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封神榜里大家都穿这么少呢?”
来源:洞穴中的智人,知乎; 作者:认真的活着
问:盛唐在后世为何难再现?
1
原因一点都不复杂:
气候变化造成的。
中国历史看起来好像很复杂,充满了各种偶然因素,一个英雄或者一个奸佞似乎都可能完全改变历史的走向。
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去看这个问题,就会感到: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极其渺小。
先不废话,上图。
认真看看,有啥感想?
大唐盛世咋来的,一目了然。
就两个字:
暖和。
封神榜同理~
2
气温高低对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分别有什么影响:
别看平均温度只有几度的变化,如果在几十年里平均温度高两度,就能让农耕民族打的游牧民族满地找牙。
原因很简单,平均温度高,必然带来无霜期长,对中原而言,就意味适宜农作物生产的时间延长,农作物产量上升。
吃饱了肚子的农民,战斗力是很强的,尤其是纪律性,组织性好,也就是听话。
再加上读书识字,经过一定军事教育的军官团队,实力碾压目不识丁的游牧民族。
而暖和也意味着游牧民族不缺吃喝,战斗意愿极大下降。
游牧民族的特点就是散,基本上以部落为单位,逐水草而迁徙。
因此如果没有大的外界压力,游牧民族是很难聚合成统一的强力国家的,一般情况下就是松散的部落联盟。
没有强有力的国家机器,游牧民族在能吃饱的情况下,当然没什么意愿南下打架,因为根本组织不起来。
反之,平均气温低两度,游牧民族就会面临一个问题,冬季无草期会极大延长,不得不入冬前大量屠宰牛羊,否则牛羊会在冬天饿死。
这就极大的降低了他们畜牧群的规模,换句话说:
要挨饿。
3
同样情况下,农耕民族日子也不好过,尤其是在暖和了比较长的时期后,突然降温。
承平日久,中原地区就会出现大量土地兼并集中到少数人手中,贫富悬殊的情况。
农作物生产量高的时候,大批贫民凑合着还能过,不至于饿死,于是人口会急剧增长。
一旦气候变冷,农作物产量下降,很快就会出现饥荒,社会动荡。
游牧民族没吃的了,就会聚集起来南下劫掠。
同时,由于饥荒,中原王朝也会非常衰弱,于是强弱倒置,改成游牧民族吊打农耕民族了。
看看图就能非常明显的发现,五胡乱华,北宋灭亡,南宋灭亡,明朝灭亡都和气温降低完全吻合。
而唐朝呢,中前期正好处于一个很长的“暖和”状态下,所以盛唐吊打游牧民族不是因为少数几个伟人名将,而是由于气候暖和,国力强,输的起,大不了过俩年再来过就是。
4
气温变化对我们中国历史的影响极大,历史上有三个比较长的“气温高”的时期,几乎决定了中华民族的命运。
第一个时期是仰韶文化兴起和发展的时期,直到商朝末年。
周灭商很可能不是什么纣王无道,而是纣王没有预料到低温期的突然降临,依然倾举国之力对外大举扩张,引起民愤,结果被周人打了个措手不及。
这也是汉族文明初创和扩大的关键时期,正是得益于漫长的“暖和”期,农耕文化为主的汉族文化才得以极大的发展。
第二个时期是秦汉时期。
在暖和的气候的呵护下,汉族建立了完整的国家体系和稳定的社会体系,在组织度和文明发展程度上远远超过四方的各种“蛮夷”,开始了对周边民族的融合。
第三个时期就是隋唐时期。
唐代隋是有一定偶然性的,但这个时期,不论谁统治中原,吊打北方游牧民族都是必然的。
这三个时期,塑造了中华民族文明的基本面。
不敢想象,如果没有其中某一个时期,中华文明是不是还会有今日的辉煌。
吐蕃的兴起也和气温高有很大关系,不适合承载大量人口的青藏高原,在长期的暖和气候下,也能够逐渐强大起来。但随着气候转冷,吐蕃的辉煌也就是“昙花一现”。
最悲催的是咱大明朝,一个小冰河期,直接要了老朱家的命。
5
补充~
我是中国人,热爱中华文明。
但我坚决反对“中国特殊论”。
一些“伟人”“英雄”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逆天改命”,但要真正改变历史,一定是基于经济基础,基于国力。
唐朝的强盛是建立在国力强大的经济基础上的,绝不是几个明君或几个名将,无中生有创造出来的。
吐蕃、突厥战斗力再强,给他们配更多的“名将”,最后的胜利者还只会是大唐。
为什么?
一力降十会。
大唐的国力决定了,输了没关系,两年后再打就是。
而历史上,大唐确实输过,而且输过好多次。
而突厥和吐蕃呢?
必须一直赢,只要输一次,那就是灭顶之灾。
您说说,这种情况下,突厥和吐蕃就是天降奇才(也确实有几位英雄)又有什么用?
魔兽下副本,打到丝血,灭了BOSS,爽!
一转眼,您这还没回血呢,BOSS满血复活了…
这还怎么玩?
好歹魔兽里的BOSS不会从副本跑出来趁你残血要你命,可大唐会跑出来打啊!
所以,明君叫李世民还是窦建德,张三李四,其实无所谓,最后被干翻的肯定是突厥和吐蕃。
明君,名将只是加速了这个必然的过程。
网络一直有个引战的大IP:明朝灭亡。
很多人认为大明机会很多,自己愚蠢且满清开挂才获得胜利。
实际上呢?
明末的现实可能是这样的:
第一、小冰河期,农作物产量爆减。
第二、经过两百年繁衍,人口达到1.5亿(数字有争议,低的8000万,高的两亿,取中值。)
第三、土地兼并严重,封建社会的中产阶级:
自耕农极度萎缩。
贫富悬殊。
第四、美洲高产作物还没有大规模引进。
综合四个字:
国力衰败。
至于后面的事,其实已经不重要了,没有大顺,还有张献忠,老回回、八大王,没有满清还有蒙古人,反正大明是没戏了。
6
那么清是怎么解决问题的呢?
杀人。
明末中国大约有一亿五人口,清初就剩下大约4000万。
人少了,粮食够吃了,天下太平…
同样的事在中国发生过很多次,每一次的解决方案都类似,过程也类似:
天灾引发饥荒,饥荒引发战乱,战乱大量减少人口,缓和土地兼并,新的循环开始。
就是人类版的“狼和羊的故事”
死循环,在封建社会根本无解。
只有到了工业革命时期,生产力极大提高,才使得我们能够打破这个“死循环”。
历史或许是有趣、且又充满戏剧性的,但同时,它的内核却是血淋淋的悲剧。
有朋友可能提出“非洲也暖和,怎么没发展”的问题?
非洲没有雨热同期。
当然,在非洲中部,是热带雨林气候。
稍远离赤道的两侧,则是热带草原气候。
7
说说“暖和了游牧民族南下劫掠动力减小”的几个理由。
第一、气候暖和,降水增加,游牧民族的牲畜群就会扩大,也就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去照顾。
第二、抢劫和放牧,从危险性上来讲,还是不一样的。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更是如此,抢劫被KO的风险极大。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游牧民族不会铤而走险。
第三、“内卷”,气候暖和时,草原上大家都忙着放牧,只要肯干活,吃穿不是大问题。可天气变冷,吃喝不够了,草原上就会先开始自己混战,在战斗中抱团,最后实力强大了才会南下。
最后、暖和的时候南下抢劫,中国北方农民会奋起反抗,保卫家园。而寒冷气候下,南下,一样快饿死的北方农民大概率会跟着游牧民族一起造反,劫掠。
纣王:太热了。
本文转载编辑:Mr White
更多内容
为什么几千年每次气候变暖都是华夏盛世开端,但这次我们却“害怕”了?
纪念竺可桢诞辰129周年 |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全文存录)
全球气温超过50摄氏度天数为1980年的两倍;世界银行预测2050年全球将有超过2亿“气候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