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科学家讲科普 | 雾、霾与大气污染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科学出版社 Author 陆龙骅
近年来,我国,特别是京津冀地区,雾、霾及以PM2.5为主要特征的大气污染事件频发,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雾、霾几乎成了大气污染的代名词,甚至有的地方喊出了“消灭雾霾”的口号。
事实上,雾与霾均是古今中外历来有之的天气现象,并不等于大气污染,也并非人力可以消除的。
要解决以雾、霾和PM2.5 超标所带来的诸多困扰,治理大气污染才是根本之道。
在我国的殷墟甲骨文中,就有雾和霾这两种自然天气现象的记录。《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张德二主编,2004 年)把收集的甲骨文卜辞按气象内容分为十二类,其中“视程障碍类”中所列的就是霾和雾。这就是说,在距今三千年前,人类活动尚处于低级水平时,雾和霾就有了。
素有“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因1952年5 月的伦敦烟雾(smog)事件及导致死亡人数众多的结果,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经过60 余年的治理,烟雾的污染当然是看不到了,但伦敦的雾并未被“消灭”。
什么是雾和霾?
雾(fog)是一种“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km 的现象。”雾是接近地面的云,满足一定的天气条件即可形成。
霾(haze)也可称为灰霾或烟霞,在气象学上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 的空气普遍混浊的现象。”霾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
雾和霾在能见度范围、湿度、厚度、边界、颜色和日变化特征等方面都有明显不同。在科学名词中,并没有“雾霾”一词。
雾的生成和成分
雾是湿的,主要成分为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小水珠。从相态上来说,可以是水雾、冰雾或混合雾,与云的差别仅在于出现的高度不同。
雾的形成与天气条件有关,可分为冷却雾(平流雾、上坡雾、辐射雾)和蒸发雾(海雾、湖雾、河雾)两种。
从雾本身来讲,对雾滴中有无污染物质并无界定。在大气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和季节,雾滴中的污染物质浓度也较大;而在大气污染并不严重的地区和季节,雾滴中的污染物质浓度并不大。
霾的生成和成分
霾是干的,主要成分为悬浮在空气中的干气溶胶颗粒,大多在近地面稳定无风及有逆温时出现,有重要的空气质量指示意义。
形成霾的气溶胶颗粒可以是源于自然,如尘土、火山灰、漂浮的海盐、花粉、真菌孢子、细菌、天然林火导致的烟尘等,也可能是来自于人类活动,如化石燃料燃烧、生物质(秸秆、木柴)的燃烧、垃圾焚烧、汽车尾气及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厨房烟气等。当前,霾中的气溶胶颗粒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人类活动的气溶胶污染能使都市霾出现的频率增加,而对水雾的影响较小。
什么是PM(颗粒物)?
PM 是ParticulateMatter(颗粒物)的缩写,是一个群体概念。总悬浮颗粒物(TSP)指所有粒径小于100微米的粒子。 PM10 指所有粒径小于10微米的粒子,包括PM2.5 和PM10。大气中的气溶胶颗粒物可来源于自然和人类活动,其中后者的影响更大。
小于PM10 的颗粒物,会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伤害,尤其是2.5mm以下的颗粒物能深入人体肺泡,伤害更大。
出现雾或大气能见度差时并不一定使PM2.5 的浓度增大,如江西庐山或南方沿海等地,经常有雾,此时PM2.5 浓度并不高;在PM2.5 浓度相同的情况下,空气湿度不同,大气能见度会有很大差别。
大气污染,指危害人体健康及周边环境的物质对大气层造成的污染。这些物质可以是气体、固体或液体悬浮物等。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使大气中某些成分超过正常含量或排入有毒有害的物质,都会对人类、生物和物体造成危害。
当前,影响我国的,主要是由于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所造成的煤烟型污染。
空气质量状况可用空气质量指数(简称AQI)来定量描述,分为六级,数值越大空气污染状况越严重。
在我国,参与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有: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地面臭氧(O3)和一氧化碳(CO)等。北京地区的首要污染物,在冬春时节是PM2.5,而在夏季则为地面臭氧。
把雾、霾放在一起,通称为“雾霾天气”,并将此作为污染事件的代表,并不妥当。“雾霾”并不是严格的科学名词。
雾、霾及PM2.5 升高,将导致大气能见度差,影响海、陆、空交通;侵袭呼吸系统,影响人类健康;减少地面紫外线辐射,阻碍植物光合作用;也会对天气和气候产生影响。
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布的PM2.5 全球分布我们发现,从北非,经中东到中国东部,是全球PM2.5 平均浓度的高值区,其中,数值最高,也就是污染最严重的是中国河北、山西和山东等地区。
而由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12年全球癌症患病情况分布则可看出,癌症患病高发区,大多在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地区及国家,在PM2.5 较高的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并不高。这说明癌症发病率和PM2.5 等并无必然联系。
当前解决雾、霾和PM2.5 超标带来的诸多困扰,治理大气污染是根本之道。“我们说要向雾、霾等污染宣战,可不是说向自然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来宣战。”伦敦烟雾、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等污染事件的治理和国内“奥运蓝”“APEC 蓝”和“阅兵蓝”等实践经验证明,污染是可以治理的, 前途是光明的。
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状况,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形成合力,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完成这样一个艰巨的任务。治理环境污染人人有责,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改变那些对环境不友好的生活方式,让天更蓝、水更清、地球更干净。
本文摘编自
《揭开苹果皮:听老科学家讲科普》
一书,标题为编者所加。
更多精彩内容
视频 | 我坚持要起诉!这类问题太典型,对公众健康的威胁太大
2018年度环保关键词 | 纪念我们一起经过的“环保2018”!
END
环境问题观察 公众号
了解生活的真相
守护你我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