利尼西亚人凭借先进的独木舟航海技术,飘扬过海,来到了复活节岛。当时岛上自然资源丰厚,犹如天堂一般。登上岛屿的小团体,开启了富足的生活。他们教下一代如何捕猎,如何砍伐树木造独木舟,去周边海洋捕鱼,蛋白质来源丰富,一片祥和,文明的种子也在复活节开花结果。当人口激增后,人们有了多余的劳动力,开始建造文明的继承副产品—石像。复活节岛是火山岛,上面有凝灰岩,质地较软,开采的石头,凿成巨大的人像,再用木头运到相关地点。总之,复活节岛上的文明迈向了富足繁荣,教育在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当过了临界点,岛上生态开始了不可逆的变化,大型树木越砍伐越少,土壤开始变贫瘠,动物也越来越少。当岛上最后一颗大树被砍到后,人们开始失去制造独木舟的材料,造舟技术最终失传。没有了海洋鱼虾类蛋白质来源,岛上的老鼠都成了重要的蛋白质。当老鼠都不够的时候,开始出现人吃人的惨剧,最终文明也随之崩溃。这一切都是在缓慢过程中发生的,没有一代人可以负全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学会融入世界:为了未来生存的教育》报告,提出有关未来教育的重要观点:与地球环境和生态共融,认识到教育的片面性和危害性。上面两点,完全可以从复活节文明发展脉络上得到支撑。从更长的时间尺度,地球和复活节岛没什么区别,都是资源有限的封闭体系。人类积极地开发地球资源,创造出璀璨的文明,消耗着天量的能源和资源,极大地破坏着环境。最为要命的是,人类非常自信地相信,通过自身的科技发展,能够解决人类文明提升到来的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人类教育体系中,关注的是人的发展,包括人的完善与人的道德。创造改造自然的新知识,以及为文明发展所需的各种人才。总之,一切以人为出发点。这种教育,对整个地球生态来说,存在着致命的逻辑缺陷。其教育本质和复活节岛的先民对后代的教育别无二致。只不过地球体系更大,支撑的时间更长一些而已。古人缺乏信息的系统记录,无法了解在百年千年尺度上的变化。楼兰古国的最后居民,可能想象不出当初楼兰的绿树成荫与溪水淙淙,他们只知道那里已经成为荒漠之地。现代人的最大优势在于,掌握了海量信息的记录传承与分析。发现了人与自然环境演化之间的复杂与演化关系。资本主义在百年尺度上,确实给全人类带来了巨额财富,也带来了社会不公平与资源的破坏。这些演化过程,清晰地记录在案,为人类敲醒警钟。从这一点来说,现代人还是幸运的,不用等到最后的居民时刻,就可以开始思考目前教育体系的弊端。走出资本主义的竞争误区,大力发扬中化文明的天人合一思想,构建人类与全球生态共同体,是21世纪需要大力弘扬的思想。教育首当其冲,教育如何反思,如何坚守初心,是所有教育者都时刻需要思考的问题附:《学会融入世界:为了未来生存的教育》(Learningto
2021年7月20日
其他

应试教育是欠发达地区毒害无穷的鸦片烟

作者系山东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应试教育什么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就是为了考试而进行教育。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对于不考的东西则不教不学,或者马马虎虎地应付,表面上似乎教了学了,实际上没有教没有学。这就是应试教育。对于考试而言,应试教育能够提高考分,这是毫无疑问的。它对许多东西不教不学,从而腾出时间和精力集中对于要考试的部分,把需要考试的部分做熟练到几乎条件反射的地步。应付考试当然“自如”得多,考分也自然提上去了。但是,应试教育没有让学生得到全面的教育,从而不能使得学生们的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不好好学习自然科学,其科学素质水平当然要差一点,不懂历史地理,其人文素质比如会打折扣。不学音乐美术,其美学素质也很难提高。少年人每天只知道做题应试,很难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也就是说,应试教育的结果会降低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我想,上面这样的推理,至少在理论上是没有问题的,大概不会有人提出异议。但是,有的人会说,素质高低跟我有什么关系?提高考分,能够考上上一级学校才是“硬道理”。考分不高,不能考上上一级学校,一切都是空的。此话似乎非常有道理,我想家长们都很拥护这一点。所以,当一所学校采用应试教育的模式,针对选拔考试比如高考进行教学,确实能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升学率上去了,学生家长满意,学校的名声也立刻上去了。当一个县市的教育行政当局,把升学率作为考核学校的标志,那个县市的各个学校就都会朝着应试教育转变,这个县市的升学率就会比周围县市高,这个县市的教育声誉也会随之上升。一个地市的教育行政当局用升学率来考核各县市,于是这个地市的升学率从而教育声誉也会上升。当一个省区的教育行政当局也用升学率来考核各地市,各地市便都会实行应试教育的模式,但是,人们会发现,该省区总的升学率不可能得到提高。因为我国的高考招生是“分包”给各省区的,各省间的考分没有关系。这个省区的考分再高,也没有用,可以录取的人数就这样多。这是应试教育所能够达到的“天花板”。也就是说,上面所说“素质高低跟我有什么关系?提高考分,能够考上上一级学校才是‘硬道理’”对于一个省区整体来说,是不适用的。但是,对于整个省区而言,就引起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全省区学生的教育素质却全面下降了。换句如今有一点时髦话说,应试教育在该省区形成了内卷,其结果是全省区教育水平的下降。由于高考招生的各省区“分包”,形成该省区升学率的天花板,引起一部分人的不满。退一步说,假定取消省区分包,全国统一分数线,统一录取,其结果是什么?那就是把刚才的推理过程再往上推一级。由于全国的高校就是这些,升学率最高就是这样了,其结果也只能是全国范围内的“内卷”,而引起全国的教育水平的一致下降。一个社会,其成员的平均文化教育水平,它的公民素质,是一个社会发展潜力的最重要标志。有的国家在战争之后能够较快地恢复,就与哪些国家的国民有较高的教育水平有关。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在改革开放以后成为社会发展的排头兵,也并非偶然
2021年7月20日
其他

中学教育:将来应当是这样的

作者系山东大学化学专业教授。原标题:将来应当是这样的人们经常抱怨人文学者不懂最基本的科学常识,也常常说某些科技工作者的人文素质太差。许多人把它归罪于中学过早地文理分科。于是有了如今一些省市的取消文理分科,实行高中选课和高考选考。但是,名义上是高中不再文理分科了,而实际上大多数人仍然是想学理的不选文,想学文的不学理。看来,这个文理分科的问题仍然会继续“折磨”中国的科学和教育工作者。如今高中生是有自己选学科的自由了。很多人要求高中生就要做出自己的职业规划。通过职业倒推专业选择,再从专业倒推学科选择,即高中的选课以及高考中选考科目。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的许多大学,特别是“一流大学”,则要搞大学科,淡化专业意识,即使分了专业,也是有许多通识教育的课程,也就是说要扩大知识面,做一个通才。在中学不学“不感兴趣”的课程,到大学再扩大知识面,这是不是有点矛盾,是不是有点滑稽?我觉得,中学里学习的知识,应当是全面的打基础,要把作为一个社会公民各个方面的基础打好。只有基础打好了,将来不管做什么工作,白领、蓝领、教育工作者、医疗卫生工作者、科学工作者以及其他各行各业的专业工作者和管理者,都要有一个好的素质。所以,我不主张在中学选课,中学生的课程,应当所有学生都学。这样,首先对于中学教学的组织和管理有利,不容易产生混乱。这样,对大学的教学也有利。显然,我的这种主张不很现实,好容易弄起来的中学选课,怎么能够马上取消?但是,说总是要说的,因为还有将来,本文所说大多如此。毋庸讳言,各人的才智、能力、爱好有差异,在某一方面有爱好和特长,另一方面则可能有特短,这会引起对各门课程的兴趣和学习成绩方面的差异。但是,中学所学的知识,大都是一般人都需要了解的。中学生所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对于学习其他专业和在现代社会生活都会是有用的。中学生的思想基础,应当是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现在部分学生对某些课程学习的厌恶情绪,实际上与我们课程的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要求有关。例如,语文课程当然是要培养学生看懂别人的语言和能够正确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语言是很生动活泼的东西,但是,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有时候过于死板。如我们往往要求对一段话进行唯一“精确”的解释,而实际上对一些语言是无法过于精确理解的,常常是可以A也可以B而A与B又差别不大,我们的考试却一定要给出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这样,做过文化部长的名作家王蒙无法做出对某些简单语句的“正确解释”,作为课文原作者都不能说出要求学生记忆的课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而诸如此类的问题却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其答案。为了死记答案,必定会减少阅读量。阅读量不多,学生也难以写出来有水平的文字。很少阅读和欣赏前人优秀的文章,而只是要求死记硬背现成的枯燥答案,学生怎么能够有学习的兴趣?例如,历史课程本来应当是非常生动有趣的。学生需要首先了解历史的大致脉络,在此基础上,可以了解社会发展中间许多有趣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从中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水平。而我们却要求学生在历史概括和历史事件都不很了解的时候,去背诵那些枯燥的历史典章和法规要点,把一门可以很生动的课程搞得死气沉沉枯燥无味。例如,数学课程本来是很有逻辑性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可以如黄河长江一泻千里,很顺当地了解各章节各种定义定理的意义和可能的用途,完他们的善逻辑思考能力。但是如今的数学体系被分割得七零八落,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教科书上的定义定理,不会分析推导。我们却要求学生做很多重复的练习题,成为做题的熟练工。学生不是要动脑筋去思考,而是要像巴甫洛夫的狗听到铃声就流出“哈喇子”的条件反射那样,看到题目就立刻反应出做题的模式。这样的教学要求实在是在泯灭学生的学习兴趣。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是使得很多学生厌恶学习的重要原因。如果我们有良好的课程设计、正确的教学方法以及适当地教学要求,我相信可以到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这些中学课程的教育,至少不再厌烦和反感。中学取消选修课,所有的课程都必修,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得中学的教学内容更加充实。我这样说,当然是说现在中学的教学内容并不充实。很多人可能不同意我的这个看法,认为高中生这样辛苦,怎么教学内容还不充实?其实,证明我的看法很容易,那就是事实上高中的课程只需要两年时间就可以完成。如今几乎所有的高中都只用两年时间就能够完成,这是一个事实。既然全国几乎所有的高中生都能够在两年内完成现在的学习内容,那么再加一年,增加一些内容,即把那些选修课变成必修课也没有什么关系。问题是现在的高三实际上是一种浪费,其效率甚至是负的,因为它的效果只是使得大多数人厌恶学习。而高三一年的复习只是为了高考。而所有的人都在复习,就好像所有的人都站起来看戏一样。对于全局的管理者而言,不应当允许这样做。至于高考,总有一天会改变的。实际上现在已经开始变化了,看看现在一些地方高考分数已经只占60%,相差的几分完全可以因为高校的考察(包括面试)翻过来。以后,对考生的全面考察将越来越重要。现在这样的分分计较只能造成全面的“刷题机器”,物极必反,分分计较已经走到头了,唯分数论没有几年好日子了。人们不可能永远容忍让这么多高中生浪费一年时光这样的傻事。在中学把该学的学好,知识面弄宽,基础打好了,到大学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即使是读高职,也可以做得更好,高职的本科可以更多,质量也可以更好。这样,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的水平都将有大的提高。我看,将来应当是这样的。特别说明:本文转载已经获得原作者授权,内容本文来自冯大诚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292953.html本文转载编辑:Mr
2021年7月11日
其他

学霸那么多,为什么“研霸”很少见?兼回答钱学森之问

学霸在中国不稀奇大到省、市、县、乡、村的各种状元小到学校、年级、班级、小组的各种牛娃都被学渣同学和家长们称为“学霸”学霸那么多,但升级为“研霸”的却很少见现在很少听说哪个学霸后来成了研霸能在科学或技术或工程上做出“霸王”级贡献比如厉害如北大韦神爆红也是因为一瓶白水三个馒头昨日刷屏的复旦学霸则是血腥之极而不是他们有什么重大科学成果甚至"研霸“根本成为不了流行语这是为什么呢?一幅图可说明第五届索尔维会议(原版)你第一眼能认出几位科学家?第一排的,是爱因斯坦、居里夫人、洛伦兹、普朗克和朗之万第二排的,有玻尔和波恩,第三排的,有薛定谔、海森堡和泡利。你在中国见过有类似的照片么???好像不多、很少或没有。为什么到处是学霸的喧嚣,却没有一张类似“研霸”的合影?兼回答钱学森之问中国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本文认为有三个原因:一是学霸是按名额产生的,而研霸是要靠创新成果说话的学霸怎么来的?考试、排名、分数,SCI点数造就了大量学霸只要中国人多,搞个排名,给够名额,中国永远不缺学霸为什么研霸不能按人口比例产生呢?还真对不起,科学重大进展与人口数量和名额没有半毛钱关系二是学霸是考试竞赛排名的产物,研霸是竞争更是合作的产物学霸是考试和排名的产物小学初中学霸到了高中大学大概率就成了学渣其核心是名列前茅,是竞争性考试竞赛排名研霸是在科学技术上有新思想新发现新进展其核心是创造新的、有价值的知识或方法存在竞争,但更是合作的产物,还有赖于相关学科的铺垫学霸是学习成绩和考试比别人强研霸需要给人类增加一点点儿的新知识虽有相通,但区别很大三是学霸只是低水平熟练刷题的产物,研霸是高水平探索未知世界的创新这个不用说了,重复刷题造就高分学霸甚至是在培养有各种心理问题、精致利己的学霸但几万次重复做同样实验不能发明发现新知识研霸需要高水平探索未知世界需要严密的逻辑、创新的思维、灵巧的方法当然还有头脑、运气、人品、坚持以及等等不确定的东西钱学森讲的杰出人才大概率是“研霸”不是“学霸”培养更多的研霸而不只是学霸也许就是钱学森之问的答案学霸是优秀的,与别人的平常和失落相比研霸是杰出的,与未知的探索和挑战相比如果优秀只是排名,不能转化为创新这样的优秀,只是没有意义的内斗(甚至残杀)如果优秀只是索取,不能转化为贡献这样的优秀,只是没有希望的内卷(以至崩溃)学霸眼中,是内卷的世界研霸心中,是开阔的天空顺便开个玩笑,有一次某人到上海一所最好的中学,旁听心理老师做家长心理辅导。老师演讲时说,开学问高一的新生:你们谁是学霸???答案整齐划一。所有的同学都说:不不不,我是学渣!!!可见,学霸大概只是家长、社会和学渣心中的一个称呼而已,至于学霸们自己是怎么认识和定位自己的?那真是只有自己知道了。这样的“学渣”才有希望。期待这样自我定位清晰的“学渣”们,日后能有成为“研霸”,走出内卷的世界,走向开阔的天空,成为破解钱学森之问的后来人。本文编辑:Mr
2021年6月9日
其他

耶鲁大学教授反思精英教育:光鲜的外表下,是令人窒息的恐惧

如果仅仅从学习成绩的角度来衡量今天的这些精英学子,他们是绝对能应付所有的挑战的。你若了解这些骄子在整个过程中是如何被培育,如何极其苛刻地被筛选,那么他们在学术上有如此高的造诣,自然是理所当然之事。
2021年6月9日
其他

说“醇”——甲醇、乙醇、胆固醇,顺便说说与喝酒与吃肉

作者系山东大学化学专业教授。原标题:与喝酒与吃肉有关——杂说“醇”(1和2),小标题为新补充。一、醇的本意与酒相关醇与酒有关,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每一个受过中学教育的人也都知道酒精的化学名称就是乙醇。在众多有机化合物名称用字之中,醇是与其本来意义最相近的字之一。现在,我们称酒味厚为醇,醇酒就是很浓很好的酒,也说醇醪。由醇组成的词,醇厚、醇美等都是意思很好的词。醇字的本义,用《说文解字》上的话说,就是“不浇酒也”。什么是浇?浇就是沃,就是灌,就是灌水。清代著名文字学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浇,沃也。凡酒沃之以水则薄,不杂以水则曰醇”。没有掺杂水的酒就是醇,浇灌了水的酒就薄(后人请人喝酒时往往谦称“薄酒一杯”)。醇浇就是醇厚或浇薄。民风好称为风尚醇厚,与之相对的是人情浇薄。有人会说,古人所酿之酒,本来就度数不高,怎么也有加水的?厚薄是相对的。确实,古人酿酒,没有蒸馏(什么时候出现的蒸馏酒,现在好像还未完全确实,但总是比较晚),度数不高。即使是现代,做成了度数很低的“醪糟”(酒酿)以后,也有再继续掺大量水再作为饮料出售的。醇是没有掺杂水的,所以醇与杂相对。段玉裁说:“一色成体谓之醇。纯其假借字。”也就是说,不杂称为醇。在这个意义上,后来人们假借纯字来表示。换句话说,现在我们所用的纯粹、纯正等词中的纯,本来应当是醇。纯字的本义是丝。《说文解字》:“纯,丝也。”它举的例子是《论语•子罕》中的话:“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用麻做礼帽,是礼制所定;现在大家用丝做,说这样节俭,我从众。)那里的纯字就是其本义。还是段玉裁的话:“纯与醇,美丝和美酒,都没有掺杂,在这一点上它们有相同的意义(美丝美酒,其不杂同也)”。醇、纯两个字又同音,所以就假借了,古人两个字都用,现在的人用纯字为多。醇有不杂、纯粹等义,知道了这些,我们再来看前辈化学家用这个醇字来翻译alcohol,是多么巧妙,那就是酒精啊。他们的翻译,是多么用心。二、乙醇和与喝酒如今,非化学工作者遇到化学用字醇,最多的恐怕有这样几个词:甲醇、乙醇和胆固醇。乙醇就是酒精,是所有酒对于人体起作用的主要也几乎是唯一的成分。所有的酒,除开不合格的劣质酒,无论好赖,不管是成千上万元的贵族酒,还是几元钱的平民酒,不管是粮食酒还是葡萄酒,让人脸红兴奋、神采飞扬、哭笑无常、胡言乱语到昏昏欲睡的,都是乙醇在起作用。决定酒的品种、品质好差、价格高低的不过是一些“调味品”——当然,这些我戏称之为调味品的化学物质很多都是天然生就的并非人工添加,有些酒的贵就贵在这里。但这些“调味品”的作用也就是使酒的口味略好一点点,而对健康即所谓养生并没有任何作用。乙醇是小分子。喝酒的时候,乙醇能够很快透过血管壁被吸收到血液中,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到达各个细胞组织。身体内特别是肝脏内的乙醇脱氢酶能够使得乙醇脱去两个氢原子变成乙醛。乙醛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血管扩张使血流量增加,皮肤发红、人略微兴奋,同时显得精神焕发。至于乙醇本身,它能够作用到人的大脑皮层,起抑制作用。而首先被抑制的是是大脑中的抑制中心,也就是说,首先是减少皮层抑制中心的工作。本来,大脑的兴奋与抑制处在相对平衡的状况,现在,抑制中心被抑制,这种平衡被打破,从而释放出更多的使人兴奋的如多巴胺一类的神经介质。这就好像平时被约束得紧紧的各种规章、纪律都一下子宽松了很多,自然就感到兴奋。管束放松了,有些平时不敢说的话就说了,平时不敢做的事就做了。如果说了不该说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就会使事情走向了反面,乐极生悲。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自制力下降,人对于外界的反应能力也变慢,步履蹒跚,如果做驾驶车辆这样的事情,就很危险。如果再喝下去,体内乙醇浓度进一部提高,那就把大脑的更多功能都会抑制,这样,人会变得安静、忧郁,或者看上去像睡着了一样,不省人事。如果一下子喝得太多,把负责调节人体生存最重要的部分都抑制了,那就可能会死亡。如果酒喝得并不多,在肝脏内的乙醛脱氢酶作用下,乙醛会进而氧化为乙酸,乙酸就是醋的主要成分,它没有什么毒性,容易氧化成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这样过了一阵之后,一切似乎都会过去。这就是一次喝酒从兴奋愉悦,到醉酒,最后恢复的全过程。实际上,多次饮酒造成的慢性危害是非常严重的。例如,对大脑和神经系统的一次次伤害和恢复会引起永久性的伤害,使得智力低下或反应迟钝。而乙醇对神经系统而言,其作用机制与鸦片类毒品有相似之处,也是可以成瘾的,当然其危害和戒除的难度较小。另外,乙醛有明确的致癌作用,所以酒精饮料也与烟草、黄曲霉素等一样被认为是确定的致癌物。这种致癌作用当然并不是接触一次就致癌了,接触的次数越多,致癌的概率越大。再如,反复饮酒对于胃肠道、肝脏等内脏器官以及心血管系统都会产生实质性的伤害。我们只需要看看有些国家的生活条件和健康福利条件都还不错,但是它们的平均寿命却很低,其重要原因就是酗酒的人太多。对于青年人来说,饮酒对于后代的不良影响是很严重的。人们往往只注意准妈妈饮酒会对胎儿产生很坏的影响。实际上,饮酒对于精子、卵子的形成都会产生极其糟糕的后果,会造成品质不良的精子或卵子,不但可能不育,更可能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使胎儿畸形。所以,准爸爸准妈妈们在准备怀孕相当一个时期之前,也就是在制造有用的精子卵子之前相当一个时期,就不要再饮酒。这才是真正的不要让后代“输在起跑线上”。至于说饮酒对身体健康方面的好处,好像没有确凿的证据。有人说可以扩张血管,也就是所谓“活血”。在必要的时候,扩张一下血管,肯定是必要的,例如因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心绞痛发作时,服用硝酸甘油以扩张血管以缓解病情就是必要的。但是,平时频繁饮酒引起血管反复扩张并不是一件好事。一个最明显的证据就是饮酒可以加重“酒糟鼻”的病情,本来那里的毛细血管就不大好了,再加反复的扩张和收缩就更加糟糕。总之,就健康而言,对于酒,可以不喝,尽量不要喝。值得注意的是,如今许多科学和教育工作者,却都是乙醇的粉丝,喜欢贪杯中之物。这对于他们的健康是不利的。我们常常感叹某些科技精英英年早逝,而有些人的早逝往往与乙醇有关。即使是现在看起来还算健康的,实际上可能已经存在不少健康隐患。一方面,如今这些人工作的压力很大,工作时间往往远远超出所谓996,有一点空闲时间,来了几位朋友,于是就畅饮一番。另一方面,很多事情需要通过“外交”来解决,在一起畅饮,也是联络感情、建立友谊的途径。于是,就只好“感情深、一口闷”了。当然,很多人的喜欢而且习惯喝酒,是在学生时期就开始的,如今的学生,刚刚离开了家长的控制,也想学着“外交”,他们往往就是学校附近乙醇消费的主要力量。到有了自己的职业,青年下属们又是“老板”请客中替“老板”行酒的中坚力量。习惯也罢、上瘾也罢,是多年养成的了。“觉悟”一点的,是难以摆脱,“顽固”一点的,是认为有这样的“享受”才算得人生。总之,不少人是要到“迫不得已”之时,才可能会与乙醇一刀两断。三、甲醇的危害甲醇与乙醇都是简单的醇,有相似的性质,它们的主要作用基团都是羟基OH,只是从结构上说,甲醇比乙醇少了一个亚甲基CH2。如果人不慎饮用了甲醇,甲醇在体内氧化的过程也与乙醇相似,也是从甲醇到甲醛进而形成甲酸最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而甲醇、甲醛和甲酸都是对人体有毒害的化合物。由于少了一个亚甲基,甲醇、甲醛和甲酸比对应的乙醇、乙醛和乙酸分子更小,它们对细胞的通透性更大,其各官能团的活性即对人体的危害都远远高于乙醇、乙醛和乙酸。在很多糖类分子发酵产生乙醇的同时,往往也会产生甲醇,这是很糟糕的事情。也就是说,在发酵制酒的过程中,如果弄得不好,就会有甲醇混杂在酒中。如果人们食用了含有较多甲醇的劣酒,轻则引起对神经系统特别是视神经的伤害,使视力减退甚至失明,重则死亡。世界各国的历史上都曾经有过而且现在仍有因饮用不合格酒引起多人失明和死亡的案例。正规的酒厂在原料的处理、酒曲的选择、酿造工艺和蒸馏等方面都注意避免甲醇的形成以及注意去除甲醇。而不合格的厂家或私自酿造各种酒则往往难以避免甲醇的混入。如今,在我国,不合格的地下酒厂基本上没有了,大超市出售的酒类在这方面这些年没有发生过什么大的问题,但是,自己动手酿酒,就很难说了。如果甲醇含量并不特别多,一时没有发生什么大问题,但是对人体健康会有慢性的伤害,一旦发现往往悔之晚矣。所以,我主张,在酿酒的问题上,不管是粮食酒还是葡萄酒之类的水果酒,大家还是不要去“躬亲”了。否则,有可能占小便宜吃大亏。为了满足一时的好奇心也不必用自己的健康去冒险。四、胆固醇上面所说的甲醇乙醇都与喝酒有关,下面说到的醇则与吃肉有关,那就是古人不懂得的胆固醇。乙醇是非常简单的醇,除了一个羟基之外,只有一个乙基C2H5。胆固醇也有一个羟基(这就是被称为醇的原因),还有27个碳原子和45个氢原子,这些碳原子形成了4个环和一个长的碳链“尾巴”,总之,胆固醇比乙醇复杂多了。现在,有些人对于胆固醇不了解,很害怕,以为是什么有毒有害的化合物,其实完全不是。胆固醇是动物(当然包括人)组织细胞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它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尤以脑及神经组织中最为丰富,在其他内脏中含量也很多。也就是说,它与蛋白质、脂肪、钙、水等一样,是动物身体的重要组成成分。首先,胆固醇是人体细胞的细胞膜的重要组分。众所周知,我们的身体是由一个个细胞组成的。细胞就有细胞膜,就像我们身体一定要有皮肤一样。细胞膜的中间部分是由双层磷脂类分子构成的,这些磷脂分子排列整齐,形成膜。胆固醇则要维持这些分子既不会无序化(无序化就不成膜了),又不能结晶(结晶就没有柔性了)。如果缺乏胆固醇,这些细胞就会破裂。这当然是不能容忍的。胆固醇,顾名思义,与胆当然有关。古人以为胆与思维行为有关,所以有胆大包天、胆小如鼠这些说法。现在我们都知道古人错了,胆是一个消化器官,肝脏分泌胆汁,贮存在胆囊。当人们进食时,胆汁流进十二指肠,把人吃进的脂肪分散成为很小的脂滴,然后这些脂滴才能够与脂肪酶充分混合接触,使脂肪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从而被小肠吸收。这些胆汁的形成就需要胆固醇。虽然在小肠末端,这些与食物脂肪混合的胆汁大多数仍然能够被吸收回收到肝脏,但仍然有部分会损失,随粪便排除体外。这样,肝脏总是需要胆固醇用以再制造胆汁。随便说一句,如果这个系统出了故障,胆汁长期潴留胆囊,就有可能形成胆结石。胆结石的主要成分就是胆固醇。当然,其他哺乳动物如牛、马、猪、狗的消化系统也大抵如此,它们也会有胆结石,就是牛黄、马宝、猪宝、狗宝等。胆固醇还是合成身体内很多激素的原料。我们人要生存、生长、生殖,总需要激素。很多激素如肾上腺皮质素、性激素等都属于类固醇一类的,胆固醇都是它们的前体,也就是说,人体合成这些激素都需要胆固醇。总之,胆固醇是人体绝不可缺少的重要化合物。由于人总是处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如蛋白质、脂肪、钙、水等各类组成物质一样,代谢物有排出体外的,也有需要不断补充的,胆固醇也需要不断补充。我们的食物中是有胆固醇的,只要(也只有)是动物性的食物,都有胆固醇。换句话说,只要(也只有)吃“肉”,就会摄入胆固醇。这里所说的“肉”是广义的,也就是一切从动物身上获取的食物。无论是猪、牛、羊、鸡、鸭、鱼、虾、蟹直到软体动物螺蛳、蛤蜊、鲍鱼的肉,包括它们的内脏、卵,都算是肉,都含有胆固醇。植物性食物则不含胆固醇。胆固醇含量最高的“肉”恐怕就是这些动物的脑和卵,如我们常见的鱼子、虾子、蟹黄、各种鸟类的卵等。在卵黄中胆固醇含量尤高。由此也可见胆固醇对于动物生命的重要性。但是,如果人们血液内的胆固醇含量太高,就会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血液内过多的胆固醇会进入偶然损伤的血管内膜,形成斑块,斑块增大就使得血管失去原来的弹性,形成所谓粥样硬化,当然也就影响血液的流通。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就会引起心肌缺血,脱落的斑块则会引起血管栓塞,这些都是有可能影响到我们生命的严重问题。所以,血液中胆固醇的过高是一个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正因为如此,在医生和媒体反复的强调之后,给一些人们造成了胆固醇是很可怕的东西的印象。在很多人那里,肉是很可怕的东西,他们避免吃肉,吃鸡蛋只吃蛋白而把蛋黄扔掉不吃。其实,人们体内的胆固醇,只有一部分是人们从食物中摄入的,绝大部分是人们的肝脏里合成的。有人估计,人体内由肝脏中合成的胆固醇占总量的70%,从食物中摄取的占30%。如果从食物中摄取的多了,那么肝脏就少合成,反之则多合成。很多素食者,包括一些严格素食的德高望重的大和尚,他们并没有摄入胆固醇,但是他们仍然会得高胆固醇症。这些胆固醇都是他们体内合成的。虽然现在的膳食指南上删去了对于胆固醇摄入量的限制,不过,一般认为,还是不要摄入过多的胆固醇。至于鸡蛋的蛋黄,一般认为,对于正常人,一天吃一个鸡蛋,则并不需要把蛋黄舍去。蛋黄中不但有胆固醇,也有卵磷脂等对人体很有益的营养成分,有很好的蛋白质更不用说。当然,已经有高胆固醇症的人,可以摄入多少胆固醇,应当听从医嘱。“肉”,也就是动物性食物,与人们需要的一切物质一样,有一个量的限制,太多太少都不好。动物性食物中有最优质的蛋白质,这是所有的人都需要的。动物性食物中有脂肪,而且这些脂肪很好吃。为什么好吃?这个口味可不是南方人北方人的差别,又不是中国人外国人的差别,而是没有差别,就像所有的人都喜欢糖的甜味一样,这就是老老老祖宗传下来的,其原因就是生存的需要,人们的生存需要这些蛋白质、脂肪和糖,就形成了认为它们好吃的口味。动物性食物中的胆固醇也是如此,也是生存的需要。但是这些营养物都不能太多,太多了必然出问题。但是,究竟什么是多,什么是少,到底需要多少量,实在不好完全确定,人与人之间差别也太大。营养学家推荐了一般人的标准,例如我国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还是值得大家参考的。总的原则还是均衡营养,荤素搭配、粗细粮结合、多吃蔬菜水果,吃的品种要多些、杂些,不要偏食。据说,今年5月将正式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1》就更加强调了均衡营养,避免“隐形饥饿”。如果长期缺少某些营养物质,或者说营养不均衡,有的多有的少,就会引起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这就是“隐形饥饿”。不少胖人也属于此类。另外,据说还首次提出了更适合中国人的“东方健康膳食模式”,这是以江浙沪地区为代表的江南模式,即以蔬菜水果、鱼虾水产品为主,豆制品、奶制品、谷物和肉禽类为辅,以少油少盐等清淡烹饪方式进行的膳食体系。相信根据这个模式,虽然没有特别的规定,胆固醇的摄入,也一定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不会缺乏,也不会过多。特别说明:本文转载已经获得原作者授权,内容本文来自冯大诚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284259.html本文转载编辑:Mr
2021年5月26日
其他

拼宝:荣获五项最佳破坏生态环境发明大奖!

蝎子灯是专门用于晚上扑捉蝎子的工具,在晚上用蝎子灯去照蝎子,蝎子会发出荧光。在很多地方一到夏天,人们会利用蝎子灯在晚上大面积捕捉蝎子。蝎子灯这种工具现在在各大电商平台也在售卖,销量非常好。
2021年5月22日
其他

【环保云参观027】生物多样性云科普《野趣魔都》

上海人称“魔都”。这座拥有两千多万常住人口的国际化大都市,对于众多野生动物,也有着“魔力”吸引——
2021年5月22日
其他

纸吸管引“世界级天怒人怨”,日本学生发明“草吸管”获百万点赞!吸水不软、还能做宠物口粮!网友:给我来一包!

不过一些消耗品的材质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能会经历顾客的吐槽(比如纸吸管)、赞赏……等等其他,但日站君还是希望设计师们可以顶住压力、顾客们多多理解,这样我们的环保设计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精彩吧!
2021年5月21日
其他

三大顶流南大拍戏,竟然无人围观!新华社:这就对了!

从这个层面来说,任何剧组和明星在校园里的活动受到冷遇都不足为奇;不管多大的腕儿、多豪华的阵容,只要干的是和教学无关的事,也就难怪学校师学生们不待见。
2021年5月21日
其他

招聘丨上海高等研究院绿色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招聘VOCs相关技术人员

有意应聘者请将《应聘申请表》(二维码下载)和个人简历发至邮箱(请在邮件主题上注明:姓名+应聘部门+应聘职位):
2021年5月20日
其他

招聘 |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公开招聘生态环境类117人

公开招聘第一期正式录用人员应于2021年12月31日前持岗位要求的相关证明材料报到,第二期正式录用人员应于2022年12月31日前持岗位要求的相关证明材料报到,逾期未报到者均视为自动放弃应聘岗位。
2021年5月20日
其他

超高颜值的焚烧厂是这样设计出来的!

满怀信心的设计团队虽然已经看过很多广西的资料图片,但是到达项目场地的时候还是被大地的秀美所震撼。建设场地处在一片农林用地包围之中,临近地块只有一座水泥厂,而北侧则是茫茫的喀斯特峰丛,一眼望不到边际。
2021年5月19日
其他

应当从下水道中的巨型“油脂山”吸取教训

他们那里各家的下水道比较通畅,那些以厨余垃圾为主的垃圾通过自己家的下水道,集中到城市的大下水道中,沉积下来。脂肪、洗涤剂等经过复杂的反应,与垃圾中的纤维凝结在一起,就结成了大块的所谓油脂山。
2021年5月19日
其他

一篇所有研究生都该读的好文:阳光温热,科研静好!

的搜索引擎收录的文章。虽然中文杂志有一些被收录,但是英文杂志几乎全部收录,于是我就想既然如此直接发英文文章岂不省事。我毕业的时候发的文章是英文的,现在回过头来看,也觉得英文文章不是太难。
2021年5月18日
其他

如何开展环境实习?五步法 | 连载(5)

实践课程注重过程性评价,课程成绩中4-5次实践报告占80%,MOOC成绩占20%。每次实践报告要求包括实践目的、意义、过程、问题、收获、体验、反思、建议等内容,不少于6张照片和3000字。
2021年5月18日
其他

注册火热进行中 | 2021年国际学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会开放注册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级一流本科社会实践课程、中国大学MOOC《环境问题观察》课程提供专业支持
2021年5月17日
其他

北大环境校友如何看待碳达峰碳中和?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级一流本科社会实践课程、中国大学MOOC《环境问题观察》课程提供专业支持
2021年5月17日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走不出的农业社会!山东为什么会衰落?

今年年初,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先生《在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一文刷爆朋友圈,在山东,一把手如此直接透彻的痛陈山东省发展的弊端实属罕见,对此,我要向刘先生表示深深的敬意。
2021年5月16日
其他

逼停高铁的原因找到了!又是塑料污染?

接触网设备本身稳定性比较强,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外来风险因素太多且不稳定。铁路供电段负责沿线“潜伏”轻飘物的治理,包括工地防尘网、农村塑料大棚和菜市场的塑料包装袋,甚至每年都会处理很多风筝线。
2021年5月16日
其他

福岛事故流入海洋的放射性物质有多少?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教授,研究环境放射化学,近年来主要从事同位素海洋学与生物地球化学研究,部分文章被Science及Nature子刊等多次引用,曾获2015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2021年5月15日
其他

不让电瓶车进电梯的“绝招”?

市和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已建成的住宅小区非机动车集中停放所及充电设施建设的投入,推动已建成的住宅小区新建、改建、扩建开试地面车棚等非机动车集中停放所及充电设施。
2021年5月15日
其他

135岁的可口可乐换纸瓶了!肥宅快乐水也要可持续发展!你永远想不到,各国设计师为了环保,究竟有多拼?

除了可乐瓶之外,还有很多不同种类的纸瓶子原型正在进行研究设计,未来我们可能看到可口可乐全线产品,都被这种纸瓶子进行替代。每年减少的塑料用量,肉眼可见的十分可观!
2021年5月14日
其他

大二男生从上海坐公交到北京!全程1810公里,1291站;网友:慕了

基础班包含:专家讲座/环保云参观/实践学习/作业一对一批改点评/老师互动答疑/课程证书+礼品:
2021年5月14日
其他

数据浅析丨迅速让你了解环保行业~

环保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产品开发、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的总称,主要包括环保设备、环保工程建设、环保服务三大方面。
2021年5月13日
其他

招聘丨来西藏考公务员吗?为生态环保事业奋斗~~~

考生笔试成绩、笔试最低合格分数线和进入面试人员名单在西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网、各市地相关网站等媒体发布。考生可使用准考证号和身份证号登录报名网站查询本人笔试成绩、笔试最低合格分数线等。
2021年5月13日
其他

不瞒“豹”,中国古代驯豹简史

豹在明代及其后享有大名,要归结于明武宗兴建豹房,经过种种渲染,“豹房”成为宫廷腐朽堕落的代名词,武宗也成为明朝最为荒唐昏庸的皇帝。豹房从正德二年开始兴建,迄正德十六年武宗猝死于此,共存续了14年。
2021年5月12日
其他

为什么现在几乎不提“臭氧空洞”了?

可是,现在才2021年,这几十年来,科学家和媒体很少再提及臭氧层空洞的问题了,这个到底是不是真的,还是一个世纪骗局?
2021年5月12日
其他

上班族必读,20多分钟的户外体验足以减轻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syg.2019.00722/full
2021年5月11日
其他

碳中和:未来这些领域的就业需求会很高?

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统计,从现在到2029年,对风力机服务技术人员的需求将比美国任何职业增长得更快。同样,尽管2020年经济放缓,太阳能光伏安装商仍有望获得强劲的就业前景,是美国增长速度第3快的行业。
2021年5月11日
其他

下山的不止是东北虎……

人类本能地通过不断改造环境满足自身需求——开垦农田、营造城镇、修筑道路,并非所有野生动物都会躲避到人迹罕至的荒野,它们尝试着在人类身边繁衍生息,并在被人类改造的土地上、城市环境中找到栖身之所。
2021年5月10日
其他

方精云:构建新时代生态学学科体系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级一流本科社会实践课程、中国大学MOOC《环境问题观察》课程提供专业支持
2021年5月10日
其他

辐射,真的这么可怕吗? ——生活中的环境污染物扫描(第021号)

如果你是漫威迷,那你一定知道绿巨人浩克。班纳博士是一个物理学家,在一次实验中,他受到伽马炸弹放射线的大量辐射,身体产生变异,后来每当他情绪激动的时候,就会变成名为浩克的绿色怪物。
2021年5月9日
其他

爱因斯坦发明过冰箱?原来,你熟悉的知识产权还有这些故事…

“五一”分享价,快来参加“环境问题观察”线上周末营吧!
2021年5月9日
其他

带血的宠物盲盒,这是对人性的背离!

5月5日,据成都市邮政管理局办公室值班人员透露,该部门已介入处置此事,相关细节目前正在调查,会尽快通报结果。
2021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