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B方 | 红旗河工程既荒唐又危险
争议A方 | 中国历史上最大工程即将开工,将彻底改变新疆、改变中国!
争议B方 | 红旗河工程既荒唐又危险
强烈建议,两篇一起读,有比较才有鉴别,真理越辨越明!
=====================================
红旗河工程既荒唐又危险
有篇文章在网上传播得非常广非常快。题目叫做《确定了!史上最大工程,彻底改变新疆,改变中国!》,描述得极其动听诱人。要点如下:
据说许多重量级水利专家、中科院院士纷纷肯定了这个项目,而且在北京召开了两次学术研讨会,方案越来越成熟,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
如此巨大的利益宣传,再加上所谓“众多科学家”的肯定,任何人,包括中央领导都不能不动心,万一中央领导下了决心,这个项目就很可能真的上马。
从“红旗河”这个名称可以明显看出是要继承林县红旗渠艰苦奋斗精神,算是“红旗渠”的超级放大版。
但只要稍微动动脑子,算算帐,就会发现上述几点全部破产,纯属空想。而且存在着巨大危险,严重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
1
水价成本是天价,新疆用不起,国家也贴不起
我发现现在许多项目在宣传时只算好处和效益,只算技术的可行性,从来不计算成本。
我们知道南水北调(我在本文中主要指中线工程)渠道才一千多公里长,又在平原上,工程难度小得多,而且是城市用水,可接受比农业用水高得多的价格,就这样好的条件,据网文《南水北调工程为啥不见庆功?》,因运去的水价太高,北方用不起,结果只象征性的输了设计输水量的5%还不到就运行不下去了。
调水的水价计算非常复杂,包括工程设备和移民的折旧费,要把全部工程设备和移民费用按照使用年限平均折旧在每年费用中,折旧时还要考虑通货膨胀率因素。另外就是每年常规的运行维护费,人工管理费,提升水头的电费(尽管全程自流,仍然免不了有些地方需要电力提升),另外牵扯到各省不同的利益和政策补贴等等,所经各省的政策和标准都不一样,计算结果也差别很大,有的专家甚至认为根本无法计算。
因为调水水价计算太复杂太模糊,不易统一准确,我们把水价框在一个比较宽泛的范围内,找一个上限和下限。
南水北调设计时按照最理想条件计算,每方水3元,但实际建成才发现高得多,即使按能充分发挥效率的原设计100亿立方米满负荷输水,每立方也得10元。而北方大城市最高能接受的水价是5元,如何用得起?真正到了实际输水时,只象征性地输了原设计规模的5%,表示“工程已修好,可以用了”,所以效率极低,成本极高,竟达到每立方1100元,快赶上瓶装矿泉水了。
而红旗河工程与南水北调相比,成本则要大大增加,据这篇奇文说:“有专家测算,工程造价将是南水北调的10倍。”为什么呢?
首先是长度,红旗河工程渠道是南水北调东中两线合计2899公里的两倍,成本起码也要增加到两倍。
其次是技术难度,工程全线在二三台地边缘,地形崎岖复杂,桥隧比过高(为什么如此下文详细分析),所以成本大大增加。
再加上是地震带,施工难度高,抗震指标高,成本又要大幅度提高。
红旗河工程总造价为南水北调的10倍,而总调水量1000亿方,为南水北调东中两线合计250亿方的4倍,所以每方水成本为南水北调的2.5倍。南水北调每立方水价10元,红旗河工程的水价成本则达到每立方25元。我们就以此为中值。但实际上工程太复杂太难,造价可能比这还要高,所以上限我们取每立方40元。
那么新疆农民能接受的水价是多少呢?最多5分钱!我们知道内地农业用水每立方一毛多,北疆8分钱,南疆3到5分钱。平均5分钱。
也就是说,按中值25元算,水价成本与可接受价之间相差500倍!
也许有人说,这种关系国家命运的大项目,只能算政治账,不能算经济账。必须由国家倒贴。这话有道理,南水北调就是国家贴了一部分。
红旗河工程要贴多少?每年1000亿立方水,每立方25元,就是2.5万亿元,大体将近中国每年教育经费,国家贴得起吗?
南水北调也只是在象征性输水5%时,临时贴补了一下,为了国家的面子意思意思而已,哪能长期无偿地贴补下去?
而下限我们假定跟南水北调一样,每立方10元。但实际上因红旗河工程比南水北调长得多,难度大得多,成本肯定也要比每立方10元高得多。但即使按照这个最低的下限计算,仍然是天价。它比南疆农民能接受的每立方5分钱还是要高200倍,如果想让国家贴补,则每年1万亿元,跟中国每年科研总经费差不多,仍然贴不起。
说到南水北调是否失败,网上众说纷纭。前面所提网文《南水北调工程为啥不见庆功?》认为失败了。也有人认为南水北调并没有失败,理由是不管调了多少水,不管水价多高,但仍然在继续调水,北方人也确实喝到了水质很好的丹江口水库的水。而且今后北方各地也许能逐步提高可接受水价的标准,从而加大调水量,并因此减少北方地下水的抽取。也可以认为没有失败。
甚至有这样的说法:“光北京1个市,已经超过这个数字(5%)约2倍了(即达到10%)。2016-2017年度应该到设计的50%了。2017-2018年度超过50%。”不知这个说法是否属实,如果属实,而且今后北方各受水地区在总体上都能达到这样的水平,也可以认为南水北调工程没有失败。
至于水价到底多高,说法更是高低差异悬殊,甚至有每方几块钱几毛钱的说法,这里面有许多是用水者实际缴纳的水费,但里面包含了政府的补贴,到底补贴多少谁也说不清楚。而我自己在计算时说的是不含补贴的实际输水成本价,这个不透明,很难计算,但我估计决不可能低于每方3元。
就算红旗河工程的输水成本价也能降到每方3元,仍然是天价,南疆农民仍然用不起。
不要说南疆农民用不起这么贵的水,黄土高原有些地方,农民连不要钱的黄河水都用不起,为什么?因为在这些地方需要用电力抽水,电费掏不起。可知农业用水要求水价非常低廉,工程稍微大一点就用不起了。
2
为什么美国北水南调能成功?
该文章以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成功为例,证明红旗河工程也能成功。其实二者条件差远了,根本无法相比。
美国加利福尼亚北水南调工程,输水线路长900公里,比中国南水北调中线1432公里要短得多,是红旗河的七分之一,成本当然便宜得多。
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年调水量仅52亿立方米,是中国南水北调中线计划调水量100亿方的二分之一,是红旗河工程的20分之一,工程规模小得多。
美国加州地形比较平,虽然也有一些山坡要翻越,但他们是用电力抽水翻山,与红旗河的全程山地桥隧相连相比,工程量和技术难度要小得多。虽然抽水要耗电,但此处有比较便宜的水电。
美国地广人稀,大都住在城市里,与中国南水北调相比,基本没有移民问题,成本又减小一大块。
美国是富国,受水者既有城市也有农村,美国的市民和农民都比较富裕,可接受水价比中国南疆农民高得多。
即使这样,加州调水工程也并非完美无缺,也存在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对生态造成了严重影响。
看来调水工程成本高还是低,可行不可行,取决于以下几点:一、输水距离不要太长;二、最好是平原,直接在地面开挖河道,少山区,尤其不能全程桥隧相连;三、移民少、四、可接受水价较高。
其实新疆也有现成的成功例子——额尔齐斯河北水南调工程,完全符合上述条件:一、只有890公里;调水只30亿立方米;二、准噶尔盆地一马平川;三、荒漠地区,没有移民;四、受水地区是克拉玛依市和乌鲁木齐市,城市用水可以接受比较高的水价。
中国南水北调之所以失败,或引起很大争议,一是距离长,二是移民太多,三是可接受水价仍然比较低,所以相对成本过高。而红旗河更差,距离更长,全部是山地,高寒地带,受水地区是中国最穷的南疆农村。
3
为什么红旗河工程会导致桥隧比过高,甚至桥隧相连呢?
红旗河工程的发明者可能只在地图上设计,为了实现自流引水,不用电力提升,只计算各取水点高程,得出了一条均匀下降的线路,自以为非常巧妙。
实际上二三台地边缘并非均匀平整的斜坡,处处都是高山深谷。台地号称“中华水塔”,全国几乎所有大河都是从台地往外流,往下方流,切割出一道道深谷,而设计中的渠道恰好沿着台地边缘走,与山脊和深谷垂直立交,所以必然桥隧相连。这就像高速公路尤其高铁横穿高山峡谷时桥隧相连是同一个道理。
我把流经红旗河线路河流的交叉部分用深蓝线条标了出来,可以看出,除了少部分线路利用了原来的河道外,大部分都是与山沟方向垂直立交,非建桥隧不可。
我们知道,如果是普通公路,汽车速度慢,在山地可以比较轻松的上坡下坡,可以减少桥隧比。而高铁速度极快,就要求线路尽可能平直,尽量减少上下坡和拐弯。而红旗河工程要求更高,因为装载的是水,所以要更平更直,以便全程保持万分之二的均匀坡度。
遇到低地要垫高,遇到高地要开槽,遇到更低的深谷则必须架桥,遇到更高的山地则必须打洞建隧道。
台地边缘这一圈起起伏伏,山脉相连,千峰万壑,基本上没有多少顺着设计渠道均匀下降的大段平地,很难像平原地区那样直接开挖河道。所以只好大幅度提高桥隧比,甚至全程大部分地段桥隧相连。
在公路铁路建设中,桥隧要比普通路段造价高得多,桥隧比越高造价越高,近年西南山地某些高速公路和高铁线路桥隧比达到85%左右,造价非常高,施工非常难。
这几幅是公路和高铁的桥隧相连图片
而红旗河工程除了少部分线路利用了原来的河道外,大部分都是与山沟方向垂直立交,非建桥隧不可。
桥隧比过高不仅造价高,关键在地震带充满危险,见下一节。
4
比成本问题更严重的是地震危险
这篇文章承认:“红旗河流经的雅鲁藏布江流域和龙门山地震带、横断山脉、四川盆地边缘直到六盘山以西地带,都是一个构造复杂、灾害比较多的地方,构造异常活动、强烈地震频频发生,灾害多发。要提前做好这组区带的预防和论证工作。”
为什么这条路线地震特别多?因为它正好选在二三台地的边缘,台地与下面的平原组成了中国几大板块,台地边缘正是板块接缝,所以这条线路肯定多地震,多大震。
前面说了,红旗河工程桥隧相连。这都是一座座什么样的桥你能想象吗?它不是走汽车火车的桥,而是载着两条黄河水量的巨大“水槽”,它绝非林县红旗渠那样小小的山间渡槽,而是百米宽,几十米深,装着数以万吨计的水,离地几十米几百米高的巨大“天河”,而这道天河的河床却只是由钢筋混凝土围成的“壳儿”,它不可能很厚,否则自重加上巨量河水的重量,桥墩和地基也承受不了。
红旗渠渡槽,流量很小
这几幅是南水北调中线的渡槽和高架桥,比红旗渠大多了,但大部分建在平原,离地并不太高。而红旗河流量是南水北调的10倍,渡槽容积起码也要有10倍大。而且全部建在二三台地边缘半山坡上,要跨越许多深谷,其高架桥要高得多。我们没有图片,只能想象其大小和高度有多么巨大。
这正是文章所描述的:“全线保持高水位运行”。
我们知道,水库大坝最害怕的就是地震,因为它承担着侧面的水体压力,万一震开一点缝儿,就会造成大坝溃决,所以水库大坝一般都极其厚重坚固,越到底部越厚。
与水库大坝相比,这一道道天河的河床要薄的多,而且水压不仅来自侧面,而是包括底部,比水库大坝承受的压力大多了。
钢筋混凝土在自然老化条件下,几十年后必然出现破损。再说水库是静水,而天河是巨量流水,水波对河床的冲击力也要大得多,在持续不断的作用下,河床的壳体肯定会疲劳损坏。
即使你把水槽的抗震等级提得再高,处在这样的高发地震带,又比南水北调的渡槽大得多,重得多,水体多得多,受力大得多,所以溃破的可能性也大得多。
大地震一来,巨量河水将产生谐波共振,有可能形成激波,激波能量集中,水头可骤然提高十几倍,瞬间就会摧毁天河壳体。即使没有激波,平时老化破损积累的随便一个小缝隙都可能在地震中被撕裂成大裂口。
更可怕的是,一旦桥墩下的地基在地震中被震坏,无论多么粗壮的桥墩也将倒塌,渡槽将整体崩溃。
天河一旦溃破,面对着比台地低几百米上千米的平原,两条黄河的水将喷涌而出,一泻千里。我们知道,四川盆地边缘地震频发,最可能发生决口,如此,天府之国将成为一片泽国。不仅如此,两条黄河的水量还将迅速涌向三峡大坝,冲坝没顶,大坝肯定决口,下游八省市一直到上海将全部被拉平!
换句话说,红旗河工程其实就是悬在中华民族头顶上的一把六千公里长的达摩克利斯剑,这把剑直指二三台地下面的中国最富饶最发达的东中部平川,只一根头发丝牵着,随时可能断裂!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一再被历史证实的事实,每一条“悬河”都是一把达摩克利斯剑。
最著名的是开封悬河,它只是开封城北的一小段黄河,只比开封城高七八米,在历史上就曾经七次淹没了开封城,把六个开封埋在脚下,形成“城摞城”的奇观。
红旗河工程比开封悬河长百倍,高百倍,水量多一倍,难道不是比开封悬河危险万倍,悬在全国人民头顶上的最大悬河吗?
还有另一种更危险的可能性,万一某些疯狂的恐怖分子有计划有目标地在某一桥涵上炸出一个裂缝缺口,其结果也一样。六千公里线路处在人烟稀少地带,很难确保不被恐怖分子攻击。
还有一种更大的危险可能性,一旦遇到国际大变局,有国外敌对势力对中国实施打击,这道天河就是最好的目标。
以前这个目标是三峡大坝,但三峡大坝只是一个点,容易防卫,防空防导火力密集,而且大坝极其坚固,常规导弹对大坝不会造成什么破坏,除非遭遇核弹。当年老蒋的工兵炸花园口,几次都炸不开。最好只好用飞机扔炸弹才炸开。三峡大坝肯定比花园口更坚固。而红旗河六千公里长,几乎无法防卫,众多渡槽只要用一个常规导弹炸毁任意一处就够了。而造成的破坏则比三峡毁坝还要大。有了这道天河,敌人就省大事了,不必动用核弹,只一枚常规导弹足矣。
天然河道和成功的调水工程为什么没有地震危险?因为它们都踏踏实实地座落在大地上,一般都比两岸低。遇到地震,即使震开一些缝隙,水也都通过这些缝隙渗入地下了,不可能决堤而出。
所以说,调水工程最好建在平地上,不得已需要从山中引水时,也都尽可能顺着山沟走势行进,连南水北调也是这样。唯有红旗河工程,大部都是横架在山梁间,横穿于山沟间,所以不得不修建桥涵隧道。整个是逆大自然而为的幻想。不失败才怪!
文章借别人的嘴自我吹嘘:“红旗河方案设计巧妙,是一个全新思路”,“全新”倒是真的,“巧妙”不如改成“逆天”。
5
把渡槽全部换成大坝行不行?
上面分析了渡槽的危险性,那么如果把成千上万座渡槽全部换成大坝,大坝后面是水库,这样行不行呢?是不是可以彻底解决问题呢?
试想,要在6000公里线路上建成千上万条大坝,形成成千上万座水库,通过红旗河把西南和西北所有与红旗河有关的河流水系全部串联起来,而且还要在西南每条大河的上下游建无数梯级电站,这个设想太超现实了。虽然看起来似乎有一些好处,我认为弊远大于利。
利是:能大量发电挣钱,还能养鱼、观光,能调节水量,防洪防涝。土石坝比渡槽坚固一些,抗炸性能好一些。
弊是:
一、土方量太大,工程量大得不可想象,不知多少年才能完成。投资要增加很多倍,国力能否负担?
二、工程总量大大增加,导致水费成本更高,南疆农民更无法接受。
三、发电养鱼虽然也能挣钱,但受益地区主要在西南,而受水地区主要在西北,中国地区利益之间很难调剂,拿西南的钱去贴补西北,很难实现。
四、虽然土石坝不易决堤,抗炸性能虽然好一些,但一旦决堤,其破坏力更大。如果用渡槽输水,顶多是两条黄河的水,如果全部改为土石坝,整个西南水系都串起来,决堤时各个河流的水都涌向决口,水量就会增加许多倍,淹没成都平原,冲毁三峡大坝的力量就会大得多。
五、成千上万座大坝,质量安全隐患就要大得多,在大地震时被震裂决口的几率要增加许多。恐怖分子或者国外反华势力任选一两座搞破坏,放炸药,扔导弹,也是有可能成功的。总之,虽然决口门槛较高,但一旦决堤,损失也更大。
另外,用成千上万的大坝和水库取代渡槽的方案,对大自然的改造太彻底,太剧烈,太过分,太过于“人定胜天”了,那不过是大跃进“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翻版。而可能产生的生态灾难无法预料。必将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6
红旗河工程能创造出多少岗位?
文章说红旗河工程能让新疆养活两亿人,想要让人在新疆生活首先得创造出足够多的工作岗位才行,该工程主要目标是沙漠变良田,当然创造出的主要是农民岗位。他说能造田3-8亿亩,我们按照中间值5亿亩计算,恰恰相当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总面积。
我们按照容纳农民最多的小农生产方式计算,即俗话说的每户“三十亩地一头牛”,这样只能容纳1600万个农户,每户两个劳力,才3200万个岗位。
事实上到了现代,小农经济早已落后要被淘汰,生产成本太高,效率太低,种的粮食太贵,肯定卖不过国际市场。要想跟市场竞争,只能建现代化大农场,这样恐怕连百分之一的岗位也容纳不了,顶多30万个岗位,加上家属也超不过100万人。
就算再加上农业产业链的后续产业,比如粮食运输、食品加工、棉花加工等各种农产品加工业,也需要不了多少人,现代大工业职工越来越少。和前面所说的农场职工加起来。再加上家属,充其量二百万到头了。
所谓“养活两亿人”,首先“养活”这个概念就有问题,意思是只要我们新疆有了足够多的粮食,足够多的水,足够大的地盘,就能供两亿人足吃足喝,衣食无忧,这就是“养活”的含义吧?
这就好比我们只要有足够多的草场和水源,就能够养活足够多的牛羊,但人并非牛羊。
所以“养活”这个概念是不对的,应该换成“生活”,所谓“生活”不光是消费和享受,主要应该是创业、工作、发展,必须要有足够多的创业机会,才能留得住足够多的人。就算新疆有很多粮食,但如果移民没工作,没工资,也买不到粮食。
沙漠变良田,除了能创造出一些农业岗位之外,我看不出还能创造出多少其它机会。
要想新疆吸引两亿人,必须让新疆有相当于东部那样良好的自然环境、发达的交通环境、基础设施、文化科技环境,和足够多的发财机会,不能光靠沙漠变良田这一项来吸引人。
7
移民两个亿需要一千年
据有关资料,从1949年到2000年共51年,内地向新疆共移民460万人,这些人包括解放军进疆,职工干部支边青年支援边疆,学生毕业分配,问题人员下放,各类“分子”发配,盲流自流入疆,改革开放后大批想发财的,打工的进疆,等等。
可以说,49年以来,新疆是全中国移民相对数量最大的,力度是最强的。即便如此。每年也不过平均移民9万人。
进入21世纪之后,内地向新疆的移民呈下降趋势,近年来甚至出现负增长,即新疆的原内地移民又回流内地。1980年汉族人口占总人口41.38% ,到2014年汉族人口只占总人口37.01% 。所以新疆的人口比例问题很令人担忧。
现在想从内地向新疆移民去当农民,比当年要困难得多。现在内地的农民,青壮年大都去城市打工,工资比种地高得多。只剩老弱在家里应付田地,许多耕地没人种都荒芜了,现在农村种地方式早已转为以种田大户承包为主了。将来的大趋势是农民逐步城市化成为市民,农村只用少数种田大户就够了。
在这样的新形势下,还抱着五六十年代的传统观念,让内地农民背井离乡,拖家带口,到几千里之外的戈壁沙漠种地,谁愿意去?对现在的农民你还能再强迫吗?只能用更高的利益去驱动,试想新疆除了种地还有多少吸引力?
就算我们不管那些,仍然以五六十年代的力度强行移民,甚至翻一番,每年20万!要想移民两个亿也得需要1000年!
8
工程寿命与过于宏大的目标不配套
红旗河工程属于水工建筑,主要由钢筋混凝土构成。你以为钢筋混凝土一旦建成,就能千年万年的存在下去吗?错了,它是有寿命的。在风吹日晒的自然环境下,水泥体反复热胀冷缩,就会产生裂缝,钢筋也会逐步锈蚀,整个工程肯定要自然老化。
这种建筑一般安全寿命也就是一百年左右,据资料,在中国,到五十年的时候,就有许多水工建筑出现种种破损,不得不修补维护。到一百年后绝对要淘汰。
而改造沙漠是非常慢的,我在南疆亲眼见过如何在沙漠戈壁中造田,先要引夏季山洪淤田,将山洪中的黏土黄泥沉淀在田里,经多次淤积才能形成不大漏水的农田。每年山洪能有多少?淤不了多少田。所以沙漠变良田速度很慢,不可能大规模改造。你有再多的水也没用。
从解放后到现在70年过去了,年年都在改造沙漠,但这边改造那边又生成新沙漠,刘少奇去新疆视察时说:是沙进人退多一些?还是人进沙退多一些?我看还是沙进人退多一些。
想把30万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全部改造为良田,我看即使用尽全力,没有几百年也完不成。
而移民两个亿的目标更是需要一千年。也就是说,我们的目标还远未完成,红旗河工程已经老化作废寿命到期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因为目标太大,规模太巨,想要东西的太多。
还有一点,有一个“初期运行效率极低”的制约。工程建好后,按照设计可以输入两条黄河的水量,但刚开始沙漠刚刚改造,还没多少新的良田,移民才刚刚开始进疆,农田配套设施还没有形成规模,需要的水量还很少。假定只能按设计量的1%输水。而这时工程每年的折旧费,维护费都要摊在这1%的水费中。原来天价的水就会再提高百倍,效率差到了极点。
这就跟南水北调象征性输水5%,水价提升到每立方1100元一个道理。
等什么时候全部沙漠都变成良田,才能使1000亿方的输水量充分发挥最大效益。可惜那要几百年之后才能达到。而在那之前输水工程早已寿终正寝报废了。
或许可以这样做,虽然一开始农田很少,用水量很少,但我们仍然按计划满负荷输水,每年1000亿方输到喀什,多余的水灌进塔里木河上游,两条黄河的水沿塔里木河道行进,沿途能用多少用多少,剩下的水最终灌进罗布泊。几十年后将重现古代罗布泊,逐步改造新疆的气候,这不也是好事吗?
想法是很好,但钱谁出?靠国家补贴?前面分析过,国家根本补贴不起,所以还是空想。
9
大规模沙漠变良田不但不可能,而且违背大自然生态规律
在朋友们的设想中,新疆有世界第一大的连续性沙漠,光照又充足,如果全部改造为良田,的确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和工作岗位问题。
但这个设想是现实的吗?首先,沙漠变良田很难,很慢。前面已经分析过了。
其次,新疆的生态极其脆弱,任何剧烈的,大规模的人工改造都有可能造成永久的,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
苏联当年帮助埃及修建的阿斯旺高水坝,当时的确改造了大量沙漠,粮棉大量增产。但十几年后,大自然的报复就来到了,那些改造的农田很快出现严重的盐碱化,最终多数都荒芜废弃了。
最终良好愿望变成了生态灾难,水坝工程完全失败,现在成了中学考试时的人造生态灾难的问答题之一。
难道我们还想再重复苏联的做法,制造世界上最大的盐碱化生态灾难?沙漠变良田决不是想象那么简单。
如果我们把南疆这个世界最大的连续性沙漠强行变成水浇地,还不知道会带来什么生态灾难。
恩格斯曾说:“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我们不是宣称是马克思主义的信徒吗?还是好好惦量惦量老祖宗的教导吧!
10
听听专家怎么说
屈建军,中国科学院兰州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风沙物理室主任,他说:
“原生沙漠是地质时期形成的,是荒漠生态系统,是一种一种生态系统,他和湿地生态系统,和森林一样都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治沙不是消灭所有沙地,不能把全部沙漠都变绿洲,否则,地表下垫面均匀一致,反而无法形成气压差,不利于形成空气流动,进而影响水分的运移。从另一面可能恶化了区域气候,利弊需要权衡。”
“应该说,盲目的绿化沙漠是错误的,试图变大面积将沙漠为良田同样是错误的,也是不可能的。”
中国林业科学院荒漠化研究所研究员杨文斌说:
“沙漠是不可能变成绿洲的。沙漠是自然状态下存在的一种自然形式,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不再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时代,想要把天然的沙漠改成良田也是一种可笑的想法。”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说:
“我国目前的沙漠形成有的是自然条件,而有的是人为因素,特别在靠近河套地区的一些沙漠地带确实是人类破坏植被造成的,所以可以分门别类地对沙丘和沙地进行改造,对于人类过度开采造成的荒漠化地区可以优先修复,这些地区曾经也有绿植生长的基础。所以,沙漠的改造的关键在于应该分类分区,而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总之,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是不可能全部变成良田的,否则将会引起无法预料的生态灾难,所以,从外部通过万里输水来浇灌沙漠,改造成良田,一是工程量太大,技术难度太高,无法实现,二是成本太高,无法承受,三是天然大沙漠不能从根本上改造,违背了自然规律。
11
解决新疆干旱唯一的出路在节水
经过我们前面的分析发现,第一,红旗河工程水价太高,新疆人用不起;第二,悬河太危险,一旦大地震溃破,后果不堪设想;第三、移民两个亿很困难;第四、沙漠生态不应该也不可能大面积被改造成良田。前面设想得再美好,只最后这一条就把全部设想清空为零了,全都是空想、梦想、幻想。
我这里还没有说从几条西南国际河流引水所引起的外交纠纷,有些国家即使自己用不完那么多水也不希望别人用,专门给中国找麻烦。
照这么说,难道新疆干旱就没有解决方案了吗?其实有,就是节水。
新疆缺水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水资源总量,而在于新疆的用水方式太落后,浪费太大。只要全面落实节水(尤其是农业节水)工程,适当开发地下水资源,就能基本解决新疆缺水问题。花钱少而效果明显。根本无须引水。
以色列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比新疆缺水厉害得多,他们离海洋极近,国家又小,输水距离很短,科技又发达,他们也有“北水南调工程”,但距离很短,300公里而已。他们也搞海水淡化,但他们最关键的技术还是节水。他们只用节水技术就基本解决了全国的农业灌溉问题,种出的蔬菜本国人根本吃不完,80%都用来供应欧洲。
新疆总用水量460亿M3,农业灌溉就用去94%。所以新疆的节水潜力主要集中在农业用水上。
事实上新疆在全国已经是节水工程规模最大的了,引进的技术已经是最多最先进的了,但与新疆本地可以达到的节水远景相比,仍然太少,规模太小,开发程度仍然太低。
新疆节水灌溉做得比较好的大多是兵团单位,而兵团之外的广大农村则比较差,向文化较低的农民推广节水技术困难比较大。在这些地区大水漫灌仍然是主要方式。所以提高意识,转变观念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
新疆农田输水基本上都是靠灌渠完成的。灌渠节水可减少渠道渗漏、蒸发损失50%~80%。但实际上新疆的灌渠多数比较落后,浪费很大。
滴灌技术是1974年引进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基本上使灌溉水都用在了作物上,其水利用率高达90%,可节水60%~70%,比地灌增产40%,现在这项技术还远没有普及到全疆。
还有喷灌、轮灌等多种技术都可以提高节水效率。
我们与其每年投资数万亿元给荒唐的红旗河工程,不如拿出万分之一,每年几个亿,购买或开发生产大量节水设备,并花钱培训新疆农民,改变意识和理念,学习技术,示范帮扶,把节水技术逐步推广到全疆。十年初见成效,五十年大见成效,一百到二百年全部完成。如此,新疆可扩大良田若干倍,农民基本致富。
具体方案可以这样,由国家免费发设备,免费培训,分期分批培训帮扶,政府花钱不多,而农民一分钱都不用掏,只管具体操作。滴灌一般比大水漫灌节水三分之二,他只要用原来三分之一的水就够了。政府即使把水费提高一倍,他还是比原来少花钱,收益高。这样农民就有了积极性,政府也因为提高水费而增加了收入,两全其美,是个双赢的结果。而且因为水费提高了,农民对水自然会更珍惜,愿意使用节水技术,也就更利于在新疆大面积推广节水技术。
南疆农民如果在政府的支持下都致了富,得到了实惠,感谢党和政府,我想分裂危险就会减少很多,不一定非得靠大量移民来解决。
总之,我这个方案虽不轰轰烈烈,大张旗鼓,耸人听闻,但现实可行,花钱少,见效快,技术难度低,循序渐进,稳妥安全,能基本解决新疆的干旱问题。要想让新疆彻底变成江南是不可能的,是空想,能把所有有条件的荒漠都变成绿洲就是最大的成功。
特别说明:本文系转载,不代表支持其观点。
争议A方 | 中国历史上最大工程即将开工,将彻底改变新疆、改变中国!
争议B方 | 红旗河工程既荒唐又危险
强烈建议,两篇一起读,有比较才有鉴别,真理越辨越明!
I SAW AND I CARE
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后台服务人员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上海市精品课程、中国大学MOOC《环境问题观察》课程提供专业支持
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