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单位资质取消,环评人员何处何从?我国环评行业各阶层分析

低碳 环境问题观察 2021-05-30


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四号正式签发,其中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作出修改


正式取消环评资质


可取消环评资质并不是取消了环评

环评资质的取消

一定程度上对环评从业者造成了影响

我国环评从业者的构成情况是如何呢?




兲朝环评行业各阶层分析   作者:低碳

文章来源公众号:环保与清洁生产批判

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


本文各类环评行业从业者

在利益链条所处的

经济地位、分化方向及利益诉求实现方式

进行了调查研究

从笔者的角度

对环评工作中的

经营者、环评工程师、专家

普通技术人员、行业新人

挂证人员、行业自由人与抢手

弄权官僚等群体

对环评工作的态度作了一个大概的分析



经营者

经营者是环评机构的经营决策者,也是环评行业中承受压力最大的阶层,其工作涉及市场商务、企业管理和应对监管。

生存和发展是其要务,实现途径和最终目的都是获取利润,他们是一部部全力寻求利润的机器,通过判断出的利益和风险变化做出经营决策。严格遵循资质管理制度的合规经营者要背负上人工成本,其盈利途径仅为环评技术服务的酬金,而违规经营者通过挂证骗取资质,加之资质挂靠变现额外获利,违规经营者的竞争优势导致市场资源向其倾斜,合规者也不得不沦为违规者以求得生存。适者生存是环评市场在资质管理下的竞争法则。故,除少数脱胎于体制,无生存之忧,且机构收入与经营者无关的环评机构外,环评市场上几乎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合规经营者,环评市场适应者的存在本身就是违规的标识

环评工程师和总工

专家


普通技术人员

行业新人

挂证人员


环评工程师证书是环评工程师的安身立命之本,更是环评机构获取资质的“刚需”,因而被市场赋予了经济价值,异化成明码标价的商品。挂证群体的来源复杂,大体可分为公职人员与社会人员两类,公职人员来自环保行政系统、技术部门、高校教师、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社会人员则来自环评行业自由人、环保技术人士及专业考证挂靠者等。

近年严查挂证,公职身份的环评师因信息易于检索验证,被需求者认为风险过大而被证书挂靠市场所抛弃,这也解释了处于未注册状态的环评师为何占到了环评师总数的40%,考虑到已注册环评师中尚存大量无法核实真实职业身份的社会挂靠人员,便可知挂证群体曾是环评工程师的绝对主流。部分业内挂证者在风险制衡下尚可对署名项目书面审核,可视为技术顾问。业外挂证者无技术能力,完全听天由命为人背书。环评业内对挂证行为普遍持宽容甚至羡慕的态度,视其为技术人员发奋进取的动力与努力付出的回报。

故,挂证行为即便未受到法律的庇护,也在经营者旺盛的需求与从业者齐心的呵护下自行发展出了诸如“挂证不挂章”、“见证即付款”等游戏规则,恶意违规的经营者及无良中介一遭网贴曝光后即会受到业内众人唾弃。挂证群体因资质管理而存在,随着资质管理制度的废除与全国社保的联网,证书的挂靠价值也注定丧失。

行业自由人与枪手


中低端环评市场有数量不小的项目被行业自由人和“枪手”消化,行业自由人通过自己的皮包公司挂靠资质获取承接项目的资格,再通过各种渠道签下项目自行编写,属于环评行业自产自销的手艺人。项目数量虽少,但利润率高,其所得远胜于坐班的环评工程师。“枪手”则纯粹以个人身份承接上家转出的二手项目,并按项目结算佣金,其承接项目的同时也分担着经营者的资金风险。

枪手的收入取决于承接项目的数量与完成项目的速度,收费也采取一口价的方式,故其手边往往同时进行数个项目,现场工作时间与项目经费投入也无法保障,是环评从业者中的最不安定者。随着近年环评质量的严格管控,枪手的工作效率和收入也随之降低,多数不得不进入兼职状态。枪手群体某种程度上具备完成环评项目的技术能力,却碍于市场准入的合法资格和承接项目的关系门路,不得不付出更多辛劳,承担更多风险方能在行业利益链的排序中靠前一些。一旦脱离了严格的技术审查,其付出和风险往往也会转为环评质量的劣化。


弄权官僚与掮客


经过近年的大力整治,“红顶中介”名义上被整体隔离在环评市场竞争之外,但“红顶”的利益链条仍未斩断,官僚弄权者仍在行业中调配着资源。公众对环评工作越重视,政府的监管条款越严格,其在行业中能调用的权力就越大。集行业监管和行政审批权力于一身的弄权者在行业生态链中是神一样的顶级存在。弄权者既能运用审批权力主导资源对接以获取经济利益,又能运用资质“原罪”选择性打击竞争对手,既能让公众参与、技术审查等环评程序成为愚弄公众的表演道具,也能使资质监管、市场准入等监管条款成为徒有其名的一纸空文,监管权力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掮客,即弄权官僚之利益协作者。掮客的选取取决于弄权者的信任,也许会以环评机构经营者、专家、行业自由人,甚至行业外人士等身份出现,但其本质仍是与弄权者官商一体的掮客,是其在环评市场中上下其手的假肢。对于业内其他经营者,不与弄权官僚合作,即与之争利,往往争做掮客寻求庇护而不得。此种组合一旦形成,一方以加强监管为名操弄权力屏蔽市场竞争,一方以包过审批为名高额收费,鱼肉建设单位,造成环评市场资源大量倾斜,颠覆了整个区域的行业秩序。此群体是阻碍着环评行业健康的毒瘤,他们的主观意愿、获利方式和环评工作技术服务的目的完全不相容。我国环境专家奚旦立谈现今环评制度的感受时讲到“当权力与经济发生关系,技术就变得苍白了”,用这句话用来形容这个群体对环评制度的伤害最为恰当。


此外,还有数量不小的行业非技术从业者,如业务人员,挂靠证书中介及工商代理项目中介。此类人士在行业中为利益所驱动,随波逐流,其存在既增加着环评项目的成本支出,又造成了业务信息的传递障碍。随着环评监管方式的变革和市场化的推进,此群体将会逐渐缩小,最终消失。

分清楚了环评行业从业者的构成,在利益链条中所处的经济地位及其利益诉求实现方式,即可做出符合环评市场实际需要的精细化调控措施。综上所述可知,环评工程师和普通技术人员的环评技术群体是环评行业的主导力量,总工、专家是环评质量的技术保障,此四类群体是环评行业价值的直接创造者。环评机构经营者、行业自由人与枪手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在资金付出与风险的双重压力下具有两面性,对其不能放松警惕。因资质管理而产生的挂靠人员应区分对待,无技术能力的是掺入行业的沙子,有实际技术能力的则是资质管理的润滑剂。弄权官僚与掮客是环评行业的寄生毒瘤,应作为严厉打击整治的对象。



 更多精彩 

如果对战争也做个环评,能通过么?附专家评审意见

生态修复十大案例,值得学习!

全新加坡的垃圾最后都去了这个岛,但它看上去并不像个垃圾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