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学教育:将来应当是这样的

冯大诚 环境问题观察 2022-08-31

作者系山东大学化学专业教授。

原标题:将来应当是这样的



人们经常抱怨人文学者不懂最基本的科学常识,也常常说某些科技工作者的人文素质太差。许多人把它归罪于中学过早地文理分科。于是有了如今一些省市的取消文理分科,实行高中选课和高考选考。

但是,名义上是高中不再文理分科了,而实际上大多数人仍然是想学理的不选文,想学文的不学理。看来,这个文理分科的问题仍然会继续“折磨”中国的科学和教育工作者。

如今高中生是有自己选学科的自由了。很多人要求高中生就要做出自己的职业规划。通过职业倒推专业选择,再从专业倒推学科选择,即高中的选课以及高考中选考科目。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的许多大学,特别是“一流大学”,则要搞大学科,淡化专业意识,即使分了专业,也是有许多通识教育的课程,也就是说要扩大知识面,做一个通才。

在中学不学“不感兴趣”的课程,到大学再扩大知识面,这是不是有点矛盾,是不是有点滑稽?

我觉得,中学里学习的知识,应当是全面的打基础,要把作为一个社会公民各个方面的基础打好。只有基础打好了,将来不管做什么工作,白领、蓝领、教育工作者、医疗卫生工作者、科学工作者以及其他各行各业的专业工作者和管理者,都要有一个好的素质。

所以,我不主张在中学选课,中学生的课程,应当所有学生都学。这样,首先对于中学教学的组织和管理有利,不容易产生混乱。这样,对大学的教学也有利。显然,我的这种主张不很现实,好容易弄起来的中学选课,怎么能够马上取消?但是,说总是要说的,因为还有将来,本文所说大多如此。

毋庸讳言,各人的才智、能力、爱好有差异,在某一方面有爱好和特长,另一方面则可能有特短,这会引起对各门课程的兴趣和学习成绩方面的差异。但是,中学所学的知识,大都是一般人都需要了解的。中学生所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对于学习其他专业和在现代社会生活都会是有用的。中学生的思想基础,应当是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

现在部分学生对某些课程学习的厌恶情绪,实际上与我们课程的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要求有关。

例如,语文课程当然是要培养学生看懂别人的语言和能够正确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语言是很生动活泼的东西,但是,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有时候过于死板。如我们往往要求对一段话进行唯一“精确”的解释,而实际上对一些语言是无法过于精确理解的,常常是可以A也可以B而A与B又差别不大,我们的考试却一定要给出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这样,做过文化部长的名作家王蒙无法做出对某些简单语句的“正确解释”,作为课文原作者都不能说出要求学生记忆的课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而诸如此类的问题却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其答案。为了死记答案,必定会减少阅读量。阅读量不多,学生也难以写出来有水平的文字。很少阅读和欣赏前人优秀的文章,而只是要求死记硬背现成的枯燥答案,学生怎么能够有学习的兴趣?

例如,历史课程本来应当是非常生动有趣的。学生需要首先了解历史的大致脉络,在此基础上,可以了解社会发展中间许多有趣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从中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水平。而我们却要求学生在历史概括和历史事件都不很了解的时候,去背诵那些枯燥的历史典章和法规要点,把一门可以很生动的课程搞得死气沉沉枯燥无味。

例如,数学课程本来是很有逻辑性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可以如黄河长江一泻千里,很顺当地了解各章节各种定义定理的意义和可能的用途,完他们的善逻辑思考能力。但是如今的数学体系被分割得七零八落,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教科书上的定义定理,不会分析推导。我们却要求学生做很多重复的练习题,成为做题的熟练工。学生不是要动脑筋去思考,而是要像巴甫洛夫的狗听到铃声就流出“哈喇子”的条件反射那样,看到题目就立刻反应出做题的模式。这样的教学要求实在是在泯灭学生的学习兴趣。

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是使得很多学生厌恶学习的重要原因。

如果我们有良好的课程设计、正确的教学方法以及适当地教学要求,我相信可以到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这些中学课程的教育,至少不再厌烦和反感。

中学取消选修课,所有的课程都必修,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得中学的教学内容更加充实。我这样说,当然是说现在中学的教学内容并不充实。很多人可能不同意我的这个看法,认为高中生这样辛苦,怎么教学内容还不充实?

其实,证明我的看法很容易,那就是事实上高中的课程只需要两年时间就可以完成。如今几乎所有的高中都只用两年时间就能够完成,这是一个事实。既然全国几乎所有的高中生都能够在两年内完成现在的学习内容,那么再加一年,增加一些内容,即把那些选修课变成必修课也没有什么关系。

问题是现在的高三实际上是一种浪费,其效率甚至是负的,因为它的效果只是使得大多数人厌恶学习。而高三一年的复习只是为了高考。而所有的人都在复习,就好像所有的人都站起来看戏一样。对于全局的管理者而言,不应当允许这样做。

至于高考,总有一天会改变的。实际上现在已经开始变化了,看看现在一些地方高考分数已经只占60%,相差的几分完全可以因为高校的考察(包括面试)翻过来。以后,对考生的全面考察将越来越重要。现在这样的分分计较只能造成全面的“刷题机器”,物极必反,分分计较已经走到头了,唯分数论没有几年好日子了。人们不可能永远容忍让这么多高中生浪费一年时光这样的傻事。

在中学把该学的学好,知识面弄宽,基础打好了,到大学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即使是读高职,也可以做得更好,高职的本科可以更多,质量也可以更好。这样,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的水平都将有大的提高。

我看,将来应当是这样的。


特别说明:本文转载已经获得原作者授权,内容本文来自冯大诚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292953.html

本文转载编辑:Mr White

 

更多内容

写“水蜜桃”式的科普文章

“新冠肺炎”,大众媒体对科学的当说与不当说

为什么脏水净化后能喝而地沟油却不能食用?

杂说鸡蛋的污染问题

“烧茄子”中的为什么

说“毒”——给老百姓的解释和三条建议

化学化工是污染的代名词么?

为什么酒精能够杀灭病毒而喝酒没有用?

为什么病毒喜寒怕热?在化学家看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

为什么要远离野生动植物?听化学家讲讲野生食物的营养、污染和健康

大树的落叶究竟哪一面先着地?然而并不是背面  |  生态文明教育

疫情之下,我们对于“勤洗手”需要有新的认识

说“醇”——甲醇、乙醇、胆固醇,顺便说说与喝酒与吃肉

应当从下水道中的巨型“油脂山”吸取教训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级一流本科社会实践课程、中国大学MOOC《环境问题观察》课程提供专业支持

欢迎关注『环境问题观察』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